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920|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内乡板场:给力发展,富民强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8 21:41:2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内乡,论起偏远的地方,没有谁可与板场乡相比。但如今,无论是城里人、乡下人,也无论是机关干部,还是打工的农民,他们似乎都淡忘了板场的偏远,也淡忘了板场过去的落后,而印记着的却是板场的灵秀,板场的喧嚣,板场的发展,板场的实力……
            板场乡党委书记李振豪(左)、乡长孙鹏远(右)深入到民营企业调研
3 e4 g! y* {6 V2 z0 U# l) v* q0 z
“如果说秀美的板场如今有了一些实力的话,那肯定与板场人的执着拼搏分不开,但关键的是一任接着一任干,致力于把大自然造化的丰富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结果。”谈起板场的今天,该乡党委书记李振豪、乡长孙鹏远眉宇间传递着的是发展的坚毅和自豪。
是啊,如果不是板场人的执着拼搏,如果不是乡村两级党组织的坚毅实力,单就今年7月那一场百年不遇的洪水大灾,就足以让这个板场跨掉。尽管灾难发生后,四面八方纷纷伸出援助之手,但“内因”的决定因素着着实实在检验着板场实力,考验着板场人的精神和力量。
隆冬时节,走进板场,体验着这里比山下要低几度的寒冷,同时也感受着这里灾后重建和经济建设那腾腾涌动着的暖流,记者无不从心灵深处放声诵读着“今日板场”。
论人口,板场是全县最小的乡;论用电量,板场却是全县第五大乡(镇)
检验一个地方的发展速度有许许多多的东西。电,这个给人类带来文明进步的耀眼字眼,如今就着实见证着板场的发展。
最新统计的数字表明,去年,该乡的工业用电量达1653.7万度,仅排列在城镇、湍东、马山口和灌涨4个乡镇之后,成为全县用电量第五大乡(镇)。我们知道,排在其前面的城镇、湍东、马山口、灌涨4乡镇是个啥概念?只有11860人的板场小乡,工业用电量能与这些乡镇进入一个组合,其发力点就在工业。
发展工业,在板场有传统。上个世纪80年代,由这里的农民们参与经营的石墨生产企业就不少;90年代又转入石材生产,但大多是小打小闹,重点是生产墓碑和一般的板材,生产能力小,带动能力弱,就业率低,附加值低。
“坚持招大引强,拉长链条,增强辐射力,提升附加值是板场建设工业强乡的重点,是实现富民强乡的唯一途径。”2007年底由湍东调任该乡党委书记的李振豪向记者介绍说。近年来,该乡党委、政府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建设工业强县战略思想,坚持大员上前,组建招商队伍常年招商,创新招商方法,圈定重点招商区域寻求突破,使福建的一批客商进驻板场,投资创业、兴业。
孙鹏远是2003年7月调任该乡乡长的,谈起该乡石材工业和项目的招引、发展情况,他如数家珍:2004年乡里招引了盛鑫石材,2005年招引了福鑫石材,2006年招引了磊鑫石材和闽发石材,2007年带动当地人投资建设了宝天曼石材,2008年招引了隆鑫石材,2009年以来,围绕石材基地建设,目前已有5家企业在板场动工开采,2010年,又招引了华泰石业……
“乡里招引的这些项目是一年比一年投资额度大,一年比一年工艺先进,而并且都是当年开工,当年建成,当年投产,当年见效,投资额都不低于1500万元。目前已有盛鑫、福鑫、隆鑫、闽发和宝天曼石材5家企业进入县规模以上企业行列。”
这些大个企业入驻板场,有效地拉动着第三产业和农民增收。目前,全乡已兴办各类工业企业63家,常年在石材企业上班的农民有3000余人,人均年收入都在25000-40000元。而乡财力也因这些石材工业而大大增强,2010年,全乡财政收入完成11174000元,与去年同期比增长24.6%,与“十一五”末2005年的209.9万元比,增长432.7%。而其中,工业对财政的贡献份额已达85%。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顶 踩
