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393|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内乡 岞曲:兴工富农绘画卷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8 21:39: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隆冬时节,踏入曲,记者感觉到的似乎不是寒意,而是这里蓬勃发展的火热氛围:泰隆石料、博达石材、天曼木业等大个项目纷纷落户投产,年税收均超百万元,工业税收己占财政总收入的70%以上,“工业洼地”奋力崛起;发展烟叶5000亩,实现烟叶税收130万元,烟农综合收入650万元,“烟叶大乡”疾步前行;启动刁河开发治理,东南环迎宾大道开通和延伸工程建设,拉大了集镇的发展框架,新农村建设方兴未艾……
乡党委书记周晓锋、乡长李伟在县伏牛山野生猕猴桃酒厂指导工作+ ~1 H8 Y- t% Z
“十一五”以来,曲乡强力实施“错位竞争、大气开放、工业立乡、品牌富民”战略,使一个贫困落后的山区小乡、资源大乡、农业穷乡,一跃成为全县的工业强乡、烟叶大乡、财政富乡。财政收入2005年285.2万元,2010年猛增到1010万元,增长了近4倍;2010年农民现金收入1966元,是2005年的2.3倍,经济{词语被屏蔽}呈现出又好又快发展态势。
这一切都毋庸置疑地向世人昭示:古老纯朴的曲,正经历着一场阔步迈向新征途的美丽嬗变;昔日思想保守、发展滞后的贫瘠曲正在奋力描绘着“富而强、和而美”的新画卷。
# ^3 i8 n+ x3 @- F( w' d" f
乡党委书记周晓锋、乡长李伟深入龙鑫钢纤维车间调研项目工作
5 |' a) B! c# r
立足实际谋发展——
科学定调子 实践来检验
2005年1月,岞曲乡党委、政府在经过充分调查论证的基础上,立足曲实际,明确提出了把曲建设成为以石材、石料、冶金、水泥开发为主的“建材工业园”;以烟叶、大红袍花椒、林地养鸡、大白山羊为主的“绿色食品园”;以吴垭石头村、邓窑遗址、太山庙水库为主的“民俗休闲园”的“三园”建设目标,重点围绕 “八个在”, 即基础在路(乡村公路交通建设);出路在工(招商引资办工业,外出务工,回乡创办工业);重点在矿(矿产开发由粗加工向深加工乃至冶炼转变);希望在田(调优结构种烟、花椒、杨树等);潜力在畜(林地养鸡、山地养羊);后劲在旅(核桃、茶叶林业发展和一山一水一石村的文化旅游开发);开发在镇(建设新农村,开发小集镇) ;关键在人(三级干部、客商老板、全民创业)。强力实施“八个开发”,即不断推进水泥、石材、石料、木材、钒业、陶粒页岩、旅游、小集镇等八个开发,并始终坚持这一目标不动摇,聚合力、谋发展。
“当初提出的‘三园建设’,很好的凸现了我们的特色,打造了我们的品牌,吸引了外界的目光,凝聚了发展的力量”,周晓锋介绍说:“在当时确实有人怀疑过、质问过,但我们不争论,六年过去了,我们始终瞄准目标不动摇,赢得了发展、尊重和肯定。在‘十二五’里,我们还要奔着这个目标苦干、实干加巧干,坚定不移大上项目、上大项目、上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高的项目,全力推动曲经济{词语被屏蔽}的科学发展。”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顶 踩
内乡社区网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媒体投稿和用户自行发帖,与内乡社区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本文内容有侵犯你的权益,请发送信息至702079960@qq.com,我们会及时处理。点击进入客服处理点击进入客服处理
2#
 楼主| 发表于 2011-1-8 21:39:41 | 只看该作者
扭住解放思想总开关——
6 k9 z0 q9 t& e0 C- Y! o- X8 l5 ^0 [) m  P8 a/ {
思想求解放 激发新活力
1 x" c" f3 [1 N5 h$ h& ]  a+ E$ X, t# W9 W+ j+ w; t7 ?5 _
“千条路万条路,只有开放才有出路。”该乡乡长李伟告诉记者:“近年来,我们强力推进党建、经济工作互动互促,创新理念,激发活力,让岞曲人思想变得更开放,让发展变得更精彩。”
& O8 x; T! ^' `6 g7 u  ~2 r
7 q: n' R( M5 o/ e8 p7 k( \4 v) ?- J: t一方面,激发干部的发展意识。经济的落后,根子在于思想观念的封闭保守,为了扭转全乡干群固步自封、安于现状的落后观念,党委、政府年年都组织班子成员、机关干部、各村支书、村主任、群众代表到与岞曲的基础条件相近,但经济提速较快、发展变化较大的周边乡镇参观学习,激发了全乡干群知耻而后勇的争先意识,形成了一心一意谋发展的浓厚氛围。另一方面,增强干部的民本思想。在全乡干部中倡导“八讲八不”:即讲共同价值不心存杂念,讲学习提高不得过且过,讲关心群众不损民坑民,讲真抓实干不敷衍塞责,讲开拓进取不因循守旧,讲团结协作不相互扯皮,讲组织纪律不我行我素,讲廉洁从政不以权谋私。使全乡党员干部队伍形成了锐意进取、不图虚名、艰苦奋斗、勤奋敬业、勤政廉洁的清风正气。
0 a  I. ?* z, P( C. I, E  ?
