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3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坦克与装甲车 上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2-2 14:33: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 W' E# @# I+ _! x. ^7 H0 f4 P& y
, _+ B8 t; M, T8 Z2 u

加拿大“灰熊”装甲车 加拿大也是轮式装甲车的生产大国,主要是利用瑞士莫瓦格公司的“锯脂鲤”装甲车技术在本国形成生产能力。1977年至1982年,加拿大通用汽车公司利用“锯脂鲤”I型的技术为本国陆军生产了491辆“灰熊”(6×6)两栖装甲输送车。该车战斗全重10.5t,乘、载员为9人,装有2挺12.7mm机枪。其中195辆火力支援车型装有1门76mm火炮。1982年,通用汽车公司开始利用“锯脂鲤”I型技术为美国海军陆战队生产LAV-25(8×8)装甲车;1993年,开始为加拿大陆军生产LAV-25装甲侦察车。


% o  P5 c. h/ \0 U. n* m4 P: Z1 D

: l2 d  E! h& e0 K) j+ c% o) F' B( J  D; c2 J

加拿大陆军“科迪亚克”装甲车 1997至2000年,通用汽车公司为加拿大陆军生产了651辆LAV III装甲输送车。该车是在瑞士“锯脂鲤”III型基础上研制的一种8×8车型,战斗全重16.3t,乘、载员为11人,主要1武器为1门25mm机关炮。2000年底,美国陆军也订购了366辆LAV III。


' e& x) ^+ p2 s- H- i
( m. R. @) s6 e) E
6 }/ e6 E. v8 c' m7 A+ b. W

8 O, w- u& y! `

瑞士“锯脂鲤”IV型装甲车 瑞士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始终活跃在轮式装甲车的生产领域,各种车型层出不穷。20世纪60年代的典型车型是“潘哈德”系列装甲车。70年代以来,瑞士莫瓦格公司研制生产的“锯脂鲤”系列轮式装甲车更被世界许多国家所采用。截止1999年,“锯脂鲤”系列的4×4、6×6和8×8各种车型共生产了3850辆,目前仍在生产。除加拿大外,获特许生产8×8车型的国家还有英国、智利等国家。该系列车辆的早期车型为“锯脂鲤”I(6×6)型,重10.5吨,载员14人;8×8车型重12.3t,载员15人。与I型车相比,II型车的战斗全重有所增加,6×6车型为11.5t,8×8车型为12.3t。车身变窄加长,装有更大功率的柴油机。

+ d9 u9 n9 q. v+ t, O5 ~9 [

6 X5 {2 J$ ~& `" p/ y1 ^

6 Z! c# c7 ?7 g# I# o
% }5 r7 t# r4 ]1 e: Q

俄罗斯1961年服役的BTR-60装甲车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先后研制了若干种轮式装甲车。由于它们造价低,故装备数量不断增加。最初的两种车型是利用卡车底盘制造的BTR-40(4×4)和BTR-152(6×6)装甲车。这两种车没有炮塔,结构也比较简单,可以描述为敞篷卡车式装甲车。一直到20世纪60年代,它们才安装了顶甲板,部分BTR-152采用了中央轮胎压力控制系统。20世纪50年代末,BTR-40装甲车开始被BRDM装甲车所取代;20世纪60年代中期,BTR-152逐渐被BTR-60装甲输送车所取代。


. w4 {) u# ^$ f, _7 C$ E* l8 s
& C, |# c1 S% [- G7 O7 A9 K  X

+ u" Q) t2 D6 G+ U) l' |" n( f; C0 U

美国LAV-150装甲车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轮式装甲车的发展一度明显滞后于其它西方国家。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卡迪拉克?凯奇公司研制出V-100“突击队员”(4×4)轻型装甲车,并参加了越南战争。V-100战斗全重为7.37t,乘、载员12人。由于该车是利用M44军用卡车的车桥和M113履带式装甲输送车的发动机拼凑起来的,所以在设计上存在的问题比较多。后又改进研制出V-200,战斗全重增加到12.73t。该系列车辆后来正式命名为LAV-150(LAV是“轻型突击车”的英文缩写)。20世纪70年代末,美国在LAV-150(4×4)装甲车的基础上研制出LAV-300(6×6)装甲输送车,主要用于出口。该车战斗全重15t,可安装各种口径的机枪和机关炮。