内乡社区网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媒体投稿和用户自行发帖,与内乡社区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本文内容有侵犯你的权益,请发送信息至702079960@qq.com,我们会及时处理。点击进入客服处理点击进入客服处理
2#
 楼主| 发表于 2011-1-8 21:42:05 | 只看该作者
                                     板场乡街西开发区
全乡16个行政村中14个都有工业企业,而其中12个村的村支书都有自己的工业企业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调叫响的是“全民招商”,全民招商的涵义,一方面就是动员全{词语被屏蔽}的力量,发挥各个阶层的优势,打出招商组合拳,实现招商新突破;另一方面就是营造一种招商引资氛围,营造一种兴工富民、兴工强县的氛围,让人人都是优良环境的营造者,支持招商,支持兴商,支持发展。而在板场,这种氛围应该比任何乡镇都显得异常浓烈,浓烈得让村支书这个层面着实感觉到“招不来项目就无地自容,没有企业就面临贫穷”的责任和压力。
柳树坑村有一座招商楼,是村里专门为到村里投资兴业的客商盖的。来自{词语被屏蔽}、浙江的客商在这里舒舒心心地生活和工作着,同时也感受着{词语被屏蔽}地方难以比拟的优越发展环境。浙江老板蒋招财说:“我从事花岗岩开采二十年,跑遍大半个中国,遇到过很多地方干部,没见过板场乡这么好的环境,更没见过像李文成这样的人。在这儿办企业,我们没有困难、没有麻烦、没有后顾之忧。”他所说的李文成是柳树坑村党支部书记,招商楼是以李文成为首的柳树坑人真情留商的标志,也是他们实现民富村强的强烈愿望的象征。当县乡出台解放思想、扩大开放、工业强县的兴县富乡富民之举后,以李文成为代表的柳树坑人从沉睡中苏醒,把一个以传统种植业为主的深山贫困村变成全乡第一个“工业村”,在“十一五”末,工业企业年产值就突破了10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3000元,1/3以上农户存款都在10万元以上。
山高沟深地少林密的让河村,也曾经是乡里挂了号的贫困村、落后村。村党支部书记朱改明把乡里下达的招商引资压力变动力,把兴工富农当作自己的责任,带领全村党员群众,把大个企业迎进山门,使花岗岩、钾长石、水晶硅变成建筑板材,变成了脱贫致富的“金砖”。目前,让河村已招引来项目8个,其中投资在1000万元以上的石材加工企业就有3家。工业带动了让河集体经济、劳务经济以及服务业、运输业的发展。全村参与开矿、运输、加工的农民达80户,从业劳动力120人,占全村劳动力总数的一半,人均年收入达到8000元以上。
该乡乡长孙鹏远还向记者讲述了让河人抢修兴商路的感人故事。前年夏天,一场暴雨山洪,冲毁了让河村长达10公里的主干道,给外来企业的生产生活带来困难。灾情发生后,全村干群不计任何得失,投入到道路修复之中。仅用一个星期,一条加宽了的主干道重新使驻扎在村里的盛鑫石材厂的板材顺利运出山外。孙乡长说:“7月4日我们去查灾,是步行去的,因为连摩托车也不能骑。10天后我们是开汽车进入矿区的,道路畅通无阻。这条路我们叫它兴商路。 ”
从招商楼到兴商路,从柳树坑村到让河村,折射出的是板场乡全民招商的一种氛围,一种精神,一种力量,板场人,就是靠这种氛围、这种精神、这种力量,凝聚出了强力招商、大步发展的源动力。  
3#
 楼主| 发表于 2011-1-8 21:42:54 | 只看该作者
/ q% U0 ?# e- }/ l
板场乡党委书记李振豪(右一)、乡长孙鹏远(左一)陪同政协主席曹春晓(左二)、政协副主席王龙本(右二)在开发区
! @1 @4 B  i) P6 ]' r9 c
从服务农民香菇种植到创新集镇开发模式,谋重点、谋大事、谋长远中凸现着可持续发展
食用菌是板场乡农民增收的传统支柱产业,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种植,逐步由段木种植发展到袋料种植,最高时每年种植600万袋。但怎样才能既保证菇农的收益,又能保证绿色不受损失?2010年,板场乡党委、政府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乡党委、乡政府引导,成立了食用菌专业合作社,采取菇农自愿入社的办法,全方位为菇农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
