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96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坦克与装甲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2-2 14:35: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 h% |' A! h# h8 y$ I
2 P" t, U7 {  C3 z' N% ^* \0 s

俄罗斯BTR-80装甲输送车 俄罗斯是较早发展轮式装甲车的国家之一,且装备数量也最大。上世纪50年代末研制、60年代初装备苏联摩步师的BTR-60装甲输送车至1976年停产,共生产了25000辆,出口到一些第三世界国家,是迄今世界上装备数量最多的轮式装甲输送车。20世纪70至80年代初,苏联又相继在BTR-60的基础上研制出BTR-70和BTR-80装甲输送车,陆续装备部队。


$ e0 g0 N/ o" \7 o+ a% X# k" I3 [: V2 K/ N

' i. c* \, O* e* @! D- H& J5 d8 Y6 f/ A& D

巴西查鲁XMP-1履带式装甲人员输送车 该车是巴西佩萨斯汽车公司在改造美国M59车基础上制造的一种新型履带式装甲人员输送车。M59装甲人员输送车在巴西陆军中装备至少有30辆。佩萨斯汽车公司对M59的前上装甲、动力传动装置、履带等部件都做了改进,同时也对巴西陆军中的600~700辆M113车改装了柴油机。 1984年,该公司制造了样车,战斗全重20t,除两名乘员外还载12名步兵。车体用钢板焊接,能防轻武器和弹片。该车的整车布局类似于M59,驾驶员位于车前左侧,车长兼机{词语被屏蔽}在右侧。驾驶员有1扇向后打开的圆形舱盖和4个潜望镜,3个潜望镜在前面,1个在左侧。机枪塔也类似于M59A1,并有1扇向后打开的舱盖。枪塔装有1挺M2 HB 12.7mm机枪,并有1个潜望式瞄准镜及周视观察镜。


5 ]3 _4 q) m! G
5 \( d( m# i+ c* H# W

) F. x3 |3 j$ t
' @' ]! i" A  D0 Q

法国M3轮式装甲人员输送车 该车由法国潘哈德公司投资研制,于1969年完成第一辆样车。1971年完成第一辆生产型样车,以后便开始成批生产,现已生产1500多辆。该车有95%的机动性部件与潘哈德公司的AML系列车通用,除装备法国陆军外,还出口到33个国家。

) R* ?; o/ ]6 {$ H% ]5 m

* |. f+ ^  y5 c: W
& b5 G% s- @2 H# A+ Q7 D, C

- I  `# L8 x# o& Q9 E

美国V-150装甲运输车 V-150是美国于1962年研制的多用途(4×4)轮式装甲车。其先期型号为V-100、V-200、V-150,于1971年10月研制成功。中国{词语被屏蔽}于20世纪80年代初引进此型车300余辆,主要装备机械化步兵师的装甲步兵战斗群和独立装甲旅的装甲步兵营,也装备宪兵部队。采用船式车体,车体中部最宽,上下依次变窄,中部棱线明显。轮胎宽大,为4×4布局,底盘较高。其性能特点为:1.车型小,机动能力强。V-150重量轻,体积小,底盘高,机动速度快,能快速投送兵力。2.一车多型,车族庞大。美国在V-150底盘的基础上,形成了人员输送、武器输送、专用武器与专用重武器车辆等车型组成的多功能车族,各种配套设施可实现积木式组合。3.具有水、陆两栖能力。

; X; Q1 X' Q! E0 D* y
0 k# b% J, n- s, [, b5 s. G
# f2 B( u+ l% B$ P
% H0 k4 B2 [, y: y) \. i4 I

奥地利绍勒尔4K4FA履带式装甲人员输送车   该车是绍勒尔工厂(1970年并入施泰尔-戴姆勒-普赫公司)1956年研制的,先后研制出3K3H型、4K3H型和4K2P型样车,各车型区别很大,外形也很不相同。至1961年正式定型投产,最初的型号为4K4F,最后改进成为4K3FA和4K4FA,仅装备奥地利陆军。1969年完成生产计划。   该车车体为全焊接钢板结构,前甲板能防20mm穿甲弹,战斗全重为12.5t,乘员2人,可载8名步兵。驾驶员位于车前左侧,有向左、右打开的两扇舱盖,舱盖前面装有3个潜望镜。发动机位于驾驶员右侧,车长兼炮手(机{词语被屏蔽})位于驾驶员身后。基型车上装有炮塔,炮塔上有可向左右开启的两扇舱盖和1个观察潜望镜。车长指挥塔前部装1挺12.7mm机枪。绝大多数车辆装有保护炮手(机{词语被屏蔽})的护板,这种型式称4K4FA-G1型。


& \6 k; W0 s0 Y6 A/ P, S8 W% v6 Y( A( L
7 h- f0 z  {/ F' e
- ?: Y; v2 z; P9 R" Y$ K5 F, c

德国“拳击手”装甲运兵车 1999年,德国决定与英国合作研制一种新型8×8装甲输送车,之后不久荷兰也参加该项目。2002年5月,制造出2辆样车,命名为“拳击手”该车采用通用底盘的模块化设计,应看作是对传统装甲车辆总体设计思想的大胆创新。该车在设计上主要包括动力传动和任务用途两大模块。动力传动模块是各车型统一的基本模块,包括整个动力传动系统、驾驶舱、三防系统、空调装置、灭火抑爆系统和标准接口。全车的动力分配由一个CAN总线系统进行监视和控制。任务模块可迅速更换,以适应作战和保障的需要,灵活实现车族化的变型要求。

5 ?2 [% H% r& @6 R) |6 g1 A, g
8 S& x# W/ T' T% j7 C" f  n
. }! M  e8 _, `& I
) l" Z% u7 h0 D

美国M113装甲输送车 美国M113装甲输送车是美国现装备的制式装甲人员输送车,越野机动性能优越,可空投空运和水陆两用。采用不同零部件和改装车顶结构即可适用多种用途。 M113型车是美国投产的第一种铝合金装甲车辆,主要用于协同M60A3坦克作战,但不具备与M1坦克协同作战的机动性和战斗力。M113的部件大都结构简单、经济实用,铝合金车体能保护车内人员不受枪弹或弹片的伤害,但火力较弱,仅有1挺装在车长指挥塔上的12.7mm机枪,由车长操纵,没有瞄准镜和夜视夜瞄装置。车上没有射孔,载员不能在车上作战。 美国陆军很重视M113车族的现代化改进。1964年M113Al装甲车定型生产后,又先后发展了M113A2, M113A3两种车型,而M113A1车目前已停止生产。

& U( S# h" G  `' v/ k
5 p9 Q7 J- j; A' a  o) ]6 ^/ o
  `% T+ Y7 Y) E  g- U, u

  x" f' k5 Y# |+ E

爱尔兰蒂莫尼轮式装甲人员输送车   该车是爱尔兰技术投资有限公司于1972年研制、1973年完成MK1型首辆样车,后来又研制了MK3型和MK4型车,MK2型为装甲侦察车。该公司在吉布斯汤(Gibbstown)新建的工厂曾为爱尔兰陆军生产MK4型100辆,年生产量为40辆。此外,还进一步发展了MK6型。目前,除了爱尔兰陆军装备该车,用以代替法国的潘哈德M3型(4×4)装甲人员输送车之外,还提供联合国部队装备使用。   1977年,比利时贝赫曼?德默恩工程(Beherman Demoen Engineering)公司在该车基础上特许生产了BDX装甲人员输送车,1978年与比利时政府签订了123辆供货合同。1981年9月英国维克斯(Vikers)公司又同贝赫曼?德默恩公司合作,将BDX改进成瓦尔凯(Valkyr)轮式装甲车。


' Y- }' {% _2 y7 w$ }; U( b) _+ _9 H( ^& S+ J

( K+ j2 c2 F* B; }4 t
+ t/ v2 r! i8 v7 R/ C- R

俄罗斯BTR-90装甲输送车 1994年,俄罗斯研制出BTR-90(8×8)装甲输送车,但至今尚未正式生产。该车的装甲防护能力得到较大增强,车体正面可防14.5mm枪弹,车体底甲板为V形结构,增强了对反坦克地雷的抵御能力。战斗全重增加到17t,安装了BMP-2步兵战车的炮塔,武器系统除30mm机关炮外,又增装了2具AT-5反坦克导弹发射器,增强了远距离对坦克作战的能力。


