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y. }6 @4 _, q' p
, ]: X( P9 V* y9 w9 Q* M
免费关注南阳热点(nanyangrd),每日精彩不断!72岁的范应龙是国家级非遗项目宛梆的传承人,他原来是宛梆剧团团长,直到现在还手把手教学生。
% e, |+ _7 G, R/ l+ d; Z$ c# s
李建海原来是宛梆艺术学校校长,国家级非遗项目宛梆的传承人,对宛梆独有的花脸唱腔艺术做出了突出贡献。
2 j/ R. _. W1 q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宛梆项目传承人程建坤,挖掘、搜集、整理出宛梆源流及唱腔资料50余万字,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
; {5 E3 V6 W! C* R) A: V
尽管乡下演出条件艰苦,但是演员们乐在其中。正是这种坚持,使宛梆在豫西南的沃土中成长壮大。
" l' E, u/ u* [9 j5 D7 G6 Y! h5 a宛梆音乐设计独特,唱腔委婉,成为中原地区古老而稀有的戏曲曲种。
5 @* F( n% w! M, k, [ `( h
内乡宛梆剧团常年深入乡村演出,深受当地老百姓的喜爱。
/ d# G& ~' V: Z# t
多年来,有“天下第一团”美称的内乡宛梆剧团,一直活跃在豫西南山区农村,年演出场次多达550余场。
& V$ Z4 l; u$ z( Q□记者杨峰图记者郭启朝通讯员崔鹏文
内乡宛梆是目前国内唯一仅存的宛梆剧种专业剧团。1992年被文化部命名为“天下第一团”;2000年被河南省人事厅、文化厅联合授予“河南省文化工作先进集体”光荣称号;2001年被授予“全国文化工作先进集体”光荣称号;2006年6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宛梆是生长并流行在河南省南阳市的稀有剧种,可考证的活动历史已有将近400年。早年间人们称宛梆为“南阳调”、“老梆子”、“南阳梆子”。因南阳古称宛,新中国成立后又更名为“宛梆”。它比京剧、豫剧、曲剧、越调更古老。内乡宛梆始于清咸丰三年(1853年)。而后的百余年中,宛梆戏班此起彼伏,尤其是20世纪以来,豫剧、曲剧等{词语被屏蔽}戏曲剧种的大量普及使得宛梆班子逐渐衰落,到1948年内乡解放,仅存内乡境内师岗镇一个私人所办的宛梆戏班。1951年,内乡县人民政府为保存地方戏,将该戏班收编改制,组建了“内乡县宛梆剧团”,此后多次招收学员,培养宛梆人才,弘扬光大宛梆艺术,今天内乡宛梆剧团已成为全国该剧种独一无二的专业演出团体。
多年来,有“天下第一团”美称的内乡宛梆剧团,一直活跃在豫西南山区农村,年演出场次多达550余场。2014年,内乡宛梆喜获国家发改委126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这是河南省唯一获中央专项支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项目总投资2100万元(含地方配套资金840万元),建设宛梆剧场、传习排练厅和宛梆收藏厅各1000平方米。此次专项支持项目建成后,将对内乡宛梆传承发 扬起到基础性作用,有效助力南阳文化强市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