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7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个世纪 一本大书——河南省图书馆百年”系列(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8-25 21:20: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姚雪垠的《李自成》,家喻户晓。倘若没有河南图书馆,有没有《李自成》,还真的不好说。
' R1 J6 Y8 N  m2 V: k2 ~) f
2 }( i+ A3 c- T* k% H! G  正是在河南图书馆,姚雪垠与古人记载李自成三次攻打开封的两本书结缘:其一是李光 的《守汴日志》,其二是周在浚的《大梁守城记》。) [5 r7 P( r' I* w! s% V% ?* t
" H1 p7 b) }" l4 J* B! j
  李光 ,开封人,当时坚守开封的核心人物。城破避乱南京,《守汴日志》乃“李君避乱金陵时,病且革(病重),口授其子”。周在浚,开封人,著名学者周亮工之子,夙承家学,淹通史传,也是开封籍著名学者;大梁守城时,他年龄尚小,也不在城内,《大梁守城记》是他成年后的调查性研究著述。" A: y; h! I1 Y- ?

$ |) p4 C( a. o. f4 r! C! r8 {# _  1642年正月,李自成攻克洛阳,崇祯皇帝的叔父福王朱常洵被捉。庆功宴上,朱常洵被剁成碎块,“杂鹿肉食之,号福禄酒”。之后,李自成兵临开封,周王朱恭枵为了不当下酒菜,拼死困守开封一年半。战况相当惨烈,李自成的左眼,就是在开封城下被射瞎的。城内粮草耗尽,守城百姓始以蛆虫、马粪充饥,继以人吃人。1642年秋,受阻于黄河之畔的明朝援军眼见解围无望,掘开黄河大堤,企图水淹李自成军。李自成军也掘开河堤,水淹开封城。适逢黄河洪峰,开封数十万军民尽葬身鱼腹,李自成军被洪水卷走亦以万计……
# f; o& g; M: l6 ~* U* ~" a4 a: a' H, S' s- F
  这样的史实这样的书,震慑着姚雪垠,让他走上了研究李自成、要写李自成的道路。* Z! o) E. x! I" Z  q! s
+ I+ @+ ?9 Z2 `& f( a$ G
  当然,由于时代与自身的局限性,姚雪垠对《守汴日志》、《大梁守城记》的赓续,不见得尽合李光 、周在浚的愿意,但《李自成》是新中国诞生的一部重要的历史文学作品,倒是毋庸置疑的。家在南阳的姚雪垠研究明史,因《李自成》享誉全国。《李自成》是否启发了家住南阳的二月河,让他将目光投向清史,写了《康熙大帝》等历史小说呢?; L6 r0 ~1 @# o. W% F1 U

8 A1 L4 H% L: i! D+ c' \) t  文化的赓续与倡扬,总是润物细无声的。; q! _' ?( \! w, x
1 @4 V- h; v! L# ?2 r1 h0 L
  河南图书馆之与河南,总是润物细无声的。
) ]# p$ F  K& I5 U6 r0 o$ z* G
" k1 S3 y0 Y$ q  1927年,冯玉祥主政河南,重视文教与图书馆发展,投入颇丰,改扩亦多;1928年,省教育厅按照河南省政府组织法之规定,改“河南省立图书馆”为“河南省图书馆”。
. U4 D! f2 u% D* V+ L# ]% Z7 \' o; }. L1 L* j3 I4 S" y& t
  1937年,河南省图书馆藏书已达17万册,搜罗碑帖12000万种。
* r- `  d) C  k8 q# O4 ?2 N
  u$ J- I2 \) V7 ~0 T  q  抗日战争爆发,河南省图书馆、河南博物馆、河南大学等河南重要文化机构悲壮西迁——日本毁中华民族之文化,企图瓦解中国人民的抗战精神。国人以死护持中华民族之文化,志在图存,重建一个新中国。
5 S& }2 q0 x5 n- b6 \7 {& F
7 Z. R% q* k6 a* @: |# I  抗日战争胜利后,河南省图书馆回迁开封。( `' v- T" L; c7 e/ O2 J
  V1 D" L4 N& `0 m( Y
  1948年10月,开封解放前夕,河南省图书馆馆长井俊起誓与图书共存亡,抵制南迁。他说:“我70多岁了,死也要死在图书馆,哪里也不去!图书是河南的文化财产,不能外运,失落他乡!”3 o) U1 Y1 I) W7 q
, c+ r- H* j6 w- }7 R5 ^/ ^" A
  图书馆、博物馆,是什么?这个问题,也许很难回答。5 }! ~2 A) g7 |% H* K! N, E% b
2 n$ z# J2 R7 G# G+ D
  倘若国家图书馆、故宫博物院一夜毁掉,会是什么?
8 l! e2 J" j5 h5 \. Q. R4 r2 w  {
" Y4 A: @* p; n  m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失却的核心价值,恰恰是文化与文明、图书与文物。+ X: h4 ~& J: F- w% H
; H! D' T9 T) |' F: [- `2 d1 Q( W, V
  它是民族的基因,没有它,我们不知道自己从哪儿来、又会到哪儿去……
# [( C$ }, T7 p: U: g+ i. s* t3 K* e! g0 k+ g& w0 d
  藏身鲁山广慈寺
% K# i/ U: O: K4 t6 ~( Y& T! j( `$ B
0 S- I. U6 u3 {$ O" F: P0 p6 {- s  河南省图书馆从开封二曾祠,迁到郑州优胜北路,再从优胜北路迁往嵩山南路——这个,大家非常熟悉。$ Q: v) M% t) w' K, z. Z