% c% L5 Q3 K. r' n% |6 X: t; q) P1 {5 J5 b

& {* L9 j" h( ~
; p& y, l3 c. _4 M- c9 d  r/ r

土耳其陆军装备的M113装甲输送车


7 G0 W7 x1 @7 G8 s5 X
' ?0 t# C. S' j, D+ M

8 q) H* u% z5 l% p% |' ]3 \3 w& u; f( u+ Z) L% B8 _0 v( e7 g! @; f

坦克


3 v8 T& j. N- X3 ?  d" G
% F/ M( ^* C9 l) K

" a3 p; s! q6 G# L5 [5 T5 y; z+ B6 o* I% P: {5 F- P

美国M1A1主战坦克 美国M1A1主战坦克是美国Ml系列坦克的第二种改进型,其前身是Ml和IPM1坦克,现已成为美国陆军主力坦克。 M1A1战斗全重57t,有4名乘员。车内由前至后分为驾驶、战斗和动力传动3个部分。主要武器是一门120mm滑膛炮,发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和多用途破甲弹,弹药基数40发。辅助武器是一挺12. 7mm高射机枪和两挺7.62mm机枪,弹药基数分别为1000发和11400发。火控与观瞄装置是以火控计算原理,具有较高的行进间射击精度。


- B7 n0 w4 `5 C- G
1 S6 _7 b# J3 p- u- V
' }5 p, p; J. [+ H- q; P' R

  R' T; O& B5 x* |0 w% L6 F+ F* K

美国M1A1主战坦克是美国Ml系列坦克的第二种改进型,其前身是Ml和IPM1坦克,现已成为美国陆军主力坦克。 M1A1战斗全重57t,有4名乘员。车内由前至后分为驾驶、战斗和动力传动3个部分。主要武器是一门120mm滑膛炮,发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和多用途破甲弹,弹药基数40发。辅助武器是一挺12. 7mm高射机枪和两挺7.62mm机枪,弹药基数分别为1000发和11400发。火控与观瞄装置是以火控计算原理,具有较高的行进间射击精度。


, n7 w+ K$ C. b7 s( A7 A: }4 @$ L/ c. C9 |0 h4 r. `6 `  \$ e
4 Q% L6 j" s8 {- C9 H
5 a: _3 j. ^% O: |: r3 U7 B. }7 i

美国M1A1主战坦克是美国Ml系列坦克的第二种改进型,其前身是Ml和IPM1坦克,现已成为美国陆军主力坦克。 M1A1战斗全重57t,有4名乘员。车内由前至后分为驾驶、战斗和动力传动3个部分。主要武器是一门120mm滑膛炮,发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和多用途破甲弹,弹药基数40发。辅助武器是一挺12. 7mm高射机枪和两挺7.62mm机枪,弹药基数分别为1000发和11400发。火控与观瞄装置是以火控计算原理,具有较高的行进间射击精度。


2 k- o/ j7 i/ j7 B5 ]$ j5 K
; l6 i0 C% H2 S! d: i
( o2 {' R# c7 C6 M* c; J6 P# M# o8 w! w. B
* a- w: p/ q3 k* B1 X

美国M60系列主战坦克 美国M60系列主战坦克是美国陆军于20世纪60年代装备的主战坦克,它包括M60、M60A1、M60A2和M60A3四种车型,目前美军装备的车型是M60A3。

% m' z# t' p/ z! |$ I9 I
1 c4 b$ v5 i, u# w, l+ h

6 Y! i) w9 t/ w  h- i2 p3 X* Z; A' V! H' b

美国M60A1主战坦克 M60A1坦克战斗全重48.1t,最大行驶速度48km/h。主要武器是1门105mm线膛炮,可发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破甲弹、烟幕弹等,弹药基数量级63发。辅助武器为一挺7.62mm并列机枪和一挺12.7mm高射机枪,弹药基数分别为6000发和900发。 M60Al坦克火控系统比M60坦克火控系统有很大改进,主要是用M16机电模拟式计算机代替了原来的机械式计算机。 动力装置是一台风冷柴油机,最大功率525kw。车体与炮塔采用装甲钢浇铸结构,最大装甲厚度过110mm。


8 e/ [! N5 a0 P* D  i) [1 v) o5 y, l2 k# Q9 ~

; H0 I: c( ^2 u+ c$ L) I0 c6 Y1 P* x4 e- O9 V0 \! [& c9 K

美国M60A2坦克 美国于1964年开始研制M60A2坦克,主要变化是改装了新的炮塔和152mm口径两用炮。目前该坦克已从美国陆军退役,大多数M60A2已运回安尼斯顿陆军基地准备改造成{词语被屏蔽}车辆,如架桥车、M728战斗工程车或障碍清除车等。


/ T3 e6 k8 u; `4 b; c& ?9 O: \8 D5 d  H1 ^% p5 C& `1 u9 W8 n, D' b

. p% |( p& v* X9 L0 {& K3 b- H  t/ i% s1 R

美国M1A2主战坦克 M1A2主战坦克是M1A1主战坦克的改进型,旨在维持美国20世纪90年代在坦克技术上的优势。由于采用电子数据总线技术,该型坦克实现了全电子化,并增加了车长独立热像仪,使车长能独立捕捉、跟踪目标并射击,具有“猎歼能力”。 车长独立热像仪是M1A2主战坦克的主要特征之一,该独立稳定式热像仪具有猎潜式瞄准镜的目标捕捉功能,大大提高坦克在能见度很低(黑夜和烟幕)情况下与敌交战能力。 M1A2坦克使用二氧化碳激光测距仪,该测距仪工作波长与热像仪相同,测距范围加大,穿透烟幕和尘烟能力更强,而且对人眼是安全的。驾驶员的微光驾驶仪被热观测仪取代,该观测仪不仅扩大了驾驶员视野,而且使驾驶员在夜间也具有观测能力。


6 m( o1 g) D  i9 C" K$ V4 V% E' ]( p! B% M  V

; F; ^# ]4 L3 l, U5 u4 b, Y; i% ^

M1A2主战坦克是M1A1主战坦克的改进型,旨在维持美国20世纪90年代在坦克技术上的优势。由于采用电子数据总线技术,该型坦克实现了全电子化,并增加了车长独立热像仪,使车长能独立捕捉、跟踪目标并射击,具有“猎歼能力”。 车长独立热像仪是M1A2主战坦克的主要特征之一,该独立稳定式热像仪具有猎潜式瞄准镜的目标捕捉功能,大大提高坦克在能见度很低(黑夜和烟幕)情况下与敌交战能力。 M1A2坦克使用二氧化碳激光测距仪,该测距仪工作波长与热像仪相同,测距范围加大,穿透烟幕和尘烟能力更强,而且对人眼是安全的。驾驶员的微光驾驶仪被热观测仪取代,该观测仪不仅扩大了驾驶员视野,而且使驾驶员在夜间也具有观测能力。


# o/ A" R  c: S& {! I. [% u) E4 x8 F- X

+ J& |) Y/ l; D& w7 B2 N! l0 `0 w+ C3 A& R8 z. U

前苏联T-62主战坦克 前苏联T-62主战坦克是在T-55坦克的基础上改进的主战坦克,属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第二代坦克。 T-62坦克战斗全重37.5t,乘员4人。坦克车体与炮塔为均质钢装甲结构,主要武器是一门口径为115mm的滑膛炮,弹药基数为40发。辅助武器为一挺7.62mm并列机枪,弹药基数为3000发,后期生产的T-62坦克还装有1挺12.7mm高射机枪。火控与观瞄装置由炮长望远式瞄准镜、主动红外瞄准镜、车长指挥潜望镜和火炮双向稳定器组成。 该型坦克最大功率为426kw。车内有集体三防装置,密封的车体里可以形成一定超压以防止放射性尘埃进入车内,乘员各配备1副防毒面具。

6 q- i) c* J$ S

3 r0 [. i  \. \) ^* K" A8 J. E- t
% F  x: x5 ]% a( e( X, _

  h5 j) {* N5 c8 I3 U

美国M60A3主战坦克 M60A3是M60系列主战坦克中较先进的坦克。由于采用了电子模拟式弹道计算机,使火炮昼夜射击的命中率显著提高。此外,M60A3还采用了新型悬挂系统,自动灭火系统,增设了核、生、化探测仪和单兵防毒面具,(M60A3)可发射贫铀弹种。

