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j b% o- L6 C2 [& u 这位外表文静的女记者,热爱新闻事业,并一直在新闻路上执着追求。她的作品大多以深度见长,并成为温州日报“瓯江平”重要评论写作组成员。 - p3 O% w }# J9 Y7 K 5 l4 X/ P5 I$ n' @1 f5 z# F( K 1 Q2 E/ `2 e( i- Y1 }+ u: P0 z' Z! R
[- q. Y, a0 x& b+ e
, @" J4 F' \$ Q& l9 S * M5 \. V# U8 r/ P3 A & m6 C$ r; E q 担任记者时,马玉瑛的发稿量在全报社数一数二,频频荣获月度稿件数量质量“双料”冠军,是报业集团首届十佳采编个人。她多次参与温州市委一系列重大教育活动的宣传工作,从全党开展的“三讲”教育到“三个代表”学教活动、从万名干部下基层活动到保持{词语被屏蔽}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等等,她都注重在主题性宣传中找新闻点,采写了大量的新闻稿件。 1 Z7 U8 v- S2 A, K8 Q: S & G' M5 Z6 | y. r, e 8 l8 g1 l4 g3 U/ g! E& y Y# T0 \$ t% n) _6 p# a8 U0 q, ]8 u
7 K2 d4 K8 m; M& u
* Q- S% B* p! L
2 f- c, b6 y6 x- F* K( Y+ A
8 K5 W: E$ o0 m4 v* _7 i/ z! C' {/ R 特别是2003年在温州市率全省之先开展的“效能革命”活动中,她抓住热点,对群众深恶痛疾的市车管所“衙门作风”进行暗访曝光。为掌握确凿证据,她事先多次独身前往踩点,并对问题根源作调查摸底,期间险些受到“黄牛”盯梢。由此,暗访稿件才不停留于表面,而是点出了车管所效能低下的六大原因,所揭示的问题比较深刻、尖锐。《车检,咋就这么烦》有力推动了市委对车管所集中教育整顿,成为温州效能革命的典型案例。2004年,在全省掀起效能建设热潮时,她又采写了《“一条红线”拖了全市后腿》,通过对一起农田核查事件的调查分析,引发全省对效能革命的深层次思考。此外,她同新华社记者合作,采写了《“效能革命”席卷温州》,刊发于中宣部刊物《半月谈》上;总结这些报道经验,她撰写的论文《寻求合作,让舆论监督更有力》发表在《新闻战线》上。* j% x) u9 h Q& ~2 F
4 w) J$ t U; ?3 F
) d/ F! N( `9 x
[8 _2 t& O9 t# P2 u ( L! Q! {3 k5 u. J7 D- c# l2 } $ R) P6 v) [' l5 Q+ D- C: X' D6 s: ^2 F- |
' ?% e7 @6 G* x- g0 p- ?8 \# X! G
怀着高度的敬业精神,马玉瑛年年都参与抗台救灾报道,“云娜”、“泰利”、“海棠”、“桑美”……她和男记者一样,追逐台风登陆点、穿行于台风眼中,记录群众大转移、回访受灾群众生产生活。她的笔下既有《第127户灾民找到了》等鲜活新闻,也有《70万群众“跑”赢台风》《龙卷风之夜的生死大救援》等大通讯。 9 }, j! X$ u( r3 r " y- H+ A! @. m, T1 N, E, Y q0 k* T' z$ X4 n' W3 o; Q) K ' G7 O3 S' ~6 w* T8 o( M . N9 U9 D4 s2 S$ b9 Q + j7 C7 G* S% e( V% i6 k . r2 {( r7 K1 {- D/ f- d( N; x1 ?, }) D( ]+ u: z
因为热爱,她放弃了很多的业余时间,每一个节假日都过得支离破碎。2001年的“七一”前夕,马玉瑛在“三个代表学教活动”中挖掘出一位典型人物“基层法官张晓东”,引起最高人民法院和浙江省委的关注。当时她刚怀有身孕,强烈的妊娠反应让她每天都呕吐不止,但当接到省高院“张晓东事迹报告团”的任务时,她二话没说,克服自身困难,在全省11个地市坚持巡回报告20多天,并在京受到原最高人民法院院院长肖扬的接见。 % C4 s" Q' J# O( R) A4 F+ R. z3 ~8 ~
% R& m" A0 l; B% U, b7 w" X5 [: R$ s/ o. G, i- f' n
5 H/ `* j x6 c+ k A( J) L
) U' m0 B: o& w