5 g4 L+ E$ B- D- ]+ f' |1 B8 l; V

# O) i# q) O+ `( ]$ l$ {  b3 q# H  [7 F
! ]2 V  V8 s/ u$ c& |

/ V8 t/ c5 E( p9 c

中国{词语被屏蔽}陆军新型CM31装甲车 中国{词语被屏蔽}陆军轮式装甲车的研制始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1997年首次对外公开展示自行研制的CM-31(6×6)装甲输送车。根据目前了解的情况,该车战斗全重约16t。车体采用钢装甲焊接结构,正面可防14.5mm枪弹。后部载员舱可搭载10名步兵。动力装置为1台261.1千瓦柴油机,公路最大速度为100km/h。由于采用了带减振器的独立悬挂装置和计算机控制的中央轮胎压力调节系统,具有较好的越野机动性。另据报道,由于军方认为6×6的CM-31装甲车作为武器平台已不能满足陆军合成化部队对武器平台的要求,又推出了CM-32(8×8)装甲车。


8 ~& ?+ Z8 u0 _+ R2 j  K* _
# ?1 B# p% X/ ^/ X) f
% c) F; O2 h3 ]3 r5 v

  l& H& C% u* J% z: f

芬兰新型模块化装甲车 2004年5月,芬兰帕特里亚公司开始向波兰国防部交付首批2辆模块化装甲车,波兰军队将其编号为XC-360P。该车采用先进的模块化设计,战斗全重24t,载员12人,可根据需要选装不同的武器系统。波兰总共订购了690辆,包括指挥车、装甲抢救车、自行火炮、工程支援车、工程侦察车、医疗救护车和三防车等,所有车型均具有水上浮渡能力。


1 [2 E! e" z6 M8 z0 x  ^9 R" h
1 q- H4 K0 K% @$ O

0 m% W0 ~& u7 ^2 t, L0 n7 E/ O* S, w. q3 H' b" r

中国{词语被屏蔽}陆军CM32云豹8×8装甲车大扫描 中国{词语被屏蔽}军方比较重视轮式装甲车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初期,中国{词语被屏蔽}军方从美国购进约300辆“突击队员”V-150轮式装甲车,成为仅次于沙特的第二个大买主。不过,V-150为4×4装甲车,战斗全重不到10t,乘员3人,载员2人,到了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其性能已经明显落后。为此,中国{词语被屏蔽}陆军的“陆军战甲发展中心”(简称“战发中心”)于1988年开始了新型装甲车的研制工作。其实,战发中心的军官早在1985年即派员到爱尔兰TIL公司考察并探讨合作研制轮式装甲车事宜。到1992~1993年,共完成了2辆样车。随即定名为“CM31六轮甲车”,即CM31型6×6轮式装甲车。从开始调研到最后定型,先后用了7年多的时间。


9 c9 ]  E' [, P$ _4 _
. ]/ W. T0 R+ D0 u! z2 {& i+ ]

, l' o/ v2 h. t5 E9 b% \( h
7 g4 v! v. Z; I7 `; S

美国“布莱德利”M2A3步兵战车 美国“布莱德利”M2A3步兵战车是M2/M3系列步兵战车的最新改进车型,被称为 “数字化的‘布莱德利’战车”。该型车战斗全重30.4t,乘员3人,载员7人。主要武器是1门25mm“大毒蛇”机关炮,另有2具“陶”式反坦克导弹发射器,火控系统有较大改进,具有对目标自动跟踪的能力。动力装置为441kw的柴油机,最大时速为61km/h,现已装备美国和沙特军队。该车还有。M6、M7等改进型。


