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湍河老桥 ' g/ {( G( S! S; x: s5 b5 u
% Z& ?0 |3 B! E 最近常从湍河老桥上经过。, X- j3 U* e. ]: H' B7 c2 B' k+ H
走在上面,每次都似乎感受到了老桥的呻吟和颤抖。
3 H, }* u8 g8 W" P9 X2 j 老桥太老了,老的已经辩不出它当时的颜色,桥两边的水泥护栏没有几根笔直的,串连着它的钢管上面锈迹斑斑,整个看上去满目疮痍,就像一位垂暮的老人。和新建的现代桥梁相比,它显得那样的残败落伍,但它也有过曾经荣耀的过去。经历了岁月的风风雨雨,见证了{词语被屏蔽}的发展进步,它“小车不倒只管推”的精神依旧。就像有部外国小说中描写过有个被人遗忘的地下仓库士兵,因为没有听到让自己撤离的命令,也没有人前来接岗,竟然从风华正茂的青年,站到了白发飘飘的暮年。桥和人一样,都在坚守自己的使命。+ b: Y# v" m. p& e% I
但它毕竟太陈旧了,它的摇摇欲毁的样子令人担忧。于是政府做了为它减负的工作,不允许车辆通过,为此还在两边桥头用石头阻隔,上面赫然写上了“湍河一桥”的名称。这是它的新名,这个名字代表了它建造最早,排列第一的位置。从此,这座老桥就成为湍河上的专门人行桥道。
' J1 A; C+ D# {# T 这座桥,只有308.60米长,4.10米宽,高约6.0米的钢筋混凝土大桥,只能容纳一辆汽车单行通过。它是1937年7月由当时的内乡自治“土皇帝”别廷芳请“洋人”设计建造的,又是河南省最早引进西方技术和建筑材料所建成的,它沟通鄂、豫、陕三省陆路交通,是当时全省仅有的三大桥梁之一。所以,也叫“洋桥”,当地的老百姓也称之为“别公桥”。
4 `; M" g$ a& l y7 q 别庭芳是一个在地方自治上作出过突出贡献的人物,虽然是个粗人,但他搞的地方自治声名远播。当年的蒋介石也曾专门接见过他。在他自治的宛西地区,{词语被屏蔽}治安非常好,夜不闭户,路不拾遗。但这种自治是建立在极端高压手段上,比如谁偷了一只鸡,砍掉一棵树,就会跺掉他的一只手,太过残忍。在他统治的时期,整治恶霸刁民,为民造福,是个有功有过的历史名人。而这座老桥就是它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几十年的最好证明。
* I7 {; ?$ D4 M6 C# I6 K8 G1 M4 I 过去的历史,早已成为记忆中的痕迹,唯有这座桥,在湍河上下独领风骚了四十余年,方便了方圆几十里的子民。直到一九七五年,老桥的上游一里处才又修建了湍河二桥,当时称为“新洋桥”,后来又有了湍河三桥、湍河铁路桥、湍河高速路桥,以及正在建着的湍河四桥。{词语被屏蔽}的进步和发展,以及交通运输的变迁,从我们湍河的桥上就可见一斑了。 h8 |5 r+ D* C" ^7 L
和这些越来越宽,越来越现代的桥梁相比,那座三米多的老桥确实过时落伍了些,但一直保留着它,我想更多的是因为它久远的历史和功绩吧。9 u, \3 s( X* c8 U, x
一天当中,我偶然性地走过了湍河上的几座桥,于是对比和感叹顿生。
+ O6 g9 |7 T3 Y' h+ c; p 我不知道这座老桥,有没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雄心壮志,但我知道,它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小车不倒只管推”,默默承载着上下斑的人们,骑着摩托电车自行车从它上面鱼贯而过,熙熙攘攘,来来往往。这是它的使命,也是它的贡献。它是平凡的,也是伟大的。& z+ m B. Y+ f. B/ |
我喜欢骑着电车从桥上疾驶而过,呼呼的风声中似有飞翔的力量,那种潇洒的感觉真好。
9 Y" Q$ M) f2 Q- J 我更喜欢在桥上伫立,上下观望,心中是一种别样的舒畅,站在这里,河岸四季的风景尽收眼底,四季的太阳照在水里,不同的方位,不同的美丽。脚底下方千年的河流,弯曲逸丽,奔向远方。站在桥中间,风带着响声拍打着,吹的你神清气爽惬意无比。再热的晚上,水面之上流动的空气揉和成凉爽的清风,让你燥热烦恼全消。1 \6 T' ^0 F5 r+ \1 u
杨柳依依,羊儿成群,鹤舞沙滩的景色,真美!