; ?( x! U! Q5 ?$ `& w5 R# ?
( }9 w2 {, J6 M. }! f* L
% u8 M# o6 J8 j) G# [2 ]( _

4 [) ?' p& {- W

美国M551“谢里登”轻型坦克 美国M55l“谢里登”轻型坦克是美国于20世纪60年代初期开始研制的,1967年开始装备美国陆军。由于其主要任务是供装甲兵作战时进行战场侦察,所以有时又叫它侦察坦克。 M551坦克的车体用铝板焊接而成,炮塔用钢制装甲。车长和炮手位于炮塔内右侧位置,装填手位于左侧。发动机最大功率220kw。行动部分有5对负重轮。为了使它增加浮力,负重轮采用空心结构,并装有液压减震器。为提高快速机动性能,采用了宽大的铸钢履带板,并使履带的前端超出车体,以便于在崎岖不平的地形通行。 “谢里登”坦克的另一特点是具有很强的火力突击能力。它的炮塔上装有1门152mm火炮,这是目前世界上口径最大的坦克炮。它的炮管比较短,只有2.9m。短而粗的炮管有着特殊的功能,它不但可以发射各种炮弹,而且可以发射“橡树根”反坦克导弹。对距离较近的装甲目标作战时,可发射击穿500mm厚匀质装甲的普通聚能装药破甲弹,同时产生大量破片杀伤车内人员或周围的士兵。对远距离装甲目标时,发射“橡树棍”反坦克导弹。

3 N! }4 @$ h; }: n: i9 k% @
2 a5 K" A5 G! S( f' G2 U
. `) b# T1 [/ l" m

7 G2 k! Z  U9 p! I

前苏联T-54/T-55中型坦克 前苏联T-54坦克是从T-44坦克演变过来的,第一辆样车于1946年制成,而T-55坦克则于20世纪50年代末问世。前苏联、前捷克斯洛伐克以及波兰共生产T-54/T-55坦克50000辆左右,约占全世界二次世界大战后坦克总产量的三分之一。直到1981年,苏联仍在生产T-55坦克,而此时T-62坦克早已停产。 T-54/T-55坦克战斗全重36t,乘员4人,车体为焊接结构,驾驶舱在车体前部左边,战斗舱在车体中部,发动机和传动装置在车体尾部。炮塔为铸造结构,顶装甲是用2块D形钢板对焊在一起再焊制炮塔顶部的,炮塔位于车体中部。

+ Y. {" W2 X4 M

8 J7 j) H1 Q. ]* ]) V8 U8 q3 B. h
, M/ J2 r4 r5 H$ Z
7 q1 @% @6 _: M& F  C  D7 D

T-54坦克的主要武器是1门口径为100mm的线膛炮,该炮身长5.6m,最大射程为16km,平均射速为4发/min。早期T-54坦克未装火炮稳定器,T-54A型坦克则装有高低向火炮稳定器。该炮可发射榴弹、尾翼稳定破甲弹和曳光高速脱壳穿甲弹等,弹药基数34发。辅助武器为2挺7.62机枪和12.7mm高射机枪,弹药基数分别为3000发和500发。而T-55坦克取消了12.7mm高射机枪,携带43发炮弹和3500发7.62mm机枪弹。 T-54/T-55坦克的火控系统比较简单。车长操纵指挥塔,用潜望镜搜寻目标,当捕获到目标时,调动炮塔为炮长指示目标,然后由炮长进行精确瞄准射击。T-54/T-55坦克的夜视设备包括红外探照灯和红外观察潜望镜。 T-54/T-55坦克的铸造炮塔有比较理想的防弹外形;车体低矮、装甲板有良好的倾角,是该坦克提高生存力的主要措施。早期车型未安装三防装置,但在后期车型上进行了加装。该坦克装有热烟幕施放装置。T-54坦克动力装置为1台水冷柴油机,功率为382kw,T-55t咀克的功率则增加到426kw。

8 v' n) L4 |( k3 s. X- B
# |: O7 O$ V$ K, }% V& \  t1 f
" x3 [) B3 `! e. i
3 p! u& e# |8 ?+ ?; l

前苏联T-72主战坦克 前苏联利用T-64坦克的某些技术,经T-70试验车,发展成T-72主战坦克。 T-72主战坦克战斗全重41t,发动机为水冷多种燃料机械增压发动机,功率为574kw。乘员3人,取消了装填手。 该坦克的主要武器是l门短后坐距离的125mm滑膛炮,该炮可以发射3种分装式炮弹。

/ e, l7 [7 x( T& W' C
! @; n1 W2 h# o6 r

3 K' O0 @, k& Y
( ~. Z0 u! n& d$ \/ a9 j" f

前苏联T-80主战坦克 前苏联T-80主战坦克是以T-64主战坦克发展而来的。该坦克战斗全重43t,乘员3人。主要武器是1门125mm滑膛坦克炮,部分坦克装备125mm火炮发射的AT-8“鸣禽”反坦克导弹。T-80坦克的辅助武器是在主炮右边并列安装1挺7.62mm并列机枪,在车长指挥塔上装有l挺12.7mm高射机枪。该坦克的火控系统比T-64坦克有所改进。

8 W0 D' Y3 Q$ ]7 h; I

* @3 O. \) y" S* w6 W" g
. q; [* ^# Q# _1 H4 r$ Y" x9 b7 Q) U
. ]$ w& }  k3 t1 |" T

前苏联T-80U主战坦克 与T-80坦克相比,T-80U坦克有许多重大改进。 T-80U坦克的战斗全重46t,乘员3人。该坦克装有带自动装弹机的125mm滑膛炮。其9M119炮射导弹的射程为100m~5000m。炮弹的弹药基数为45发。 采用新的火控系统是T-80U坦克最重要的改进之一,它使得T-80U坦克的行进间射击能力和夜战能力大为增强,达到了世界上最先进坦克火控系统的水平。 T-80U坦克的动装置也有较大改进,燃气涡轮发动机的最大功率提高到920kw,坦克的最大速度仍为70km/h。

  I  U7 A( l+ A: I8 f

- q( d! ^8 ?% J" U, G( k7 o
  @9 t: J2 X4 R  y# J" W. n

7 j) E# |( [! z

德国“豹”1A3主战坦克 “豹”1A3主战坦克除按 “豹”1A2标准制造外,炮塔采用了间隙装甲焊接结构并带有楔形防盾,原炮塔后面的框篮移至炮塔内部,可存放从火炮上方取下来的探照灯。装填手潜望镜可以旋转和俯仰。 “豹”1A4坦克与“豹”1A3坦克相似,但装有综合式火控系统和变速用的自动选速装置。该火控系统包括车长用周视稳定望远镜、炮长用双目体视测距瞄准镜、火炮双向稳定器和混合式弹道计算机。 德国为使“豹”1坦克现代化,于1982年在6辆“豹”1坦克上分别装了新型的火控系统,这些坦克都装有低能见度或夜间条件使用的热成像系统。炮塔驱动控制由机械液压式改为电液式,安装附加装甲和增装乘员舱自动灭火抑爆系统以提高防护性,并用120mm火炮代替105mm火炮。改进后的坦克称为“豹”1A5坦克。

' z' L0 i# n' d  |" Z$ ^

3 S0 ^# E; k8 f. A
4 O& J0 x( a8 b& b- O  i9 W
; j/ D) U9 ~/ w1 V: @

德国“豹”1主战坦克 德国“豹”1主战坦克的主要武器是1门105mm线膛炮。该型坦克炮可发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破甲弹和碎甲弹,均为整装弹,弹药基数55发。辅助武器为火炮左侧装有1挺7.62mm并列机枪。 该坦克车体装甲板较薄,只能防爆破榴弹弹片,在近战条件下,只能防口径在20mm以下的武器。炮塔具有较好的防弹外形,但装甲较薄,防护性较弱。为提高炮塔防护能力,从1975年开始,“豹”1A1坦克炮塔增加了屏蔽装甲。“豹”1A1坦克安装屏蔽装甲后,战斗全重增至42.4t。 “豹”1A2坦克的装甲防护力有所增强,“豹”1A3和 “豹”1A4坦克采用新设计的焊接炮塔。非均质炮塔装甲使这些坦克的防护力有较大提高,炮塔结构也有所变化。

6 {% W( B6 w$ }  [; @

, j6 f# \, P' U6 G. ~
$ c$ w( H# n' t1 s  x0 p
: r, k8 ^4 j) w+ g' `2 a3 L

德国“豹”1A2主战坦克 “豹”1A2主战坦克是按“豹”1A1坦克标准制造的,安装了较高强度的铸钢炮塔,但在炮塔和防盾上未装间隙装甲;改进了空气滤清器;加装了三防装置以及车长和驾驶员作用的微光夜视装置。


4 n7 z$ @, q1 t, u) J; K, g; J+ {" `8 @0 A/ k
! }1 K8 z6 \3 j
  A; V! i" j: p& [( C& h; Q' \

