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302|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内乡游攻略之一 免费的石头村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8-20 08:03:47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吴垭石头村位于内乡县城西6公里的乍曲乡境内,如今这里住着50多户人家,有200多间石头房。一进入村子,村子里原始古朴的风貌让人目不暇接。
* c* k6 @# x. S8 U据了解,吴垭石头村距今已有300余年历史,全村人都姓吴,村头有一块立于大清咸丰年间的墓碑,介绍了该村原为吴氏先人躲避战乱而建。去年,该村被命名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今年又被命名为“河南省民间文化遗产”。% j7 j% d8 }1 G  d& g( i- t
目前,为更好地保护这个民间文化遗产,内乡县政府确立了总面积约1平方公里的石头村自然景观保护区。% R8 d7 k3 [1 M: l  D$ {

/ _6 F* M( u0 r7 }% ^
8 e) Q' |8 }' h4 z1 s, V6 ^
5 U. z3 D4 t. H5 u4 [$ |
0 H7 Z  v1 O9 `. W! d% L& Y' E' v # F7 f2 G0 c% T, z5 e
奶奶的老肩膀驮着孙子的稚嫩身躯穿梭在山村的石头路上,责任在幼小的心灵扎根。
3 Z3 U3 k& c: ~5 T/ G" Z0 K3 _
老枣树上的幸福童年。
门前的往事说不完。
3 x& l4 c, N. w- \2 Y3 q0 h1 t

! ]5 ?% Y5 o9 `) z! }$ G* N* @0 Q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顶 踩
内乡社区网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媒体投稿和用户自行发帖,与内乡社区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本文内容有侵犯你的权益,请发送信息至702079960@qq.com,我们会及时处理。点击进入客服处理点击进入客服处理
2#
 楼主| 发表于 2010-8-20 08:04:08 | 只看该作者
河南省内乡县日前发现一座有260多年历史的“原生态”石头民居村落。专家称,这个原生态的“石头村”在中原地区极其罕见,是中国农耕{词语被屏蔽}的微缩景观。% n. Y& s/ p  V) ?/ X
. Y  M+ B+ n. X2 k) Q. }1 Y
这个“石头村”叫吴垭村,位于河南省南部,始建于公元1743年,已有260多年历史。全村有50多户人,现存石头房子200多间,占地面积56200平方米。0 P6 i, n0 H+ v% e8 M* B& M
) ]" Y+ ^  V& q' t% _6 {6 T3 h
记者走进村子,仿佛进入了一个石头的世界:古朴的石头房,贯通全村的石板路,石砌的楼门、石台阶、石院墙以及石厕所,部分居民家中还可以看到大量的家具石器,有石盆、石缸、石槽、石碾等等。石头房与石头器具成为石头村“文化遗产”的载体。
/ O3 P' K4 M6 m9 g/ y1 {, C; G& z) Y2 ]) P+ C+ E, H4 i
0 G! |: L' J, h, ~# U" C& A( C
据介绍,石头村的祖先在乾隆八年(公元1743年)搬到这里,当时,他们依靠刀刻石头来进行生产和生活。后来经过发展,用石头建起了房子、石板、石路、石台阶、石猪圈、石牛圈、石鸡圈,甚至连生活用具都以石头为主。
+ K/ j$ e- w: D8 C' P2 F$ G, `2 o/ c- a" z
