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关乡党委书记刘晓(左) 、乡长张富朝在天曼服饰公司查看项目进展情况0 [9 ^* K5 l6 p* j( z# {2 R
$ [ ]2 Z: n& [
“今天是载入余关发展史的重要一天!今天动工的工程是打造工业强乡、烟叶名乡、林牧大乡的重要支撑,是描绘新余关靓丽风景的精彩一笔。”12月21日,投资1.3亿元的余关商贸街开工建设,3年后,在乡政府的西边,将建造三横三纵道路和商贸区,再造一个新余关街。在开工奠基现场,乡党委书记刘晓高兴的说。4 h; R' Y, _* r- q1 U; C; j
“这话不假。”刚刚主持完奠基仪式的乡长张富朝说。“因为余关在人们印象中,无论是交通还是经济发展都比较落后。其实这两年,我们就在寻求余关新的突破,余关商贸街就是拉大集镇框架、转移富余劳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城镇化进程、是展示余关新形象的重要一笔。”1 p) }9 P/ j4 y$ i
记者工作的需要,奠基仪式结束后,我和乡党委班子成员乘车开始了余关一日游。/ t5 B% }( t# ^/ D1 |$ v
余关商贸新街效果图+ a( M) [8 [4 |% a q
从版图上的中心、心理上的偏远,到成为交通要道,公路交通四通八达, W, i6 V8 V; c
“我来余关正好12年了,一个轮回,时间多快呀!”在面包车上,谈起在余关的奋斗历程,刘晓打开了话匣子。“其实一直到现在,人们对余关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交通,位置处在全县版图的最中心,但在人们意识中,却很偏远,因为交通不方便呀,到处是山坡,要来余关必须专程来,端端的来,再端端的回去,以至于县里开会,有几次都把余关忘记通知了。而每年都要有几个村干部因为来乡里开会摔断腿。”刘晓说的十分生动形象。
0 k4 _. `- m5 N* f- T) P( N& u 主抓交通的副乡长周耀武接过话茬说,“所以我们压力大呀,首先要修路。我们借着村村通项目,加上自筹资金,在全乡修通了100多公里的水泥路,基本实现了村村通、组组通,这在全县是最长的路程,赤马路余关段也高标准硬化。以前东王庄的群众到县城一个来回要一整天,现在一晌就足够了。所以,余关变化最大的首先就是解决了行路难,从余关到县城、到马山、到赤眉不用走回头路了。”周耀武介绍说,“最为关键的是从内乡县衙到宝天曼的快速通道湍靳公路和312改线公路,都从余关经过,这将从根本上改变余关的通达能力,也打破了余关实现可持续发展最大的瓶颈,余关必将成为全县重要的交通枢纽地。”
" i* N+ t" Y! t1 m5 s J4 I, f 汽车平稳的行驶在环乡道路上,村村通道路虽蜿蜒曲折但宽敞而平坦,明显要比别的乡镇的路宽而且保养得好。道路两旁是已经涂白的成排杨树,树叶已落却像哨兵列队守护,给寂寞的道路平添了几分灵动和妩媚。
" ?$ h' ?9 l& ~; [! k 从单一的烟叶种植到烟菜轮作,烟叶产业持续发展4 K1 _ Z& ?7 B6 l) _
到余关不能不看烟叶。该乡烟叶尽管起步晚,但已经成为乡财政和群众收入的第一大支柱产业。去年全乡发展1万3千亩,占全县总面积的四分之一,税收实现450万元,成为南阳市烟叶第一大乡。
. P; U i' }0 f& O6 {! T “没有烟叶余关的振兴大门就要关闭了,成了春风不度的玉门关了。”主抓烟叶生产的乡人大主席于千飞很豪爽的一副大嗓门:“岳沟村以前穷的发酸,但今年村里就从乡财政拿走22万元的奖金,余关村还组织村组干部坐飞机去上海看世博会,真是太牛呀!” “村级债务最难化解,但我们一多半的村账上都有余额,村部也都旧貌换新颜,这都是黄金叶带来的财富。”乡党委副书记张书杰说。7 v6 G+ e* T0 g) A& V- e
