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 P- d' z' W4 A+ c
) ^- Q# J# ]% F+ C8 `$ W, L% g4 f 宛城网讯 8月26日,宛城区红泥湾镇姚家湾移民新村项目建设工地上,大型机械来回穿梭,现代化厂房拔地而起,温州乡巴佬食品加工、新红益针织、面粉厂、小麦良种繁育仓储等项目点缀在移民新村周围……短短一年时间,一个低排放、无污染移民新村工业园的快速崛起深深震撼了记者心灵。* B) m6 C& i4 j F6 _* Q s5 U* ]
! L# M3 ~% n5 ^! \0 ? 自首批移民顺利搬迁以来,宛城区委、区政府就意识到实现移民平安、和谐、顺利搬迁,只是做好移民工作的前提和基础,而着力做好移民后续工作,帮助他们解决以后生存和发展问题,才是做好移民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衡量移民工作成败的关键。
3 B9 t* O4 t& E$ D u( l$ T
/ k4 S$ T: K3 R) q$ K 富民先富脑,为移民开通就业绿色通道6 F; Y1 I9 p# G# e
3 h5 D9 ~) @( A4 [' q! X, m3 E
移民入住后,宛城区组织宣传、科技部门在各移民新村举办“新家园、新知识、新发展”报告会,让移民了解宛城区的生产生活环境、经济发展情况、农业生产特点和耕作习惯。同时,开展“送技术”下乡服务,对移民进行缝纫、计算机、电焊、种植、养殖等专业的技能培训,使移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各种实用技能培训。在此基础上,宛城区全面启动“就业服务进新村”活动。区人劳局局长华双远介绍,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招聘会,将各类用人企业“请”进来,搭建劳务合作平台,把就业岗位送到移民手中,真正实现 让移民“走”出去。移民王清会说:“我们觉得政府考虑的很细心,感觉很贴心。”止目前,宛城区已分批引领30多个用人单位深入移民新村,召开招聘会3场,提供就业岗位1500个。
* I# Q( }) u( J! F, g
8 F8 }( d, V2 O* y7 \2 a7 O5 u 把项目建设同推进移民后续产业发展结合起来,实现本地就业,是宛城区实现“稳得住、能致富”的一项根本举措。5 l$ U3 l5 A3 x. j* O5 B2 O: E
2 c, w, U6 i" K" O 宛城区结合移民安置选好“农”字号的农副产品的加工项目强力招商引资。“不仅仅要三顾茅庐,哪怕是十顾茅庐,我们也要为移民把这个项目拿下来!”2011年初,红泥湾镇党委书记曾庆欣、镇长李淑林在得知南阳市温州商会正在寻求项目合作伙伴时,通过在外名人老乡联谊会介绍,带领班子成员多次登门拜访,详细介绍移民新村优越的地理位置,优惠的新建工业园政策,良好的软硬件环境,真诚最终感动了南阳温州商会。至此,商会副会长陈体营计划投资1.8亿元的南阳市润和食品有限公司落户宛城区,准备3年内在3个移民新村建成3个加工基地,建成后,可带动移民新村及周边家禽养殖300万只以上,吸纳移民就业400人。如今,南阳市润和食品有限公司的乡吧佬食品加工项目已在红泥湾镇姚家湾移民工业园落地扎根。 - Q+ `) A8 B6 L" r5 g
; U" w n ^# C, ?& P 与此同时,在茶庵乡贾洼移民新村,一个占地200余亩的反季节、无公害蔬菜基地正在建设中。该基地采取温室+大棚+大路菜的发展模式,目前已接纳种植户38户。同时安置养殖用地50亩,高标准规划新建一个养殖小区。
. W$ C0 n, F8 ~$ b* F- F