中国古村落保护与发展委员会副秘书长张楠说,这个村具有单纯性,房屋自建自住,体现了一种乡土文化。另外还具有自然性。建筑学有种说法,好建筑好像从地下长出来的,好建筑好像是大地上的一个褶皱。“石头村”的建筑就有这样的特点,而且它又有着自然的农业状态,这种农业状态与村落相融,折射出清代先民有趣的生存景图。
9 a6 ?' I1 U" e  k; B; M, g2 U: s9 N1 }! a0 f6 c) j
3#
 楼主| 发表于 2010-8-20 08:08:55 | 只看该作者
内乡社区网游石头村精彩照片7 H. E3 e2 @2 G9 ^/ ~
' N1 J1 g3 m0 n+ ^6 s/ U4 |
想看更多的打开QQ702079960空间; F8 r6 R: {0 I. Q) s- Q# x. z

4 b' Y! l7 X1 w$ E% Q) G2 w % h1 a0 }6 H5 `. K- d0 {/ ?; v
4#
 楼主| 发表于 2010-8-20 08:09:45 | 只看该作者
5#
 楼主| 发表于 2010-8-20 08:13:12 | 只看该作者
河南南阳=============高速直达内乡县城需要20元
7 s5 T5 M6 c/ ` : T0 y, M# D% m! M) L$ l
' |4 M& f- f$ R* Y0 a
包车大约50元管来回
4 D! R" F0 {% }9 ?% W现在开发中免门票9 H. B+ ^- {0 }: C* A- j/ q; ~/ z- p
联系内乡社区网可以免费当导游
* l" j* F6 i1 P2 {0 d18939223637边缘# ?9 L% A, o2 Q0 W$ u6 I
6#
 楼主| 发表于 2010-8-20 08:38:30 | 只看该作者
百集电视剧《庞振坤》剧组在岞曲乡吴垭石头村拍摄取景 6 g& }/ H5 i) k" ^+ X3 H6 k
--------------------------------------------------------------------------------
- @6 D8 L% p$ ^0 f) R+ n , w9 C) W/ _! M" J
     5月24日开始,香港戴生影视制作有限公司《庞振坤》剧组在岞曲乡吴垭石头村进行为期一个半月的影视拍摄,这必将对岞曲乡吴垭石头村的宣传推介起到巨大的推进作用。
+ P. H# X* W1 P+ i7 C2 C3 ^# h6 \8 L  据导演介绍,整部电视剧长达一百集,将全面展现南阳的文化底蕴,在岞曲乡吴垭石头村的取景拍摄将超过20集。3 R& g  @5 w6 i( i0 N9 o
& j% g2 p; h7 G

0 r# M0 |! f, y! J4 R本文来自: 内乡博客 详细文章参考:http://info.neixiangshequ.cn/a/naxianglvyou/285.html
7#
发表于 2010-8-21 14:16:27 | 只看该作者
好地方
8#
 楼主| 发表于 2010-8-21 14:36:08 | 只看该作者
吴垭石头村
    吴垭石头村是当今中国南方少数民族地区亦不多见的石头房村落传统民居建筑群、宛西一处崭新奇特的民俗文化旅游资源。著名散文作家、南阳文学领军人物周同宾曾游览过吴垭石头村,在《河南日报》、《南阳日报》等报刊上发表《相见恨晚吴垭村》等多篇文章;16集戏曲电视剧《瓜儿 藤儿 根儿》、电影《内乡县衙》等都在吴垭石头村选景;2006年7月,吴垭石头村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 \3 ~; |# h$ I+ [1 O! I
    吴垭石头村位于内乡县城西6公里的乍岖乡境内,距省道豫52线1公里。地处豫西南地区,南阳盆地西沿,属长江流域汉水上游白河水系,为亚热带湿润地区,阔叶林、落叶林植被覆盖率达80%,海拔360米,空气湿润,气候温和。
9 s0 X; }# X5 j# z6 {# f  A  H    吴垭,是一个偏僻的小山村,当地人称为吴哑村或“石头村”,外界知道的人说她是一个独特的石头村,可这种了解都是远远不够的。今天当你一走近她,接触她,研究她、品味她、体会她,你就会发现她是一部极其厚重的{词语被屏蔽}文化大书,值得你反复回味的精神大餐!
