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767|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内乡师岗:后发快进谋跨越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16 10:03: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size=+2]师岗:后发快进谋跨越[size=+2] 写作师岗镇五年变迁这篇通讯文章,对笔者来说,是近年来少有的颇感“头痛”的过程:
5 c/ L1 z6 s" _9 r
仅思维转变就值得一说。这些年,在记者的印象中,甚或是在与他人的交谈中,对师岗镇的印象是“民情杂、上访多、基础差、发展慢。”但在采访之后,笔者不免自我惭愧,原来是“有色”眼镜作祟,今日的师岗镇已脱胎换骨。
在追循师岗镇五年来的发展轨迹之后,就此篇文章的立意,记者与该镇主要领导磋商,几乎是不假思索,他们说,如果说过去是负重奋进求发展,现今则是后发快进谋跨越。
五年来,师岗镇党委、政府奋力打造“烟叶大镇、工业强镇、特色集镇”,通过“强班子、抓稳定、打基础”的生动实践,已使昔日落后的师岗镇现今宛如朝阳升起,恰似凤凰涅槃。

. n6 X* P' C1 ~' @( }
$ _- W2 g$ \# U# W/ R
镇党委书记陈良甫(中)、镇长杨小强(右)在烟叶育苗中心指导工作   
“基层组织建设别的地方如需用一分力气抓,我们则需付出十倍的努力”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在“印象师岗”的落后中,根源在“基础”差上,突出表现在基层组织建设差上。
我们不妨用一组数字来诠释:
2007年,全镇27个村中有14个村处于散、软、瘫状态。
村干部人员多,成份复杂。
27个村中有村部的仅有10个,这种现象在全县绝无仅有。
做为有近7万人的全县人口第一大镇,做为耕地面积占全县近五分之一的全县第一农业大镇,做为三县交界、民情民风本来就“很是复杂”的“特色”乡镇,因为基层组织建设的严重滞后,师岗镇的发展陷入了空前的危机境地。
这一棘手问题如芒刺在喉,刺痛了镇党委、政府的心。
对此窘境,该镇党委书记陈良甫、镇长杨小强痛下决心,因为回避矛盾、无所作为似乎不是这两位血气方刚的“当家人”的性格。
2008年初,经过4个月的酝酿,集中全镇力量,在全镇范围内“海选”村干部。张沟、时店等新上任的8个村支书上任以后立竿见影。在当年春秋两季计生集中活动中,这些村均在两天时间内完成任务。自此,过去那种“一项工作三道会,最终还是拖后腿”的历史一去不返。
对村干部“扶上马送一程”,对村主要领导“强筋壮骨”,几年来,该镇党委、政府新招频出:
“换脑”:几年来,每年都由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带队,组织全体村支书到县内其它先进村“考察”。在此中间,镇上还根据各村产业发展的情况,对应到余关、赵店等乡镇中的植烟大村“取经”,对应到赤眉、桃溪等乡镇的特色林果村“学巧”……
“结对”:从去年开始,由镇党委、政府出面联络全县35名功勋村支书,请他们与该镇的27个村结为“帮扶对子”。同时,邀请部分功勋村支书到师岗镇办“治村讲座”。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身边的典型活生生的事例教育感染了该镇村干部,在他们的心灵深处荡起层层涟漪。
“述职”:每年年初,镇党委、政府让每位村支书就一年来的工作“亮像荧屏”,节目逐人在镇有线电视上播出,接受全镇干部评判。此招看似平常,但效果奇好, “是骡子是马,拉出来蹓蹓”,这在每位村支书心中引发“震撼”。
督查:几年来,该镇党委、政府惯用的手法就是现场督查,再辅现场会“兜底”。采访中,一位村支书对笔者说,每次现场会都抓的让人后背冒冷汗,干不好了,不说对不起党委、政府,自己都感觉到丢人!
竞赛:自2008年以来,该镇党委、政府在全体村干部中持续开展“五个一”竞赛活动,即引一个企业、兴一项产业、办一件实事、树一批典型、保一方平安。竞赛效果怎样检验?该镇的举措是不听汇报看结果,不要过程要成效。
对村干部持续的“强筋壮骨”,收到了明显成效:干部的作风明显好转,素质明显提升,战斗力明显提高。
关于这一点,仅从村部建设上就有“话”可说。
自从2008年镇党委、政府提出“3年村村有村部”的口号之后,各村村干部如龙潜水,各显神通。陪同采访的该镇纪检副书记景克宁兴奋地告诉笔者:今年正在新建6个村部,届时全镇“村村有村部”的口号将变为现实,师岗镇村部建设严重滞后的历史将彻底改写。
另从发展党员数量也可以验证。过去发展党员是“动员”,如今是主动加入,5年来每年县组织部门分配给该镇发展新党员40名,可年年突破70名。
“师岗的工作每走一步都很艰辛,如果光摆困难,没人想听;甚至认为你无能,唯一的办法就咬住牙,扑下身,抓核心,抓实在,就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该镇党委书记陈良甫在全县基层组织典型经验交流会上如是自豪地说。
5 n- z( B0 G, F
/ e1 |/ y  `' s! O" ^  ^+ ^4 t4 v
$ @6 E8 p3 }$ T) ]9 p, R$ R
. _  Q4 P+ R- I6 L" p
; R% p, K& g& Z: O- x% W