德国“豹”1A5主战坦克   “豹”1坦克现代化改进(又称为“豹”1A5坦克)。因装备了通用电气-德律风根公司的拉姆斯塔M/EMES 17型火控系统、克虏伯-阿特拉斯电子公司的FLP-10/EMES 18型火控系统和蔡斯公司的AFLS/EMES 12A4型火控系统,这些坦克都装有低能见度或夜间条件使用的热成像系统。炮塔驱动控制由机械液压式改为电液式,经过这些改进后的坦克称为豹1A5坦克。


5 s8 [7 O1 R* B! t, m. r; S- F8 {. L+ P- Z1 b8 `* v
! j9 I! Y( z2 u( d

3 T- n7 n" J/ D( n3 r/ b

前苏联T-64主战坦克 前苏联T-64主战坦克是在20世纪60年代初继T-62主战坦克后制造的一种主战坦克。 T-64A型坦克战斗全重38t,乘员3人。该坦克采用了既小又矮的炮塔,所以高度比T-62坦克下降大约110mm。 T-64A型坦克的主要武器为一门125mm滑膛炮,该炮可发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尾翼稳定榴弹和空心装药破甲弹。炮管寿命为常规弹600~800发,或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280发。而T-64B型坦克的l25mm火炮除发射普通炮弹外,还可以发射AT-8“鸣禽”反坦克导弹。

7 ]0 E$ a6 j* }' e  `4 ~3 `

, I$ t4 n2 |# Z/ X3 i& \1 A

, v3 R& e6 `' ~  V* i! v* K  g
" _! v. S) S6 F# L

俄罗斯T-90主战坦克 俄罗斯T-90主战坦克是在T-72和T-80坦克的基础上研制的一种新型主战坦克。该型坦克战斗全重50t,乘员3人。 T-90坦克的火炮与T-80y的型号相同,但弹药作了改进。该坦克炮的弹药基数为39发,还可发射“映射”式反坦克导弹,备弹4枚。辅助武器为l挺12.7mm高射机枪和1挺7.62mm并列机枪。 T-90主战坦克的防护系统改进包括炮塔的改进和加装 “窗帘”式光电干扰系统。T-90坦克的炮塔是T-72M2坦克炮塔的改进型,它的防护性能提高了34%~57%,对动能弹的防护水平相当于780~810mm均质钢装甲,西方现役的120mm坦克炮很难击穿T-90坦克的炮塔正面装甲。 T-90坦克最大时速60km/h,最大行程470km。俄罗斯已经决定选择T-90坦克作为今后一段时间俄军装甲部队唯一的采购型号。

+ y' |( `$ L- r3 P" w# ?. T9 d
$ ~9 g) H/ i! [! Q( c! t
" _) }/ x' Q9 M3 N+ ^! h

3 c8 N7 j- G8 Q. V! B2 s

德国“豹”2A5主战坦克 “豹”2A5主战坦克是对原“豹”2型坦克进行了改进,在整个坦克前面都装备了复合装甲,因此大大提高了坦克的防御能力。


  I9 e: n4 g) }0 a2 I- G' S+ O8 f& t5 E
0 z! [* k# y+ o/ C$ I; S
( m' s. g9 v' o; ?' o# o! l

德国“豹”2主战坦克 “豹”2主战坦克为德国第二代主战坦克,安装有120mm口径的滑膛炮,配有自动输入式弹道计算机控制的火控装置和激光测距仪、火炮稳定器等。辅助武器是两挺121径为7.62mm的机枪。 该坦克全重55t,乘员4人。最大速度每小时68km,越野速度每小时55km,最大行程540km。有准备时涉水深2.25m,潜水深4m。

% j1 u! B- t# `6 S' T) I5 A
1 }+ Z4 [& [! c( B  @

6 e2 |0 ^' E; T$ D* E4 D. q& ]8 f3 d! U( g1 V! Q: W( A

德国“豹”2AV坦克 20世纪70年代,美国和当时的联邦德国开展了两国坦克标准化的合作项目,内容包括两国关于坦克部件的标准化问题。标准化的部件包括发动机、传动装置、炮长望远瞄准镜、夜视设备、火控系统、履带和主要武器。“豹”2AV(美国称为朴实型“豹”2)坦克就是德国为此项目向美国提供的一辆坦克样车,该坦克装有不同的火控系统和炮塔,车体为间隙复合装甲,供美国于1976年9月进行与XM1坦克样车的对比试验。


( v0 r0 O3 g1 X8 j
& f+ j: K4 }1 M

7 \0 O& q* `! {$ S; \7 |3 n: F" W- y& h& d

英国“挑战者”2主战坦克 “挑战者”2主战坦克是在“挑战者”1型基础上发展的,为了提高其可靠性和可维护性进行了150余项改进。英国防部把它评价为现今世界可靠性最高的主战坦克之一。 “挑战者”2坦克战斗全重64t,乘员4人,炮弹基数50发,时速56km/h,最大行程450km。其改进主要包括:采用L30型最大射程为9km的120mm高膛压线膛炮;辅助武器为一挺同轴安装的7.62mm机关炮和一门安装在炮塔上的7.62mm机关炮。其炮塔采用了更高级的“乔巴姆”全新装甲防护设计。

0 V% a. S4 j9 c0 V
. c  C+ f( G; Z
0 K4 a: Y9 X4 ]* E

) [6 f) U& I- j$ h# ]

瑞典Strv122主战坦克 瑞典于20世纪90年以德国“豹”2A5改进型作为瑞典未来的主战坦克,命名为Strv122主战坦克。 Strvl22主战坦克尽管同属于“豹”2A5坦克系列,但是二者在许多方面有明显区别。最主要的变化在装甲防护上。Strv122进一步加装了附加装甲,使坦克的战斗全重增加到62t。


! V: _( p& H  Q5 ?. m! R
5 n% n; x1 H3 {$ e4 A" T

2 k: P6 [! r7 o" e  G" w2 H& y( [
  W/ @/ T  L) P$ ]& L

以色列“梅卡瓦”3坦克 以色列“梅卡瓦”3型坦克是从“梅卡瓦”1型发展起来的,是20世纪90年代一种优秀的主战坦克。 “梅卡瓦”3型坦克仍用原来的“梅卡瓦”底盘。但是,3型所有的系统和部件都是新研制的(发动机除外)。“梅卡瓦” 3型坦克的战斗全重为61t,乘员仍为4人。主要改进处有:装一门120mm滑膛炮,弹药基数减为50发;发动机功率由670kw提高到895kw,使坦克的单位功率由原来的10kw/t提高到15kw/t,公路最高速度为55km。


# Q7 v" V6 T4 d9 j. ~( b5 S  y
8 n" v1 d6 ~& ]3 A$ l* J
. @* @% q5 A3 m+ |
4 x* |3 M3 U- C) N

以色列M60-2000型主战坦克 以色列M60-2000型主战坦克是M60坦克的改良型。M60-2000坦克采用升级的M60底盘,并换装900kw的柴油机,匹配自动变速箱,最大输出功率增加60%,因此战斗重量虽然从52.6t增加到62t左右,但是包括最高速度、越野速度、加速能力在内的综合机动性能却获得大幅度提高。由于配备了M1A1坦克的炮塔和120mm滑膛炮,M60-2000坦克的防护能力和火力都成为M60系列中最优秀的一款坦克。炮塔配备有先进的装甲,必要时还可以加装衰变铀装甲强化防护能力,底盘还加装与M1Al坦克类似的侧裙, M60-2000坦克换装同型武器和射击控制系统后,攻击能力已赶上现有主力坦克的水平。

: G3 _9 N8 E% \: [" R3 C

' |# t8 k; K( l9 B2 v

0 d7 P7 {5 W$ ~3 W# t3 n; I
2 h& L- w/ m' Y8 c5 Z# g

法国“勒克莱尔”主战坦克战斗全重53t,安装一门加装了稳定系统的全电动120mm滑膛炮,该炮可发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和多用途破甲弹,这两种炮弹均为整装弹,采用半可燃药筒。此外,法国还为“勒克莱尔”坦克配有对付直升机用的专用弹药。该坦克还装有三防装置、激光报警装置以及屏蔽和对抗装置。发动机功率1100kw。 “勒克莱尔”2型主战坦克,比1型的火力控制和操作软件有所改进,并安装了一个空调系统,使它能在环境温度高的条件下作战。 为了使“勒克莱尔”2型主战坦克能够在21世纪更好地发挥其作用,法国陆军对这种新型坦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具有反攻击能力,甚至在敌方坦克数量超过己方的时候也能摧毁敌人的部队;要具备全天候作战能力;良好的战略机动性和高度的战术机动性;有效的运动中远距离射击能力;信息战优势以及进一步发展的潜力。为此,法国陆军正在研究分三阶段改进“勒克莱尔”2型坦克: 第一阶段,预期要加进新生产的坦克之中,并从2002年起开始安装到老型主战坦克上的改进有:安装一种增强型战场管理系统;安装一种新型火险探测和扑救系统。 第二阶段,可能从2006年起开始引入的有:战场敌友识别系统、一套辅助防御装置、一个新型热像仪。 第三阶段,可能从2010年起推出的改进包括:装甲技术的加强、具备目标自动跟踪能力和新型综合指挥控制系统。 其它的改进包括安装快速信息导航决策和报告战场管理系统;附加侧面装甲防护;安装在外部的柴油机辅助动力装置;车长的稳定瞄具有激光测距仪和热像仪;顶部的7.62mm机枪可以遥控瞄准和射击。


7 c/ m# g3 b) |# e0 Y2 q4 W  T% ~- D1 N" \

6 f6 W6 J. |: V5 `4 Q! x1 o  S0 l$ P) q. Q% R$ ?