1 t7 |+ k. x/ Y" U/ Z: A曾有这样一副对联:正气灵气朝气三气并存气贯长虹;信心恒心决心三心同在心想事成。横批:心齐气顺劲足兴业。这是该乡一退休老干部有感于岞曲迅猛发展所做,当时就挂在2008年乡三级干部大会的礼堂上,今天看来它就是岞曲人敢做亲为大开放,激情谱写发展曲的真实写照。
% v  T8 p/ D4 a* l5 m; J2 T$ n6 A: ^! K5 D$ ^
狠抓工业项目大突破——
9 o# R. b. k- y. ]4 a) s2 n& M
1 Z' `3 j4 g2 ~4 d# s, ?让石头“唱歌” 奏发展强音
% Y4 }$ }! y; a" ^4 f4 G8 T! J0 P1 V0 l/ {" ^  K
时至今日,岞曲人回忆起2005年第一个工业项目的“呱呱落地”仍十分自豪:通过 “零出租”盘活资产,使一期投资500万元的天曼木业率先落户岞曲,从而使岞曲的工业企业实现了零的突破。当时书记乡长忙着剪彩,乡村干部张罗服务,全乡上下为之沸腾。从此,初战告捷的岞曲人在“兴工富乡、大上项目”之路上便一发不可收拾。' \& A/ D3 f4 U, ?
: E6 b. ?, j- g! ?/ e) [
在“石头王国”岞曲,有全省储量最大、品味最高的水泥灰岩矿带。紧紧围绕资源优势,做大做强冶金建材产业是岞曲人多年的梦。“十一五”以来,该乡坚持把“兴工富乡”摆在重中之重。以优势资源,优质服务抓招商引资,以让利客商,筑巢引凤抓环境优化,不断巩固和膨胀现有企业规模,使工业发展保持强劲势头。止目前,全乡企业发展到50多家,投资3000万元以上的博达、泰隆、镕鑫、天曼4家企业均被列入县重点工业企业名录;利用境内丰富的高岭土、陶粒页岩资源,与县园区办联合招引一期投资5亿元的广东佛山顺港陶瓷项目即将入驻内乡闽商陶瓷园;投资1亿元隆泰钒业项目,占用荒坡地153亩,正在办理环评手续;一期投资1000万元的龙鑫钢纤维,在完成二期建设后可成为我省钢纤维、钢丝绒加工的龙头企业;投资500万元的猕猴桃果酒项目投产运营,产销两旺。从单一的石子、石料开采加工,到如今黑墨玉加工、电石工业白灰生产、斑马石板材加工、太湖石开发,“沉睡”多年的资源被开发利用,新型石材企业纷纷上马,2010年来自工业税收己占财政总收入的70%以上,岞曲的资源开发之路越走越宽阔。所有这些,都在告诉我们:岞曲已实现了从农业小乡向工业强乡的历史性跨越。
+ u! `+ f( D5 G5 X+ _8 t9 F5 p& H+ H( e9 {
突出特色农业夯基础——% ^2 t6 J' \3 R. G, M

  @- G" S3 r1 h! S# g走“羊”关大道 造绿水青山
' j4 g" k2 q4 ?5 B( x
& r% Z) O7 c$ N用抓工业的思维谋划农业发展,是岞曲党委、政府鲜有的工作特色。烟叶生产由2001年全乡试种的300亩,发展到2010年的5000亩,收购烟叶82.8万斤,实现烟叶税130余万元。畜牧养殖突出大白山羊特色,饲养规模以发展专业村、专业户为主,使全乡大白山羊饲养量达到17万只,一个投资5000万元的全省最大的大白山羊基地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设当中。6 u$ l6 q4 x6 Q- r( Q0 ?* f$ A' {
: l: Q" V: T3 E1 f* l& z* m# `$ N
在永青山茶场,我们见到了回乡创业的杜子义夫妇俩,杜子义在喜悦中略带愧疚的说:“感谢政府给我们创造了条件,让我们打工仔能创大业、发大财。我们的茶叶形势非常火爆已至脱销,连周书记办公室都没得喝了,真不好意思。”原在温州打工的杜子义已在永青山投资500万元,低产茶园改造1000亩,今年春茶产量达到2000公斤。在2010年4月份举办的“河南省名优茶”评选会上,永青山的“伏牛绿芽”获得银奖,“永青云雾”获得优质奖,均价也由往年的一斤几十元增长到300元。
( ]* B! X1 p9 R" W
9 V- p% h- L. G随着观山万亩核桃基地、永青山茶场、鞍子山养殖场、葫芦山核桃种植和土鸡养殖基地等一批龙头企业和规模生产基地的形成,全乡农业产业化开始有了眉目,这些已成为农民增收、群众致富的强势产业。( }5 g: X- v% p
3#
 楼主| 发表于 2011-1-8 21:40:14 | 只看该作者
突出特色农业夯基础——
走“羊”关大道 造绿水青山