( E8 c6 u- \; A, W# l% M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顶 踩
内乡社区网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媒体投稿和用户自行发帖,与内乡社区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本文内容有侵犯你的权益,请发送信息至702079960@qq.com,我们会及时处理。点击进入客服处理点击进入客服处理
2#
 楼主| 发表于 2011-1-16 10:03:54 | 只看该作者
师岗镇烟叶育苗中心
' p8 m( [  f- v7 _" M  Y6 q
“稳定工作就是做人的工作,只要将心比心,只要讲究方法,就没有破不开的‘榆木疙瘩’”
师岗镇的“乱”历史上在全县是有一定“名气”的。
乱在何处?信访老户多,无理取闹多,历史遗留多……
一个“乱”字,成为该镇的一大顽疾,成为镇领导心头的一块石头。
该镇地处三县交界,民情复杂,民风较差。2007年底统计,全镇上访10年以上的老户达到29个,15年以上信访户8个,35年以上信访户还有3个。
近年来,伴随采石场与某国家单位的矛盾,加上秸杆禁烧和内邓高速公路的动工,又出现了新的矛盾焦点。
就高速公路而言,全县境内长22公里,师岗占了11公里;全县有18个村征地拆迁,师岗占了10个。
秸杆焚烧也是该镇领导深感头疼的“大事”之一。全县44万亩耕地,师岗就占了9万亩,夏秋两季到来之后,在“禁烧”这一棘手的工作推动中,新的矛盾又自然产生。
问题已经找准,剩下的是“对号入座”。
对待信访问题,该镇的指导思想是“不捂、不盖、不推、不怨”。
在具体处理中,该镇对上访矛盾逐一“问诊”,逐一“消肿”,逐一拔掉“气门针”。
谈及这方面的典型,可谓不一而足。一位上访老户镇上在帮他申请低保、解决房屋倒塌问题之后,他握住镇领导的手说:“我要是再无理上访,拍拍良心就对不起天了。”
另外两个10年以上的信访老户过去是种烟老手,镇上采取帮扶措施,让他们每户连年种烟在10亩以上,年收入突破2万元,走上了富裕路后,这两个在方圆闻名的“鬼不缠”逢人便说:“与其上访花钱还丢人,还不如多种几亩烟。”
真心加诚心,四量拨千斤。经过艰苦的、持久的、细致的工作,如今师岗镇的信访问题得以明显改观。截止目前,全镇44个上访老户中有40个偃旗息鼓,去年还出现了特殊年份上级部门没有来自师岗“干扰”的奇迹,这一现象就连市信访局都颇感意外。
大乱到大治,师岗镇人的形象正在越来越多人们的心中得以改写。
“如果说别处在推动种烟上是狠抓猛攻,这对师岗镇而言简直就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战役”
就烟叶发展在采访该镇领导时,出自他们口中“你死我活的战役”这句话,着实令笔者一时惊诧。
就在采访中间,该镇原烟办室主任给我们讲了一件发生在他身上的真实故事。2007年他到某村丈量烟地时,先是被数名农村妇女谩骂,接着是抓住他的衣服将其推倒在地,顺地拉扯数丈远,结果这位镇干部的脊背上划出了道道血口,而他在这年也由此得到了镇上颁发给他的“委屈奖”。
闻听如此故事之后,笔者对该镇在短时间内成为全县植烟大镇的谜底愈感兴趣。
烟叶在师岗既有2万亩的辉煌历史,也有10年烟站未开过门的残局,以至于到了2005年,全镇烟叶面积一下子萎缩到仅有的70亩。
该镇新一届党委、政府班子在谋划师岗经济发展的时候,他们首先想到的是“烟叶”。因为师岗是传统的农业大镇,又有植烟的传统,再加上本镇一无矿藏,二无像样的工业企业,唯有发展烟叶才是师岗摆脱困境和实现发展的现实选择和必由之路。
自此,该镇党委政府于2007年起提出了“烟叶政府”、“烟叶经济”的口号。
体现在决心上,该镇连续几年出台的“一号文件”就是事关烟叶的内容,这其中涉及奖励的项目有17项之多。
体现在工作力度上,在全镇提出“我与烟叶共存亡”、“谁不种烟谁下台”的誓言。
体现在工作抓法上,他们是“宁可使死牛,决不打住车”。连续几年来,每次在烟叶生产的关键时期,镇上所有的包村干部夜里12点之前原则上是不准回机关休息的。些举尽管有些不近人情,但也从侧面反映了该镇工作的难度和镇机关干部紧抓烟叶的韧性。