印度“阿琼”主战坦克 印度“阿琼”主战坦克是印度自行研制的第三代主战坦克,由于发动机国产化等问题使该型坦克的研制过程一拖再拖。从1974年开始研制,到1996年设计定型,前后共用了22年的时间。 “阿琼”主战坦克战斗全重56.5t,乘员4人。主要武器是1门120mm线膛炮,配用自行研制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榴弹、破甲弹、碎甲弹和发烟弹。辅助武器有1挺并列机枪和1挺高射机枪,炮塔两侧各装1排电操纵的烟幕弹发射装置。


7 Y2 y5 Z, N. y4 v' J( h" _1 b6 g& g1 }7 G% Q( }6 [& R

1 ]5 f$ p& x  l# @1 M
8 }$ {1 b8 w1 [+ @% F

英国“挑战者”1主战坦克 英国“挑战者”1主战坦克由前至后分为驾驶、战斗、动力传动3部分。炮塔在车体中部,内有3名乘员。“挑战者”1坦克战斗全重62t。 主要武器是一门口径120mm的线膛炮。该炮可发射尾翼稳定脱壳弹、穿甲弹和破甲弹,弹药基数为64发。典型的混合储存弹药方式是20发脱壳穿甲弹和44发碎甲弹或发烟弹。辅助武器为1挺与主要武器并列安装的7.62mm机枪和1挺安装在车长指挥塔上的7.62mm高射机枪。弹药基数为4000发。


0 |* K% P( N- A) K# S; G: ^* q3 A4 f- g; c
7 M4 V$ O% x. K7 W/ Z' U

/ r8 Z4 l9 `, M0 n

瑞典S型主战坦克 瑞典S型主战坦克是瑞典陆军兵器局在50年代打破传统设计的一种无炮塔型主战坦克。采用固定的105mm火炮,3名乘员。 该型坦克的主要武器是1门62倍口径长的105mm加农炮,火炮射速高。辅助武器是3挺7.62mm多用途机枪。该坦克采用了燃气轮机和柴油机双机联动的动力装置,总输出功率为537kw。S型坦克的战场生存力较高,车体高度仅为1.9m。该型坦克无三防装置。

' w1 g2 a8 X# d+ F4 i  p
: d% ?; V1 D( m. |6 K6 v9 `

2 s8 p0 ], U* Y7 q4 ~$ ?1 I0 B# F$ k& N7 ]6 ~  s

以色列“梅卡瓦”主战坦克 以色列“梅卡瓦”主战坦克是以色列于1967年开始自行研制的一种主战坦克。 该坦克的车体是铸造的,有较好的防破甲弹和反坦克导弹的能力。 “梅卡瓦”1型坦克的主要武器是1门105mm线膛坦克炮,该火炮可以发射标准型105mm破甲弹、碎甲弹和稳定脱壳穿甲弹,弹药基数105发。辅助武器是一挺安装在l05mm火炮左侧的7.62mm并列机枪,在车长指挥塔门和装填手门上方各装l挺7.62mm机枪,3挺机枪型号相同,共备弹2000发。有些“梅卡瓦”坦克在105mm火炮炮管上方装有1挺从车内遥控射击12.7mm机枪。 发动机是12缸风冷柴油机,标定功率为662kw。


0 W( g: {% f* N7 k+ t' i8 d7 N( z7 m) {7 G/ ]3 j% c
- w0 K2 V+ Z3 o: z8 T* I1 S0 ?& c% ]
4 B, Q7 f: g* J) D

法国AMX-30主战坦克 法国AMX-30主战坦克为传统式炮塔型坦克。战斗全重36t,乘员4人。车体用轧制钢板焊接而成,炮塔为铸造件。主要武器是1门105mm火炮,弹药基数为47发。该坦克的辅助武器包括1门20mm并列机关炮和1挺7.62mm高射机枪。AMX-30坦克的早期产品装有12.7mm并列机枪,现改成20mm并列机关炮。 该坦克装有较多的光学火控仪器,使该坦克具有昼夜作战能力。动力装置为1台多种燃料涡轮增压发动机,功率为529kw。


+ k5 ~' N4 d. X2 m2 G4 r: @
: N( G4 m/ O7 }, {/ N8 j
3 b7 R+ j' L- ^
% k( R8 ^+ @" }) Q

法国AMX-3082主战坦克 AMX-30B2主战坦克是AMX-30坦克的改进型。 AMX-3082战斗全重37t,乘员4人。主要武器是1门105mm线膛炮,可发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破甲弹、榴弹,弹药基数为47发。辅助武器为1挺20mm高平两用机关炮和1挺7.62mm机枪,弹药基数分别为480发和2050发。 发动机为多燃料涡轮增压柴油机,最大功率515kw。

2 q- d7 L  X" k5 ~3 Z1 C
. `& w8 p7 ^& G. T' i* L3 \0 v

2 e# s! E, X- C7 x1 Z! ~5 }, Z& X+ v  r! K- b% R& I  j

日本90式坦克是日本自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研制,于1990年定型的一种主战坦克。 该型坦克为传统的炮塔式坦克,战斗全重52t,乘员3人。炮塔内有2名乘员,车长位于火炮右侧,炮长位于左侧。驾驶舱上装有若干个潜望镜,也可装入红外夜视仪。 90式主战坦克的主要武器为1门120mm滑膛炮,该火炮的炮管长是口径的44倍,装有热护套、抽气装置和炮口校正装置,还装有反后坐装置。该炮配有自动装弹机,可发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和多用途破甲弹,弹药基数约40发。辅助武器为1挺安装在主炮左下方7.62mm并列机枪,一挺12.7mm高射机枪安装在炮塔右侧顶部,但不能从车内进行操纵。


, \/ s& R# L2 E; f9 A) C( E) B2 R

; Q& C9 E# Y! w1 m, _+ F& J
8 M9 A7 ]  ^" D% z2 \1 g# ?

日本74式主战坦克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设计的第二代坦克,是日本陆上自卫队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的主战坦克。 74式坦克战斗全重38t,乘员4人。该型坦克为传统的炮塔型坦克,内有3名乘员。 74式主战坦克的主要武器为1门105mm线膛炮,可发射脱壳穿甲弹、碎甲弹和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弹药基数55发。辅助武器为一挺7.62mm并列机枪。 该坦克的车体前面呈流线形,宽度较窄,高度较低,由于车高降低,车内空间减小,为此采用了相应措施,将车体上部两侧扩展到履带上方,以满足对车内空间的需要。车体下半部采用整体铸造,这种结构在防护性、强度和重量等方面有很多优点。但在生产上却需要高技术和大型设备,因而成本较高。炮塔外形与法国AMX-30坦克相似,呈半圆形,炮塔后部则稍有延长。由于炮塔扁平,易于滑弹,减少了中弹率。


! I, j( I, H0 w- A5 ^
0 W: d+ W0 ^- U# l. h6 P

/ c. o6 m  M* w+ z
# h1 Y) a. f$ a  n+ t

意大利“公羊”主战坦克 意大利“公羊”主战坦克是意大利自行研制的第二代主战坦克,1995年正式装备其陆军,用以替换M60A1和“豹” 1坦克,该坦克的技术水平接近发达国家的第三代坦克。 该坦克战斗全重48t,乘员4人。车体和炮塔为钢装甲全焊接结构,重点部位采用新型复合装甲,两侧裙板用聚化物复合材料制成。 该坦克主要武器是1门120mm滑膛炮,配有动能弹和化学能弹,弹药基数42发。辅助武器有1挺7.62mm并列机枪和1挺可遥控的高射机枪。火控系统包括数字式弹道计算机、带激光测距仪和热像仪的炮长稳定式瞄准镜及各种传感器等。该坦克最大时速65km/h,最大行程550km。

