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桩命案引发争议:一场误会还是一次有预谋的报复?
- C8 n) v, A. c3 |4 m/ W5 w
+ s- X8 B; T* i- M7 h& u8 Q6 H新快报记者 王剑平 发自广东乐昌
7 J8 T( Q" W8 C) U' l' y
# [/ \. T0 ]7 J7 x: o' }* K4 `年仅14岁的男孩,因为一桩命案,被警方认定为是非法组织“森高社”的大哥,并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3年半。此前,韶关市中级人民法院(下称“韶关中院”)判决的一桩故意伤害案引发了坊间热议。
/ }3 v5 T6 D+ w9 j
G# ]6 D) Q0 `, [. c* g质疑的焦点在于:原为QQ群,之前并无违法犯罪记录的“森高社”是如何被界定为“非法组织”的?时年14岁,既非创建者又非群成员的林小森,是如何领导这个“组织”,驾驭成员去追杀他人并置对方于死地的?
& G: z- z# a# V" @$ ]' x' ?6 C7 s ~) w4 `# r
新快报记者日前来到粤北山城乐昌,试图厘清此案的诸多疑点。! u* s- ?) |" F6 J' M- Z
! D$ P. K; _- S. g9 t
少年“大佬”6 s' _: ~5 o- W# k2 o o
$ M: Z; g/ l9 v# W3 Z4 T2 X2011年4月19日,韶关中院刑事审判庭,一桩故意伤害案正在审理。7 Z4 }6 f |# S1 v- Q
4 A) H! s9 T! N- C
此次庭审令审判长林兵印象深刻:9名被告,除主犯罗武江和一名窝藏犯年满18岁外,{词语被屏蔽}人均为十四五岁的少年,基本是乐昌市第五中学(下称“乐昌五中”)的学生。其中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年仅14岁,在检方起诉书中被称为非法组织“森高社”大哥的林小森。
6 Q5 ~* X) B8 r9 \6 R+ o ~* h( \, [4 i- b
检方诉称,2009年底,在被告人林小森的组织下,成立了以其为大哥的“森高社”非法组织,被告人刘一亮、骆某等人均为该组织骨干成员。时年,林12岁。
% y! d l' \+ C
' A1 s9 b" m. }/ W/ Y. R3 {0 x" m2010年11月5日14时许,被告人罗武江、骆某等十多人在乐昌市新时代学校门口殴打了一名叫石林的学生。被告人林小森等人认为石是“林仔”(当地{词语被屏蔽}人,曾因违法犯罪受到警方打击。记者注)的人,会找人来报复,便于次日下午召集了三十余名“森高社”成员,在林小森家中商量对策。
0 J) F' ]# c: D. a) l
+ i; ~9 \$ s# \& ?% _2 o# `林小森提议先下手为强,之后带领三十余人,分成两组在乐昌市河南街游逛,寻找“林仔”方面的人。
8 X% [3 B. T' l) {' ?7 f! A6 R* d; p. n J
16时30分左右,林小森等人在武江河堤林业局附近路段遇到了正在拾柴的陈明、袁军和“汕头”三人,认为对方是“林仔”的人,便上前询问,双方发生口角。陈明等人见势不妙,往武江大桥方向逃离,林小森等人尾随其后。
0 G# `" M: R8 x6 M1 Y9 n5 O8 Y2 O) ^4 W+ f8 a
其间,双方各自电话召人前来帮忙,后于乐昌市某KTV门口展开殴斗。+ S+ z/ r7 @2 Y( @
, W6 @+ Y: [( G- Z, W
打斗中,林小森一方的罗武江用匕首将对方的刘杰右腹部刺伤,后者经抢救无效死亡。" r: O3 z% V7 f. W* G8 T/ D: H- r
# n6 @# c9 B& }% k+ w9 C$ o2011年5月31日,韶关市中院一审判处直接致人死亡的罗武江无期徒刑,林小森有期徒刑3年半,15岁的第三被告温峰有期徒刑3年,{词语被屏蔽}6名少年缓刑。
4 y; U# j: Q: g* Z' W% Y% ^0 \3 G9 i
E: Z1 C: j/ u# h& m# z0 @根据警方调查,殴斗开始前,林小森接到母亲电话,提前离开。不过他终究没能逃脱刑责。在警方起诉意见书和检方起诉书中,他分列首位和次席。对此,公、检机关意见一致:林是此次殴斗的组织者,难逃其咎。 J2 ?6 U" B, b+ i% f3 y( W2 D# [