7 f) i  T. N! x% u$ r+ Z1 j; w4 V* q5 o: r$ R4 y

+ @+ n+ r% }1 `3 q3 U! o7 K7 `' Y: s
# w8 }* Q- G. S" j- L/ S

美国“布莱德利”四联装刺针导弹的M6

* m; A2 M9 j. J: _9 z

7 L$ a4 X$ D1 V7 ~& r8 d/ s

( v% I5 q' I3 }( v4 T
: [$ w3 S# ^# F; o" {

美国“布莱德利”M7火力支援车

# Q3 Q5 d4 G6 j, O+ q0 ~

$ m+ j9 j, P7 y& U

* m8 J: U/ O6 j# G6 x9 M
: I* Q$ o0 a7 i5 m. d. Q

美国LAVⅢ装甲车 美国LAVⅢ装甲车是以瑞士“皮兰哈”Ⅲ型装甲车为基础发展而来。主要车型分为两种,步兵装甲车及机动炮系统,还有8种衍生车型。 步兵装甲车型以运载步兵人员为主,除车长、驾驶外,可搭载9名步兵,提供快速机动和基本防护能力。 机动炮系统是LAVⅢ家族目前唯一尚处于研究阶段的车种。该车配置GDLS低轮廓炮塔,和一门105mm线膛炮。美国陆军将其配备直接支援步兵,协助摧毁敌工事及防卫据点,地位类似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军的突击炮车。

; Q5 `! O: O- {. z5 _1 p8 Q1 i
: S. j2 `, E' i, L) Z
  o7 [/ d- R! ~
: Z2 Y' I5 x) w  s

美国AAAV先进两栖突击车   美国AAAV先进两栖突击车是美国为其海军陆战斗队为执行21世纪的作战任务而专门研制的两栖装甲车辆。它的发动机功率为1800kw,比世界上功率最大的坦克发动机还要高出700kw,它的水上行驶速度46.61km/h,是美军现役的AAV7两栖突击车的3倍。除了速度惊人外,AAAV的机动力也较上一代车种大幅度提升,陆上机动力甚至不下干M1A1主战坦克,并搭配整体式数字化指挥控制系统,使其拥有与各级战术单位的指挥协调能力。   AAAV两栖突击车装备有威力更强大的武器系统,该车安装25mm机关炮,这是一种很先进的武器系统,其强大火力可以摧毁未来投入服役的轻装甲车辆。AAAV先进两栖突击车还装有附加装甲,其装甲防护力接近AAV7的两倍,本身具有核生化防护能力。

) n3 T0 Z' ~& Y/ r# \+ h

! N2 Q, }! _1 K8 {

" E, w# J! f- Y  ]2 p. _# H& @, G, N8 o( U: ~9 Q" p7 `( E! Y

美国AAAV先进两栖突击车   美国AAAV先进两栖突击车是美国为其海军陆战斗队为执行21世纪的作战任务而专门研制的两栖装甲车辆。它的发动机功率为1800kw,比世界上功率最大的坦克发动机还要高出700kw,它的水上行驶速度46.61km/h,是美军现役的AAV7两栖突击车的3倍。除了速度惊人外,AAAV的机动力也较上一代车种大幅度提升,陆上机动力甚至不下干M1A1主战坦克,并搭配整体式数字化指挥控制系统,使其拥有与各级战术单位的指挥协调能力。   AAAV两栖突击车装备有威力更强大的武器系统,该车安装25mm机关炮,这是一种很先进的武器系统,其强大火力可以摧毁未来投入服役的轻装甲车辆。AAAV先进两栖突击车还装有附加装甲,其装甲防护力接近AAV7的两倍,本身具有核生化防护能力。


