内乡社区网_菊乡信息网_分类信息免费发布_ 内乡社区网_ 出租转让_售房卖房_内乡门户网站_内乡信息网_求职招聘_旅游交友_招生_生活便利_内乡同城_内乡黄页_菊乡信息网_ 内乡社区网

标题: 内乡行-----火狐美女篇【艺术人像部作业】内乡县衙 [打印本页]

作者: 边缘    时间: 2011-1-22 19:41
标题: 内乡行-----火狐美女篇【艺术人像部作业】内乡县衙
(, 下载次数: 0) (, 下载次数: 0) (, 下载次数: 0) (, 下载次数: 0) (, 下载次数: 0) (, 下载次数: 0) (, 下载次数: 0) (, 下载次数: 0)
作者: 边缘    时间: 2011-1-22 19:57
(, 下载次数: 0) (, 下载次数: 0)
作者: 边缘    时间: 2011-1-22 20:56
让我们试着用另一颗眼睛,另一种眼光,另一种眼力去体味这个美丽世界中的美妙的魅力吧!
作者: 浪漫    时间: 2011-1-24 09:14
从小在石头村长大,现在在县城做生意的吴丙合说:“因为从小就生活在这样的环境,就是没有月亮的夜里,我们照样奔跑玩耍。下雨天,我们赤脚到处跑,就像在平地一样。”他还说,由于他们祖祖辈辈挖石盖房子、铺石板路,村民们从小耳濡目染,对石头的特性了如指掌,怎么挖石头,怎么打开石头,怎么使用石头,村里人个个都是能工巧匠。“我们小时候上山放牛,用石头在山上盖一些小房子,下雨时就钻进去避雨,这些房子现在都在。”" j8 X- S4 w) W1 Y& j1 v

5 v7 F* a" j3 d% |  v4 X石头缝曾是村民的避难所  & ~" P5 _. e: I: o* N! V; O, R
( Q5 s0 r1 Q' |+ W2 M
  石头不仅和石头村的村民生活息息相关,还是他们的救命恩人呢!
7 [7 d4 f- K8 X5 }& f* p# g+ L9 |# P$ ?- C9 z! z
  在石头村下方有一处纵横交错的石壕,石缝窄狭幽深,村里的老年人说,抗日战争时期,日本鬼子打到了石头村,见人就抓。村民纷纷躲避到这些石壕里,附近的人也跑来躲藏。日本鬼子追到石壕边,看看不敢进,恐怕有什么机关,放了几枪走了。9 R9 W, x9 H, y  f

/ _; n% d  e) c3 p  石头村与发现的恐龙蛋化石群地方紧紧连接,地质结构相同,山上的怪石随处可见。从石头村向北看去是棋盘山,裸露在地面的石头在地上划出十分规矩的方块,俨然棋盘。老百姓给棋盘山赋予了一个美好的传说:王母娘娘到西天朝拜,途经此地把头上的金簪子丢掉,玉皇大帝派猪八戒前来寻找,这些成排裸露的石头便是猪八戒用耙子耧的。; q0 m" P; z- m
8 S: K# f% `4 k  V7 T
  村民们家家户户还保存有“火山蛋”,大的小的、圆的扁的、椭圆形的等等形态各异。村民们说:“我们刨地时,经常能刨出来火山蛋。只要有,一般就是两个在一起。砸开后,里面有一种怪味,石粉末可以止血。”张乡长解释说:“这是火山爆发时,喷出来的岩浆冷却后成了圆石头。”记者进行了详细观察,觉得他们说的“火山蛋”可能就是恐龙蛋化石,只不过时间更久远。
7 s; E0 c" `# I- W6 h, [. Q0 T, T1 m6 p, u( j2 m
全村50家是一个老祖先  
2 e2 N+ X2 X, ~& Y
: _, K  {/ S* c1 n  吴垭石头村是王井村的一个村民小组,户口在册的人口是160多人、50多家,全村没有一个杂姓,全都姓吴。村子里年龄最大的吴庚午说:“我们都是一个祖先,在这里已经发展到第十六代了。我们相互之间辈分清晰,互不通婚,相处和睦,红白喜事都相互照应。”
( Q7 |' K6 X( r$ c) _% W* i, A  n
  那么,吴家第一个到吴垭这么恶劣地方居住的人是谁?为什么到这里来居住呢?* J4 F9 |4 n0 S# v6 K% _# C3 {. m
; N/ U4 N  ~1 o9 V0 y5 B
  张万兴乡长带领记者看了两处墓碑,第一块墓碑立于大清咸丰年间,是吴家后代给第一个来到吴垭居住的祖先吴迪元立的《始祖公吴迪元之墓碑》,碑文清晰可见:“公讳迪元,祖居堰坡,乾隆八年迁居于兹。迁时并无地亩,尽属荒山,而公独虑及于远,不避艰险焉。厥后始开荒成熟,筑石为田,渐成村落。迄今数十余口,而衣食尚赖以不缺者,皆公一迁之力,有以之致也。是为序。”6 r, `' w+ `# k- {( p

