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2010-9-19 13:26:58
|
只看该作者
二、文殊菩萨与《妙法莲花经》
0 q0 o. E- m+ M9 Q7 J
9 a }% n# \; e: k3 ]/ G《妙法莲花经》作为一部极有影响的大乘佛教典籍,它既是佛教教义的载体,也是一一些佛教徒定例顶礼膜拜的圣物。从其篇幅和影响力看,观音在《经》中是个重要角色,但是这里由于讨论的重点不同,故略去。文殊在《妙法莲花经》中的作用从一开始就是很显然的。如同他的名字含义所示,首先他是一个“智慧’,的化身,代表“大智”。他以渊博的知识获得众菩萨的认可与尊敬。在《妙法莲花经》一开始,弥勒见到佛为诸菩萨说大乘经典式,曼陀罗花如同雨下,世界有六种震动,佛眉间白毫光照遍各层天空和地狱。这些奇迹,使他心中大惑不解:
( f: q" z) w* J% U, }7 i8 R0 S: U5 r+ I) { A
以何因缘而有此瑞?今佛世尊入于三昧,是不可思议现希有事,当以问谁?谁能答者?复作此念,是文殊舍利法王之子,己曾亲近供养过去无量诸佛,必应见此希有之相。我今当问。
) \; O7 J( r7 e% ^5 h9 ^7 n' w8 Y6 q3 f* |/ b2 e
弥勒向文殊求教,于是引发了文殊的长篇解释,从明灯佛说大乘经《无量义教菩萨法佛所护念》,妙光、菩萨宣教《妙法莲华教菩萨法佛所护念》起,直到妙光菩萨持《妙法莲花经》为人传授,满八十小劫为止。更重要的是,文殊强调说:“尔时妙光菩萨,岂异人乎?我身是也,求名菩萨汝身是也。”在这里,《妙法莲花经》通过文殊与弥勒的对话,具体地突出了问殊的“智”一他的学问;并且宣扬了过去无数劫以来大乘的功绩。他不仅目睹了弥勒所称奇的种种奇迹,而且在过去无数劫以来,他本人就在这些奇迹中持《妙法莲花经》为众生演说。文殊不仅仅在过去常宣讲《妙法莲花经》,他还化度无数菩萨,其中一个例子就是他提到“于海中唯常宣说《妙法莲花经》”:3 W5 k0 f4 N# d& @
8 Q$ X7 _" \# ~ T% W0 W8 ?, d
无数菩萨坐宝莲花从海涌出?此诸菩萨皆是文殊师利之所化度,具菩萨行,皆共论说六波罗蜜,本声闻人在虚空中说声闻行,今皆修行大乘空义。文殊师利言,我于海中唯常说妙法华经。
F c5 b6 n. |+ ^2 y+ k G$ y# A* |3 X' m% w- N8 K+ ~
虽然同样是宣讲《妙法莲花经》,在上述这段里,文殊并没有再笼统地讲这个事实,而是更进一步地具体讲到他在海上讲经的情景。由于他宣讲《妙法莲花经》的力量,龙女年八岁,具有大慧根,须臾间便获得正觉。在这里,文殊不仅仅自己具有大智慧,深得佛法知识,勤勤恳恳宣讲《妙法莲花经》,而且能够通过他的教诲,使具有大慧根的龙女入禅定,得诸法,发菩提心,得不退转。也就是说,以龙女这样一个女童的形象来向人们说明文殊在海中宣讲《妙法莲花经》的成效和力量。
2 i( |2 b( N0 g9 l. j+ y
% j+ S- w8 F# D: g# ]( h, C- S3 V" l5 B, ~4 |( P
而在《妙法莲花经》“安乐行品”中,文殊的形象却不仅是一个如上文所见的佛教宣讲者。他以护法者的身份与佛祖对话,关注着将来佛法的传授与护持。通过关于如何在“恶世”护持读说《妙法莲花经》的问答,佛祖向文殊指出,“欲说是经,当安住四法”。这四法向文殊提示了应该如何去做才能传法,比如不亲近国王、王子、大臣;不亲近诸外道、梵志;不亲近旃陀罗及猪、羊、狗,不独自如别人家,等等。而正确的行为应该是观一切法空,“如虚空无所有性”:不说他人好恶长短;不以小乘法答,但以大乘为解脱;要共读诵《妙法莲花经》,使人写经,供养经卷。佛祖告诉文殊,“于后末世法欲灭时,有持是《法华经》者,于在家出家人中生大慈悲心,随在何地,以神通力智慧力引之令得住是法中。”1 p# h2 x6 q3 }' `2 m
* c$ j5 i. \2 ~, T7 V+ F" ?1 _! v) E