& @. U: M$ F7 z  [$ Z+ \$ i, ?' W  不该忘却的“迁徙南阳”,大家似乎都淡忘了。
% m+ L' W" t9 W$ ~; J$ g1 J: y
1 M9 n& A. H8 B! p) P  卢沟桥事变后,日本侵略者疯狂摧毁我文化设施。奉命,河南省图书馆先后于1937年11月,1938年3月、4月三次将珍贵书籍、古画等,分装618箱,运往南阳。- h$ f* c; Z+ ^
# e" G* L/ r8 ?0 @: `! O
  重走河南大学西迁路,姚伟先生写过《坚韧的大学》;重走河南博物院南迁路,我写过《国宝离乱记》。重走河南省图书馆西迁路,本在《厚重河南》的计划之中。不意间,河南省图书馆建馆百年,催稿甚急,无暇成行。
( q% g+ `+ |2 h5 \$ w/ {
: y1 ?( ]1 i& j+ u1 j8 y) d  好在河南省图书馆办公室任大山先生奉命寻访“迁宛史迹”,重走了这条悲壮之路。其在《寻访河南省图书馆迁宛史迹》中写道:5 Y: Y6 a) r: Z
3 x+ Z( Q' K! ]0 ~7 }
  2009年是河南省图书馆建馆百年华诞,馆务会议决定编纂《河南省图书馆志》、《河南省图书馆百年》(画册)以示纪念。本人受命编写《河南省图书馆志》,以文字为主,基本完稿;《河南省图书馆百年》(画册),以图片为主,搜集起来较为困难,特别是抗战期间的图片,几乎空白。为此,经馆长王爱功先生同意,本人于5月中旬前往南阳,寻访河南省图书馆迁宛史迹。: Y; p! o. {+ ^" C% z2 C1 V
4 n- i8 E* s; i) k2 e/ W
  5月11日上午10点,乘坐郑州至南阳的大巴,全程高速,下午2点到达南阳。
5 z! d* \0 |/ h# J3 @" b  b
8 `9 w; K$ T  F* `( O' o( u  1937年冬,日军逼近中原,河南省图书馆迁至南阳,大部分图书存于南阳民众教育馆,另有40箱暂存于南阳北石桥镇夏村。
' P3 n4 s" t+ @, ~7 U! R0 M0 H: Z! q( p
$ [* V% u! Z* H$ l7 v; L  南阳民众教育馆已不存在,其址现为卧龙区广播电视局。$ U7 X5 U9 z5 `, q' v0 C! r
- N- g4 f( W' m9 ^1 \
  打车前往卧龙区广播电视局。下车后感觉不对头,没有一丝一毫老建筑的痕迹。到局办公室,一位中年男子得知来访目的,笑了:“民众教育馆已经没了,只剩下一处旧黉学,在王府饭店内。”3 ]% S& Z& i# m7 _
) e: ]/ b/ z( Z! Q2 n
  王府饭店位于新华东路,乘坐26路车直接到达。下车后,一座古建筑映入眼帘,黄墙灰瓦,房檐伸展,不用问就知一定是旧黉学,南阳民众教育馆的旧址。遗憾的,除了紧邻马路的两间旧厢房外,其余都是现代建筑。
  ?1 O% }" y% n. f8 J" b& @( h4 w6 o% B; N( `( ^' R5 f
  1938年5月26日,敌机轰炸南阳,河南省图书馆两箱珍贵字画被炸毁。为避免再受损失,决定西迁进山:线装书、善本书等,运往南河店孙家北屋;平装书运往内乡县马山口秦家祠堂、天明寺;{词语被屏蔽}图书、杂志等,运往淅川县滔河镇金家营祠堂。& F1 [( A3 r# l! g0 G

