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六度。度字,含有济渡、转化之义。印度梵文是“波罗密多”意思是到彼岸 [打印本页] 作者: 边缘 时间: 2011-8-18 07:49 标题: 六度。度字,含有济渡、转化之义。印度梵文是“波罗密多”意思是到彼岸 六度。度字,含有济渡、转化之义。印度梵文是“波罗密多”意思是到彼岸。亦即:能度过生死苦海,到快乐的彼岸。六度就是使人度过生死苦海的六种方法。 9 \* Y( s5 ] K7 f ; m* W0 D5 ~* n8 m2 ` m 这六种方法就是! @; Z, g) W/ m, \0 G' i7 D7 f6 P
' @: `* p; P$ P 一、布施度悭贪,二、持戒度毁犯,三、忍辱度嗔恚,四、精进度懈怠,五、禅定度散乱,六、般若度愚痴) i7 {$ |) d/ P) |: ~
$ ]4 b3 U+ c9 V3 @6 r
一、布施 ' ^. j2 j! {2 u9 g1 Z: [+ s 9 t% C I8 r! v 布施就是以福利恩惠施舍给别人,《无量寿经》上说:“布恩施惠”叫做布施。布施可以分为三种: / Y. X* S' Y* m0 ?' \/ ^4 r) E z 3 E% @7 i7 K! a D, z ①财施:就是把金钱财物施舍给别人,譬如我们解衣推食,慷慨解囊,或济助穷人,或供人急需,都叫作财施。又替人出力做事也是财施。2 X- V' e; i1 J8 \' N
. o% i/ }# g0 {, @. H ^. e; [; Z! D ②法施:指人格上的启发,学问上的指导。能多把佛法的道理说给别人听,如讲经,赠送经书等等,使人能够得到做人处世的正确方法,都叫法施。6 j2 h3 w/ x* o5 P
' J q2 R8 |; h6 r9 I* [0 E Y
③无畏施:指解救他人的患难,使人免除恐怖和不安。别人遭遇不幸,我们好言相慰,并帮助解决困难,济危救急,在苦闷、沮丧时,鼓舞他的勇气和信心等。这都叫做无畏施。 ' E' ]7 ~3 r, d. t
; v, \8 h# k) U+ r' U4 _: x3 D 布施应该从慈悲心出发,欢欢喜喜的舍施,不要有我是能施的(产生优越感)你是被施的(轻贱感),以及计较所施的财物数量多少,值价贵贱等等。甚至还想得到报应,或要人家用种种方法感谢你。这样都是不对的。& Y/ s3 Q5 G4 t
- A* s E. A! h$ `2 W
二、持戒 1 n% ]3 } ?2 H% @0 J" {7 k7 Y u) b. l. |+ f, S# C
戒有防过止非的作用,一般信佛学佛的人,都要遵守戒律,远离过失,才能身心安定,开发智慧,圆成佛道。 # Z( M: x* ` A1 M4 S* d$ o r8 R' E: X% S# K
戒有五戒、八戒、十戒、具足戒、菩萨戒等多种,可分为三种类型,(详细条文在戒本)称三聚净戒。 ( [4 |" `0 y0 @9 G: C9 q1 m $ F- J0 r: m0 j. c ①摄律仪戒:是遵守佛制的戒律不作一切诸恶(作即犯戒)。 4 P2 d$ f- ?. B: D5 I+ L* h
: K/ g" m3 S# O- i( f. w6 ^$ ]7 p( G ②摄善法戒:奉行一切诸善事(不作善事即犯戒)。& S v! x/ x4 S1 Z a: Y" f
. R( W5 v8 S. I: c: l. y+ B3 S
③摄众生戒:广修一切善法以益利众生(不救度众生即犯戒)。 ; ~9 S U5 | U' `9 Q: h$ g1 H2 f' f4 X$ a h
上面三种戒法,从身体上,行动起居,端庄有礼,不犯威仪,不作诸恶事,不说诸恶语,一切恶都断了。第二步进而做一切善事造福人群世界。第三步修一切善法,使心地明净,并以此法教导一切众生,同得安乐清净境界。佛所说的:“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就是这个意思,持戒在佛法上是多少重要的一环。8 E8 I# N) s1 x9 M* I% C7 C
- M* b# o$ o; j/ Q
三、忍辱9 Q( q6 U/ s' ]
, L3 M4 ?1 L* X