- L- h, E6 u  I# P9 c+ ~0 _" W    吴垭是原始的。吴垭石头村始建于清代乾隆八年(即1743年),距今已有260余年历史。现有农户50多户,现存石头房200余间。所有的住房依势而建,错落有致。从基石到屋顶,找不到一块砖,看不到一块土坯,全由青石垒砌,是中原极其罕见的传统古民居建筑群。原始得就像一块未曾雕琢的璞玉,一位朴素天然的处女。石头村的石头房历经几百年的风雨沧桑,除了屋旁的歪脖枣树在诉说着她的年纪外,依然是那样的整齐美观,依然是那样的冬暖夏凉,似乎从开始诞生时到现在,仍然是当年的旧模样,没有什么进步,也不企求什么进步。走在铺得整齐规正的石板路、石阶路上,用手扶持着那厚重的石磨、石碾,欣赏着那或粗糙或精细的石盆、石缸、石桌、石凳,端详思考那在石缝中扎根、顽强生长着的老柿树、翠竹林、野梨树、歪枣树,一切都是那么自然,那么巧夺天工,整个一个处处充满着原始气息、时时散发着山野清香的石头城堡,一个瑰丽多姿、丰富多彩、浑然天成的石头世界,被专家学者誉为“中国新石器时代的遗风保留地”。 + ?7 P. r# l, J$ J3 C8 J
    吴垭是生态的。吴垭是一个奇异的所在。你看她的附近的每一座山头都是光秃秃的,除了满山的黑石头就是杂草,可一进入吴垭全变了,到处是树到处是草,遮天蔽日,从老虎岭上往下看,就会看不到这个美丽的石头村,因为她全被树遮住了。这里冬暖夏凉,因为吴垭的垭指的就是两山之间的高地,冬天凛烈的北风会被前后的大山挡住,夏天却因地处高山又十分荫凉,是一个旅游、休闲的好去处。在金秋季节,当你走进吴垭,你会看到一个喜获丰收的生态果园,红的柿子在枝头迎风摇曳,让你垂涎三尺,可不会爬树怎么办,老乡们有办法,他们用一种夹子把柿子夹下来,再送给你,那软软的小红灯笼一样的柿子,轻轻一剖开,一种香甜就会弥漫开来,用嘴巴轻轻一吸,那甘甜清香就会滋润到身体的每一个毛孔里。鲜红的花椒也那样诱人,像一粒粒小玛瑙,摘下来在手心里轻轻一揉,好清爽的香气啊!一身的疲惫早已消失无踪。如果你能参加劳动的话就更有意思了,当你也扛上锄头,走进那像象棋盘一样的石梯田,一锄挖下去,一窝窝红薯,一串串花生带头着泥土的芬香就出来了,吃一口红薯,脆甜,嚼一颗花生,香脆,越吃越香,越干越有劲,会忘了一切烦恼,想做个快乐的农夫。走进吴垭的石头院落,那一挂挂来不及剥的金黄色的玉米棒被高高地吊在房檐下的梁上,红红的辣椒、山楂串成串儿或扎成把儿挂在外面的墙上,白白的大蒜被编成辫子搭在厨房的墙上,满筐的红枣和酸枣晒在院里太阳底下,含一颗在嘴里,那个甜呀,真个叫满口余香,这时,你会坐下来慢慢感悟,慢慢体会那种让人乐不思蜀、回归故乡的感触。
& @) {' h7 G# ~5 N) K5 q    吴垭是文化的。吴垭的文化积淀是十分丰厚的,既有建筑文化、又有民俗文化。在这里,石板路、石板桥、石台阶、石楼门、石院墙、石厕所、石磨房、石畜圈、石窑、石井、石盆、石槽、石桌、石凳随处可见。通过吴垭村人的生产、生活,以小见大,以物证俗,透视出中原农耕文化现象。正是中国传统民居群落的代表,反映了河南宛西地区传统村落和居民的典型特征,体现了三百年来南阳盆地宛西风情,具有重要的建筑文化、农耕文明和历史价值。 : @4 O- Z6 C7 h' P- G, v