# y) e, A- J% l; u( g% O2 u9 @
一次改变命运的聚会2 G9 ^7 @4 A0 u; A' o7 j* K
" q* }; d. k' E) x& l当地警方人士在接受新快报记者采访时谈到,所谓“森高社”,“森”就是林小森的“森”,当地人平时都叫林小森“森哥”。这个组织开始叫“森哥社”,后来才演变成了“森高社”。11月6日的殴斗就是由林小森组织的,并酿发命案。" W- A! s% E2 _1 ~( B# B- Z( f. U
; K! D) r( w# d
部分受访学生否认了警方的上述说法。称,命案当日林小森家的确聚集了很多人,但并非是在林的组织下开会商量对付“林仔”的人,而是帮他搬家。5 ]; F0 S) c, M5 ` L! D1 S
0 g* U; K: M+ B# c1 r
林母承认,当日确实让儿子找了一些同学来家里帮忙搬东西,后来又陆续来了一些孩子找儿子玩。但在此期间,她并未发现孩子们开过什么会。6 J0 X) U4 `6 ?9 \
$ p/ v) t! D7 S: [6 \记者调查发现,在案发当天及次日警方的讯问笔录中,所有了解、参与或目击了殴斗过程的人,竟然都未提及林小森、“森高社”组织及在林家开会等情况。
$ v5 I# t8 [/ b; t
$ L1 G6 s) \2 l1 u' Y, f吊诡的是,事发一周后,被讯问者又都口径一致地承认了“森高社”组织的存在,以及在林家开会商议报复“林仔”的人,再次表现出某种程度的“高度统一”。
K" V; @& }& v- f+ f
0 O0 {0 w" N- u3 F6 g" b乐昌警方否认曾对讯问对象进行刑讯逼供。/ Q& Q% c1 v3 B& j4 y
" I; O7 ] m. h! w
林小森是在命案发生27天后以涉嫌故意伤害罪被刑事拘留的。他也是该案最后一名到案的犯罪嫌疑人。! ^$ X( J, B3 J5 e% p% _
3 M6 u% Q K6 W( |& V; B警方讯问笔录显示,命案发后,林小森曾“听说外面传言是我指挥、组织刘一亮、罗武江去打架的”。但奇怪的是,这名“主犯”竟然一直坚持每天正常上课。林母称,儿子之所以如此“反常”和平静,是因为他并不是“森高社”的“大哥”;当日的殴斗,他也不在现场。
$ s5 _6 Y5 G9 P( n/ | N7 @' f
0 t: j% _, @% O8 q6 Q* i在四次讯问记录中,林小森始终否认组织、领导了非法组织“森高社”和当日的殴斗,称自己“都没有听说过‘森高社’这个名字”;以他的年纪,也“指挥不动他们(组织成员。记者注)”。3 s3 H% p& ]2 l2 S/ m/ \4 ^
" B* X( P4 y! O" g8 k
林家人认为,警方将“森高社”认定为“非法组织”是“大摆乌龙”所谓的“森高社”,不过是当地一些孩子用于上网聊天的一个QQ群,但儿子并未加入该群。4 k* g3 _- t2 I v
" ~) {1 X* {( H, ^“森高社”QQ群
3 [- V, I/ {2 I0 k. l+ X# u& f0 C$ m# r5 K y+ w
在日后的庭审中,一众被告均否认参加了非法组织“森高社”。部分人只承认加入了“森高社”QQ群,该群是谁创建的不清楚,当初是贪图好玩才加入的。
9 u6 `' w1 ]' ?$ G
1 Z$ y, a7 Z# E- Y- u“森高社”是一个QQ群的说法,得到了乐昌五中部分受访学生的证实。他们对于该群是“非法组织”的认定感到难以置信。) f% Y8 A, A3 x; R* M7 e
- o7 Z" p' t _6 O( ]$ l, I该校政教处主任陈昌明亦告诉新快报记者,以前并未听闻学校有非法组织“森高社”的存在。此次出事的几名学生,之前也未因违纪受过处分。“派出所到我们学校找校长反映这一情况,我们感到很惊讶,这么小的学生,还都是未成年人,做这么大的事情,不可思议。”2 F/ u3 F. F- D" n5 B& ~. i
- D; t" @6 L/ ?"森高社’是我建起来的QQ群,我是群主!”1997年出生的周星星同学至今难掩自豪。对于该群成了“非法组织”、林小森成了该“组织”大哥,他感到诧异。
5 v* i9 P& B% ^
