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际上在一些充分竞争的领域,国有企业由于其固有的体制性缺陷,很难在市场竞争中取得较好的成绩,以这类主业为核心的国有企业,往往也面临着极困的竞争格局和经营状况。 这类企业应主要集中于商业零售、一般制造业等等诸多行业,这些行业的国资上市公司经营业绩一般,除政策本身的因素外,就是自身的客观原因也决定,其必须要进行相应的资产结构调整来摆脱困境。而将国资的经营主业集中于一些垄断性行业,不但利于保障国资的经营效益,也符合我国的国情。 而这类上市公司一般应通过两类方式来调整。一是卖壳,即将上市公司资产全部置出,做成净壳资源。通过将这一壳资源卖给其它待上市企业,从而实现退出。这比较适合于自身实力有限,或上市平台较多的大股东。 二是置换资产,可通过将上市公司的资产置换出上市公司,置入新的经营效益良好的资产,从而实现资产重组。 9 n8 ~" m& b6 T( E
我们认为,大部分国资企业都会选择第二种类型,而不应该选择第一种类型,这是考虑到政绩和实力的双重因素。而国务院国资委8日发布了《国务院国资委指导和监督地方国有资产监管2010年工作计划》表示,今年将开展地方国有企业"壳公司"问题调研,实际上也是推动困难的地方国资企业转型。
; O. q/ W' O; @: L& K, h! W; [5 Z8 e 1 e% n9 g! l" k$ ~; _( Z( S' E. Y5 x
同时可以认为,这些上市公司应主要集中在地方国资企业这一有限的范围内,主要是基于以下几点考虑:首先,通过几年的资产结构整合,大部分央企已基本实现了资产结构调整,央企待整合的空间已经不大。而原调整阻力大的地方国资,反而留下不少空白。 而根据资料显示,参与完全竞争性行业的上市企业也主要集中在地方国资范围内,这些企业大多业绩不佳。 因此总体上应该是经营困难,属于一般竞争性行业的地方国资企业,尤其是经营资产严重缩水,基本面临退出的部分接近于净壳的上市公司,更是值得我们重视。政策上的限制已基本决定,这类公司不太可能再重操旧业。8 ^: z1 T$ J2 ~
$ H: P* Q/ a E, w8 |$ p( ] 实际上排除这一具体的因素,今年仍是重组高发年。 一是今年属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性年份。诸多行业在今年都需要进行相应产业结构调整,这些调整也会波及到上市公司层面。二是整体经济处于逐步复苏期,整体经济基本面的情况复杂,部分上市公司经营状况进一步走弱,也倒逼其进行重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