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姚雪垠的《李自成》,家喻户晓。倘若没有河南图书馆,有没有《李自成》,还真的不好说。
; ?# C& H: o6 d( p$ v+ f/ d, W2 G* i: f" d `4 ]+ d0 L$ i) u9 J
正是在河南图书馆,姚雪垠与古人记载李自成三次攻打开封的两本书结缘:其一是李光 的《守汴日志》,其二是周在浚的《大梁守城记》。$ Z5 v5 Z& E* F7 b4 w( ]# |& Y# P# B
. t- Z$ Y/ A8 k5 ~. g* R+ O8 E 李光 ,开封人,当时坚守开封的核心人物。城破避乱南京,《守汴日志》乃“李君避乱金陵时,病且革(病重),口授其子”。周在浚,开封人,著名学者周亮工之子,夙承家学,淹通史传,也是开封籍著名学者;大梁守城时,他年龄尚小,也不在城内,《大梁守城记》是他成年后的调查性研究著述。1 I9 x5 k! X# y g& L
4 v/ |0 O$ A' Y- A& F! V 1642年正月,李自成攻克洛阳,崇祯皇帝的叔父福王朱常洵被捉。庆功宴上,朱常洵被剁成碎块,“杂鹿肉食之,号福禄酒”。之后,李自成兵临开封,周王朱恭枵为了不当下酒菜,拼死困守开封一年半。战况相当惨烈,李自成的左眼,就是在开封城下被射瞎的。城内粮草耗尽,守城百姓始以蛆虫、马粪充饥,继以人吃人。1642年秋,受阻于黄河之畔的明朝援军眼见解围无望,掘开黄河大堤,企图水淹李自成军。李自成军也掘开河堤,水淹开封城。适逢黄河洪峰,开封数十万军民尽葬身鱼腹,李自成军被洪水卷走亦以万计……
* B8 Z7 j2 p7 a! X- w9 ^
7 g$ i/ _' a [; h( ^% b2 _; w 这样的史实这样的书,震慑着姚雪垠,让他走上了研究李自成、要写李自成的道路。
& K" S2 l! J: h7 }3 t
4 z/ g, G L6 i: R1 v. e+ G 当然,由于时代与自身的局限性,姚雪垠对《守汴日志》、《大梁守城记》的赓续,不见得尽合李光 、周在浚的愿意,但《李自成》是新中国诞生的一部重要的历史文学作品,倒是毋庸置疑的。家在南阳的姚雪垠研究明史,因《李自成》享誉全国。《李自成》是否启发了家住南阳的二月河,让他将目光投向清史,写了《康熙大帝》等历史小说呢?
2 X) V/ w. ]3 z, ?" B8 c
* W& U) ?- q* _% }! u5 c* l' Z 文化的赓续与倡扬,总是润物细无声的。
2 ?" [, d& W/ W- J6 B5 R, c+ y" |/ z9 r/ L, H
河南图书馆之与河南,总是润物细无声的。
( `" _3 O2 g/ [# c$ K8 k
9 m ~( D2 ~ W4 p8 Z 1927年,冯玉祥主政河南,重视文教与图书馆发展,投入颇丰,改扩亦多;1928年,省教育厅按照河南省政府组织法之规定,改“河南省立图书馆”为“河南省图书馆”。% j# y9 U" L) S8 p
e( X) [( k- J& |3 T$ f
1937年,河南省图书馆藏书已达17万册,搜罗碑帖12000万种。( i. z" f, A+ [* e) }* P! n/ ?/ U
& [' V8 D( ~8 ^3 i6 \3 m' @) ` 抗日战争爆发,河南省图书馆、河南博物馆、河南大学等河南重要文化机构悲壮西迁——日本毁中华民族之文化,企图瓦解中国人民的抗战精神。国人以死护持中华民族之文化,志在图存,重建一个新中国。
6 M5 F4 q$ X) G( e7 u
* G8 X6 `3 G3 V' w% k. L" s6 ` 抗日战争胜利后,河南省图书馆回迁开封。
( s7 K8 g- g4 K& v
8 U0 c% k# H3 N) } 1948年10月,开封解放前夕,河南省图书馆馆长井俊起誓与图书共存亡,抵制南迁。他说:“我70多岁了,死也要死在图书馆,哪里也不去!图书是河南的文化财产,不能外运,失落他乡!”" E7 R7 }1 i! E9 T ~& T y2 }
- i% L. A2 Z3 _0 e' N, a" [
图书馆、博物馆,是什么?这个问题,也许很难回答。
; {( B. d' |3 l1 Y4 ]( h
3 q( ^/ v+ O$ F- ~3 B. L$ F; j" c. y 倘若国家图书馆、故宫博物院一夜毁掉,会是什么?