- d4 s- P  K  N3 G7 E  打听金家营祠堂,已被丹江口水库淹没。4 B0 G% H; i! L  _
0 n* D7 P8 {: M1 n2 s
  8月12日,前往内乡马山口。6点起床,6点半到车站,方知没有直达车。只好乘坐南阳到内乡灌张镇的乡村公交。到了灌张镇,换乘内乡到马山口镇的乡村巴士。车上打探,秦家寨就在马山口镇附近。10点左右,在秦家寨下车。路边打探,秦家寨小学(藏书地点)就是现在的河西学校,就在马路对面。不凑巧,正放假,学校铁将军把门。. S5 B% b. [# ?9 D: b% T0 a# R' s
0 y9 N. \; W# H+ L0 \9 H
  无奈,只好向村民打探,得知镇教管办主任傅建章就住在附近。傅建章主任得知来意,电话通知学校负责人开门。进入学校,看到两通石碑:一为马山口革命遗址纪念碑,一为河西小学教学楼落成纪念碑。
, t5 F# t7 G- b# d  V( i+ w1 }1 m8 f/ }
  秦家寨小学成立于1896年,已有110余年历史,学校后面保留着秦家祠堂老房。/ O$ U5 z' j' C: a" O
2 I! I8 z3 `- w' X4 n
  离开秦家寨来到马山口镇,已是11点多。向三轮车司机问天明寺,说有六七公里,路不好走。25元钱租辆三轮车,去了天明寺。( o1 G( e( I* S

9 x  O4 f. H$ {- D  行驶在乡间小路上,还算好走。车到天明寺,寺院占地约10亩,四周被玉米地包围,破落荒凉。
( X# a3 n3 a3 e/ M6 j5 e/ M
# h: v/ d' Z) q  天明寺又名崇宁寺,始建于北宋。1938年7月,河南省图书馆平装普通书籍运抵天明寺。1942年,天明寺遭日军轰炸毁坏,藏书再度迁徙。
6 X+ x: Z# y; s' x0 I- P  L/ S! G9 r, b5 j, Q
  1940年秋,形势恶化。为了避免图书受损,先后将夏村、马山口存书运到南河店。南河店在南召县境内,山峦环绕,在县城南约10公里处。
9 }/ m+ j' P' x: }. [7 X5 g
. b$ f# k! Z6 j" T  1941年4月,南阳形势紧张,南河店位于浅山地带,且有小公路贯穿南北,图书不安全。是年7月,又将南河店图书全部运进广慈寺。, u4 G/ H2 t/ Y$ N

" a, P/ z! ^4 g; G  广慈寺地处鲁山县的深山,群峰环绕,荒僻寂静,道路险阻,人迹罕至,大车进不去山,较为安全。
. Q! ]* B0 r8 k+ i/ C4 V& @' S7 A; b' e$ I% @
  14日一早,前往四棵树乡,寻访广慈寺,租三轮车而行。井俊起馆长《雪苑憨叟忆往》记载:广慈寺连亘数十楹,就山势建筑,高下错落,颇有情致;藏书在东偏院,有五间房,原为禅室,三间藏书,二间住人,深为适宜。
- |" x0 H) @9 h: a( s, S( r+ h0 K8 r7 }0 d  v7 p$ ]4 C3 h
  广慈寺不存,寺上建置“新寺村”;村头有一对石狮,广慈寺遗物。/ U- H/ Y  U3 T" l6 a. W! ?7 d

" @5 [0 Y! O( S$ w$ l/ g  1942年,迁往鲁山县的河南省政府命令河南省图书馆在鲁山设阅览处。井俊起抽调平装书籍、报刊约5000余册(种),在鲁山商会会馆设立阅览处。  j" S! Y5 Q* ~  J; B8 J