实际上,在将来的“恶世”或“法灭”之际,如何保持、宣教《妙法莲花经》。这些规范中包括他个人的道德、行为、语言及态度。这一段是文殊得到的具体说明。在这里,佛祖反复交代文殊:文殊师利,此《法华经》,是诸如来第一之说,与诸说中最为甚深,末后赐与,如彼强力之王,久护明珠今乃与之。文殊师利,此《法华经》。诸佛如来秘密之藏,于诸经中最在其上。长夜守护不妄宣说,始于今日,乃与汝等而敷演之。2 [) {7 t6 n6 Q L: x9 v
# J4 m0 }- y! W6 W: ` B ~2 t
文殊菩萨所扮演的角色在这里已经不仅是个具有大智慧的菩萨,也不仅是个宣讲佛法的有地位、受人尊敬的教义传播者。在《妙法莲花经》中,文殊菩萨成了这部重要典籍的继承者与捍卫者了。《妙法莲花经》借佛祖之口,告诉人们它是众经中最深奥、最高级的经典。要是从“大传统”的角度看,文殊经常为众生演说的主要内容大致为:; L k, d' A* d1 e+ {: L- ?# l
+ u+ w; H( b' k
1、“佛乘”的观念。经典中常有“三乘”之说,即众信徒所信仰的可得阿罗汉的“声闻乘”,可得辟支佛(独觉佛)的“辟支佛乘”,和修得菩萨果的“菩萨乘”。但是这三种都比不上“佛乘”,这是通向觉悟与解脱的唯一道路,即佛经中常提到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妙法莲花经》更强调的是“三乘”与“佛乘”的关系,是佛祖为了使信仰者不同层次理解能力而设的“方便”,用这种方法使根基不同的信徒们逐步得到对佛法更深刻的理解。* E. H+ D6 _/ |% w/ Y: Z) k
# E1 ^& N, Q( k2 G" Z$ n
2、“恶人”的解脱。提婆达多是释迦牟尼的弟子和堂弟,佛经中一般的说法是他对释迦牟尼由崇敬变为嫉妒,多次意欲加害,分裂僧团。在许多典籍里都提到他由于自己的恶行而入地狱,而《妙法莲花经》第十二章却有不同。在这罩,提婆达多在过去世曾为仙人,给国王(释迦牟尼前世)宣说大乘《妙法莲花经》,令国王获六波罗蜜,成正觉,广度众生。而提婆达多也成了天王如来。这一点清楚地向人们显示,没有绝对的善与恶,好与坏都不是永久的,更不是互相对立的,不可转变的。# I7 }8 t* S3 l/ n0 {3 P
+ z& Q1 I1 k# j; Z. S% o3、“众生皆可成就”。也是在第十二章中,我们看到上面提过的文殊教化龙女的事情。八岁的龙女获得了最上正觉,即得“无上菩提”。这个快速成正觉得例子清楚地向人们说明,任何众生,(龙女显然不是人类),任何年龄(她才八岁),任何性别(龙女并没有转化成男身而成正觉),任何时间内(她是速成的),都可以获得最高成就。《妙法莲花经》中的这个观念可以说在当时是很大胆的,它超越了所有可能的区别:物种,年龄,性别,时间等,是典型的大乘佛教思想的体现。9 E- r/ d4 N/ m' C2 i
' R4 t6 I( B! Z% b1 M6 |3 {4、“方便”。诸多佛典相信佛是个历史人物,而在《妙法莲花经》中,他借助着自己的{词语被屏蔽}形体,以种种方式和技巧宣讲佛法,这个佛已经超越了历史上的释迦牟尼。他可以根据讲述的内容随机变化形体,以适应种种不同的听众。在这部经中,佛已经被看成是一个能不受时空限制的神,存在于任何地方,包括所有众生之中。
6 o2 m* F5 ] D) I% V
: P8 b3 ~$ r' E反映在《妙法莲花经》中的这些主要观念给后来的佛教信仰带来极大的影响,是它对大乘佛教的重要贡献。假如像经中所提及的,文殊菩萨在过去无量劫中经常宣讲这部经典,那么,至少可以说,具有大智慧的文殊,也认识到了这些基本原则的重要性。或者,换句话说,《妙法莲花经》中的文殊,是在继承并发展着这个佛教的“大传统”。
% z6 N8 w) z+ Y* N4 i) q) k
5 n; S$ `- [ A' P+ X. u1 Z;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