这里的山民开采利用石料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整座村落像一座粉装玉砌的石头城堡。一大片表灰、金灰的石头房,贯通全村的石板路,石砌的楼门、阶梯、院墙以及茅房,乃至各家各户使用的石盆、石缸、石槽、石磨、石碾、石桌、石凳、石磙、石林、奇石和石缝中的老柿树、枣树、竹林以及林中的画眉鸟、小松鼠等等,为山乡人家创造了一个巧夺天工的石头世界。就连开垦的田畦也是在连体石面上用钢钎、镢头一点一点凿出来的,颇如“天然去雕饰”的“井字田”,倒也十分耐看,令人遐思;又如作文用的稿纸,一排排的横竖的小方格,倾诉着人类劳动的伟大和艰辛。倘若身临其境,满山遍野碧绿的椒园,明净天空悠闲的白云,时而吹过香甜的微风,自由自在的生活节奏,劳动创造的人生乐趣,让人仿佛走进了古代隐士的理想家园,你会情不自禁地想做个放牛羊的少年,想做个摘花椒的村菇,做一回“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正如宋代词人曹组在其《相思会》中所吟诵的那样:“粗衣淡饭,赢取暖和饱。住个宅儿,只要不大不小。常教洁净,不种闲花草。据见定,乐平生,便是神仙了。” * O- B' [* E3 V4 |% r/ s9 l
    吴垭石头房景区,无论是屋架房、平房、楼房,几乎清一色的石头房,大多建于清末。乍岖石灰岩、水泥灰岩、白云岩极其丰富,此类岩石层外露,材质硬度适中,节理裂缝分层,易于开采,为民间的石结构建筑提供了良好的建筑材料。乍岖岩石有大而厚的块石,也有小而薄的片石,石材可以切割成不同的形态和规格,用以垒砌墙体或铺地。石头房平面布局依小小的天井呈“凹、曰、目”字形三种;大多为院落式三合院,也有两进院、三进院的。堂层、卧室、厨房、畜圈、贮藏间等功能不同的空间各有分隔。 1 W7 }6 ?/ O( h! y; }# Z; ^. G
     建筑文化集中体现在石头房的修建上。 石头房大多用木构架承受屋面及阁楼的荷载(也有全为石柱的),立柱用料不大,柱经20-30厘米的木材即可。墙体可用毛石块堆砌,也可用加工过的精细的石片石砖砌筑,用黄泥巴或自烧的白灰勾缝。面层将表瓦或片石置于固定在木椽上的斜芭席,上下彼此搭接,互相叠压,使表面宛若鱼鳞兽甲。窗户较小,用石料砌筑的窗户有平拱形、圆弧形等。石头房石墙青瓦、质朴简洁,造价低廉,经风耐雨,保存完整。你看,50公分宽的石墙全部是由四指儿厚的片石干垒起来的,没有一点儿的泥土和砂灰,可也坚固异常,风刮不进,雨淋不透,火烧不裂,冰冻不酥,也确是一个人间奇迹。再看,吴垭石头房的整体结构是四合院式,院子较大,正房和厢房互不相连,而不像南方的天井院式,院子狭小,且一圈房子的顶部互相交叉,充分体现了北方民居建筑的特点。最奇特的是,大多数石头房是依山而建,借助山势,有的是上房下院,有的是房院一体,还有的是两房两院呈阶梯状分布,似宫殿一样。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的石头房全部使用拱形梁,它设在都柱之上、瓜柱之下,梁的拱字形结构减少了瓜柱的长度和重量,把房顶的压力分解到两边的墙壁上,减轻了房顶对柱梁的压力,使房子经久耐用。这也反映了吴垭人的先祖们的勤劳、智慧和文明创造,这在全国是不多见的。石头房石墙青瓦,质朴简洁,古貌遗风,十分独特。是中原极其罕见的传统古民居建筑群,是宛西一处崭新奇特的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对研究中原地区明清时期建筑文化、农耕文明具有重要价值。