7 Y+ H1 S. b* N+ p3 S/ q9 O8 s  鲁山商会会馆旧址现在还居住着县工商联一位姓艾的退休干部。庭院虽小,种满花草。
7 T0 o6 r3 X* V; [4 e2 D
2 c2 q% T- D0 n4 v! {  i! F; Q# l  抗战胜利后,1946年4月,河南省图书馆奉省政府命令搬迁图书,将广慈寺、淅川、鲁山存书分别运至南阳,并于5月5日一同运回开封。
; }: s1 D9 m# D& p
  K' Q- p8 e9 H! |7 h1 Q% h  任大山先生在山内绕了几天,可谓艰辛;618箱重似石头的图书,在山内绕了8年,“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沉何处问?”
  x, A; C3 D1 E5 v# f" \
6 o4 D8 `3 `! l3 ?  可记否,在日军飞机轰炸中,明代文征明《长江万里图》、潞藩王朱常 《中国全图》等两箱重要文物被焚毁?另外,还有7000册珍贵图书毁于日军轰炸?2 w# @6 ~8 Q$ k

) L$ _- A- p+ {& J9 n" |' g: U  可记否,在战火中,河南省政府下令,耗资150万,购买卢氏名士陈士凯遗留的“蜇园碑拓”8700种?
0 m3 l- `2 R, [3 F  z3 |# l/ K4 q
+ l2 y1 C: d) Z1 W0 A+ v/ J  尽管日军炸毁了《长江万里图》、《中国全图》等(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图书馆书画、碑拓等奉命移交博物馆,倘若不毁,当是而今河南博物院镇院之宝),但在艰难困苦中,中华民族从来没有丧失重建国家的信心——购买“蜇园碑拓”,其一斑也。
) P$ m+ w, N5 Q, I) _0 T
, ?9 J% U  ~) J3 M; Y  隐匿巩义康百万庄园2 S- `" U" s3 H$ X. _

& j, \$ {# m. v: R( y9 R  抗战八年,躲过日军战火的图书,回到开封,却被国民党军66师师长李仲辛当柴火烧火做饭了。# {( n) j  q6 K% b; }( d% i% \9 j

5 q% v7 w7 S8 P  前不久热播的电视剧《我的兄弟叫顺溜》中的55师师长李欢,其原型,正是李仲辛。
; s0 k9 @& v6 h! A1 n) W
& S: }- j; [: h; K) n0 W7 C6 R8 o6 g  李仲辛,湖南长沙人,黄埔军校第6期、陆军大学第11期毕业,长相斯文,白白净净,英俊潇洒。1948年6月17日,开封战役开始,城垣被解放军突破后,李仲辛正驻扎在河南省图书馆——馆内家具与杂物用以烧饭,书籍用以引火;家具焚烧殆尽,图书烧掉4000余册。6月22日,李仲辛被流弹击中,经国民党陆军总部医院抢救无效死亡,年仅36岁。6 J; b, f3 S) `

! i- M) C5 v* L8 s% y0 c, T7 ?  1948年10月23日,开封解放,人民政府接管河南省图书馆,时存图书期刊194332册,馆内设施残缺,房屋倒塌,无法开展业务。/ d5 |' f9 F0 b& ?3 ~9 m* n

+ e+ z0 Y7 i. U  1949年后,河南省图书馆逐渐恢复元气,并于1957年5月迁往郑州、于6月1日对外开放,地址在纬二路省府礼堂。1958年7月,优胜北路新馆建成,河南省图书馆迁入。1966年6月“文化大革命”开始,图书馆各项业务陷于瘫痪,并一度关闭,大批图书被烧毁,借出图书全部丢失,外借部门被冲开,图书散失无数,连金水河畔都扔有精装画页、图片、图书等,有的专业人员被打成“牛鬼蛇神”。直到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河南省图书馆这才恢复正常工作。/ {) n6 m' G& c7 k1 @: Q* ~2 x: C