他人对我的打骂、讽刺、诽谤、侮辱、冤屈等等横逆境界中,而能忍受,不生嗔恨心,报复心,退悔心。是学佛法,做善事中所不可缺少的修养功夫,古人曾经说:“小不忍则乱大谋”。何况学佛是长久伟大的事业呢?我们艰苦所积累的功业,若不忍辱,会被一念嗔火所毁灭。经中所说的“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就是这个道理。《遗教经》说:“能行忍者,乃可名为有力大人。” J% ?& i0 N, d1 N( O2 m
) c& i$ w9 K. n2 Q9 L% [" b 学佛的人要有宽大胸襟,高深涵养,人嗔我不嗔,人恼我不恼。怜愍恶人的侵犯,是他们没有知识不懂道理的缘故。 3 }) P# Q+ F/ u% M( z$ A. y% T+ s; n; m/ Z( J Y6 c
为了实现伟大的的事业,在向善路上要有坚定信心。不为逆境的苦所妨碍,也不为顺境的享乐所转移,更不为寒、热、风、雪、饥、渴、老、病等所动摇。在修习佛法中。了达一切的本自不生,皆是缘生无性,不论此法他法,动中静中,都是一致,这是忍辱功夫高深的成就,我们要好好学习。 ) ^. u' q' _* p6 n2 S( w3 r F% ^" A
+ R8 Z, k+ `2 w- F& c 四、精进0 I e4 B8 q$ x' k* ~' q7 y
6 x" r4 \- j+ v) Q
精进就是一往向前的意思,精是不杂,进是不退。六度中其它五度都要靠精进才能成就。 8 ~4 T7 O4 b1 N& c/ |( U! c# _+ h* q/ m9 n$ a* A( b
我们做一件事,要想成功,一定要有恒心地不断努力,才能达到目的。学佛是大事更加如此。譬如种田,今天锄二锄,明天锄二锄,哪会有收获。如打洞,东钻钻西钻钻,一个洞也打不通。那十八般兵器,每件都学学停停,哪会学好武艺。因此要精,要勤,要一门深入。当然更要克服前进中的种种困难,常自勉励;学业不进则退,时光一去不返。人家能做到的,我为什么不能做到,以及人命无常的道理,要有不达目的誓不退休的决心。 4 o. X; x$ i! f) y1 \6 K9 C& a 3 D1 f6 T; Q' w ]; H" s0 U- r 五、禅定 ; W8 O% `; a" L: d' m# Q2 D7 o; o- T: j$ M
梵语禅那,此云静虑,六祖惠能大师说:“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也称一心研修为禅,一念静止为定,是扫荡心中一切妄想,使心专注一境的功夫。& x& f+ x$ u+ d6 Y
" Y, |4 x' F5 N! n V \3 r 禅定在佛学中,占重要的位置,故有“无定不成佛,无佛不在定。”之句。没有定不能开发智慧,当然不能成佛了。 : Y6 {1 V% ?- ]. Q9 R5 f0 v! R: @6 e; o1 E
修习禅定要有清静的环境,减少财、色、名、食、睡的贪欲,消除嗔恨心,平时行动合乎清净戒律,注意昏沉,散乱二种干扰,盘腿趺坐,调身、调息、调心。祖师有“外息诸缘,内无喘息,心如墙壁,可以入道。”的四句话可以概括一切。(详细可看静坐入门,小止观、六妙门等书。) ; J2 Y. B! K+ o- W5 o " @& b4 a( ~3 k' A 坐禅到一定功夫,会出现种种清净、快乐、奇怪的境界,此时不可贪着及生邪念,否则会走入歧途,着魔发狂,不可不知。修禅必须有师父指导,以持戒为基础,因戒生定,由定发慧,这是学佛的规律。 7 a0 A5 r. P& X6 T9 n& s% @0 A 2 _$ q J- i# a 禅定功深,能得初禅、二、三、四禅乃至灭尽定,种种大定。那时行者身心快乐,得未曾有,非世上一切快乐可比,能生色界无色界天,直至了生死,证涅槃。 ( ?# b7 V) s" h/ R0 A0 t 0 c/ l" J9 B9 {2 W; r 六、般若 $ R; w) ]2 o. l: e7 A$ T- @) D S ; M. g! W2 l* G* Y! [ 般若是梵语,译作智慧,它含义深广,有了知,分别、简择、决断等许多意义。是通达真理的最高智慧,它圆融无碍,而又灵明自如,非一般文字语言所能说得透彻,仅能在譬喻中领会其精神,如云:“般若如大火聚,触之皆烧,犹如锋利无比的宝剑,无所不斩,般若了知一切法而不染一切法,好比明镜远近皆能照见而不执著等等,在六度中它是眼睛,使修行者不走错路而落坑碰壁,上面诸度中没有般若就不彻底,不究竟,不能到彼岸,不叫波罗密多了。不论做什么事,都要有智慧,修习佛法,没有智慧,不但时倍功半,而且还会走到邪路上去。可见般若的重要性,它使人们从相对真理引导到绝对真理的唯一法门。 7 A3 z4 R3 G" W( }3 O: H! |/ n# s1 E- D4 T) I
