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度。度字,含有济渡、转化之义。印度梵文是“波罗密多”意思是到彼岸。亦即:能度过生死苦海,到快乐的彼岸。六度就是使人度过生死苦海的六种方法。4 U' f% v3 f* {1 J+ I
3 B3 ^: I6 M6 n5 r8 v) j7 I( N- |
这六种方法就是
# _2 ^; v3 Q9 o8 R2 O' S7 @$ k$ E5 E( [1 h
一、布施度悭贪,二、持戒度毁犯,三、忍辱度嗔恚,四、精进度懈怠,五、禅定度散乱,六、般若度愚痴( U4 [& A5 h1 ` U3 \
t4 S3 ~( V2 a6 o m7 w2 g# f 一、布施: d) D* o0 p& k- j: T2 I9 f% M1 B& ^
7 b2 u: r% r: L' j' u8 }* Q
布施就是以福利恩惠施舍给别人,《无量寿经》上说:“布恩施惠”叫做布施。布施可以分为三种:
}7 O8 h* T3 T8 c+ ]9 g
2 c* Z9 ~+ P; w8 g! d* a ①财施:就是把金钱财物施舍给别人,譬如我们解衣推食,慷慨解囊,或济助穷人,或供人急需,都叫作财施。又替人出力做事也是财施。
) |; l# D$ ?3 V1 z5 u
. Q+ d. I+ v; J& o! e, X ②法施:指人格上的启发,学问上的指导。能多把佛法的道理说给别人听,如讲经,赠送经书等等,使人能够得到做人处世的正确方法,都叫法施。
, q0 D/ Q( ]+ n
7 M: Z$ w7 Z% G ③无畏施:指解救他人的患难,使人免除恐怖和不安。别人遭遇不幸,我们好言相慰,并帮助解决困难,济危救急,在苦闷、沮丧时,鼓舞他的勇气和信心等。这都叫做无畏施。 . l, B1 @$ L! P" F; O) ?" _
, O! ~& Q* A) d0 _% G7 W9 A) e) K 布施应该从慈悲心出发,欢欢喜喜的舍施,不要有我是能施的(产生优越感)你是被施的(轻贱感),以及计较所施的财物数量多少,值价贵贱等等。甚至还想得到报应,或要人家用种种方法感谢你。这样都是不对的。( L: Q4 u& N( _- @# E' z. R
4 v {7 W! I; w& B
二、持戒
k5 O X1 @: }5 ^2 A
& F/ u' n8 }8 r; ~7 ~ 戒有防过止非的作用,一般信佛学佛的人,都要遵守戒律,远离过失,才能身心安定,开发智慧,圆成佛道。6 {! p+ t9 F; ?
. D( \1 D! S! \2 V
戒有五戒、八戒、十戒、具足戒、菩萨戒等多种,可分为三种类型,(详细条文在戒本)称三聚净戒。
- L; U) m. P$ c0 i, ]2 J" U% I# G+ R) ?
①摄律仪戒:是遵守佛制的戒律不作一切诸恶(作即犯戒)。 ' M" W0 d1 V! y2 |9 H7 r
- U8 W& X6 ~8 f ②摄善法戒:奉行一切诸善事(不作善事即犯戒)。% i" W0 Y% [. `# ^! a
* I7 H/ k D1 P# D
③摄众生戒:广修一切善法以益利众生(不救度众生即犯戒)。
/ i0 S! _+ q0 c D' g) M, T
/ @5 z$ z1 j, j' W* Q7 r' u 上面三种戒法,从身体上,行动起居,端庄有礼,不犯威仪,不作诸恶事,不说诸恶语,一切恶都断了。第二步进而做一切善事造福人群世界。第三步修一切善法,使心地明净,并以此法教导一切众生,同得安乐清净境界。佛所说的:“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就是这个意思,持戒在佛法上是多少重要的一环。9 \+ s1 g/ z0 k R
7 V$ x( _1 o i0 ^
三、忍辱+ `% m9 e P! S% o. [5 p9 m9 u9 S
6 ]6 {) m0 d% G$ Z4 I
他人对我的打骂、讽刺、诽谤、侮辱、冤屈等等横逆境界中,而能忍受,不生嗔恨心,报复心,退悔心。是学佛法,做善事中所不可缺少的修养功夫,古人曾经说:“小不忍则乱大谋”。何况学佛是长久伟大的事业呢?我们艰苦所积累的功业,若不忍辱,会被一念嗔火所毁灭。经中所说的“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就是这个道理。《遗教经》说:“能行忍者,乃可名为有力大人。”
4 L3 s: a0 r" h; j0 o/ t* u/ t8 Z, U. n q5 f
学佛的人要有宽大胸襟,高深涵养,人嗔我不嗔,人恼我不恼。怜愍恶人的侵犯,是他们没有知识不懂道理的缘故。
4 a8 L7 h) T i& O$ e# g# `
' k: Q5 K+ d" A* N( N9 t 为了实现伟大的的事业,在向善路上要有坚定信心。不为逆境的苦所妨碍,也不为顺境的享乐所转移,更不为寒、热、风、雪、饥、渴、老、病等所动摇。在修习佛法中。了达一切的本自不生,皆是缘生无性,不论此法他法,动中静中,都是一致,这是忍辱功夫高深的成就,我们要好好学习。 4 X) `' d7 V9 }