4 k9 @. e4 m, s) A. h大约是2010年10月中旬的一天,周星星突然心血来潮,想创建一个能容纳200多人的QQ群。“可以和同学好友在里边聊天,大家有什么心烦的事,有什么好的游戏,都可以在群里交流。”便上网搜索“好听又好玩”的名字,结果弹出来的就有“森高社”。6 c& l5 l+ `& @% _& b3 D
% ?/ v ^* F" e
“我觉得这个名字很特别,就让朋友吴飞打了上去。”周说,“当时根本没有想那么多,甚至连‘森高社’到底是什么意思都不知道,好玩嘛。”
, K( @! T2 b/ y" x8 @- u6 i* |
5 B7 z4 u, c* i z6 i$ E+ r, V吴证实了周的说法。事实上,周围很多同学都创建了各种名号的QQ群。这是网络时代的特征。0 d) ` X) g! H
0 _$ S. D5 [( t5 f9 C4 b/ |“森高社”QQ群创建后,周星星拉了很多同学加入,至命案发生,已经有三四十名成员,不过林小森不在其中。
) q# C" Z9 O# ?) A$ |! C2 b9 x5 B" E' A- D% f) v' D
为调查命案,警方两次找到周星星,问及帮会的情况,以及他是否系“大哥”;“森高社”的群号也被要走,以调查其成员。
" G* a6 c: r% u( U/ J9 X
7 T6 W3 j/ k) C* Q$ L1 d5 K周感到害怕,回去就把“森高社”QQ群删掉了。但他对QQ群的兴趣依旧浓厚:“现在,我又创了一个群,也加入了几个群……”# x8 [/ v0 I0 L. J1 D! A, G8 _) O
; @; Q' _$ _/ `# O7 s' [. T$ }+ y
命案:误会还是报复4 X Z5 t0 Z0 `" _
/ w- r2 m9 G6 M9 z6 A1 T( n“11·6”命案缘起一场口角,却由此引发了猜测:这是一次偶发事件还是蓄意报复?
0 m. J9 G$ n' y: Y R) K
% e5 u) }2 Y# G' z按照部分受访学生的讲述,当日他们一群人离开林小森家后,有人提议到附近的棉纺厂打篮球。路上,他们遇到了前文提及的陈明等三人。
* q o# a C& Y7 p. F
* {* R5 i" u0 D9 T: n在警方的讯问笔录上,陈明如此讲述当时的情景:“一个年轻人走过来问‘汕头’:‘你现在跟哪群人玩(意思是跟哪个黑{词语被屏蔽}大哥混)。’‘汕头’就说:‘我跟谁玩关你什么事?’我和袁军也走上去问:‘你们想干嘛?’反正大家的口气都很不友善,之后我们双方都没有说什么,就继续向武江大桥方向走去。”. N7 W @3 T9 I3 D7 t0 q; b q
9 e- Z! ]" v+ U4 x) \1 _% V
从上述笔录可以看出,陈明一方将“你现在跟哪群人玩”理解为“跟哪个黑{词语被屏蔽}大哥混”。至于他们为什么会这样想,笔录中没有解释,可能误判由此产生。
2 H4 x. V* P7 K6 J. c3 G# y
9 o. F8 j5 f& n$ B$ r/ y根据行进路线,要去棉纺厂,必须经过武江大桥。而陈明一方当时也往武江大桥方向走。双方一前一后,紧紧相随,误判再次产生:陈明一方觉得被“尾随”,感到“有点不对劲”,便打电话“叫人过来帮忙”。2 v. B' ~2 c/ t4 L
8 f! D( K) z4 @# Y. j$ R0 _4 d
在日后的庭审中,被告温峰向审判长强调说:“说我们尾随其后,不是事实,我们没有尾随。”他们的目的就是去棉纺厂打篮球。/ `4 a W! i5 v' b$ C d
' W. q, B H/ E) t
但仇恨的火焰已经被点燃,一切已然无法挽回。殴斗瞬间爆发,刘杰最终成了罗武江的刀下亡魂……
5 K5 Z( H5 b& a/ ^$ P
- I: o) p7 j! ]7 X. {在日后的庭审中,致人死亡的罗武江等被告各领刑责。但让被告刘一亮及其家人无法接受的是,在殴斗中主动发起攻击并致其受伤的陈明一方,事后并未受到警方追究。) f* N b- G: H& L# Y7 V
# }8 N- Y0 L6 D( O. k2 e, P; \7 D
(本案中未成年人均使用化名)
s! ~% d! t/ w% I
$ p5 J' i! m ]( q; Q! C, v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