! [5 T: K1 c) x% q1 Z5 y, `/ J

( ~2 i3 v/ T) v, z
6 {. H5 e# W! ]/ z
& x9 \* W' `) s2 W: S) t

捷克T-72CZ主战坦克 捷克T-72CZ主战坦克是对前苏联T-72主战坦克进行了全方位改造的一种坦克。 T-72CZ坦克保留了T-72坦克的125mm滑膛炮。火控系统由火控计算机、炮长和车长的稳像式瞄准镜、热像仪、激光测距仪和多种传感器组成。坦克在行进间的有效射程为2000m,发现并识别敌方坦克的距离,在白天不小于5000m,夜间不小于4000m。 T-72M3CZ坦克最大功率735kw。

- B+ T- I& p0 C  q
! ], n4 x" g& y# x, A( @

4 `" N, h( Z5 V& O/ [5 ~7 A' P/ ~% k& ~

南非“象”式坦克 南非“象”式坦克是引进英国的坦克技术并加以现代化改进生产的一种主战坦克。该型坦克战斗全重50.7t,乘员4人。坦克上安装南非国产的105mm火炮,弹药基数64发。炮塔两侧有烟幕弹发射器。


/ e  V4 J6 `' Y% K' d$ X+ a% |  a1 Q
! t* r$ ~5 ], |% @0 f

6 D+ M% }9 `. K3 F

巴基斯坦“哈利德”主战坦克 巴基斯坦“哈利德”主战坦克是巴基斯坦自主研制的一种主战坦克,战斗全重为46h,最高时速为65km/h,最大行程为400km。该坦克米用125mm口径主炮,可发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和成型装药穿甲弹等。辅助武器为一挺防空机枪和和一挺同轴机枪。射控系统采用数位式弹道计算机,可自动追瞄。整体说来是一种先进的主战坦克。

1 M( }3 _1 z1 }; g8 p$ E! W, p# |' u% v

4 m  c; ^  V1 H* @0 V2 u3 C' M5 j

9 M' r; g+ h: s$ p' s1 y7 Z2 }/ [( j, K' l  O" M, x3 j0 s4 k

中国{词语被屏蔽}“勇虎”M481-1主战坦克 中国{词语被屏蔽}“勇虎”M48H坦克是由中国{词语被屏蔽}装甲战车研究中心在美国的协助下研制成的一种主战坦克。该坦克充分考虑{词语被屏蔽}地区的地理、气候和桥梁等条件,采用现成的技术和零部件设计的。该坦克安装{词语被屏蔽}生产的M68式105mm坦克炮,采用美国M60A3底盘和改进型M48炮塔,动力装置选用551kw柴油机和CD-850型传动装置。

" h3 F( i" F" s$ K

( Q' K0 D! D9 P  n
: ]! Y9 w, W8 g! H- l; _3 }: P) d: Z
. R; ~0 K* Q! X' _* |5 b7 S

侦察车


* g! c2 B8 |* o4 m$ U1 s9 e
0 M) `: |4 y& ]
' W( ]1 N6 p6 T! r
4 d! ^$ p9 p6 y# U3 g& K4 I. L3 p

装有105炮的南非“大山猫”装甲侦察车

- K  _- V) [% U% j+ @# E1 E6 A
, o. u8 {( `  ?; N, z; J; p) s
8 p) U/ W* o  l2 f5 U" M! N' @

8 q3 x! M1 u! s$ Z. s2 V

英国“蝎”式装甲侦察车   英国“蝎”式装甲侦察车是英国陆军装备的第一种用铝合金制成的轻型装甲车。   “蝎”式侦察车战斗全重8t,乘员3人。可在越野条件下行驶500km。主要武器有1门76mm火炮,携带炮弹40发。另有1挺7.62mm机枪和2组烟幕弹发射器。为便于进行战场侦察。炮塔尾舱和车体后部装有无线电设备和核、生、化探测装置。   “蝎”式装甲车投入使用后经过多次改进,发展成由各种不同车辆组成的车族。其中有“大弯刀”式侦察车、“斯巴达人”式装甲车、“打击者”式导弹车、“风暴”式装甲车、“苏尔坦”式装甲指挥车。


, r3 i& s  j: n9 s8 D) T5 s5 G5 |
2 ?+ d/ _+ n0 D

2 d+ a7 r1 j  L: ?  A# |' _5 l' u: I

德国“鼬鼠”空降侦察车   德国“鼬鼠”履带式空降侦察车是为满足德国空降兵部队的需要研制的。根据安装的武器不同,可分为机关炮型和导弹型两种车型。机关炮型 “鼬鼠”履带式空降侦察车的炮塔上装1门机关炮,火炮与弹药箱之间有双弹链输弹机构。导弹型“鼬鼠”履带式空降侦察车安装反坦克导弹发射装置。    变型车有:通信指挥车、防空导弹发射车、侦察车、救护车、装甲输送车、布雷车等。


2 n- _4 h( a9 m1 S' N3 m$ E7 _# ?/ _6 K2 P, j

# o1 u. R, D* o! ~& J$ e, S: D$ a2 w  s

白俄罗斯2T型装甲侦察车   白俄罗斯研制的2T型装甲侦察车在2001年阿布扎比国际防务展中首次亮相。2T装甲侦察车装备有先进的侦察、通信仪器,可对敌方阵地昼夜进行光学、无线电侦察、窃听和干扰。其制式武器包括一门30mm口径机炮、一挺7.62mm机枪以及两个可伸缩式反制武器发射器,其中之一可发射两枚自动导航的地对空导弹,另一个可发射两枚反坦克导弹。2T装甲侦察车动力部分采用性能提升的俄制T-72主战坦克型柴油发动机,最高时速95km/h,最大行驶距离1000km。


, `; f, p# R8 U: h& @7 E
% y. s1 F/ p1 ?+ g- S% [' x; R

- a3 c( C( t# n- i9 P& e5 c% |, Z9 R( Y& S3 F+ R; ~9 \

美国V-600装甲侦察车   美国V-600轮式侦察车战斗全重18.2t,乘员4人。车体和炮塔均由装甲钢焊接而成。驾驶员在车的前部,拥有3个前视望远镜。前两轮之间车侧有一个由上下两部分构成的门,上部带有观察镜,下部带有射击孔,发动机安装在驾驶员的右侧。车体后面有2个向外开的车门,上面带有射孔和观察镜。   V-600轮式侦察车生产型的制式设备包括无线电设备、车内通话设备、手操作火焰探测及灭火装置。任选设备包括带有供全部乘员用的三防装置、防化学涂料、夜间驾驶灯、自动火焰探测及灭火设备,2个手提式灭火器。可根据需要,用12.7mm机枪来取代顶置的7.62mm机枪,并带100发待发射子弹。发动机为涡轮增压柴油机,功率为199kw。

3 d" \9 s8 N( e+ X. y: ]! R

) {! Q% V8 b2 X1 X

+ p: j5 Y0 q0 n) ]1 a% F9 f6 H) G

俄制BRDM-2装甲侦察车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先后研制了若干种轮式装甲车。由于它们造价低,故装备数量不断增加。最初的两种车型是利用卡车底盘制造的BTR-40(4×4)和BTR-152(6×6)装甲车。这两种车没有炮塔,结构也比较简单,可以描述为敞篷卡车式装甲车。一直到20世纪60年代,它们才安装了顶甲板,部分BTR-152采用了中央轮胎压力控制系统。20世纪50年代末,BTR-40装甲车开始被BRDM装甲车所取代。

( U' k/ W$ d  k4 x( J

* T* {* D! d; A) U
' B8 {, J; n! g

: m2 W4 K+ u; u& @* ^

美国M109式155mm自行榴弹炮是美国20世纪60年代研制的一种155mm自行火炮,是美国陆军装甲师和机械化师的主要火力支援武器。该型火炮经多次改进发展成A1、A2、A3、A4、A5和A6等多种型号,M109式自行榴弹炮于1963年装备美国陆军。 M109155mm自行榴弹炮是第一种使用全方位旋转密封炮塔的大口径自行火炮,以M109A2式火炮为例,该火炮战斗全重25.18t,乘员6人。炮弹初速684m/s;高低射界-3°~+75°,方向射界360°;发射普通榴弹最大射程18km,火箭增程弹24km;最大射速4发/min,持续射速1发/min;;弹药携行量为36发;配用弹种有爆破弹、火箭增程弹、反装甲子母弹、布雷弹和“铜斑蛇”激光制导弹,也可发射二元化学弹或核弹。 美国正对该炮继续改进, M109A6自行火炮是美国M109系列自行火炮的最终改良型。此外,许多国家对本国装备的M109式自行火炮也进行了改进。