抓好原材料供应。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由专业合作社成员房产抵押、亲朋挪借、经销商赊欠等形式到福建、湖北等原材料市场组织原材料,利用网点优势,统一组织人员,统一组织车辆,统一送货下乡,及早地把原材料送到山区农户家中。
搞好技术服务。食用菌专业合作社一是高薪聘请专家入户指导。先后到湖北、沁阳等地请专家和技术员共12人到板场,深入农户一对一手把手实地指导。二是利用培训基地3亩地成立了菌种实验站,食用菌实种培训中心,先后组织农民培训30余次,培训人员达530人,有效地提高了农户技术水平。三是采取网络培训,宣传科学技术,让农户足不出户在家打开电脑就能学习新技术,还通过印发技术资料形式,宣传猴头、红香菌、玉皇菇等人工栽培食用菌生产技术,带动生产技术推广,带动新产品种植,提高经济效益。
抓好产品购销才能保障农户收入。专业合作社组织客商新开辟了道川农贸市场,采取门店交易及上门收购等形式,公开、公平、公正购销,同时利用深加工开发山珍精包装销售,利用供销社“千社千品”富农工程网络和在外设立销售窗口等形式,努力为入社社员扩大食用菌销售。止目前,已累计购销各类食用菌产品达2100万元。
板场集镇5年前只有四五百米。“十一五”期间,乡里创新集镇开发经营模式,将深山生态移民、治河改地与集镇建设有机地统一起来,引进南阳明升置业有限公司投资3000余万元,在板场集镇两侧建设容纳300户居民的街西安居小区。采取客商垫资、干部引导、政府补助、集中建设的形式,完成了鱼道河南岸新街后期配套工程、河北岸护堤及滨河花园的建设和集镇环境整治工作。在河两岸统一架设路灯、种植花草树木、硬化美化滨河大道,建起了滨河游园,提高了集镇品位。
目前,板场集镇已形成了两纵三横多条街道,每条街道长度都在500米以上,入驻户数比5年前增加了100余户。
政府服务农民香菇种植既增加了农户收入,又避免了乱砍乱伐,保护了生态;创新集镇开发经营模式,让板场集镇变大变美了,搭建起了板场开放发展的平台。记者由此看到了该乡党委、政府的创新能力,同时也透视出了该乡可持续发展的潜力。
抗洪救灾,丈量出了板场党委、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执政能力
2010年7月23日夜至24日凌晨,该乡遭遇了百年一遇的特大暴雨袭击,道路、通讯、电力、用水全部中断,多处房屋倒塌,农民生命、财产危在旦夕。
灾情就是命令,责任重如泰山。灾情发生后,党委、政府科学组织,沉着应对,启动预案,迅速反应,组织抗洪抢险突击队近500余人冒雨抢险,连续奋战两天两夜,装沙石6万多袋2000余方加固土门防洪大堤,确保渔道河下游300余名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成立5个分指挥部,有力、有序、有效组织群众抢险自救,转移群众5900余人,临时安置2600余人。筹措资金50余万元,在较短时间内打通5条主要通道,铺设自来水管线,抢通电力通讯,加固险房倒房,确保灾民有饭吃,有房住,有衣穿,有干净水喝,有病能医治。
面对繁重的灾后重建任务,党委政府按照全县长提出的“重建标准要超过灾前水平”的重要指示,紧紧围绕倒房重建、自来水恢复、路桥建设及产业发展四项民生工程,按照两条腿走路的工作思路,一方面协调有关部门跑省进京立项目,求扶持,破解重建资金难题,另一方面,充分发扬自力更生精神,广泛发动群众,不等不靠,主动出击抓重建,目前已恢复饮水管道20余万米,解决了近6000人的饮水困难;筹资1700余万元,285户倒房建设全部封顶,大部分已入住;筹资600余万元,完成54座桥涵,15.2公里村组道路,3000余米挡墙的修复建设任务;抓住香菇市场形势较好的市场机遇组织开展生产自救,袋料香菇生产规模突破500万袋,预计人均增收3500元。
“十二五”,板场将阔步奔向“石材名乡、工业强乡、生态大乡”
瞻望“十二五”,该乡书记李振豪、乡长孙鹏远充满了坚定和自信,他们说:尽管今年的洪涝灾害严重损伤了板场,但板场人有自的能力,我们将坚持建设石材名乡、工业强乡、生态大乡的目标不动摇,致力把项目做为最大的政治,给力招商引资,给力工业,给力创新,让农民增收,让财政增强,让板场的山更青,水更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内乡社区网 ( 豫ICP备12007913号-2 

GMT+8, 2025-4-8 13:38

Discuz! X3.3

© 2001-2018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