1 U5 M2 b# E6 y" l7 W  j    吴垭还是宛西民俗文化的杰出代表。你无论走进哪家农家院,就会了解到他们的家居文化。年纪大的一家之长住正房,接下来按长幼次序分居于东西厢房,男主人主外,田间劳作,外出务工,女主人主内,酒扫庭厨,洗衣做饭,相夫教子,三世同堂或四世同堂,其乐融融。细问之下,他们吴家还有家谱,吴姓先人从湍东镇龙头村的堰坡组迁移过来已历经十八代,260余年,目前为止,仍人丁兴旺,年龄与辈份差别很大,有些白胡子老头还问一顽童喊爷爷,十分有趣。往他们的村后和村东的坟园里看,就会发现这里的人们敬天祭祖,不忘根本。他们的大多数先人们的墓前都立有石碑,记录着吴垭的先祖们艰苦的创业史、高尚的道德观、敦亲睦邻的好风尚和枝繁叶茂的子嗣群。如果把这些墓志全部收集下来串结成集,一部生动详实的吴垭村史就有了。当然,还有大量的石磨、石碾、纺花车、织布机和八仙桌,太师椅等古家具、农具,活脱脱地一个农耕文明村。 0 |) E: T/ C0 t; j: B; M4 [$ M' n; S
     吴垭是科学的。走进吴垭,就像走进了一个地质文化博物馆。那随处可见的火山石,圆圆的,光溜溜的,大的有脸盆那么大,小的仅有拳头大小,有的零星散落,有的呈蜂窝状分布,如果有机会砸烂或摔碎一个火山石,你还会清晰的看到象蛋壳、蛋清、蛋黄和蛋核一样的结构和分布,让你真的难以辨别那是恐龙蛋化石呢,还是火山石蛋?很难想象出可怕的火山喷发会喷出这么可爱的火山石来,还有那奇怪的康包石,看上去明明是一块土黄色的状如马蜂窝的巨石,可你用一只手就可轻松地把它举起来,好像猛然成了大力士一样,其实它也是大自然的杰作,火山喷发时,不但有岩浆、火山石,还有浓厚的泡沫。一旦这种泡沫遇上泥土或各种植物茎叶就会凝固下来,融为一体,形成这奇怪的石头。有的康包石,还可以放在水面上而不会下沉,所以又叫浮石,如果你把它当盆景,在它的下面浇上水,上面种上小花草或小树,它仍然能生长,因此又叫水锈石或生长石。最令你惊讶的是那漫山遍野的当地群众称之为板岩的石头,那石头十分巨大,当地群众都说是连山石,它象人们通常所吃的千层饼一样,四指厚的青石板加一层一二指厚的<
快来合张影
小游客高兴的神情
清代石头房
老寿星
神龟望月
女娲补天
9#
 楼主| 发表于 2010-8-21 14:36:58 | 只看该作者
一手遮天
清代民居房
古屋丽影
民居房
龟象石
龟象石
10#
 楼主| 发表于 2010-8-29 21:49:20 | 只看该作者
11#
 楼主| 发表于 2010-9-2 08:46:20 | 只看该作者
解说石头村7 H9 U: A' [1 e! d3 p7 a
  近年来,家乡石头村以古朴﹑清幽的气质,吸引不少游人前来驻足观赏,也屡次被评为文物保护单位。作为子孙,我很想写些东西出来,为它加油鼓劲。以下短文,聊以为念。
) Z* R- p% q' Y9 A6 ]/ U9 [. a  P; I5 o; l% o" G
  家前面是山,隔去了他与外界的联系,只有一条盘山路来与世界交换信息。家乡后面是山,如一个大圈椅,将家乡那几十户人家搁置在椅子中央。这山山环抱的世外桃源之地,与世隔绝,相对封闭,先辈们在这里男耕女织,过着悠然自得的生活。据老祖坟上的墓碑记载,自清乾隆年间先祖从远处搬迁至此,掐指一算,距今也有几百年的历史了。而桃源梦至到现在也没有苏醒,似乎时光在这里静止,岁月在这里凝固。
, L3 l6 F5 G  E0 K0 `$ |0 B% w! O$ \