, {% p( _: a" j; I D3 r) T
8 ~+ v% y* ?6 k 因为热爱,她更要求自己成为有{词语被屏蔽}责任感的新闻工作者,当了部主任后亦如此。2009年,由她策划的《大学生“当家人”为何当不了家?》连续报道,就是党报经济报道彰显{词语被屏蔽}责任、走好“民生”这步棋的有效尝试。由金融危机引发的民生热点之一是大学生就业,马玉瑛带领部室记者,抓住温州民企在大学生创业中的特色作为策划了一系列报道,并启动逆向思维,对失败案例深入追踪分析,获浙江新闻奖热点引导一等奖。 : S& s" G# N" Y0 O2 E + H% M7 w5 Q: z* _% K1 j8 y" k0 Q; l0 k1 u2 O% F# Z; H
8 @! g$ ?5 t" l6 ]( d/ V w% q& g5 H$ Y$ U5 L0 y0 ~0 _
+ ~& k. Z R9 m% N! t _+ r, g
8 l- X% N8 Y9 ^) j% g: N
: `! k1 m4 }7 o, T8 G 勤于思考,新闻创新意识较强% [3 F- F0 H$ I; Z: G3 l' o
* D! Q. @2 Z' \% K # ?2 f! ?0 ?0 V" [ i! r- S8 ?! s# T
% i' \+ t5 A& K5 L% Q3 R 3 J/ v$ j6 F! u( s% U$ c/ ]+ v/ {! N6 `! p0 ^1 q
7 C0 x; d w4 ^4 g$ F {& a
获浙江新闻名专栏奖的温州日报《六好博客》,来源于马玉瑛的报道创新。 * g' D0 O( I. C# E0 V7 A# A7 u {9 O! ?& D9 L y( ?% v1 A# [- O' A
t4 f! ?, Z/ T' W 5 X% ], j! l `" l$ { 2 R% a. g9 c. ~% N Z
6 i d U" N- w+ i R+ B: c
- K- ]. w. i: f% U4 I( J7 d/ ~% D5 x; f1 I: {7 p# \
2007年当选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代表、市第十次党代会代表后,马玉瑛在开好会的同时,潜心思考如何做好报道。她尝试开设专栏《小马代表的博客》,以“记者”和“党代表”双重身份的嫁接、传统平面媒体和网络新媒体互动的嫁接,创新了党报时政报道。在此基础上,报社组建新闻评论专栏《六好博客》,由马玉瑛为主创人员的六位女记者,以报网互动的全新形式,别开生面的话题,立足受众的述论角度,清新犀利的语言风格,为党报传统言论报道作出了“三贴近”的全新尝试。2009年《六好博客》作品集结成册出版;马玉瑛参与撰写的论文《换一种方式写评论》刊发在《新闻实践》上;独立撰写的论文《报网互动,让党报评论“动”出精彩》在《中国记者》“论坛”一栏中重点刊发,并被收录进新华社新闻研究所主编的《加强新华社评论报道专题调研文集》中。9 Q6 V4 c* N& _- ?1 R$ n
) c( Q3 \8 E. F+ _5 M " x# L# A, p! t, V8 }4 H ]$ Q" B u7 J' ~3 e/ ]9 p; b1 b
2008年,温州日报策划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年“敢为天下先”大型系列报道,马玉瑛作为骨干记者赴京采访名记名家艾丰等人。她还与同事合作,选取温州改革开放历程中的重要节点事件进行调研,撰写《温州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媒体助力》论文,刊发在《中国记者》上。论文提出“媒体是话语平台的提供者、是{词语被屏蔽}环境的监测者和守望者、是{词语被屏蔽}议题的设置者、是时代脉动的把握者”观点,认为正是在媒体的助推下,温州才能在困难重重中走出独特的发展路子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缩影。 . L3 @) ~; A9 D' T4 f 0 j+ W/ q& A2 r . n7 g3 ?" C' u + ~- i* e U- F$ V7 q 9 p; r4 V: H$ s. [! A9 W4 Z: z/ o+ [: U+ R9 N
b! M4 H3 l9 P9 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