体现在工作成效上,简直可用“不可思议”的词语来比拟该镇烟叶发展的速度。05年,70亩;08年,3800亩;2010年,6200亩。眼下,该镇一跃而成为全县的植烟大镇,初步形成了4个千亩大方,在采访中,笔者来到地处王营村的该镇烟叶综合服务中心施工工地,但见漂浮式育苗基地已见雏形,智能化烘烤房连片拔起。镇领导介绍,这座投资560万元的烟叶服务中心建成之后,将成为全镇烟叶生产的育苗、烘烤、收购、培训中心,也成为全县规模最大、功能最为完善的烟叶生产“盆景”。
如今,烟叶已成为富民富村富乡镇的头号支柱产业,成为该镇广大群众名副其实的致富“黄金叶”。
“只有统筹发展,才能让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只有和谐共进才能赢得民心”
近年来,该镇党委、政府在兴工业、谋民生上也是亮点频出。
2007年,以投资3500万元的天奥石材落户师岗镇为标志,该镇工业发展低迷的历史一去不返。“农业大镇学吃工业饭”理念通过几年的努力目前已收到实实在在的成效:华星机械、振兴建材、江都石材、浙河纸塑等数个投资超千万元的项目先后落户于此,以往外人“师岗无工业”的印象正在逐步淡化。
集镇建设实现历史性突破。几年来,他们提出了“小集镇、大战略”的理念,采取“政府引导监管,{词语被屏蔽}投资建设”的措施,使师岗集镇面貌发生质的改变。投资2800万元的师岗综合农贸市场、投资4000万元开发建设的数条街道、投资680万元的集镇饮水工程、投资1200万元的镇直部门基础设施建设等等,全面提升了这个古老集镇的品位,使昔日破败的师岗集镇如今如浴女出水,以洁净、靓丽、现代的形象展现在世人面前。
采访中,笔者来到了曹营新村和水牛沟小集镇建设工地,眼前的景观让人啧啧称奇。漂亮的文化广场、时尚的现代居民,在冬日萧条的原野中成为一抹亮丽的色彩。对于下步新农村建设,镇党委书记陈良甫满怀信心的说,这两处只是盆景,我们要力争遍地开花。
学校建设、敬老院的扩建、乡村公路的延伸……师岗镇涉及民生的工作亮点处处让人眼前一亮。
“十一五”时期是师岗镇经济{词语被屏蔽}快速发展的五年,是民生得到明显改善的五年,是积蓄力量、夯实基础的五年。在采访即将结束之时,镇党委书记陈良甫、镇长杨小强如是深情的回忆。
在提及下一个五年的工作展望之时,该镇领导激情满怀:内邓高速在师岗有了一个出口,他们拟在此兴建一个新的工业园区,因为到那时师岗的交通已不再“闭塞”;南水北调工程的上马,淅川移民新村的开建,为该镇打造“建材大镇”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契机;人们观念的转变可以说是催发师岗镇腾飞的“永动机”,在全镇干群“等不起”的责任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紧迫感的驱使下,“新师岗”的形象一定会让人吃惊……

( E; z! D5 J, X, p9 ]) W
3#
发表于 2011-1-25 09:58:19 | 只看该作者
师岗是个好地方
4#
发表于 2011-1-25 09:58:22 | 只看该作者
师岗是个好地方
皓清风月 该用户已被删除
5#
发表于 2011-7-24 14:06:15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傲视冰蓝 该用户已被删除
6#
发表于 2011-8-13 13:01:54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7#
发表于 2011-10-27 19:51:34 | 只看该作者
师岗是个好地方    ( ~" P" Q6 L* X. G  s
& A) y/ Z4 p$ x9 `9 \
8#
发表于 2011-10-31 15:53:33 | 只看该作者
师岗是个好地方
( g  B1 R5 K4 ~- r: Y1 M# J1 s! d2 V) |: d+ `6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内乡社区网 ( 豫ICP备12007913号-2 

GMT+8, 2025-2-20 03:56

Discuz! X3.3

© 2001-2018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