2 D4 _4 p1 s3 Q; y2 t+ |

3 V# t0 w* E$ o  A6 W4 Q) @+ ~0 _+ \% J
' Z- S& f. z8 W5 K( F4 _
0 x! Y6 }+ `* h( o- \

美国M110式203mm自行榴弹炮    美国M110式203mm自行榴弹炮是一种自行式大威力野战火炮,是目前美、英等国重型炮兵部队的主要装备。   M110式203mm自行榴弹炮生产型战斗全重26.534t,乘员5人。身管长25倍口径,发动机功率405马力,方向射界60度,高低射界-2~+65度,炮弹初速587m/s,最大射程16.8km。由于该型火炮射程仅16.8km,可靠性较差,从1969年起进行了多次改进。

; r' ?* @' j# N- I( T( V
# l8 R) f* l  x% A
9 {- ^6 P1 G0 X: W! ~6 }( K
9 |& h7 ^9 u7 G, S6 V9 u# }

美国“十字军战士”155mm自行榴弹炮   美国“十字军战士”155mm自行榴弹炮是美国面向21世纪研制的最先进的自行榴弹炮系统。从“十字军战士”自行火炮系统可以看出未来履带式自行火炮发展的趋势:采用52倍径的155mm火炮,自动化弹药装填装置和射击控制系统,4名以下的炮班人员(含驾驶员),先进的自动定向和导航装置,良好的战略和战术机动能力(可用C-5、C-17、C-141等型号的运输机运输,还可用直升机进行战区空运和低速空投),先进的反侦察技术,快速有效的弹药补给车。“十字军战士”自行火炮使用的XM231和XM232弹药可以以6种组合方式涵盖3.2至40km以上的射程。两种弹药的储运筒可以装载4个XM231或5个XM232,在搬运装载上非常方便。该火炮系统的杀伤力比现在提高了约30%,且具有24小时全天候、全地形作战能力,是专门数字化战场而设计的一种新式火炮。


) U6 e- W" W7 s( G" x( K8 m& ^. a8 S( a# C( V; J+ B; c- G8 M
/ F5 O9 d+ V9 {4 ~8 c
, v( @: k! g# {5 `3 b7 p0 o" b

南非M109L47自行火炮

- m7 S" F3 ^1 j; u
6 z' o1 N% e, x- s
4 F1 O' X- ~8 }/ r, U  V4 R) G) ]" V4 W

" ?$ Q7 h8 v) q

波兰陆军装备的ZSU-23-4式自行高炮


3 @0 k  Q* B. T7 ^( n
0 w2 P, Y/ V, V$ a6 y, @
  v+ w' U3 O1 W! G
0 ?( |+ k8 n; x" G

南非G6式155mm自行榴弹炮是南非军队装备的一种自行火炮。   G6式155mm自行榴弹炮战斗全重36t,乘员5人。可发射榴弹、发烟弹、照明弹、弹底排气弹和黄磷弹等,弹药基数44发。炮弹最大初速897m/s;最大射程37.5km;高低射界-5至+75度,方向射界±40度。炮塔为钢装甲,可全方位旋转,由电气一液压伺服装置操纵。

7 X1 X$ v% |6 }. \: J! o1 h1 P
  ^" r2 M0 P, \% G4 u
- U2 a; U! q0 E  l% r
: X! `8 E# a" q& `# ]  i& B& |

美国多管火箭系统 美国多管火箭系统(MLRS),包括M993履带车和M269火箭发射箱,M993是由著名的“布莱德利”战车的底盘改装而来,由于任务需求不同,M993与“布莱德利”的底盘外形差异颇大。战斗全重25t左右,马力与600匹马力的“布雷德利”相当,但巡航里程较长。MLRS可装载12枚227cm火箭,发展至今已有各种弹头、远程火箭、导航火箭,可以延长射程与加大打击威力。

# X& ^6 T/ \% v, r2 f( K( }

8 }. t7 ~3 O& h/ M7 K" s5 Y4 V, l" ^
8 H1 N. J; k8 \  E  X5 E

; E7 ^' j& _4 `9 [+ o/ L

前苏联ZSU-23-4式23mm自行高炮   前苏联ZSIJ-23-4式23mm自行高炮于1965年首次面世。该自行高炮炮弹初速970m/s,最大射程7000m,有效射高1500m。最大时速44km。车内装有防原子、防火系统和空气过滤器。其弱点是装甲防护弱,雷达易受干扰。

+ D* K/ D) M5 a
4 N4 [5 Z3 ]9 w

  t8 x4 j. r' N
' r8 v/ G4 H4 G# o' h

黎巴嫩陆军装备的ZSU-23-4式自行高炮


  n- m+ U6 L! U; w8 k0 @& {
. Y$ w+ p/ a. |  y5 Y" T& s! ~, M
" J2 J/ |# d5 a
2 u; G- O/ r+ [8 r

前苏联2S5“风信子”152mm自行加农炮 前苏联2S5“风信子”152mm自行加农炮于20世纪70年代末装备前苏联军队。该炮战斗全重28.2t,乘员6人,属于敞开式半装甲履带自行火炮,能昼夜射击。除发射一般的152mm炮弹外,还可发射炮射导弹,最大射程20km。发射普通炮弹时,最大初速达到942m/s,最大射速4发/min,最大射程28.4km;发射火箭增程弹时,最大射程为33km。该自行火炮最大时速60km/h,最大行程500km。

8 f$ c- R7 u( ^5 s% R

: y0 u/ f5 C' o

- ]% V) l+ h7 V5 e' f! t4 [" ^* |6 J( d( C& l

前苏联2S19式152mm自行榴弹炮 前苏联2s19式152mm自行榴弹炮于1988年装备前苏联军队,战斗全重42.5t,乘员7人,由2A65式152毫米火炮身管和T-80坦克底盘构成,弹药基数50发。炮车上装有射击诸元显示器,配用多个弹种,还可发射激光制导反坦克炮弹。该自行榴弹炮最大时速60km/h,最大行程500km。

7 N) l4 |( k* B# b5 H

$ b' u5 ~+ G3 h
; t0 G. y  B& D" M
& d) B$ e7 g7 r

英国“神{词语被屏蔽}”35mm自行高炮是英国1983年开始研制的一种反应迅速、可全天候作战的自行高射炮系统,可用来掩护坦克和机械化行军部队以及实施要地防空。该自行高炮的有效射程为4000m,有效射高为3000m,雷达的搜索距离为12km,系统反应时间为6s。车体为苏制T-55坦克的底盘或{词语被屏蔽}坦克底盘,火炮是瑞士KDA式35mm机关炮,采用全自动火控系统,具有行进中射击和操作简便的特点。


. d- n3 o2 z& c# k
3 {0 S; K4 B9 l* G1 Y

- f! [% ^# l2 I* Z6 ]& H4 h& b( K

96式自行迫击炮是日本研制的一种自行追击炮。该自行迫击炮是在原73式牵引车的车体上面装载了法国制造的M0-120RT迫击炮而制造成的。


! X4 I% d9 Q7 t
' i+ ]5 G7 p8 R8 V0 M- R0 i" D! c% C
; W3 ?; B9 l7 s5 t
& f# y- @7 N4 r! w/ I

前苏联2S1式122mm自行榴弹炮   前苏联2S1式122mm自行榴弹炮是前苏联20世纪60年代后期研制的一种履带式自行火炮。该火炮战斗全重16t,乘员4人,由改进型D-30式122mm榴弹炮和MT-LB型履带式装甲车底盘组合而成。   该自行火炮炮弹初速690m/s,最大射程15.2km;高低射界-3度—+70度,方向射界360度;最大射速4—5发/min;弹药基数40发;配用榴弹、破甲弹、发烟弹、照明弹和化学弹等多种弹种。发动机功率240马力。   该型自行火炮还被改装成扫雷车、装甲人员输送车、反坦克导弹发射车和化学侦察车。


8 A6 r( j/ Z# _7 F1 q$ a0 ?
  @) M  Z8 \6 [( O( A1 v- v

. W8 }2 L, u1 p/ f
  U1 ]- w* T/ o8 l* y

德国“猎豹”35mm双管自行高炮   德男“猎豹”35mm双管自行高炮是德国陆军装备的一种自行高炮,战斗全重46.3t。火炮采用瑞士生产的35mm火炮,装弹320发。炮弹初速为1175m/s,有效射高3km,最大射程12.8kmPzH2000式155mm自行榴弹炮   德国PzH2000155mm自行榴弹炮是德国于1995年研制成功的一种先进的自行火炮。该自行榴弹炮采用52倍口径长身管。底盘采用“豹”1主战坦克的改进型底盘和组合式单元模块发射装药,炮弹初速为300-945m/s,最大射程30km,携弹量增大到60发。