不经意间,我们走进了王沟村的全国最先进育苗大棚。这里已经没有烟苗,但见大棚内50亩碧绿的芹菜正茁壮成长,绿的逼眼。今年收烟后,他们利用闲置的烟田和大棚种植番茄、甘蓝和芹菜500亩,效益翻番。正看着,从芹菜地里走来一位中年汉子,他是全乡种烟状元、谢寨村的谢振伟,去年种烟30亩,收入近10万元。“嘿,拿的比我们上班的还要多呀!”我不由得刮目相看。谢振伟憨厚的笑了说,“就是挣个辛苦钱。如果都按照烟田轮作种菜的话,一亩能多收3000多元,这样烟田亩均能达到5000多元哩,你说俺们老百姓咋能不积极?”我匡算了一下,全乡1.4万亩烟田,明年要全部实现烟、菜轮作,农民可增加收入4000万元。发展烟叶也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机制,而余关推行的烟菜轮作不就是实现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提高烟农收入、建设菜篮子菜园子一石三鸟的妙招吗?该乡烟菜轮作模式得到县长全新明的充分肯定而正在全县推广。3 z4 i! z7 j% C5 j
从靠烟叶一条腿蹦,到企业振兴双腿快跑,项目建设后发崛起1 g4 n9 X/ Y9 q Q" r
“在人们潜意识中,余关最大的亮点就是烟种的好。其实我们已经变了,我带你去看项目建设。”走出生机盎然的烟叶大棚,刘晓说。
% ^# e B, |% W0 i- Y9 M 往西走没多远,就是一派热火朝天的科瑞源工业产业园施工工地,一位美丽的企业女老板正在指挥,见我们到来上前就拉住刘晓得手,很是热情。知道记者前来采访,更是激动:“刘书记在你们眼里是领导,在我眼里可是大姐,我刚开始创业时还是刘书记把自己的房权证抵押给我贷的款,还教我如何打扮哩。”女老板语速很快生怕故事说不完了。正是乡政府保姆似的服务,把老板做亲人,使科瑞源迅速发展壮大,今年,该老板又引进了4家企业进驻这个工业园区,以商招商再结硕果,明年仅这个产业园将实现产值1亿元,利税2000万元。
+ `& w! b& F; N. B5 R1 J. o5 D “现在余关已经引进了26个项目,总投资超过10个亿,已完成投资2亿元。天曼服饰、紫阳实业、五联公司、众和化工等企业发展的很好。”正乡级干部马玉耕介绍说,“我们马上还要上投资5个亿的洗煤配煤中心项目,利税是1亿元。余关的项目建设后劲十足呀。”
- u( B s/ D9 I b* W, Z “05年余关的乡财政收入是400万元,其中70%是靠各类收费,今年乡财政收入是900多万元,70%是靠企业税收,正好翻了个身,而2年后,财政收入将达到1500万元,基本上都是工业企业的贡献了。以前俺们是靠烟叶单腿蹦着走,现在是烟叶、项目双腿快步跑。”张富朝侃侃而谈,说话中充满了自豪,“更为关键的是我们新上的这些企业所占的土地都是通过空心村整治整理出来的2.5万亩地,根本不用担心发展企业的土地容量。我们规划以后要在湍靳快速通道两旁建立工业园区,交通会更便利、环境会更优化。”; X+ H4 p$ {& z# @& C8 L0 w7 a& ?/ v5 T
从秦英林一枝独秀到农户万紫千红,畜牧产业蓬勃而出" }9 [6 F& {! W' \% ~8 d
说起秦英林大家都不陌生,那是全国乃至世界的养猪大王。可你不一定知道,秦英林投资3个亿建设的第17分厂,是世界上单场规模最大的养殖场,规划年出栏规模30万头,目前已达到3万头,这个世界第一就在余关乡的黄楝村,眼下,黄楝村的群众全部在场里打工,收入比上深圳高得多。该项目能落户余关,也是余关乡拥有优良的投资环境的明证。4 U; o, L# r% e/ Z; D3 H
站在17分厂的制高点环顾四周,一排排现代化的猪舍像一颗颗珍珠散布在一望无际的山坡上,你会为余关拥有的一个世界第一而自豪。在猪舍旁边,技术人员正在铺设通往麦田的管道,把处理后的猪粪直接浇灌农田,他们推行的是猪粪造沼气、沼液浇农田的清洁养猪法,这也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循环养殖。还有一辆辆农用车把猪粪运往农建工地,给正在栽种的薄壳核桃施底肥。