) u2 {$ f7 G3 `
. `0 j5 ]7 ]5 u( f
! V/ v3 k, _7 C9 y1 N9 ]7 t

  f. @# l: V* `# e8 l4 Y* v0 u

前苏联BMP-3步兵战车 BMP-3是BMP-1/2步兵战车的后继车型,战斗全重18.7t,乘员3人,载员7人。主要武器为1门100mm火炮,能发射炮射导弹,另有l门并列安装的30mm机关炮,3挺7.62mm机枪,堪称是世界上火力最强大的步兵战车。该型车采用功率500马力的柴油机,最大时速70km/h。

: A8 @: \, Y) y0 z2 G, z

5 ^1 R* V* v6 [* T
: _+ q& G# h% b6 A6 G  y) v( d
( a8 k, \+ U6 F* N4 Y

美国“布莱德利”M2/M3A2

, y1 }* X- C2 t. _9 p3 M! s

% m8 `( p8 r4 r: [" \

, E+ d' r! _/ u' F# g
' x' }2 ]5 c7 y/ ^9 n2 x

前苏联BMP-1步兵战车 前苏联BMP-1步兵战车是前苏联于1966年装备供摩托车化步兵使用的战斗车辆。战斗全重13t,乘员3人,可载员8人。最大速度65km/h,最大行程600km,可在水上行驶。主要武器是一门73mm滑膛炮,发射火箭增程弹,最大瞄准距离1300m,弹药基数40发。火炮炮身上有单轨反坦克弹发射架,可发射 “赛格”反坦克导弹(携弹4枚)。辅助武器有3挺7.62mm机枪,一具40mm火箭筒,还有供载员使用的8支7.62mm冲锋枪。


7 p& z; I; m+ X) \! j( F5 V4 U# S* ?/ y

) Y0 I9 {) u+ R! {! v( H+ s) P) e- z7 w9 F% y

阿拉伯8×8轮式装甲车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陆战队使用的8×8轮式装甲车,该车使用的是俄罗斯BTR-80装甲车的底盘,并装备一个安装有机关炮和反坦克导弹的炮塔。


7 i5 ~5 s; k; v, s8 F( x6 W# W7 l% F8 I4 u( M

, O2 Y  U/ P8 `7 X- E1 _
: M- {$ D$ q3 _! v- I9 @& S9 c* A- ]

英国“武士”步兵战车 英国“武士”步兵战车是英国研制的一种装甲战车。主要武器为1门30mm机关炮和1挺7.62mm机枪。车内携带250发炮弹、2000发枪弹和其它战斗物资,可供全班人员持续作战48h。


7 i/ q" ]( u. V& F8 S/ U
/ w3 a& Y, K5 o! p1 ~

* C+ F7 h7 A/ D6 O) ]0 _4 Z6 @( ?+ \* H5 m, K& E

瑞士“皮兰哈”2型装甲车 “皮兰哈”2型最高公路时速可以达到100km/h,越野时速65km/h。可在水中以10.5km的时速前进。加拿大制的LAV2型(以“皮兰哈”2型为原型车)使美军在索马里的行动中创下了没有乘员因地雷受伤的纪录。该型车加装的武器非常多样化,包括多口径的炮塔以及各种防空和反坦克导弹系统。


  @' I( j5 i: q: L. ^8 w  z4 K: ]8 ]* `

7 R2 t9 e+ V" }& M! |" F' f0 h& u( l0 ~5 F2 w9 O/ p

瑞士“皮兰哈”10×10装甲车   “皮兰哈”10×10装甲车是世界上最早的10×10轮式装甲车。   “皮兰哈”10×10轮式装甲战车的战斗全重约18t,乘员4人。火控系统包括:弹道计算机、带热像仪的三合一瞄准镜、各种传感器等。还可以选装火炮稳定器、辅助装弹系统等。可发射北约标准105mm炮弹。   它的最大特点在推进系统上。前面4个车轮为带助力转向机构的转向轮,后面6个车轮为驱动轮。必要时可挂上前加力,使前面4个车轮也成为驱动轮。由于有10个车轮,提高了承载能力和越野行驶能力,也提高了对地雷的防护能力,即使炸坏了2-3个车轮,照样可以行驶。行动装置采用螺旋弹簧悬挂装置和扭杆式悬挂装置,还可选装液气悬挂装置。车上还有轮胎气压中央调节系统。公路最大时速100km/h,可用C-130运输机空运。

