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岗镇烟叶育苗中心
' p8 m( [ f- v7 _" M Y6 q
“稳定工作就是做人的工作,只要将心比心,只要讲究方法,就没有破不开的‘榆木疙瘩’”
师岗镇的“乱”历史上在全县是有一定“名气”的。
乱在何处?信访老户多,无理取闹多,历史遗留多……
一个“乱”字,成为该镇的一大顽疾,成为镇领导心头的一块石头。
该镇地处三县交界,民情复杂,民风较差。2007年底统计,全镇上访10年以上的老户达到29个,15年以上信访户8个,35年以上信访户还有3个。
近年来,伴随采石场与某国家单位的矛盾,加上秸杆禁烧和内邓高速公路的动工,又出现了新的矛盾焦点。
就高速公路而言,全县境内长22公里,师岗占了11公里;全县有18个村征地拆迁,师岗占了10个。
秸杆焚烧也是该镇领导深感头疼的“大事”之一。全县44万亩耕地,师岗就占了9万亩,夏秋两季到来之后,在“禁烧”这一棘手的工作推动中,新的矛盾又自然产生。
问题已经找准,剩下的是“对号入座”。
对待信访问题,该镇的指导思想是“不捂、不盖、不推、不怨”。
在具体处理中,该镇对上访矛盾逐一“问诊”,逐一“消肿”,逐一拔掉“气门针”。
谈及这方面的典型,可谓不一而足。一位上访老户镇上在帮他申请低保、解决房屋倒塌问题之后,他握住镇领导的手说:“我要是再无理上访,拍拍良心就对不起天了。”
另外两个10年以上的信访老户过去是种烟老手,镇上采取帮扶措施,让他们每户连年种烟在10亩以上,年收入突破2万元,走上了富裕路后,这两个在方圆闻名的“鬼不缠”逢人便说:“与其上访花钱还丢人,还不如多种几亩烟。”
真心加诚心,四量拨千斤。经过艰苦的、持久的、细致的工作,如今师岗镇的信访问题得以明显改观。截止目前,全镇44个上访老户中有40个偃旗息鼓,去年还出现了特殊年份上级部门没有来自师岗“干扰”的奇迹,这一现象就连市信访局都颇感意外。
大乱到大治,师岗镇人的形象正在越来越多人们的心中得以改写。
“如果说别处在推动种烟上是狠抓猛攻,这对师岗镇而言简直就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战役”
就烟叶发展在采访该镇领导时,出自他们口中“你死我活的战役”这句话,着实令笔者一时惊诧。
就在采访中间,该镇原烟办室主任给我们讲了一件发生在他身上的真实故事。2007年他到某村丈量烟地时,先是被数名农村妇女谩骂,接着是抓住他的衣服将其推倒在地,顺地拉扯数丈远,结果这位镇干部的脊背上划出了道道血口,而他在这年也由此得到了镇上颁发给他的“委屈奖”。
闻听如此故事之后,笔者对该镇在短时间内成为全县植烟大镇的谜底愈感兴趣。
烟叶在师岗既有2万亩的辉煌历史,也有10年烟站未开过门的残局,以至于到了2005年,全镇烟叶面积一下子萎缩到仅有的70亩。
该镇新一届党委、政府班子在谋划师岗经济发展的时候,他们首先想到的是“烟叶”。因为师岗是传统的农业大镇,又有植烟的传统,再加上本镇一无矿藏,二无像样的工业企业,唯有发展烟叶才是师岗摆脱困境和实现发展的现实选择和必由之路。
自此,该镇党委政府于2007年起提出了“烟叶政府”、“烟叶经济”的口号。
体现在决心上,该镇连续几年出台的“一号文件”就是事关烟叶的内容,这其中涉及奖励的项目有17项之多。
体现在工作力度上,在全镇提出“我与烟叶共存亡”、“谁不种烟谁下台”的誓言。
体现在工作抓法上,他们是“宁可使死牛,决不打住车”。连续几年来,每次在烟叶生产的关键时期,镇上所有的包村干部夜里12点之前原则上是不准回机关休息的。些举尽管有些不近人情,但也从侧面反映了该镇工作的难度和镇机关干部紧抓烟叶的韧性。
体现在工作成效上,简直可用“不可思议”的词语来比拟该镇烟叶发展的速度。05年,70亩;08年,3800亩;2010年,6200亩。眼下,该镇一跃而成为全县的植烟大镇,初步形成了4个千亩大方,在采访中,笔者来到地处王营村的该镇烟叶综合服务中心施工工地,但见漂浮式育苗基地已见雏形,智能化烘烤房连片拔起。镇领导介绍,这座投资560万元的烟叶服务中心建成之后,将成为全镇烟叶生产的育苗、烘烤、收购、培训中心,也成为全县规模最大、功能最为完善的烟叶生产“盆景”。
如今,烟叶已成为富民富村富乡镇的头号支柱产业,成为该镇广大群众名副其实的致富“黄金叶”。
“只有统筹发展,才能让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只有和谐共进才能赢得民心”
近年来,该镇党委、政府在兴工业、谋民生上也是亮点频出。
2007年,以投资3500万元的天奥石材落户师岗镇为标志,该镇工业发展低迷的历史一去不返。“农业大镇学吃工业饭”理念通过几年的努力目前已收到实实在在的成效:华星机械、振兴建材、江都石材、浙河纸塑等数个投资超千万元的项目先后落户于此,以往外人“师岗无工业”的印象正在逐步淡化。
集镇建设实现历史性突破。几年来,他们提出了“小集镇、大战略”的理念,采取“政府引导监管,{词语被屏蔽}投资建设”的措施,使师岗集镇面貌发生质的改变。投资2800万元的师岗综合农贸市场、投资4000万元开发建设的数条街道、投资680万元的集镇饮水工程、投资1200万元的镇直部门基础设施建设等等,全面提升了这个古老集镇的品位,使昔日破败的师岗集镇如今如浴女出水,以洁净、靓丽、现代的形象展现在世人面前。
采访中,笔者来到了曹营新村和水牛沟小集镇建设工地,眼前的景观让人啧啧称奇。漂亮的文化广场、时尚的现代居民,在冬日萧条的原野中成为一抹亮丽的色彩。对于下步新农村建设,镇党委书记陈良甫满怀信心的说,这两处只是盆景,我们要力争遍地开花。
学校建设、敬老院的扩建、乡村公路的延伸……师岗镇涉及民生的工作亮点处处让人眼前一亮。
“十一五”时期是师岗镇经济{词语被屏蔽}快速发展的五年,是民生得到明显改善的五年,是积蓄力量、夯实基础的五年。在采访即将结束之时,镇党委书记陈良甫、镇长杨小强如是深情的回忆。
在提及下一个五年的工作展望之时,该镇领导激情满怀:内邓高速在师岗有了一个出口,他们拟在此兴建一个新的工业园区,因为到那时师岗的交通已不再“闭塞”;南水北调工程的上马,淅川移民新村的开建,为该镇打造“建材大镇”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契机;人们观念的转变可以说是催发师岗镇腾飞的“永动机”,在全镇干群“等不起”的责任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紧迫感的驱使下,“新师岗”的形象一定会让人吃惊……
( E; z! D5 J, X, p9 ]) 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