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戏台就在临着大马路的村民家门口。村民们或自带凳子或坐在自己的交通工具上各自看得入迷。 舞台上演的是《朱元璋斩婿》。剧团来这里已演出三天这是最后一场。戏台上的横幅上赫然印着“天下第一团”似乎在彰显宛梆古老的文化底蕴男声的奔放激越和女声花腔的婉转悠扬相映成趣令初听者倍感惊艳回味无穷。让人恍惚觉得这并非是乡间的临时演出而是在大城市的正规戏院里。 4 `; ]7 C- z4 D( W m
这是剧团应当地某村民之邀为纪念其母去世三周年而搭台演出。& X8 E# D% Y. d3 G& {# z
三天演出6场剧团准备了20多个剧目确保演出不重复。在南阳各地的乡间红白大事及各种民俗节日或会邀请剧团去演出这也是目前内乡宛梆剧团创收的主要途径。为了让市场良性发展常演常新剧团现在每年要开发4~6个新剧目。+ d: H* c# A y* L- R! G
如今的宛梆剧团有一团两队80多名演职人员,团长刘铁民在内乡大本营这次下乡带队的是副团长常从有。据他介绍从现在到农历十一月以及每年的正月~四月是两个演出旺季。演出收入加上政府的补助一年能收入一百二三十万元。; K* e- x8 ~3 l5 ^5 N
“比前几年好多了。”常从有介绍剧团最艰苦的时候是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前后戏曲的寒冬期一年接不了几次演出。现在在政府的帮扶和保护下情况渐好。宛梆剧团是全省惟一配有两辆舞台车的地方剧团。县政府还为之在滨河路盖了一栋四层小楼办公、教学、排练一体“预计年底就能搬。”常从有话语间有希望和满足。
* _) n6 q5 v# f% H8 d! J 即使如此,记者触目所见依然艰苦。
4 D2 S3 O8 C0 V( H { 演一场戏按路途远近收费2500~3000元交通、食宿自理舞台自搭锅灶自带。一辆流动舞台车一辆大巴是交通工具、舞台还是宿营地。在舞台车后面 装戏服的箱笼露天放着白天演员们在上面化妆晚上一拼就是一个铺位——更多的人直接睡在舞台车下面的地铺上地上仅铺着一层农用蛇皮袋。 0 u/ L) ~1 r4 P8 X3 S% z& G
乐队加演员41个人。每人都身兼打杂、舞美主演有时还身兼龙套。61岁的刘兆龙是剧团的主角之一当天演的是丑角平常也演生角和花脸还兼着剧团的会计。
& O4 D) g0 y" F 记者给他们算了一笔账。按剧团两个演出队共90人一年收入加补助130万元算在没有任何支出的情况下剧团人均月收入才1204元仅高于中国许多城市最低工资标准。 2 K+ A! C) { m' G: d+ c5 Y. r
记者了解到,内乡宛梆班每四年免费招收一批学员大多是穷苦人家的孩子。现在剧团还有24名学员,每人每个月发200元钱的基本生活费,有演出时孩子们每场能领取8元演出补助。 $ {9 |3 x* S$ C# ?" ?/ r" [; W+ t
苦又如何跑龙套的孩子们化妆后一个个浓眉凤目,在戏台上穿梭时有板有眼精气神十足。
# Q- ~$ X7 O# u; k+ Q 他们是剧团未来的希望。 0 F* w( B- a( \
300年来 内乡宛梆一直在这乡野之间顽强地唱着还将继续唱下去。
* Y8 \9 E) r: p! _# u/ h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