: Z4 h$ S$ H9 s+ s% q$ d, p
4 J/ m4 K8 p9 b; ^$ J
4 C. p* b" Z! F6 i

- T1 ~7 O8 ~# r% T; b# _1 W' v

意大利“半人马座”坦克歼击车

- A' B& Q0 m) A

8 G. j6 z5 P# e- d. Q! S9 ^$ E

* \1 f4 m3 [, a3 D+ f! W, }( @/ A$ Y+ S. u/ S$ Y

俄罗斯BMP“眼镜蛇”步兵战车 BMP“眼镜蛇”步兵战车是俄罗斯研制的BMP型步兵战车。该型车装有结构紧凑的30mm炮塔,车身两侧有附加的反应装甲,防护能力提高。


+ p6 B  p. W: B# {) C. {' N
3 d' h0 T1 f  w  W- {" o( Q
: {9 a1 o, M1 h( \* E2 t3 _' G% G& ^) H
7 L/ a% @. ^" y. n7 u6 I$ Z6 Z

英国“沙漠武士”步兵战车 “沙漠武士”步兵战车是英国“武士”步兵战车的改进型,装有综合式空调装置和辅助动力装置,便于在沙漠炎热地带作战使用。


( ]9 O/ l7 H. c- }3 T+ p: T2 ~$ u: ~" m5 |- M/ n% J* Y. }

! j- \$ K8 s1 m5 q0 g# F* @" t2 |: P! y! b$ N/ m3 R' o9 q' T

瑞士“皮兰哈”装甲车   瑞士“皮兰哈”装甲车是瑞士于70年代初开始研制的,如今已经有驱动方式为4×4、6×6、8×8和10×10的4种基本车型。该系列车可安装多种武器,作各种用途,如装甲人员输送车、指挥通信车、迫击炮车、反坦克导弹发射车、火力支援车、物资运输车、人员救护车和国内安全车等。   该系列车具有良好的越野性能,能水陆行驶,水上行驶靠车后两个喷水推进器推进。制式设备包括三防装置、空调系统,任选设备有红外主、被动夜视装置。

: s4 ]1 O8 m: Y4 E9 W  u

6 v! W7 ]: O4 L9 l. }; h7 S

1 |7 V' B2 o$ O
! I5 h% y" F' t( D, b

意大利“半人马座”装甲车 意大利“半人马座”装甲车有两种车型。步兵战车/装甲输送车型装备一门25mm机关炮,战斗全重24t,乘员3人,载员6人。坦克歼击车型装备一门105mm线膛炮,该型车已生产了400辆,驱动型式为8×8,发动机的功率为383kw,最大速度105km/h。

8 p* t4 ]% H* j2 g* Z5 c, C" s
2 S" A& l" o. A; i& \) i6 f

3 w3 E% a9 B( Y3 s$ \: ^+ r# `: h$ d# D2 m, A' K3 G0 C6 L% e% B- @

德国“黄鼠狼”步兵战车 德国“黄鼠狼”步兵战车是德国于1959年开始研制的一种履带式步兵战车,于1971年装备德国陆军。该车战斗全重29.2t,乘员4人,载员6人。车体为装甲钢焊接而成,装有1门20mm机关炮和1挺7.62mm并列机枪,车尾还有1挺遥控机枪。“黄鼠狼”步兵战车改进型(1980年)安装了“米兰”反坦克导弹,载弹量为4枚,并安装了带热探测仪的被动式增强夜视瞄准镜,可快速侦察地形和测出热辐射目标的位置。