" P+ O4 V* o: m! b  这里说的“堰坡”是内乡县城西边的一个村庄,至于为什么吴迪元要迁移到如此恶劣的环境居住,碑文没有记述。但据他们祖祖辈辈传说,一方面山下的地都是地主的,另外一方面山下土匪多,所以吴迪元来到这无人居住、无人涉足的地方居住。6 W6 ^4 k0 v- G& y

3 M* [0 q- L& J8 k' [1 `& u  看到的另一块墓碑是《四世公吴登鳌之墓碑》,吴登鳌是吴迪元的曾孙,石碑立于大清同治年间,碑文写道他“身居衙署,谨慎从事,县官从无生其厌”。内乡县县志记载他曾是内乡县衙的胥吏。+ B0 c8 G/ V1 k; R6 b. D

# V0 W; C* M" ^" m) l8 r! k  除了墓碑,吴氏的家谱也有详细的记载,因吴登鳌曾在内乡县衙公职,《内乡县县志》也记载了他的身世。
: ^& A5 z4 G9 [9 O% W/ `5 G; Q% o7 Y' O  H. Q' g
  尽管吴迪元为逃避土匪远离故土到没有道路的山上居住,但战乱年代后代还是没有逃脱土匪的侵袭。石头村中间一个坟墓前小小墓碑说明了土匪对吴家的侵袭,这位吴家妇女为掩护家人,孤身一人与土匪周旋,激怒了土匪,被残忍杀害。  x( Q: `. ^3 @; M3 v8 v

$ Z$ C1 K' x" ?, ^3 j" x. u吴氏后代纷纷搬离石头村  
- S; d% K& N8 }- Y* w4 ]# _* [* J& k7 k$ U
  石头村的植被保留的非常完好,整个村庄就像一个城堡,掩映在茂林秀竹、古藤老树之中,许多树木生长在石头夹缝中间,土壤稍厚的地方被竹子占领,山上空气清新,鸡鸣狗叫老远即可听见,柿树上的柿子挂满枝头,村民热情好客,每遇客人都会捧上火红的柿子。这里还产核桃、栗子,作为旅游休闲真是一个理想的去处。# ^4 ]0 D" i5 D

/ [4 c; [( |  C  改革开放初期,石头村有260多口人,沟沟岔岔像样的土地人均只有半亩,还要给国家交纳公粮。改革开放后,凡是有土壤的地方村民都开垦种植了庄稼。
) @7 y6 _; ~8 M, v5 [% ~6 u. Q( c9 b: E
  因为水源奇缺,山上土地都是靠天收,种植的小麦、玉米、红薯、花生都是望天收,遇到好年景打的粮食还可以糊口。如果遇到干旱的年景,维持生活就紧巴巴的。最近几年,吴氏后代有100多人丢掉土地先后搬离石头村到县城居住,靠做生意生活;还有100多人户口虽然在家,但常年在外打工。村里剩下的60多口人,20多个是留守儿童,其余是老弱病残的人。
2 h' d% _, K0 M! r
* m% E. ~+ t1 R* y  给记者开车前往的吴丙合在县城开办了装饰公司,每年的收入在20万元左右,但故土难舍、血缘难分,他不但经常回去看看一家子们,还经常资助他们。
: g  U+ `1 J1 w. x. E2 h' A! I6 h. ?/ b# j; C5 e
德国人投资解决吃水问题  8 R+ w/ D) e( L  a' B3 z/ w
8 [5 L- |7 S, G9 X4 I! `+ a0 `# n2 a
  庄稼可以靠天收,人可不能靠天收呀!石头村最主要的问题是吃水问题。过去,他们人畜用水主要是把雨水储存在水塘里,澄清后食用。6 i9 z( u6 ]! ^
3 }$ B) c( |8 @, `$ r4 P
  上世纪80年代,一位小学老师到石头村家访,热情的学生家长给老师倒了一碗水,当老师看到后,连连推辞说:“我不会喝酒!我不会喝酒!”老师把浑浊的水当成了黄酒。
- M* n  \) V6 {+ L# N
6 y3 H0 Q( t, z6 m2 ]  1995年夏天,一位德国女慈善家到宝天曼旅游时,接待她的内乡县有关人员向她推介石头村。这位女士一听有保存完好的原始状态石头村,十分感兴趣,前往游览。来到石头村,女慈善家得知村民们吃的水是雨水时,心情特别难过,当场告诉陪同的人员,她要出资40万元人民币,解决石头村村民的吃水问题。4 I0 Y* O3 o/ b1 G+ x! H0 U