c# a. c1 G' B1 E
$ w9 c* R: p- l; G+ Z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失却的核心价值,恰恰是文化与文明、图书与文物。+ \: R X. O0 f; _% l! {
: f# f- T2 j2 y( a5 R8 a 它是民族的基因,没有它,我们不知道自己从哪儿来、又会到哪儿去……
" l: I# B' N' t+ j$ W" Q9 K) J' I- V9 y0 M* n
藏身鲁山广慈寺
[- z" o, c" R+ K U- c1 C3 w* z' s, A" l/ I4 h9 e& @
河南省图书馆从开封二曾祠,迁到郑州优胜北路,再从优胜北路迁往嵩山南路——这个,大家非常熟悉。
/ r/ Q7 O. N5 A$ B; j
5 P" \( ]4 e) Z" S7 f2 A 不该忘却的“迁徙南阳”,大家似乎都淡忘了。
. E: {& q% F9 k6 H
' K b a. k1 O* J& D" c/ s 卢沟桥事变后,日本侵略者疯狂摧毁我文化设施。奉命,河南省图书馆先后于1937年11月,1938年3月、4月三次将珍贵书籍、古画等,分装618箱,运往南阳。" q' J6 c- f4 f0 O
8 v; m0 a! a0 B' d% g 重走河南大学西迁路,姚伟先生写过《坚韧的大学》;重走河南博物院南迁路,我写过《国宝离乱记》。重走河南省图书馆西迁路,本在《厚重河南》的计划之中。不意间,河南省图书馆建馆百年,催稿甚急,无暇成行。
' w0 Z) f5 K0 ~) X: c; F* }# Z
& a( n3 z3 K9 s$ q6 o F 好在河南省图书馆办公室任大山先生奉命寻访“迁宛史迹”,重走了这条悲壮之路。其在《寻访河南省图书馆迁宛史迹》中写道:
4 R J& z1 [$ B4 P! q4 t+ F3 j5 U O+ \ E
2009年是河南省图书馆建馆百年华诞,馆务会议决定编纂《河南省图书馆志》、《河南省图书馆百年》(画册)以示纪念。本人受命编写《河南省图书馆志》,以文字为主,基本完稿;《河南省图书馆百年》(画册),以图片为主,搜集起来较为困难,特别是抗战期间的图片,几乎空白。为此,经馆长王爱功先生同意,本人于5月中旬前往南阳,寻访河南省图书馆迁宛史迹。( L! O! `; Z' `& A# _
8 g; O# {5 k. g$ f# [0 o
5月11日上午10点,乘坐郑州至南阳的大巴,全程高速,下午2点到达南阳。
2 N4 \3 J, I4 } y. H, g! Y1 F3 _& Z! X! W! V+ F) i9 o9 d% ^
1937年冬,日军逼近中原,河南省图书馆迁至南阳,大部分图书存于南阳民众教育馆,另有40箱暂存于南阳北石桥镇夏村。
( ]7 I8 V, g P+ ]9 [9 ?0 X: l" g) s4 m
南阳民众教育馆已不存在,其址现为卧龙区广播电视局。
' c8 M f7 ]; Q. t4 d* q
( m1 i K8 f$ x/ i6 B1 W7 Z 打车前往卧龙区广播电视局。下车后感觉不对头,没有一丝一毫老建筑的痕迹。到局办公室,一位中年男子得知来访目的,笑了:“民众教育馆已经没了,只剩下一处旧黉学,在王府饭店内。”
1 T2 v# d i) ~8 \# h) O" P
/ b% q0 x- B8 y! F" B a 王府饭店位于新华东路,乘坐26路车直接到达。下车后,一座古建筑映入眼帘,黄墙灰瓦,房檐伸展,不用问就知一定是旧黉学,南阳民众教育馆的旧址。遗憾的,除了紧邻马路的两间旧厢房外,其余都是现代建筑。
f9 ?+ e0 g: m% N K
: @$ _4 |$ B( P) e3 |9 M 1938年5月26日,敌机轰炸南阳,河南省图书馆两箱珍贵字画被炸毁。为避免再受损失,决定西迁进山:线装书、善本书等,运往南河店孙家北屋;平装书运往内乡县马山口秦家祠堂、天明寺;{词语被屏蔽}图书、杂志等,运往淅川县滔河镇金家营祠堂。
- d' B3 C$ u; R& h$ c0 x5 }6 k5 |