. D4 U* t) U, z4 S+ l2 N
' l1 _$ T" {7 f/ H- M
$ V4 F( v1 ?  p1 X9 l' Q; W

7 Q' r. t/ G; @

德国“黄鼠狼”步兵战车是德国于1959年开始研制的一种履带式步兵战车,于1971年装备德国陆军。该车战斗全重29.2t,乘员4人,载员6人。车体为装甲钢焊接而成,装有1门20mm机关炮和1挺7.62mm并列机枪,车尾还有1挺遥控机枪。“黄鼠狼”步兵战车改进型(1980年)安装了“米兰”反坦克导弹,载弹量为4枚,并安装了带热探测仪的被动式增强夜视瞄准镜,可快速侦察地形和测出热辐射目标的位置。

  B- Y+ `/ h4 v4 G7 n- e
6 W% m* l+ t) X- b1 P# R( G

- G! I3 q: h4 E+ E& W9 X/ M' q: x1 y& v" d! |

意大利VCC-80“标枪”步兵战车 意大利VCC-80“标枪”步兵战车是意大利20世纪80年代研制的VCC-1和VCC-2步兵战车的改进型。战斗全重23t,有浮渡能力,最大时速70km/h。主要武器为一门25mm加农炮辅助武器有一挺7.62mm并列机枪,一具双管“米兰”反坦克导弹发射架。

/ m$ B! a, R+ N9 q8 h$ \8 a
; s) s5 G$ e+ e, C; C  C' A% j

6 I; b  h1 O# [3 P, i! A2 ]
6 V  Q$ z. i5 ~( [  [: B7 T0 \( L

瑞典CV90步兵战车 瑞典CV90步兵战车是瑞典于1978年研制一种装甲战斗车辆,并在此基础上发展自行高炮、装甲人员输送车、装甲指挥车、装甲观察指挥车、自行迫击炮和装甲抢救车等6种变型车,形成CV90履带式装甲战车族。 CV90步兵战车具有良好的战术机动性,适合在瑞典北部严寒、深雪、薄冰和沼泽地带作战。 CV90步兵战车车体采用钢装甲结构,有附加装甲和芳纶衬层。主要武器为1门40mm机关炮或1门30mm机关炮,弹药基数为240发,可单发、点射或连发。配用的弹种有对付飞机和直升机的近炸引信预制破片榴弹,对付地面目标的曳光榴弹和曳光穿甲弹。

. ^5 d! }  [6 k( }6 \; E# ^
/ n: ]. O3 _  Z0 P% L+ P

& H, ?, w* r5 f1 v% m, ^( {1 C; y) q$ r& B1 y+ t

瑞典CV90/40步兵战车 CV90/40步兵战车供瑞典军队使用,战斗全重22.8t,乘员3人,载员8人,主要武器是1门70倍口径的40mm机关炮,堪称步兵战车机关炮的 “大哥大”。


% \! I6 x( j: o. z0 m) ~8 x+ G1 z5 U* {" p

3 w- ?/ T: j- [" T9 D9 F: ?+ j( V  S& U. f8 y

奥地利“游骑兵”步兵战车 奥地利“游骑兵”步兵战车战斗全重为19t,乘员2人,载员12人。该型装甲车可以选装多种武器,如30mm机关炮、12.7mm机枪、105mm火炮等。动力装置为柴油机,最大功率279kw,最大速度105km/h,可用C-130运输机空运。该车正处于研制的最后阶段,尚未批量生产。


. c$ B, W. @9 @; Y
) z+ q. S" P% d9 @

, t/ V3 i" Z! M9 D+ l) z4 a$ o
' ~+ h! q1 l! g% [

ASCOD步兵战车/坦克歼击车 西班牙和奥地利联合研制的ASCDD装甲车有两种车型:坦克歼击车型战斗全重29.4t,乘员4人,主要武器是一门105mm线膛炮;步兵战车型全重28t,乘员3人,载员8人,主要武器是一门30mm机关炮,动力装置为530kw的柴油机,公路最大速度70km/h。奥地利称其为“枪骑兵”步兵战车,西班牙称其为“皮萨罗”步兵战车。