" U s4 }; D+ C+ N% O 同样,为帮助东湾移民新村走企业兴村之路,高庙乡党委政府根据迁安两地实际情况,积极协调租用高庙轧花厂土地,扶持、引导移民穆清奇创办了南阳富鑫木业公司。该项目投资360万元,是中原地区唯一一家将木材深加工成建筑模板的企业,将逐步取代铁皮现浇板,前景广阔,销路畅通,已吸收东湾村富余劳动力150余人,并带动宛城区杨树经济发展。
1 V$ Y- m" H4 G7 E: K1 u/ B+ o3 Z1 d
# ], x6 ?# w4 i# c4 z ]/ H 选好“农字号龙头企业”,为移民新村的经济快速发展明确了方向,提供了强大支撑。 C: y* J7 v5 N
9 \) p$ F: a. U
挖掘移民潜力,扶持移民新村特色产业发展。“我这个项目正儿八经是送上门的。”姚家湾移民新村村民多玉娥一提起自己的服装加工厂,就对红泥湾镇武装部长王方赞不绝口。多玉娥说,自移民入住以,镇里就组织乡干部进行“一对一”的走访摸底调查,王方了解到我有加工服装的经验时,立即于区就业办联系,最终于与郑鑫服装厂达成了合作意向,由对方提供设备和技术服务。据王方介绍,由于区、乡两级政府在资金、架设电路方面的支持,如今,加工厂生意红红火火,村里的50多位妇女姐妹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每月人均收入近两千元。
. {* v+ D1 b4 a# {& |' J6 u ~! M
' p! c. \; N; |! s 最难忘是家乡的水。来自丹江口库区的移民有养鱼、吃鱼的习惯。为了扶持村民养鱼,红泥湾镇政府协调给村里划拨了40亩的养殖用地,承包给李国峰发展养鱼业,协调资金两万余元打了两眼深水井,买了潜水泵和柴油机发电机。现如今,移民李国峰每天忙着撒料饲鱼,看着息承包的4口鱼塘丰收在望,李国峰高兴地说:“四个塘投放鱼苗总的是9万尾,成活率是达到90%,大的能达到6斤,小的就在4斤左右,预计就是在中秋节前后可以处理,按目前这个效益,分析市场行情,就这四个池预计利润就在50万至60万。” 7 b( g" F6 v$ Z1 j8 t0 G3 x
- M7 |- f8 X5 O$ |# x' R9 X, G5 u
在这一方面高庙乡东湾移民新村也是亮点纷呈。地毯加工业是东湾村传统的加工产业,如今,在村干部郑秀德的带领下,全村已培养织地毯能手50余人,带动近300名妇女进行地毯加工,地毯加工业已走上了规模化发展的道路。目前,东湾村已形成了富鑫木业、秀德丝毯加工、兴国秸杆回收加工等移民创办的龙头致富企业。% {) g+ ~* ]" H+ k# l
- Z5 Y# e/ |# X
借力小城镇建设,拉动移民新村经济发展。宛城区将移民新村建设与小城镇建设同步规划、融为一体,通过对小城镇经营建设,拉动移民新村经济发展。高庙乡东湾村的小城镇规模初显,规划建设的120户门面,做生意的商户已达60多家,其中餐饮、家电、家具商户在搬迁以来已获得了客观的经济效益。8 m! @6 A4 Z4 \7 X" P1 R/ s7 d
: S3 V3 [/ x9 u- o( _1 d8 |8 j2 r
突出的成绩也引起了上级领导的重视和关心。7月29日,市委常委、统战部长王建民作出批示:宛城区把强力招商引资同推进移民后续产业发展相结合的做法值得肯定和推广,它是库区迁安移民真正能够实现‘稳得住、能致富’的一次根本举措,建议在《工作通报》上刊出,同时由移民部门和宛城区在适当时候召开全市现场会,将此经验在全市推广,”市长穆为民作出批示:“宛城区此做法很好,望移民局跟踪总结,并注意推广。”7月29日,市委书记李文慧作出批示:“可以。这是一条可行的路子,要继续探索。”4 R7 h0 i# V) G/ h1 d
4 L7 Q( j" p2 M: q' T0 G 区委书记庞震凤说,移民迁安精神已经成为宛城区全体干群干好各项工作的精神财富,要提供各种优惠政策,积极扶持、引导一部分致富能手发家致富,铺就一条移民致富创业的康庄大道。
! b: M7 s, }9 C. r! ^' 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