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拒医疗红包协议”岂止是向医患提要求: E$ q: b0 e' d e2 u4 j
作者:余明辉
" ]8 V+ [ t8 k& }5 ^5 j# y; j据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国家卫生计生委表示,从今年5月1日起,患者住进二级以上医院的24小时内,将会和医生同时签订协议,承诺不收、不送“红包”及贵重物品。 国家卫生计生委新闻发言人姚宏文说,《医患双方不收和不送“红包”协议书》对医患双方均有详细要求。(中国广播网2月23日)
, `) O5 K2 c5 f* `$ h) {3 X 直观来看,“拒医疗红包协议”约束的主要就是医生和患者及患者家属收、送红包的畸形医疗关系。而且,要求相关医院(医生)和每一位住院患者或家属签署这一协议,的确每次都能够从心灵上触动相关人员对医疗红包的认识,起到遏止收(送)医疗红包的作用。但客观而言,要真正或有效杜绝“医疗红包”现象,却绝不仅仅是医患双方简单地签一个“拒医疗红包协议”就万事大吉的,“拒医疗红包协议”不只是向医患提要求。, I" h) `; n' S5 h: Y
众所周知,一些医生收红包、患者(家属)送红包,肯定与医生的职业操守、廉洁自好的品质有莫大的关系,也与患者(家属)对医疗环境、医生救死扶伤的传统认识有关系,如这是医生的本职还是施恩等。就此而言,统一规定医患双方必须签“拒医疗红包协议”,直接解决的就是医患双方收送红包的事,是在向医患双方提要求。
2 U* v$ ^! B; Z8 ~) P; q 但从更深层次讲,一些医生之所以心安理得的敢收、一些患者及家属迫不及待的要送医疗红包,关键还在于我们目前国人可享受医疗资源的稀缺、匮乏、配置不平衡和医疗信息不对称。试想,如果我们每位国民均可享有、触手可及的优质医疗资源(医院和医生等)具有(较大)可选择性,而且心知肚明安心放心,有谁还在患病受难、需要大笔花费的时候,还想着额外再花费为他人送红包,从而来获得或保住所谓的优质医疗资源?
( A7 W- L+ Z' a$ a2 |" m W 此外,一些医生之所以敢收或要挟病患送来的医疗红包,完全不顾及医院的声誉,更重要是自身的形象、前途,完全与我们目前的医院管理体制和医生管理体制有着莫大的关系。如果说,我们的医疗机构与医生的管理体制设置科学,每一次医生收红包,首先受到伤害最大的是医生的声誉,甚至由此还有可能致其丢掉为此而行医吃饭的资格,相信所有的医生,即便没有严格限制医生不得收红包的规定,也不会有谁愿意去收,甚至索要医疗红包。
( v, O' d; s: m# Y6 i 还有,就以前防止医疗腐败、医生收红包的规定来看,可谓不止一个,也不可谓不全面和明确,但为什么就是止不住医疗红包现象的泛滥,关键还在于制度虽严密,但实际落实监督的却不给力,或者配套监督落实的制度跟不上,致使相关规定成了挂在墙上、写在文件里的“纸老虎”。换句话说,我们今天的“拒红包协议书”虽然在行政强制下都执行了,但如果有关监督制度不能有效落实,或配套监督制度跟不上,这样的协议也许真的就像网友说的那样:形式主义、做做样子,一张“纸老虎”而已。
U/ m# s" Y9 S$ M$ H 因此,签“拒医疗红包协议”、“拒医疗红包”,不仅是向医患双方提要求,更是向有关各方提要求。一方面,各级各地政府要继续不断加大医疗建设投入,建设配备国人可享受的优质医疗资源;另一方面,相关方面要进一步深入开展医疗体制改革,让医生的每一行为都与自己的声誉和前途挂钩,使其从内心深处自觉抵制医疗红包等不正常现象;再一方面,进一步加大落实有关医疗廉洁自律制度力度,以及配套制度建设等,用严格的监管禁绝医疗红包现象;最后,加大医生救死扶伤意义等宣传,避免出现一些出于感恩的医疗红包,进而带动攀比送而出现的医疗红包泛滥 。( s1 X* W! [6 L
+ H% d& Q# t. q7 J% k$ F5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