5 m' g# {1 h  g2 ]% u4 M' a. e% C  c8 i- j) C3 i6 e- R, X

* T+ {% [6 U/ D% M; z: @% }! y: l5 q) S% }

英国“萨拉丁”装甲车 1950年前后,为满足英国陆军在马来西亚反游击战的形势需要,英国在“萨拉丁”装甲车的基础上研制出了“撒拉逊”装甲输送车,1952年装备英军。该车发动机前置,后部载员舱可运载12名步兵,后来成为英军装甲旅和装甲团的标准步兵输送车型。“撒拉逊”装甲车后来逐步被FV432履带式装甲输送车所取代。


3 \, g/ _. T& u, k
' r5 L" x) q' F: \9 n

5 c# C5 ?6 y( r4 x/ f5 L/ \2 q7 v# g+ \5 C& u

法国VBCI步兵战车 20世纪90年代后期,法国研制出新型“维克斯特拉”(8×8)装甲车之后不久,法国开始重点研制能协同“勒克莱尔”主战坦克作战的VBCI(8×8)步兵战车。VBCI步兵战车战斗全重为27吨,车体也采用焊接式铝合金结构,并敷有一层钛合金装甲。乘员3人,载员7人,新型单人炮塔上装有1门M811型25mm机关炮和1挺7.62mm并列机枪,并装有辅助防御系统和反导红外假目标系统。

" G: Z( H6 b# F# A$ G( }$ f

1 ?4 n* X: Q+ J! y

$ n9 u. \: R) j5 R, Q( I# F; |4 s7 D" j" w: L/ R+ Q$ }1 [% H

法国“维克斯特拉”装甲车 20世纪90年代后期,法国曾研制出新型“维克斯特拉”(8×8)装甲车。多数国家的装甲车采用的是钢装甲,而“维克斯特拉”不同,它采用了铝合金装甲。该车战斗全重28t,乘员4人,主要武器为1门105mm火炮,还可安装其它炮塔,诸如“德拉加”25mm炮塔。下图为安装“德拉加”25mm炮塔的“维克斯特拉”装甲车。为了增强装甲防护力,战时可挂装反应装甲。


1 F  p6 D% @: z2 v: C+ c3 i8 B4 R2 e. t3 \, @
0 g' U( X; \0 o: }; f0 b
* }5 C- ?0 R2 ?4 r$ f1 r1 M

美国LAV-25步兵战车 美军原来只有海军陆战队使用轮式装甲车,主要是加拿大生产的LAV-25(8×8)装甲输送车,共装备了758辆,其中包括96辆“陶”式反坦克导弹发射车。LAV-25装有1门25mm机关炮,可搭载6名步兵,主要用于执行侦察任务。装备LAV-25的美国海军陆战队曾参加过1991年的海湾战争,在攻占科威特城的战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 D' h% D0 o- G: Y* q3 j$ g" G0 l/ e

: |* ~% E4 ]9 P+ C) f2 n( W1 g

6 `+ s) f9 ?/ A# K
& ~- F: Q; N3 ^" _9 V

导弹发财


: Q; D; [) a% l
" ~9 k# ^! c2 Y2 e, ^% L
+ x- E) H0 j6 t" F
9 b5 S6 r. t, L5 M- {- R

瑞典CV90AD步兵战车 CV90/30步兵战车、CV90MICV步兵战车、CV90AD步兵战车是出口车型,主要武器为1门30mm机关炮,装甲经过强化,战斗全重增至24~28t。

