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月份有「九毒日」,为纵欲大忌!2009年农历闰五月,能全两个月不同房,对身心都有极大的好处。所以古代有习俗,五月让妇女回娘家住一個月。其中的九毒日更要慎重。 九毒日包括五月的 初五、初六、初七、十五、十六、十七、廿五、廿六、廿七
# a' I5 X: k1 K- F( {7 p; z* h# o ! r) T/ f1 U+ n% d* p* r: F
2009年应标记到您的日历上的九毒日如下:
2 |& w9 }" I/ W8 O+ `+ ?5 v
- n, H0 q- A, Q' c 初五(5月28日,6月27日):地腊,五帝校定生人官爵犯者削禄夺纪,又九毒日犯者夭亡奇祸不测,又杨公忌。+ b' D; ~/ y1 @7 k; |) F# v9 k6 j3 Y5 e
初六(5月29日,6月28日):九毒日犯者夭亡奇祸不测,又雷斋日。
9 ]- y+ O$ y1 l5 a% _2 u# J0 F 初七(5月30日,6月29日):九毒日犯者夭亡奇祸不测。- t" |. U9 D: ?
(以上三日为「初毒日」)
: @( Y# {) Q: `1 w' ^) o
2 L# z% f: C; `: X 十五(6月7日,7月7日):月望,九毒日犯者夭亡奇祸不测,又四天王巡行。
0 F" u/ |4 l" N 十六(6月8日,7月8日):九毒日,又天地元气造化万物之辰,犯者三年内夫妻俱亡。0 v4 M# I4 J9 b9 V1 b8 f
十七(6月9日,7月9日):九毒日犯者夭亡奇祸不测。
# ?) s0 l: P4 j% {" | (以上三日为「中毒日」)
+ [ {5 S+ _" s+ l: G 3 x- Y2 ?6 k+ H9 ^! @/ H1 B
廿五(6月17日,7月17日):九毒日犯者夭亡奇祸不测,又月晦日。
: X8 P/ f6 x+ u: o8 k( s' f) L 廿六(6月18日,7月18日):九毒日犯者夭亡奇祸不测。' c" j8 ?( e5 u
廿七(6月19日,7月19日):九毒日犯者夭亡奇祸不测,又斗降。$ d% f' m5 T8 B$ G4 F9 V
(以上三日为「末毒日」)/ Y3 U" u! t6 l" Z7 B7 M6 n& `
4 j2 g6 x& ~ }! M
: m+ u! @6 i* ]; {* E* D2 c 此时的节气,乃阴阳相争死生分判之时,宜从芒种节(农历五月初一)禁起,戒过农历两个五月(5月24日--7月21日)。
5 D% F: C v1 H1 c c
( ^3 h* C, e& H 果能色欲撙节,自可百病消除。今人每多腰腿酸疼,脊肩酸麻,四肢无力,背心发热,咳嗽不止,时而头昏头痛,时而眼花眼痛,秋冬则恶寒怕风,手足发冷,春夏则喉疼目红,腹痛闭痧。正当年壮之时,乃见种种不足之症,推原其故,无不因未能节欲而来。其为病也由渐而深,由微而着,初虽所患尚小,久则酿成大病,不可不畏死而谨守于先也。, K! e. I$ x1 a) f8 C
1 {. U8 m8 ~8 ]5 b" k% s8 I( n/ a
多欲伤生,断非药饵能补,好色者恃药以恣欲,此亡身之本也。草根树皮之品,万难益髓填精,其能滋补者,不过偏阴偏阳,藉以流通气血,及气血既亏,虽药石亦无从补救。7 p/ {5 _: e, ^- k
, [5 D1 R" l0 ^! P
古云「服药百颗,不如一宵独卧」,慎无恃药可补身。 e9 K( w1 H' r6 P) @' c
% q! j4 h6 k) ^9 p
五月俗称“恶月”君子应节制嗜欲,食物清淡,减少酸味,增加苦味,益肝补肾。此时节应静养,与自然和谐平定心气。- f! C K) `* N h9 Q' P
z V2 Y# w" ^2 e s 《黄帝内经》中有段采用轩辕黄帝和{词语被屏蔽}对话方式,谈论了性生活的忌日。{词语被屏蔽}说:每年农历五月十六日,是天地之气交合之日,男女不可行房,凡性交者不出3年必死。用什么可以验证呢?取白色新布一尺,于当晚悬挂东面墙上,第二天早上观看必有血色,切忌合房。
: ~9 M( f4 P9 G/ t+ U7 _# T2 U 6 @) P0 W E2 O! V; O# g
对于这种规劝,许多人是不信的,但知道后又未必敢以身试法。农历5.16日子夜观天象,天呈淡红色。子时是23时至1时,不是出晚霞的时辰,此时天色红必有原因。人类对大自然的认识是极为有限的。传说古人为验证此忌日,为一些乞丐提供费用在这一天嫖娼,跟踪调查的结果证明了{词语被屏蔽}的观点。在当代生活中,常有一些人突然猝死而查不出任何病因,究竟是否与此有关,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x _ p: [: K- k
) y1 \* v8 G8 v0 B9 n- Y8 M* ^0 `
忌日与月球的运行有关,与地球绕太阳公转有关,与地球上天气变化有关。人在宇宙中是十分渺小的,天体的任何变化都会对人产生影响,这是已被现代科学证实了。中国古代的理论多靠哲学推理和统计学验证,而不是靠实验室里的论证。至于古代养生学者列举的忌日的根据是什么,只有靠现代人去探研了。
# [8 O7 |- |0 ^ 4 k' r9 j; Y( Q* _7 e
请见闻者转发和转告亲朋,功德无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