9 `+ }9 d- ~% m  “文化大革命”期间,尽管图书馆受到这样那样的冲击,但1969年,因为中央发布紧急备战文件,古籍珍本253箱、普通版本古籍155箱、特藏与珍贵图书40余箱、地方文献23箱、基藏书(基本书库藏书,不外借)240箱等,共计761箱,紧急转运到巩义康百万庄园藏匿。
) T( o/ ~5 G/ a# B+ H  j* Q
# E8 b* E0 ~6 |. S5 M& W  F0 b2 p  1972年,省文化厅又决定在荥阳贾峪修建永久性藏书地窖,两年后建成,1975年10月,康百万庄园藏书转移至贾峪备战藏书地窖。1979年4月,为适应全国古籍善本编目需要,善本书全部运回;1982年郑州健康路书库建成,大部分图书迁郑;1984年,留存开封的古版版片藏入贾峪备战地窖;1989年,嵩山南路新馆落成,贾峪备战地窖的图书这才全部运回郑州。
, |, e& U% ~+ J$ }; O( R: r9 l8 W9 b! e! k' o9 p* A
  河南省图书馆建馆百年,百年沧桑,到“文化大革命”后各项工作逐渐趋于正常。至2008年,图书馆事业经费1367.9万元,购书费280万元,工资514.3万元,办公费132.5万元,藏书总量约300万册(种),读者49.96万人次,流通52.1115万册次。
' Z& l1 A3 u' ~( Y; [
0 T0 {6 L& ]1 i( d- A1 z3 c& X  目前,河南省图书馆电子化建设已初显成效,河南省图书馆少年儿童分馆(优胜北路)正在建设中,预计今年年底竣工。
; e* f- x- B; X2 ^" B
5 D. h1 l5 j$ ]9 p  走过百年沧桑,河南省图书馆走向成熟,走向繁盛。) }3 ?( a- u, x: P3 i" u" |3 X
8 a9 N" L/ k2 d2 s# I5 `2 I
  最后,让我们共同关注河南省图书馆百年收藏的镇馆之宝(入选首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馆藏古籍)——
. T  D4 U( O% g. X# _8 q# g3 f! W1 R8 a2 m* V$ }
  《玉海》,元(后)至元六年(1340年);
3 g1 S" ~) I% X, |" t& l" M$ W! {5 f/ B; _! P
  《乐书》,元至正七年(1347年);" Y8 m' s; M+ C7 v: V( u
+ C$ ^9 Z0 F) Z7 ^+ x9 i( z- z' n
  《周易传义大全》,明永乐十三年(1415年);  `$ @- e% J' _: H' `

8 F" w+ a# U% ?2 ?  《书集传》,明正统十二年(1447年);
7 ^& X7 J# X. |# @* k4 Z  F& X% l2 c, y2 ]( h/ `
  《诗集传》,明翻刻,正统十二年(1447年)司礼监本;
9 S! j. Q! a7 v% }7 q) M; g) k* F- u; R  {$ X
  《毛诗振雅》,明天启版;《仪礼》,明正德十六年(1521年);
1 M/ B! {, d, H( u; q$ B
- q. k/ \! O  F  u, {& S- }  《广舆图》,明嘉靖刻本;…………《广舆图》是明代的一部地图集,是难得的珍贵历史图册。本书所绘地图证明,{词语被屏蔽}、钓鱼岛等,自古就是中国固有领土。
: V; A9 r# B, c; S0 I2 i/ X
% D+ s0 m3 R, v! K  写到这儿,顿然想起:毁于日军轰炸的潞藩王朱常 《中国全图》,究竟是什么?' V" L3 k! g6 [, K/ N

/ u0 R. I7 k; @0 L  《中国全图》倘若不毁,能告诉历史与未来什么?(全文完)1 J8 J2 |7 Z" M& [, k

1 E/ F) c3 {6 j& U7 h& L  一九三二年的河南省图书馆大门
, H6 P- l# X2 g9 U
& C1 X7 J, ]& y3 W. y, c  河南南阳民众教育馆旧址,一九三八年河南省图书馆迁此。
! B, y) Z  S2 V- g- `. Q2 i
; y7 }% E6 Y! f7 m) \2 w  一九五八年在郑州市优胜北路建成的河南省图书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顶 踩
内乡社区网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媒体投稿和用户自行发帖,与内乡社区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本文内容有侵犯你的权益,请发送信息至702079960@qq.com,我们会及时处理。点击进入客服处理点击进入客服处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内乡社区网 ( 豫ICP备12007913号-2 

GMT+8, 2025-4-5 20:01

Discuz! X3.3

© 2001-2018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