: d- o/ G) N* n& e1 i+ v! n
0 D1 a$ L! Q7 V

- z* V5 z# ]. F# o7 k6 }7 ?$ f! i& L0 `) A

瑞典CV90-30步兵战车


, {7 [+ v+ k! x( |4 Y" B) D+ B% v
5 L, T) E! o) c
" n) [3 c" X; F! m* D& U

( B) G! l* P. L/ W

瑞典CV90 MICV步兵战车


$ H5 q$ X: |/ h4 h2 a4 _
2 ~' y. K5 l* n1 q& W" t6 \

8 \& i% ~  }+ x0 l. h
. q2 @) @4 P7 c( j5 v" C6 f

英国陆军百夫长装甲战斗工程车


- c  ^6 H) a  y& p2 d; v1 }8 [4 {; }2 N

* U1 q/ g* s/ Y* Z3 z8 [' z) j! W) v- J7 y6 w% N. _; u6 ^1 Y6 V( S

日本73式牵引车


5 S; Q: n* V$ I, O5 a7 ?1 G" i4 J6 `/ k" ]+ b
: E# \  h) p) s
7 c; |. \: A1 C  q8 ?

日本70式浮桥车

# z3 h' t2 f* V1 @- [, I$ K/ q
) }% f+ H0 \" {' _! o

. z# [" Y  Y1 p+ z- m$ c3 _7 A; m2 Z  o& e* H3 T

日本75式工兵车


; Z7 y8 i; K: X8 Q, Y/ N1 {6 S4 d; F4 Y& H5 |: ^' q9 d
3 |0 H/ {0 y5 d: x; g* c
" b" u6 [. D' R1 K

日本78式战车牵引车


8 Q, x- M  k  c2 F" h6 V4 \7 l  g2 V, @2 p

# g+ m9 h4 ^0 E$ n; E1 W8 r9 M' ?3 M1 _5 a

中国{词语被屏蔽}陆军装备的M48A5装甲架桥车

2 f0 t) ^8 v6 U6 R5 E
9 [1 B* d# g+ k% S

& i' Y9 ?  u& H' Y( j5 [2 f' j1 ?+ f
" c) f, ~! z% Z' l

德国“狐”式装甲输送车

0 X! F& M9 r5 m$ O; ~/ ~
9 {: ?( n, z( P3 R( Q
6 H- C$ A1 O% w& G( v
& M( ]+ x* d5 R; H# J! A, j9 Q

日本73式装甲输送车 日本73式装甲输送车是日本陆上自卫队装备的第二代履带式装甲车。战斗全重13.3t,乘员3人,载员9人。装一挺12.7mm高射平射两用机枪和一挺7.62mm机枪。该车可水陆两用,水上行驶时靠履带划水。陆上最大时速60km/h,最大行程500km,最大爬坡度30度,越壕宽2m,越垂直墙高0.7m。

4 x( S8 ?. [! R4 F: t( m
! |7 ?, O1 _/ Q+ p
% T$ [$ |+ J5 _, k# j' W
, ?# F; a+ I9 O* I

荷兰YP-408轮式装甲人员输送车 YP-408型8×6轮式装甲人员输送车由荷兰DAF卡车厂1956年研制,1957年制成模型,1958年完成第一辆样车。经试验与改进后于1964年投产,1968年停产,总生产量约750辆。1984年荷兰陆军共有8个营装备该车。1988年决定逐渐淘汰,并装备YPR-765型车(美国FMC公司设计的AIFV履带式装甲车)约845辆。


, U3 `: x' s* h2 z4 |. \8 _
, H) l. m* S+ K* p& a+ w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顶 踩
内乡社区网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媒体投稿和用户自行发帖,与内乡社区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本文内容有侵犯你的权益,请发送信息至702079960@qq.com,我们会及时处理。点击进入客服处理点击进入客服处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内乡社区网 ( 豫ICP备12007913号-2 

GMT+8, 2025-2-17 16:52

Discuz! X3.3

© 2001-2018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