打听金家营祠堂,已被丹江口水库淹没。
" q! @$ O% g% k9 X' ]9 i# N( M3 T8 E1 C7 d; j9 n
8月12日,前往内乡马山口。6点起床,6点半到车站,方知没有直达车。只好乘坐南阳到内乡灌张镇的乡村公交。到了灌张镇,换乘内乡到马山口镇的乡村巴士。车上打探,秦家寨就在马山口镇附近。10点左右,在秦家寨下车。路边打探,秦家寨小学(藏书地点)就是现在的河西学校,就在马路对面。不凑巧,正放假,学校铁将军把门。
& }9 @$ v! b/ b9 x3 W9 y% M; C }3 q+ Z! w3 I
无奈,只好向村民打探,得知镇教管办主任傅建章就住在附近。傅建章主任得知来意,电话通知学校负责人开门。进入学校,看到两通石碑:一为马山口革命遗址纪念碑,一为河西小学教学楼落成纪念碑。! X: W4 g( F: ^0 `& D: @5 X
, N6 H6 m5 q1 ~3 `7 R 秦家寨小学成立于1896年,已有110余年历史,学校后面保留着秦家祠堂老房。
+ V" r5 V4 R$ z9 s0 h' B
4 b- j) p: R/ V$ S 离开秦家寨来到马山口镇,已是11点多。向三轮车司机问天明寺,说有六七公里,路不好走。25元钱租辆三轮车,去了天明寺。1 }2 K" R4 J+ b( G
& A2 g4 Z7 V2 Z 行驶在乡间小路上,还算好走。车到天明寺,寺院占地约10亩,四周被玉米地包围,破落荒凉。! H) A" s4 z6 P
4 v7 z# T% C7 j6 o# T% `) V) h 天明寺又名崇宁寺,始建于北宋。1938年7月,河南省图书馆平装普通书籍运抵天明寺。1942年,天明寺遭日军轰炸毁坏,藏书再度迁徙。& J* K2 s$ b7 d9 H! l
% |6 I& q4 a& ]: j" ` 1940年秋,形势恶化。为了避免图书受损,先后将夏村、马山口存书运到南河店。南河店在南召县境内,山峦环绕,在县城南约10公里处。$ E9 B1 l; C, r
/ S* F% I3 M9 b2 x
1941年4月,南阳形势紧张,南河店位于浅山地带,且有小公路贯穿南北,图书不安全。是年7月,又将南河店图书全部运进广慈寺。& d0 N, d1 [0 r+ J9 F Y
- g' ] p) g# f+ K. R* c7 N9 A+ r
广慈寺地处鲁山县的深山,群峰环绕,荒僻寂静,道路险阻,人迹罕至,大车进不去山,较为安全。# O0 }- q6 h+ j f& S* Z' M. o
7 l7 V) b" O6 O9 T! ?* U 14日一早,前往四棵树乡,寻访广慈寺,租三轮车而行。井俊起馆长《雪苑憨叟忆往》记载:广慈寺连亘数十楹,就山势建筑,高下错落,颇有情致;藏书在东偏院,有五间房,原为禅室,三间藏书,二间住人,深为适宜。
" ?3 a- `3 u* L; B5 v- m, z2 G
1 l1 e7 N, ?* I& Y* Q. G4 l 广慈寺不存,寺上建置“新寺村”;村头有一对石狮,广慈寺遗物。
1 |* ?% n% j% H
3 E+ o% i6 L4 k4 J 1942年,迁往鲁山县的河南省政府命令河南省图书馆在鲁山设阅览处。井俊起抽调平装书籍、报刊约5000余册(种),在鲁山商会会馆设立阅览处。
, v0 E4 E R" G6 K; T
1 Z) g( Z* |9 G& V5 }9 p# \ 鲁山商会会馆旧址现在还居住着县工商联一位姓艾的退休干部。庭院虽小,种满花草。
) c+ ~' F/ C+ U- N; o
! T. _ h9 A5 n8 } 抗战胜利后,1946年4月,河南省图书馆奉省政府命令搬迁图书,将广慈寺、淅川、鲁山存书分别运至南阳,并于5月5日一同运回开封。
) C7 s# T, o/ ^4 H; z# Q3 N4 J B6 Y' r: G
任大山先生在山内绕了几天,可谓艰辛;618箱重似石头的图书,在山内绕了8年,“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沉何处问?”
