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楼主 |
发表于 2010-2-9 11:08:38
|
只看该作者
鱼腥草 | 价 格:* I; {+ p$ A, I& Y) K, Z Q8 W
详细说明: [类 别] 全草类 [药 名] 鱼腥草 [释 名] 鱼腥草原名蕺菜, 揉碎叶子有鱼腥味,但是干燥之后气味芳香,鲜品可以煮来当菜吃。 [拉丁名称] Houttuynia cordata Thuhb. [别 名] 狗贴耳。 [故 事]唐本草说江左人好生食,我闻过揉碎的鱼腥草叶子,有刺激的鱼腥味,那真是有逐臭之夫喔。会稽赋说凶年民断其根食之,会稽志也说越王曾采蕺于蕺山。可能不大好吃,平常是不当蔬菜上桌的,但是什么收成都没有的时候,就只好将就吃啰。越王不止卧薪尝胆,还亲自采集没有人要吃的菜来吃,宣示作用吧。 [来 源] 本品为三白草科植物蕺菜的干燥全草。 [产 地] 生于沟边、溪旁或林下湿润地。广布于我国黄河流域以南各省区。亚洲东部和东南部均产。 [特 性] 蕺菜为多年生草本,高30~50厘米,全株有腥臭味;茎上部直立,常呈紫红色,下部匍匐,节上轮生小根。叶互生,薄纸质,有腺点,背面尤甚,卵形或阔卵形,长4~10厘米,宽2.5~6厘米,基部心形,全缘,背面常紫红色;掌状叶脉5~7条;叶柄长1~3.5厘米,无毛;托叶膜质长1~2.5厘米,下部与叶柄合生成鞘。花小,夏季开,无花被,排成与叶对生、长约2厘米的穗状花序;总苞片4片,生于总花梗之顶,白色,花瓣状,长1~2厘米;雄蕊3枚,花丝长,下部与子房合生;雌蕊由3个合生心皮所组成。蒴果近球形,直径2~3毫米,顶端开裂。 [采收加工] 夏季茎叶茂盛、花穗多时采收。拔取全草,除去杂质,晒干。 [药材性状] 本品全长15~40余厘米。茎扁圆柱形,稍扭曲,直径约0.2~0.3厘米,红棕色,有直棱数条,节明显,下部节上有残存须根;质脆,易折断,断面黄棕色,叶互生,叶片常皱卷。展开后心形,长3~7厘米或过之,宽3~6厘米或过之,全缘,上面暗黄绿色至暗红棕色,密生腺点,下面灰绿色或灰棕色,质脆易碎;托叶与叶柄基部合生成鞘状。穗状花序顶生,黄棕色。搓碎有鱼腥气,味微涩。以叶多、色灰绿、有花穗、鱼腥气浓者为佳。 [性味功用] 辛,微寒。归肺经。清热,解毒,利湿,消肿。用于肺脓肿,痰热咳嗽,肾炎水肿,白带,尿路感染,痈疖。常用量15~25克,不宜久煎,外用适量,捣拦敷或煎汤熏洗患处。 [药理作用] 1.抗病原微生物作用,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流感杆菌、肺炎双球菌。 2.利尿作用,使毛细血管扩张,增加肾血流量及尿液分泌,所以也用于尿路感染的频尿涩痛。 3.增强免疫系统作用,提高慢性气管炎患者白血球的吞噬作用。 4.抗肿瘤作用,提高癌细胞中的CAMP而抑制艾氏腹水癌。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一两,煎服。因本品含有挥发油,故不宜久煎。外用适量。 [临床应用] 1.用于肺痈,痰热壅滞,咳吐脓血,以及百日咳等病症。鱼腥草清热解毒的作用颇佳。 2.用于各种实热性的痈毒肿痛等症。可单味煎汤内服,也可捣烂外敷。所以有化妆品采用为主要成份,算是有根有据,理应有效。 [附 注] 本品含鱼腥草素,对流感杆菌、肺炎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又果含槲皮鼠李甙,有较强的利尿作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