% W8 O/ Y1 G' I' c
四、精进
1 O% o3 B& D" ]1 I, V. k$ A
; ?" Q, X! Q% X0 i 精进就是一往向前的意思,精是不杂,进是不退。六度中其它五度都要靠精进才能成就。1 k# W/ Y4 x# x3 j6 y
- o8 y/ o# V% m2 I' X# I
我们做一件事,要想成功,一定要有恒心地不断努力,才能达到目的。学佛是大事更加如此。譬如种田,今天锄二锄,明天锄二锄,哪会有收获。如打洞,东钻钻西钻钻,一个洞也打不通。那十八般兵器,每件都学学停停,哪会学好武艺。因此要精,要勤,要一门深入。当然更要克服前进中的种种困难,常自勉励;学业不进则退,时光一去不返。人家能做到的,我为什么不能做到,以及人命无常的道理,要有不达目的誓不退休的决心。 0 a7 W' N B( E. K. S5 [
% V) g1 k+ t0 l1 A+ V( U4 T 五、禅定7 n' E' a2 T6 y! l) Q& g
0 ~" i) y! U1 @9 y7 G! N
梵语禅那,此云静虑,六祖惠能大师说:“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也称一心研修为禅,一念静止为定,是扫荡心中一切妄想,使心专注一境的功夫。' Q1 Q" @5 }- ~. W* a
7 U( q6 q% D+ \: g. ^
禅定在佛学中,占重要的位置,故有“无定不成佛,无佛不在定。”之句。没有定不能开发智慧,当然不能成佛了。
/ o8 ]& R: s7 ?/ f. j/ h
+ L+ k. W' H/ Z. x' V9 B 修习禅定要有清静的环境,减少财、色、名、食、睡的贪欲,消除嗔恨心,平时行动合乎清净戒律,注意昏沉,散乱二种干扰,盘腿趺坐,调身、调息、调心。祖师有“外息诸缘,内无喘息,心如墙壁,可以入道。”的四句话可以概括一切。(详细可看静坐入门,小止观、六妙门等书。) 4 B' c+ t& r2 j) F6 s4 Q
1 C& R6 I4 R+ i" F
坐禅到一定功夫,会出现种种清净、快乐、奇怪的境界,此时不可贪着及生邪念,否则会走入歧途,着魔发狂,不可不知。修禅必须有师父指导,以持戒为基础,因戒生定,由定发慧,这是学佛的规律。
) n |+ e: |6 L5 f
# W, e# X/ P) H9 b+ x |4 ]6 s2 { 禅定功深,能得初禅、二、三、四禅乃至灭尽定,种种大定。那时行者身心快乐,得未曾有,非世上一切快乐可比,能生色界无色界天,直至了生死,证涅槃。& ?4 p# Q; E R6 }- S
: T: O. A. e& Q! l9 f 六、般若3 J% Y9 P$ h/ J ]
+ s; ?" h a p& ~ 般若是梵语,译作智慧,它含义深广,有了知,分别、简择、决断等许多意义。是通达真理的最高智慧,它圆融无碍,而又灵明自如,非一般文字语言所能说得透彻,仅能在譬喻中领会其精神,如云:“般若如大火聚,触之皆烧,犹如锋利无比的宝剑,无所不斩,般若了知一切法而不染一切法,好比明镜远近皆能照见而不执著等等,在六度中它是眼睛,使修行者不走错路而落坑碰壁,上面诸度中没有般若就不彻底,不究竟,不能到彼岸,不叫波罗密多了。不论做什么事,都要有智慧,修习佛法,没有智慧,不但时倍功半,而且还会走到邪路上去。可见般若的重要性,它使人们从相对真理引导到绝对真理的唯一法门。 " X( R+ @ {5 N
$ I1 y0 X% `1 s( u* |9 Z 以上六度,是菩萨自行化他,利乐有情的大行大愿。这六度法,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行者应六度齐修,不可偏废。假使持戒而不布施,则不能摄化有情;布施而不持戒,则难以进修定慧;忍辱而不精进,则道业难成;精进而不忍辱;则魔障难消;禅定而无智慧,则固执不通;智慧而无禅定,则凡情易动。因此,我们要大发菩提心,学菩萨行愿,广修六度万行,直至圆成佛果。
- D4 c2 e4 L6 p+ R; L L7 a Y$ F5 U7 a% ~
定可以突破空间维次,恢复你本性里面本有的智慧。
' U0 u. {( m( _
, {2 J- R( n% b% w. X) |& P' E 释迦牟尼可以说是在这一方面,他达到了登峰造极。所以他说了一句话,“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所以从他亲眼亲证人类的智慧是平等的,而且是圆满的,确实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无所不能是能力。那么第三个就是相好。所以说智慧、德能、相好一切众生是平等的,那平等为什么现在变成不平等了?他说你有障碍。这个障碍《华严经》上讲“但以妄想分别执着而不能证得”。所以他告诉人,这个修行的工夫在哪里?你只要把妄想、分别、执着放下你就成就了,你就明白了。你妄想、分别、执着放不下,这个世界变成什么?变成六道轮回了。