" }+ c) y8 K: Z+ U
2 ]0 H j$ q8 a1 r 可记否,在日军飞机轰炸中,明代文征明《长江万里图》、潞藩王朱常 《中国全图》等两箱重要文物被焚毁?另外,还有7000册珍贵图书毁于日军轰炸?8 o0 g5 B+ A' `+ F
' A5 _0 Y y2 c% I 可记否,在战火中,河南省政府下令,耗资150万,购买卢氏名士陈士凯遗留的“蜇园碑拓”8700种?: K, _: y; E# t8 m0 T
, W# @$ g8 `2 S* t0 D 尽管日军炸毁了《长江万里图》、《中国全图》等(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图书馆书画、碑拓等奉命移交博物馆,倘若不毁,当是而今河南博物院镇院之宝),但在艰难困苦中,中华民族从来没有丧失重建国家的信心——购买“蜇园碑拓”,其一斑也。' Y3 r2 t" Y2 _
, f& ] w% w% U; a% G. r8 m$ b 隐匿巩义康百万庄园9 K" O; i' @. ` ? x3 w$ Y
( h0 Y" j9 N5 O
抗战八年,躲过日军战火的图书,回到开封,却被国民党军66师师长李仲辛当柴火烧火做饭了。
|7 ?; o+ H6 \8 g9 T a6 a
7 F/ Q8 Q1 u2 h' v& @# u 前不久热播的电视剧《我的兄弟叫顺溜》中的55师师长李欢,其原型,正是李仲辛。" F, J3 _/ ` ?6 V/ k
8 D+ T0 B+ w9 e4 Y
李仲辛,湖南长沙人,黄埔军校第6期、陆军大学第11期毕业,长相斯文,白白净净,英俊潇洒。1948年6月17日,开封战役开始,城垣被解放军突破后,李仲辛正驻扎在河南省图书馆——馆内家具与杂物用以烧饭,书籍用以引火;家具焚烧殆尽,图书烧掉4000余册。6月22日,李仲辛被流弹击中,经国民党陆军总部医院抢救无效死亡,年仅36岁。3 j0 t# z- ?- S( l9 w' E- l# a0 d
, ^1 R7 C; B3 A( E" H 1948年10月23日,开封解放,人民政府接管河南省图书馆,时存图书期刊194332册,馆内设施残缺,房屋倒塌,无法开展业务。
8 |8 R4 e( M4 K* Y
( j/ @& E# x f/ o/ V 1949年后,河南省图书馆逐渐恢复元气,并于1957年5月迁往郑州、于6月1日对外开放,地址在纬二路省府礼堂。1958年7月,优胜北路新馆建成,河南省图书馆迁入。1966年6月“文化大革命”开始,图书馆各项业务陷于瘫痪,并一度关闭,大批图书被烧毁,借出图书全部丢失,外借部门被冲开,图书散失无数,连金水河畔都扔有精装画页、图片、图书等,有的专业人员被打成“牛鬼蛇神”。直到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河南省图书馆这才恢复正常工作。7 o; j8 I Q$ P: P, y# @
/ q& [+ H# S: f( E- }
“文化大革命”期间,尽管图书馆受到这样那样的冲击,但1969年,因为中央发布紧急备战文件,古籍珍本253箱、普通版本古籍155箱、特藏与珍贵图书40余箱、地方文献23箱、基藏书(基本书库藏书,不外借)240箱等,共计761箱,紧急转运到巩义康百万庄园藏匿。1 [% Z f: q: O, f2 n
" H! x% |' I/ }. X- U6 ~# f, P 1972年,省文化厅又决定在荥阳贾峪修建永久性藏书地窖,两年后建成,1975年10月,康百万庄园藏书转移至贾峪备战藏书地窖。1979年4月,为适应全国古籍善本编目需要,善本书全部运回;1982年郑州健康路书库建成,大部分图书迁郑;1984年,留存开封的古版版片藏入贾峪备战地窖;1989年,嵩山南路新馆落成,贾峪备战地窖的图书这才全部运回郑州。/ c0 J& R. B& ]. n7 \1 m) \2 C