7 a" Y0 b5 z, \/ K “秦英林的猪场只是我们畜牧业的龙头,在他的带动下,全乡的畜牧产业可以说是后来居上呀!群众的年出栏生猪2万多头,加上秦英林的猪场,现在全乡年出栏达到6万头哩。你瞧,老百姓的猪场也这么干净。”我们来到全乡养猪大户桑林波家,党办主任闫风雨介绍说。谈起养猪,桑林波内心充满了对牧原的感激:“我们是跟着秦英林学的,从建猪舍到喂饲料再到无污染化处理一步到位。连50万贷款都是乡里协调的。”
: n' _- M% y d3 }) l8 | 从黄土高坡黄沙飞到全省薄壳核桃第一乡,林果产业突出重围
4 |" d, d: R2 \& J: j 说起林果业,大哥大自然是赤眉镇,油桃有着别的乡镇不可比试的优势而一骑绝尘。但现在,挑战者来了,这就是余关正在建设的3万亩薄壳核桃基地。
1 A% h5 ?( @/ j# j0 g: N 如果你不身临其境,你不会感觉到什么是壮美和震撼。站在代君岭的山坡上,这里尽管没有人山人海红旗招展,单见蜿蜒的山路像白色的绸缎缠绕在山间,一层层梯田泛着白光宛如仙境,一台台大型挖掘机在轰鸣,一辆辆农用车在运输着核桃树,一群妇女在给核桃树施底肥,另外的男子汉们在栽树苗,一切都那样的美轮美奂生机盎然,我禁不住举起了相机。
1 K$ `! F/ @4 q7 x# A4 ` 指着满山的核桃林,主抓林果产业的乡纪委书记张红伟说,“以前这像黄土高坡一样黄沙满天飞,没人要没人管。去年我们创新林权制度改革,整体承包给浩林公司开发,核桃林面积已经超过3万亩,明年就可以挂果。按一亩地种100棵树,一棵树结6斤核桃,3万亩的产值就是4个亿,4个亿呀,我的大记者!而我们的目标是种植5万亩,打造全省第一乡。”张红伟说着话咂着嘴,好像已吃到油津津的核桃很是兴奋,“并且我们一开始就是按照观光农业的标准建设,这里即将成为继油桃沟后的又一个农业观光点。”- @6 c% }/ Q# z* Z! k
我想起12月7日,县长全新明带领全县各乡镇来这里观摩时说的一番话:今天的观摩就是要解决农建怎么干、谁去干、干什么和能不能干好的难题,余关的经验就是创新一套机制、建立一个公司、打造一个名牌、绿化一座荒山、营造一个环境、富裕一方百姓。我们提出的林果双10万目标,我看10万亩薄壳核桃林建设要率先实现。
$ M$ W: v$ O& o5 B# {4 n2 S) z 从没人想来到人人羡慕,党员干部的共同心声是珍惜和感恩/ L. {. B! g( l
“我来余关12年了,是最老的乡党委书记了,别人说我干的都没意思了,而我还真的留恋,对余关的感情太深了,我最美好的人生在这里度过的。”在返程的途中,刘晓感慨万千,“很多人都问,咋不回县城呢?说句实话,刚来时想走,因为那时干啥事都难。现在真的不想走了,因为想干啥都能干成。我们这班人不干则已,一干就是全县先进,去年以来,一共有近百次观摩或者现场会在余关召开。其实工作都是大家整的,我很感谢生活、感谢事业、感谢兄弟姊妹的理解支持和包容。”刘晓望着窗外,有点动容。0 n) W- j( g6 d: f+ L7 x
张富朝接着说:“以前余关是过路店没人想来,现在是羡慕余关美都想来,说明俺们没白干也有自豪感。俺们都珍惜一起工作的缘分,知道相互感恩。”; z* U8 t! B3 x _( P0 N9 n
我暗暗在叫好,有这样的干事创业的人,余关何愁不发展?在我的心目中,余关除了烟叶没有什么亮点,今天看来我已经out(淘汰)了。世界第一的养猪场、全省最大的薄壳核桃基地、全市第一的烟叶生产、一日千里的项目建设、日新月异的支柱产业无不让我惊叹,单一的农业大乡正华丽转身,变得厚重而充满活力。7 l6 N+ n6 C) J
“瞧,湍靳快速通道就是从哪里通过,余关要坐火箭发展了。”乡武装部长马建伟指着窗外说,车上的人都开心的笑了。
% n. ?! x0 A8 @ 余关一日游在大家嘻嘻哈哈的说笑中结束了。夕阳西下,晚霞万道,余关真的好美!( H$ d2 ^& ~/ W' 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