' ?# J8 j* @: e0 q! g& \0 p  说到做到,这位德国人与内乡县有关部门达成协议,要求专款专用,有乡政府监督捐款的使用情况。在县、乡政府的积极配合下,不久,从山下两公里处将甘甜的水引入了石头村,从此,石头村人告别了吃雨水的历史,家家户户吃上了自来水。) W+ |5 h. Q) C4 b$ A
$ [6 ]1 F5 r2 m& m" g
  石头村的村民念念不忘这位德国好心人,他们用朴素的语言说:“那个德国女的真是个大好人,我们都希望她能长生不老!”
4 K4 }2 ^0 x0 _# t! y  o5 y* G& o, ?( g5 c
乡政府规划要打造旅游区  
0 V. p' ]( k- ~6 }9 i; Y; D$ E/ ]: F/ i
  石头村经风沐雨200多年,居住在村里的人司空见惯,不觉得有什么喜欢;到这里走亲戚的人也无所谓。由于原来这里通往外面的路是羊肠小道,所以没有人发现她的价值。最近几年,内乡县加大了了旅游区的开发力度,几年前,有了旅游意识的乍曲乡书记周晓锋到石头村调查村民生活情况时,发现了石头村,并让当地新闻媒体进行了报道。; l8 p: l- b; G3 v5 q

" m+ o/ H  n/ b9 W: ~# ^  石头村除了保存完好的石头房子、石头器具,还有保存完好的土门岈土地庙、黑虎庙、接官亭以及500年的黄楝树、300年的三叉柏树、200年的金桂、200年的冬青树、100年的皂角树等,已经有人前往参观游览。记者采访的前一天,郑州市有几位画家就前往采风。记者还遇到了南阳市古建筑研究所的专家前往考察。如果好好开发,石头村会成为一个盆景式的旅游景点。0 u" _/ G: O  Z
1 ^- @8 A- w$ Z* t+ ^7 x, ?* s
  内乡人已经尝到了县衙、宝天曼等旅游景点带来的收益,内乡县有关部门和乍曲乡政府也想把绝无仅有的石头村打造成为一个旅游景点。他们已经成立了相关工作组,并由乍曲乡政府负责,全力规划开发吴垭石头村旅游区。乡长张万兴介绍说,他们近期重点做好三项工作,一是科学规划,准确定位把石头村定位为宛西汉民族民俗文化的标本,使开发建设后的石头村既保持原有的历史原貌,体现历尽沧桑的风雨故园,又能充分展现山区劳动人民恬静、淡泊的生活模式和气息芬芳的民俗风情,目前,石头村开发规划项目建议书已经出台;二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尽快搞好项目包装工作,目前,他们已投资100多万元,相继硬化了通往石头村的水泥路,铺筑了环村石板路,整修了石巷道、石台阶、石头广场,新修了接官亭;三是充分挖掘民俗资料,夯实文化底蕴,搜集自明清以来的民俗资料,包括农耕器具、民俗服饰、人生礼仪、保甲制度、民间故事等方面的内容,凸现近300年来宛西山区的农耕文明。4 E; g. D( q! {# @# C) p# n

" S  e; g' Y& w1 G  采访还未结束,在外地考察的乍曲乡党委书记周晓锋打回电话说,近期将有几个外商前来洽谈石头村开发项目建设。我们热切渴望吴垭石头村的旅游开发早日启动,给生活在闹市的人平添一个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1 C9 I8 E; I% }6 }" }
8 {) o  @: F% F& u& H                  
4 }, X, h' j# Z& G5 h




欢迎光临 内乡社区网_菊乡信息网_分类信息免费发布_ 内乡社区网_ 出租转让_售房卖房_内乡门户网站_内乡信息网_求职招聘_旅游交友_招生_生活便利_内乡同城_内乡黄页_菊乡信息网_ 内乡社区网 (https://bbs.neixiangshequ.cn/)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