) `1 a9 H9 P9 v
: K. v6 P/ n2 M% t5 W3 v 《展望二十一世纪》,是1972年英国历史学家汤恩比,还有日本的大学者迟田大作他们的对话集,那么在这本书里面,我发现了问题,就是在1972年的时候,这两位伟大的哲学家,对21世纪充满了忧患。
1 c W4 G h6 Q" Q' s; h* V: M' B/ t3 A5 [
“人类的生存没有比今天更危险的时代了,这种对人类生存的威胁是人类自己招致的,它远比地震、火山爆发、暴风、洪水、干旱、病毒更危险”。您经常也在演讲当中提到,说我们人类正在面临着重大的危险。- B' P* K6 [# ]; v6 G( j ~
1 q+ R) ~ l# C3 N. {; U. }
这个危机,2500年前就有人看到了。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答复梁惠王,“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司马迁读这一段文的时候,他就明白指出来:利,这是动乱祸害的根源,人人都争利,天下危矣。% c' E1 F% J$ K. \# N: y
+ n2 [5 x" |* C: l2 q 据独立分析人士估计,全世界大约有2.2万多枚核弹头,其中俄罗斯大约有1.2万枚,法国大约300枚,中国大约200枚,英国大约有160枚7 U# C9 G* f. E( G7 @6 _# n: L
1 r" B" U4 C1 D* @ 全世界正在运行的核电站共有438座
$ w( [3 ~8 k9 z8 h) }+ ~1 T# n# e) x' L6 T( F ~
物质是从哪来的?物质是从,《华严经》上讲“惟心所现,惟识所变”,那心的本能,心它不是精神,也不是物质,就是哲学里面讲的宇宙万有的本体。本体里面本来就有见闻觉知,本来就有色、声、香、味,这个是不生不灭的,那么它变现出来的物质,变现出最小的微尘、沙粒,它通通都有见闻觉知,都有色、声、香、味。
9 w5 v: f7 d" h% ` i- |$ n/ a1 F5 t* ^7 r5 H1 V
相由心生
2 d* \; @: C6 S _4 T
7 d7 P9 E3 H) o9 a 树,砍光,纸巾,有没想到,节省一张纸巾就可以给后代带去福报。 Z: j7 g0 W/ u- u7 L1 |! O
" k4 C8 P8 B! i2 p8 w 一灯能除千年暗。
5 l; Y% A+ R) Q& @% z7 G1 F Q9 F/ m3 u3 L8 Z
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三个都消失掉了,为什么中国还存在?他们研究的最后结论,可能是因为中国人重视家庭教育的缘故。他这个答案我非常赞同,我说完全正确。那中国现在为什么变成连祖宗都不要呢?就是家庭教育没有了,在讲到教育的时候,在全球任何一个族群中国是第一,这个族群是第一,懂得教育,有智慧,有经验,有方法,有五千年的效果。; U! t9 `- B* n5 a- s* S
; W% s, o0 N0 r6 D0 O+ L; k
礼义廉耻是维持世界存在的准则和保证。; j6 N5 A( D7 b$ k' Q
4 h! c! L8 O6 \/ R$ w P3 t
什么是“道”?“道”就是自然。自然的规律、自然的运作就是“道”。德,就是顺从自然的规律。; Q4 T# t) T; J# L
# u( q2 O' }+ W, e F: e* t
佛讲“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是本能,用不着学,你只要把你的障碍去掉,现在人心浮气躁,把你的本能完全障碍住了。所以科学家他没有离开妄想,没有离开分别,没有离开执着。那么换一句话说,对于宇宙的真相,他没有办法了解。
/ t4 Z1 i) x O: Z0 q4 H, O: q* l% G) j' L8 ?3 R3 }' P5 c
佛经里面有科学。佛讲宏观世界,微观世界,现在讲太空物理,量子力学,在佛经上全都有,比科学家讲得还详细,还奇妙。科学家讲的微观世界里面讲到夸克,那么佛给我们讲的夸克里面有世界,这科学家还没有发现,那个世界跟外面世界一样大,所以进入那个境界之后,没有大小。换一句话,宇宙之间没有对立的,这个人不懂,宇宙没有对立,没有对立才是你的自性,你的自性原来没有对立,没有对立的时候,你能够贯通宇宙一切。对立是什么?对立是你的妄想分别执着建立的。你自己把自己限制住了,佛法有高科技,佛法讲到极处,现在科学家也知道了,时间跟空间,佛说时间跟空间是假的不是真的,你能够突破这个维次的话,时间没有了,你可以看到过去。过去2000年3000年,在哪里?就在眼前,就像你看电视里的画面就在眼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