# A f3 ?7 Q# R2 D6 G( _* z; Q 老桥见证了这种美丽,也是老桥年复一年的欣慰和陪伴。
2 F) I6 v( z F9 _, D h: V+ b[size=+2] [size=+2]“交通杯”征文:湍河桥的发表日期:2006年10月30日 杨奇 | |
/ _3 a1 w' M6 R7 R7 A9 W5 D; _$ Y" u 1975年以前,我们内乡县城东侧的湍河之上,只有一座长308.60米,宽仅4.10米,高约6.0米的钢筋混凝土大桥。尽管她只能容纳一辆汽车单行通过,但由于她是早在1937年7月由当时的内乡自治“土皇帝”别廷芳请“洋人”设计建造的,又是河南省最早引进西方技术和建筑材料所建成的当时全省仅有的三大桥梁之一。所以,她在沟通鄂、豫、陕三省陆路交通的同时,也成了享誉邻近三省的一座名副其实的“洋桥”。由于是别廷芳主持修建的,因此内乡的老百姓也称之为“别公桥”。如今,随着湍河桥的数量增多,人们又称之为“一桥”或“老桥”了。这既有最早、第一之意,也有按诞生早晚而排序之意。% ]' N7 Z5 }% R) e
斗转星移,时代变迁。这座“洋”极一时的大桥,在“洋”了38年之后,终于在1975年走上了“没落”之路。到上个世纪70年代,因“洋桥”太窄、只能单向通行汽车,一旦没看清对方是否有车过来而上到桥上,进退两难而造成的堵车经常出现。她已不适应交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于是在该桥上游近1000米处,当年10月又建成了一座长362米、宽9米、高7.5米的新湍河大桥。在这座高大宽阔的“新洋桥”(老百姓语)面前,昔日无限风光的“洋桥”已显得颇有些老土了。这座“新洋桥”按时序排列,如今已称之为“二桥”。
F/ y X# v) q) e 光限荏苒,岁月如梭。时代的飞速发展,车辆的日益增多,使“二桥”这座在当时看来已显得十分宽畅、可以双向自由通行汽车的“新洋桥”,居然又逐步成了沟通我国东部与西部的公路大通道--312国道的一个“瓶颈”。于是,1999年10月,在“新洋桥”上游约550米处,又建成了一座长405米、宽15米、高9米的“湍河三桥”。在这座高大巍峨、雍容华贵的新大桥的映衬下,过去的“新洋桥”、“老洋桥”顿时显得暗淡无光。尤其是那座曾经在过去相当长的岁月里一直独领风骚的“老洋桥”,更显得苍老瘦弱,太过单薄,不仅再也显示不出一星半点的“洋气”,而且直让人感觉她简直就像一个瘦骨嶙峋、风烛残年的老朽!
! t" B% C" C8 g8 K+ o 正当人们用惊异的目光在感叹着建桥节奏的加快,建桥规格的不断提高时,2001年10月,在“三桥”的上游约600米处,又建成一座更加高大壮观的“湍河特大铁路桥”。内乡人称之为“四桥”。当“呜-呜-”的火车鸣叫着穿梭来往时,每次都引来了许多好奇的目光,让人们无不感叹这时代飞速前进的步伐:从“洋桥”(一桥)到“新洋桥”(二桥)用了38年,从“新洋桥”(二桥)到“三桥”用了24年,而从“三桥”到“四桥”才用了3年时间!
3 g' M. Q# U# H. O! X) y, a6 ~1 X 而现在,在“四桥”的上游约1000米处,一座更高、更宽、更加雄伟的高速公路大桥,经过2004年以来两年多的建设已横空出世,其主体工程已于今年8月完工。虽然她目前还未经任何装饰,还是混凝土灰头土脸的灰白色,但其长达582米、宽达34.5米,高达14米的雄姿,已足以让以往任何一座桥都只能自愧弗如了!尤其是其双向四车道宽阔的桥面和双桥并肩的伟岸气派等,无不让她目空一切,傲视湍河两岸,目睹祖国的飞速前进,等待迎接312国道上那川流不息的滚滚车流! v2 Y% @5 i" F1 M I
建桥周期的日益缩短,而质量标准的越来越高,使人们在享受着出行的便利与快捷的同时,更能真切地感受到我县经济、{词语被屏蔽}以及交通事业飞速发展的节奏与步伐,真是何其迅猛啊!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我们内乡正踏着与我们伟大祖国欣欣向荣、蒸蒸日上的前进步伐相一致的节拍,昂首走向繁荣富强的明天。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