+ b2 |# a9 B9 x 河南省图书馆建馆百年,百年沧桑,到“文化大革命”后各项工作逐渐趋于正常。至2008年,图书馆事业经费1367.9万元,购书费280万元,工资514.3万元,办公费132.5万元,藏书总量约300万册(种),读者49.96万人次,流通52.1115万册次。
1 s# `5 u. k, U5 P
4 ]& \* f7 }. y$ m: \+ a% i, L 目前,河南省图书馆电子化建设已初显成效,河南省图书馆少年儿童分馆(优胜北路)正在建设中,预计今年年底竣工。4 F) S2 X; S& P3 V
4 H5 j; M1 S- B( G5 G4 m* V* G) z0 u 走过百年沧桑,河南省图书馆走向成熟,走向繁盛。# M: q9 k. h; \9 O6 Z/ L0 K
4 V( ~% R; b6 ]7 j; d. C1 D 最后,让我们共同关注河南省图书馆百年收藏的镇馆之宝(入选首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馆藏古籍)——8 s/ C+ \& J$ L1 j k$ q( } t0 P
2 _! ]& X3 s: n a. Y' ^. d 《玉海》,元(后)至元六年(1340年);
' _' m% ~2 j. b! c- _3 T7 P# ~& A0 ]- d1 Y' C3 x* e: t
《乐书》,元至正七年(1347年);
8 i/ {! ?& y1 f0 y; |! R7 F0 N5 P1 a2 x: X3 L7 o5 o4 O; H5 `
《周易传义大全》,明永乐十三年(1415年);
* t& {- T$ h2 S' o0 U' F1 G* k) i0 D8 v+ J; I
《书集传》,明正统十二年(1447年);, p7 u* l. M4 I& K( H" B, }
$ u! u" X; B* T9 y 《诗集传》,明翻刻,正统十二年(1447年)司礼监本;. _4 u! Y+ K: E* p/ A
1 ?2 |( y& B' I) r8 [; Y 《毛诗振雅》,明天启版;《仪礼》,明正德十六年(1521年);! h; I- s, g- u; a* ^' M4 {; U8 @
7 g* U" @8 g8 X7 m6 A
《广舆图》,明嘉靖刻本;…………《广舆图》是明代的一部地图集,是难得的珍贵历史图册。本书所绘地图证明,{词语被屏蔽}、钓鱼岛等,自古就是中国固有领土。: m! i0 z9 V9 E5 b% B+ r$ r u
& o* y* L, i6 M7 P
写到这儿,顿然想起:毁于日军轰炸的潞藩王朱常 《中国全图》,究竟是什么?) N v! c, U( M" X( N
/ V" c0 R. A/ k
《中国全图》倘若不毁,能告诉历史与未来什么?(全文完)& x/ {# I% W x+ c) S- g
8 T- R: F6 H# m3 ? 一九三二年的河南省图书馆大门1 J* s* h8 Q: l( k
- q9 B7 c" e* {: X& |
河南南阳民众教育馆旧址,一九三八年河南省图书馆迁此。
% M2 L7 N. \7 l1 ~9 [7 ?: r6 f
; C# W! p4 D& \# ?0 O 一九五八年在郑州市优胜北路建成的河南省图书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