用抓工业的思维谋划农业发展,是岞曲党委、政府鲜有的工作特色。烟叶生产由2001年全乡试种的300亩,发展到2010年的5000亩,收购烟叶82.8万斤,实现烟叶税130余万元。畜牧养殖突出大白山羊特色,饲养规模以发展专业村、专业户为主,使全乡大白山羊饲养量达到17万只,一个投资5000万元的全省最大的大白山羊基地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设当中。
在永青山茶场,我们见到了回乡创业的杜子义夫妇俩,杜子义在喜悦中略带愧疚的说:“感谢政府给我们创造了条件,让我们打工仔能创大业、发大财。我们的茶叶形势非常火爆已至脱销,连周书记办公室都没得喝了,真不好意思。”原在温州打工的杜子义已在永青山投资500万元,低产茶园改造1000亩,今年春茶产量达到2000公斤。在2010年4月份举办的“河南省名优茶”评选会上,永青山的“伏牛绿芽”获得银奖,“永青云雾”获得优质奖,均价也由往年的一斤几十元增长到300元。
随着观山万亩核桃基地、永青山茶场、鞍子山养殖场、葫芦山核桃种植和土鸡养殖基地等一批龙头企业和规模生产基地的形成,全乡农业产业化开始有了眉目,这些已成为农民增收、群众致富的强势产业。
$ @8 L3 M* }8 I4 `1 A' @3 ^* r" E. f
推进集镇建设变模样——
善统筹民生 树秀美形象
红庙村支部书记白中喜陪我们走在宽阔平坦的龙泉路上,指着两排漂亮整齐的民宅,动情地告诉记者:“党委、政府顺应群众的呼声,千方百计、千辛万苦的打磨集镇,让我们的家园越来越美啦。”是啊,这铺下的不仅是道路,它树立的是丰碑,连接的是民心,通达的是富裕呀。
“十一五以来,该乡着力在 “改变面貌,提升形象,改善民生,促进发展”上下功夫,启动 “三项工程”,实现了集镇梯次建设。首要实施强基工程。以服务冶金、建材产业发展不放松,抓住太山庙水库除险加固机遇,多方争取投资近百万元,建成了太山庙水库大桥,解决了断头路、运输难的问题;和泰隆集团合作投资200余万元,修建了东接省道豫52线,西至乍曲村贺沟组近4公里的工业大道;配合新修了老内淅路、整修了乍瓦路两条环线,“一桥一道两环线”的建成,成为了工业振兴的黄金线路。五年来先后累计筹资1000余万元高标准新建、硬化、绿化、亮化了永青街、龙泉路、府前大道等,成了“三纵两横”五条主街道,改变了曲对外形象。2008年曲集镇被南阳市评为一星级集镇。扎实开展增劲工程。争得电力部门支持,投资500万元建成了3.5千伏的变电站,解决了曲历史上借用外乡电力的问题;争取广电部门的扶持,在10个村实施了村村通有线电视项目快速建设民生工程。争取水利工程项目资金450万元,对庙湾水库除险加固;争取国家投资960万元对南庄、魏营等村的4500亩土地进行了高标准的综合整理,解决了长期以来人畜用水及农业灌溉难题。几年来先后争取省、市、县资金600多万元,实施了乡初中实验楼、中心小学和清泉、庙湾等村学校危房新建和改造工程
河南历史文化名村----吴垭石头村
壮大旅游产业挖潜力——
重宣传保护 招大商开发
% y$ a* t$ z" l: H8 Q2 A
“十一五”以来,该乡围绕“一山一水一石村”,强力培育朝阳产业,取得长足发展。吴垭石头村在荣获“中国景观村落”后,在2010年又受封首个“河南历史文化名村”, 省文物局也拨付修缮经费10万元,有望晋升“国宝”级文物保护单位;进一步挖掘道教圣地石堂山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底蕴,正积极申报省级地质公园;沿太山庙水库搞环湖开发,投资300万元,建成集休闲垂钓、娱乐度假为一体的知渔村、钓鱼岛已喜迎天下宾朋。随着吴垭石头村知名度的不断提高,投资客商慕名而来考察,目前,已与河洛文化园王育签订了保护开发合同,道教圣地石堂山及山脚下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邓窑遗址也被更多的客商看中文化旅游产业已成为曲发展的潜力、发展的亮点。
“十一五”硕果累累,着实催人奋进;“十二五”蓝图绘就,仍须再接再厉。直面2011年,曲党政一班人已确立了 “133”发展战略,他们正朝着富民强村兴乡的目标,突出快速膨胀工业经济、发展壮大特色农业、创新经营开发集镇等三项重点,以自我加压凝聚前进动力,以追求完美推动科学发展,用新思想提升新境界,让新作为创造新业绩,致力把曲乡发展成为内乡冶金建材园、宛西绿色食品园、南阳民俗休闲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内乡社区网 ( 豫ICP备12007913号-2 

GMT+8, 2025-4-5 05:49

Discuz! X3.3

© 2001-2018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