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灌汤包子是中国的传统食品,早在北宋市场上已有售卖,称灌浆馒头或灌汤包子。东京72家正店之一的“王楼”,制售的名为“山洞梅花包子”,号称“东京第一”。北宋之后,灌汤包子在开封流传下来。) E4 v0 B( r+ e6 u' J! V
灌汤包,就是包子里面有汤。牛肉灌汤包因其皮薄筋道,热吃时馅成丸而多汤,鲜香具佳,久吃不腻之特点,深受人民群众的喜欢,成了名符其实的地方名吃。其皮薄馅大,灌汤流油,软嫩鲜香,洁白光润,提起像灯笼,放下似菊花。鲜香肉嫩,皮簿筋软、外形玲珑剔透、汤汁醇正浓郁、入口油而不腻。
$ z0 o8 J) I4 [1 |+ B- W5 z/ F 灌汤包子与发面包子相 牛肉灌汤包比有三个显著的特点:一是定面(相对于发酵面);二是薄皮;三是馅中含汤。灌汤包子的和面方法,用行业术语说,属冷水面团。冷水面团的特点是:色泽洁白,质地细密,筋力大,韧性强,制成成品后,口感爽滑有咬劲。调制面团时,受季节影响,水量和水温都应做适当的调整。
$ w& `* Q+ r8 ]$ t* q* }8 ]1 U" g 灌汤包子有了形式美,其内容精美别致,肉馅与鲜汤同居一室,吃之,便就将北国吃面、吃肉、吃汤三位一体化,是一种整合的魅力。 吃灌汤包子,汤的存在列第一位,肉馅次之,面皮次次之。汤如诗歌,肉馅是为散文,面皮为小说。因为小说是什么都包容的,散文精粹一点,诗歌便就是文中精华了。故此,吃罢灌汤包子,率先记住了汤之鲜,肉馅是近乎于汤进入味觉感观的,面皮除去嚼感,几乎可以忽略。 吃灌汤包子,看是一个重要的过程。灌汤包子皮薄,洁白如景德镇细瓷,有透明之感。包子上有精工捏制绉褶32道,均匀得不行。搁在白瓷盘上看,灌汤包子似白菊,抬箸夹起来,悬如灯笼。这个惟美主义的赏析过程,不可或缺。吃之,内有肉馅,底层有鲜汤。惟要记住,吃灌汤包子注意抄底,横中一吃,未及将汤汁吸纳,其汤就顺着筷子流至手上,抬腕吸之,汤沿臂而流,可及背心。吃灌汤包子烫着背心,在理论上是存在的。所以,吃灌汤包子必须全神贯注,一心在吃,不可旁顾。 地道的灌汤包为清真食品,一般为牛、羊肉馅。包子上来以后,要蘸着佐料吃。佐料为店里特别加工过的醋加辣椒末,包子热腾腾的,但千万不能迫不及待地去吃,万一您一不留神,一口下去,包子里的热油汤不是烫着了您的嫩舌头,就是溅您个满脸花。不必不好意思,灌汤包吃的就是这口,乐在其中,若不身临其境,难解个中三味。临了,您千万别忘了要一碗香甜爽口的八宝粥。+ B' G1 u8 ]6 e
! A7 L) t/ }8 U/ t9 H6 O' N* ~% ^* `4 D6 ^$ S6 Z% ]6 f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