以上六度,是菩萨自行化他,利乐有情的大行大愿。这六度法,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行者应六度齐修,不可偏废。假使持戒而不布施,则不能摄化有情;布施而不持戒,则难以进修定慧;忍辱而不精进,则道业难成;精进而不忍辱;则魔障难消;禅定而无智慧,则固执不通;智慧而无禅定,则凡情易动。因此,我们要大发菩提心,学菩萨行愿,广修六度万行,直至圆成佛果。 ' ~& v& Y# Q+ ~# v! g4 @ 8 m. q3 \, {3 E- F6 b1 | 定可以突破空间维次,恢复你本性里面本有的智慧。- L: F( n% T) I6 Q7 @* _
: Q: y+ h( q% r! u: j 释迦牟尼可以说是在这一方面,他达到了登峰造极。所以他说了一句话,“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所以从他亲眼亲证人类的智慧是平等的,而且是圆满的,确实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无所不能是能力。那么第三个就是相好。所以说智慧、德能、相好一切众生是平等的,那平等为什么现在变成不平等了?他说你有障碍。这个障碍《华严经》上讲“但以妄想分别执着而不能证得”。所以他告诉人,这个修行的工夫在哪里?你只要把妄想、分别、执着放下你就成就了,你就明白了。你妄想、分别、执着放不下,这个世界变成什么?变成六道轮回了。! J. c) R; b6 v
) C: U# j; w+ B
《展望二十一世纪》,是1972年英国历史学家汤恩比,还有日本的大学者迟田大作他们的对话集,那么在这本书里面,我发现了问题,就是在1972年的时候,这两位伟大的哲学家,对21世纪充满了忧患。 - I$ o( V- |0 h# ~3 \4 M7 _/ w! B4 k" N5 Q
“人类的生存没有比今天更危险的时代了,这种对人类生存的威胁是人类自己招致的,它远比地震、火山爆发、暴风、洪水、干旱、病毒更危险”。您经常也在演讲当中提到,说我们人类正在面临着重大的危险。 ; U4 u$ D7 t2 f+ b+ R* O; v6 s0 t _1 W0 o
这个危机,2500年前就有人看到了。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答复梁惠王,“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司马迁读这一段文的时候,他就明白指出来:利,这是动乱祸害的根源,人人都争利,天下危矣。 ) P7 {" }7 N0 ]3 Z a) b# U* {1 _) f, k& m' |5 h+ k2 p" z
据独立分析人士估计,全世界大约有2.2万多枚核弹头,其中俄罗斯大约有1.2万枚,法国大约300枚,中国大约200枚,英国大约有160枚/ T- w' X' z- V" M, j- d2 ]
' L* y; l/ Q: N% Y4 Y: a
全世界正在运行的核电站共有438座" Z9 U3 D' B1 f( f7 O& g
+ O, s8 K/ w3 W( J; \
物质是从哪来的?物质是从,《华严经》上讲“惟心所现,惟识所变”,那心的本能,心它不是精神,也不是物质,就是哲学里面讲的宇宙万有的本体。本体里面本来就有见闻觉知,本来就有色、声、香、味,这个是不生不灭的,那么它变现出来的物质,变现出最小的微尘、沙粒,它通通都有见闻觉知,都有色、声、香、味。 + w: H, c, T: A) D& M+ u# M & c& R- }0 g+ S {+ }( U8 ~# u+ E5 D 相由心生 * n5 Z( w# N5 _: Y' F- `' Q3 i ) B& [# d2 c# x- |5 J6 V 树,砍光,纸巾,有没想到,节省一张纸巾就可以给后代带去福报。; Y5 e9 ?# e. z, v4 Y8 Z( C3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