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困难勇者胜
" v# |" k l; l1 q ——余关乡党委书记刘晓一席谈
, C, J2 t2 \4 X6 o) s+ J8 P" _9 g % F$ d ~0 W* n7 x# d0 U
- `8 a$ u5 |2 L
素描刘晓,“描”出的自然是位“干炼的女性”。她从卫生系统调进县委机关,又从机关到乡镇,历任城关镇副镇长,余关乡副书记、乡长,现任余关乡党委书记。, m6 x7 s" [( i( g/ @
余关,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丘陵地区农业大乡,人均土地面积大,从区域位置上讲这里是个死角,就是全县性的乡镇观摩,余关这个“死角”也不得不让县上的工作人员多费些心思,看看咋走过余关才省事又不误时。2 H6 H- S! C3 b- o
眼时下,发展经济,农业没有规模不行,有了规模形不成产业也不行,农区没有工业更不行。而这些“不行”都让余关给摊上了。刚到这里工作时,我真是有些坐不住。深入村组和农户,调查摸底,我感到余关经济大发展面临的困难太多,但首要的优势和发展的捷径还是在农业上。于是,我和党委一班人建议把恢复烟叶支柱放在富民富乡的首位上。
, T+ W/ r2 n, ] 余关曾创下了“南阳烟叶第一乡”的辉煌,但由于后来职能部门服务跟不上,烟农积极性不高,植烟面积锐减。恢复烟叶支柱的工作难度可想而知。我和乡干部们一起分片包干,到适宜植烟的村组,与农民谈心交朋友,讲植烟的好处,并把县乡的服务计划说给老百姓。一年,二年,经过我们的不懈努力,去年,在农资上涨的情况下,我们又从完善激励机制入手,从全面协调收购下手,加大科技投入,加大资金投入,强化壮苗培育,加强大田管理,突出烘烤关键,切实提高烟叶纯度,全乡植烟面积回升到1.02万亩,完成收购任务205万斤,上等烟收购比例达59%,再夺“全市烟叶大乡”桂冠。( f- w& r/ ~+ |/ g8 K) }) c: g+ B
“没有工业的经济永远是难以起飞的经济”。我们在抓好烟叶支柱的同时,引导乡村干部克服畏难情绪,加压增责,锲而不舍,全面出击,加大项目争取力度,引进投资600多万元的塑料编织带遮阳网加工厂项目和投资560万元的黄河伟亚建筑机械配件项目,一个已投产,一个正在紧锣密鼓建设中。我们还创新投资手段,吸引民间资本,新建了报滩、麦山等三个淀粉加工厂,拉长了红薯产业链条。$ f: y$ X/ Z3 `7 O- [/ C7 z
面对困难,勇者胜,弱者败。这几年,余关乡的经济在重重困难面前取得了发展。实践检验了我们的思路,那就是因地制宜抓发展。余关不就有农业优势吗?发展烟叶让乡财政增收烟农得到了实惠。余关乡不就是缺乏一些好的工业项目吗?靠开放,靠创新,全乡的工业也开始起步。这样坚持走下去,小天地也一定能做成大文章,余关也一定能成为“后发内乡”的一个有力的支点的。“十一五”开局之年,新农村建设曙光初照,但举步唯难。我觉得,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乡镇的干部,面对困难,一定要有客观的态度和科学的意识,一方面,要下力引导广大群众转变观念,挑战自我,提高发展的能力素质;另一方面,要树立“后来居上”的信心,认识经济发展规律,创造运用规律的条件。我和大伙儿对余关的发展前途充满信心,我们将坚持“大气开放抓落实,开拓创新抓落实,转变作风抓落实,督查评比抓落实”的“四个落实”,来实现项目的有效支撑、农业的特色效应,实现全乡的和谐、发展和稳定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