   村子建在山梁上,中间高两边低,以村子中间的石头牌坊为中轴线,在左右两侧先人们随着地势的起伏,建起了几百间石头房。石头房高低错落,因势赋形,上下结构紧凑,浑然一体,但又各自形成了一家家独立的院落。有的这家的高台紧接那家的屋檐,但绝无尊卑之分高下之别;有的房子兀然翼立于陡峭的石壁之上,历经百年沧桑巍然屹立;石板路纵横交错,如同长长短短的虚线把房屋编织起来,高高低低平平仄仄的石头台阶,似琴键弹奏着悠远的乐章。漫步石头巷道里,迷迷糊糊找不到出路,似乎“山重水复”,待蓦然回首,却又“柳暗花明”,大有石头迷宫之胜。
8 G# o* U: }& W7 g7 m
3 j: j" C( f- G9 z/ g& f: ~0 g+ y   石头房全部用平板石头砌成,上覆黑瓦内糊黄泥,住在里面冬暖夏凉。加上村子周围树木郁郁葱葱,植被保存完好。间或有几棵百年老树,粗枝粗干枯藤盘旋缠绕,古色古香原始悠久。漫步石头村,沧桑怀旧之感扑面而来。让久处在钢筋水泥从林里的城里人,在此恍如隔世,有探奇寻幽之惊喜,有发现文物之激动,个个叽叽喳喳面露喜色,往日疲惫一扫而光。可以说,石头村是祖先留下的一处胜景,一处人文财富。
7 g2 c' y+ R2 k" X( E% m" g; A# |
   那么,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春风就没有吹到这里吗?大概吹过,但春风又走了。因为这里吃水靠天,吃水靠下雨积攒;干活靠担,沟沟壑壑的巴掌大的土地全靠肩挑人担来劳作;结婚靠骗,女方家长没有同意的。如此环境,使新一代很难再安心在这里生活。他们把目光投到山外,想尽办法迈出大山。所以即使人们有钱也不愿翻盖新房,因此石头村被完好的保存下来。与此同时,村里人也越来越少,只有那些不愿出门的大爷老奶们,仍坚守在这里,靠放羊惨淡度日。老房子,老树,老人,成为石头村永恒的风景线。2 w" q9 M+ `. ^" r# m8 K, i

/ x( r, l: ^1 ]   近几年,乡村旅游成为热潮,石头村又被岁月拾起,重置在世人面前。但他的面貌不会有太大的改变,一拨又一拨的人群过后,繁华散尽寂寞依旧,那些游客只是匆匆的过客,而不是归人。其实山外的柏油路越宽阔,石头村的台阶就显得越漫长;山外的小楼越气派,石头房就显得越原始;山外的经济越发达,石头村就显得越神秘。如一位迟暮的老人,如一位沧桑的长者,他静静的诉说着曾经的往事,却永远将身影定格在久远的年代。如故宫如兵马俑那样,他已经成为一件文物,让后人来凭吊来诱发怀古的幽情。  
12#
发表于 2010-9-3 21:20:13 | 只看该作者
我还不知道如何从内乡去。如果去啊给个路线图,有机会一定瞅瞅
13#
 楼主| 发表于 2010-10-5 12:01:09 | 只看该作者
《南阳百合网牵手,内乡石头村相聚有缘人》策划中1 x" `  b5 @- i) O, H8 y
本文来自: 内乡社区 详细文章参考:http://www.neixiangshequ.cn/foru ... id=12559&extra=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内乡社区网 ( 豫ICP备12007913号-2 

GMT+8, 2024-11-21 21:51

Discuz! X3.3

© 2001-2018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