* E1 c) t; N$ x. n4 W
  y- k1 C* w2 g( m) c7 E

2 ?! V: y% s# x* I2 {4 a" g( I
* d! F4 Y3 E; z

德国PzH2000155毫米自行榴弹炮是德国于1995年研制成功的一种先进的自行火炮。该自行榴弹炮采用52倍口径长身管。底盘采用“豹”1主战坦克的改进型底盘和组合式单元模块发射装药,炮弹初速为300-945米/秒,最大射程30公里,携弹量增大到60发。


& h' V! s  v, _2 _
8 I/ [5 s0 P! x9 ?9 ?& o
' G) z5 G% q' R; c

( i7 {, _$ J4 d

英国AS90式155mm自行榴弹炮是由英国于20世纪80年代研制的的一种自行火炮,并于1989年开始装备英国陆军。该自行火炮战斗全重45t,最大仰角可达70度,最大俯角可达5度,炮塔旋转和俯仰均可通过电驱动装置进行,炮塔可以作全周旋转。炮塔内共有5名乘员,其中包括车长、炮手、驾驶员和两名装填手。该自行火炮可携带48发炮弹,其中31发装载在炮塔内的炮弹箱中。该自行火炮装备有油压式半自动装填装置,因此,即便炮身不回归水平状态,可进行连续装弹和射击。该自行火炮搭载有155mm的榴弹炮。这种榴弹炮射程一般情况下为24km,持续射速为2发/min,爆发射击时射速可达到10s3发。AS90式155mm自行榴弹炮的特点在于远距离射击精度高,机动性好,可向部队提供高速大密度的火力支援。

- S; V6 ?' D  M& K6 ]+ B. z

+ ]4 W9 K  ^1 _5 J9 @6 V
4 ]4 C, a! ~. c1 x' G6 J( I( o) L
9 o. J6 M$ r2 h7 v2 Y/ O$ `, h' q

意大利“奥托”76mm自行高炮是意大利研制的一种自行高炮。该自行高射炮战斗全重46.6t,乘员4人,由一门76mm火炮、炮塔、火控系统和坦克底盘等组成,靠电液压驱动,并配有稳定装置。使用的弹种有榴弹、预制破片弹、脱壳穿甲弹等。炮弹初速900m/s;理论射速120发/min;有效射高5km;最大射程16km;高低射界15至+60度;方向射界360度;机动方式自行;携弹量100发。炮塔为全焊接式,用钢板制成,装备三防装置,顶部装有一挺7.62mm机枪。火控系统包括搜索雷达,可跟踪4个目标,并将测得数据输入计算机,然后传输给驱动系统。底盘为OF40主战坦克底盘,用防弹钢板焊接而成。

1 @! I9 G! Z" L# h% g* d
- z! C- F2 ~; K" ^. e; O

! ]" V4 x8 z" E8 `: k3 }  @% x

日本75式155mm自行榴弹炮是日本陆上自卫队装备的一种自行火炮。该火炮身管采用自紧工艺,炮架为钢板焊接结构,炮塔为全密封式。火炮上装有液压装置、炮弹装填系统、火控系统、电力设备、通信设备等。75式自行榴弹炮全重25.3t,乘员6人,使用74式主战坦克使用的发动机,机动灵活,能够对付突然出现的目标。该火炮具有三防能力,能在核生化条件下作战。炮弹初速720m/s,高低射界5至165度,最大射程18.5km,弹药基数28发。

' I& C1 f. h. H4 S

! F! I/ z' w# x, d+ a$ U

1 C" s0 n. o- f4 |' K
- L9 _9 y% ]0 s( Z9 \9 b1 N) E' T

日本75式多管自行火箭炮


7 h6 ^. n$ [* Z5 _' Z
7 O* y7 p+ R$ H2 f- t4 M& ]! j
: S7 d2 |1 ]! i# b& D! C( Y  r, a: ?
% N8 T5 D  ?# Y+ D2 r

日本87式35mm双管自行高射炮


3 s. C8 A  V  b# M6 Y, M8 ~: `: |
$ ]: {% o% A/ I

. V% g% `* w# u1 [0 m
2 W9 W1 p' n1 d. [; Q7 \

前苏联СУ-100自行火炮


$ L# b% `1 e+ i1 R( X# H0 q
9 D5 A+ l4 T4 |9 e) j
4 V, p( ?1 E5 D! f1 b4 @

# D$ y+ x6 r8 x2 V

前苏联СУ-122自行火炮

# q6 B2 _. M5 k- `8 h1 q

  e7 s5 k6 w. K: d% f4 _. w

2 z2 R1 e$ D/ f8 h9 {; _" ~. j' f0 n3 b9 q9 {

前苏联ИСУ-152自行火炮

# G/ ?, c) ~6 t4 ?  p) D, B2 T

+ i" T, t; q' T: b# f
6 ?  `$ L- E4 h* r# X' h

8 H" ~& i/ B0 E! J6 r* b; }  T

前苏联СУ-76自行火炮


2 p% P0 `9 [$ ?+ j  Z) G( m1 i: @% n# k+ \7 Y4 a! u' b" m- V

) _/ ]3 ]% {7 x
$ k7 _+ o! T+ g. g9 a, E& e7 z) J

美国M109A6式自行榴弹炮


7 I' i' M) }$ l5 h) a3 h  I; Q# u5 i- C# T
" `- H; K. ]! S0 N4 j
) j* K' N" N  r+ u7 t2 n

英国“挑战者”2坦克工兵车

; q; L0 I) c! e# }

. W5 X6 @: A3 w* f- U/ Y, a, u% ?
0 u5 M& X# K) o1 v9 Z+ f3 `
+ k' x3 ]$ c: n: b* n! y! N) T

德国“鼬鼠”改装的救护车

: w8 p! E) Y+ I7 c  H& @

4 P- k) f5 o% o, F% w1 [8 j5 o3 l
( y8 r3 s+ a% |% s6 ~
1 G. C% i$ c% n6 _* F& `3 A7 r

82式指挥通信车是日本为满足陆上自卫队对侦察车的要求于20世纪70年代末研制的一种装甲车。 该车战斗全重13.6t,乘员8人。驾驶舱顶部有回转潜望镜和1挺7.62mm机枪。战斗时,驾驶窗玻璃由装甲板防护。车顶高于驾驶舱,顶部有2个圆形舱盖,左舱盖上有6个周视潜望镜,右舱盖外安装1挺12.7mm机枪,并带有防护板。

- {6 @/ I: B. x% m: j! {$ v

8 x. E$ d# e' O

' Q2 r: ?5 y) R0 g& `' X; {7 B) A* z- |" ?- h9 c

瑞士“鲨鱼”装甲侦察车是瑞士专为出口而自行研制的。该车战斗全重22t,乘员3人。该车可安装装备有35mm火炮和7.62mm机枪的“厄利肯”双人炮塔,也可安装法国FL-12炮塔。安装法国FL-12炮塔的“鲨鱼”侦察车装备有一门105mm火炮和SOPTAC火控系统。

7 J( ~8 r* k  Z+ O# J: {# a/ ^- L
7 P8 f) I6 ]6 y/ \
% I8 J/ A: b9 t' w% X) ?- q
, N0 M6 R/ }& c+ K

德国M113A1救护车

! D2 B/ b/ h' J# a7 N8 f

6 I' U- k4 A; W& Y1 U% \5 b* L- U

! Y& q9 g' h' U0 U% c* q8 ]1 Q4 j9 A4 I7 g0 P0 }: ^' A6 C9 P8 Y

日本92式扫雷车


% b6 }2 ]; _- }- x( u
. ^5 N4 _5 N6 F8 |5 j. N) D# X
" y" n* O/ e% |2 u4 U
1 }* m1 e( _3 X8 X

瑞典海军“皮兰哈3”型炮兵指挥车


9 a( @. }- {. W$ c0 K& f( b: M1 [3 z, p) T

0 @: ]) u. G' b& K8 t' Y5 q2 d- d$ ?$ t/ E

美国“布莱德利”救护车

2 ~* T- P$ A' S! v, C5 ]( o

8 z1 n4 Z8 T$ l' U% V: X2 k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顶 踩
内乡社区网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媒体投稿和用户自行发帖,与内乡社区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本文内容有侵犯你的权益,请发送信息至702079960@qq.com,我们会及时处理。点击进入客服处理点击进入客服处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内乡社区网 ( 豫ICP备12007913号-2 

GMT+8, 2025-4-17 13:09

Discuz! X3.3

© 2001-2018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