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是广东信宜市北界镇的村医张勇(化名)一年中压力最大的时候。压力不是源自他自身经营的卫生站,而是压在他头顶上的新农合任务。(11月24日《南方农村报》) 作为民心工程的新农合,为何在农村受到冷遇,乃至于入保变成了强制任务,导致村医只好弄虚作假?不否认,一定程度上,在于广东信宜市北界镇工作的不到位。一方面,宣传不到位,一些老百姓不知道到交费时间了;另一方面,原本村委会的工作,却强行摊派给村医,而忙于工作的村医很难开展工作。但我想,这一些并不是主要原因。为何在城市里人们却抢着缴医保?只能说明新农合所带来的实惠不够,或者程序有很大的不便利,导致其缺乏吸引力。 在年初召开的“全国基层卫生和新农合工作会议”上,卫生部长陈竺表示,今年我国新农合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200元,并要尽快调整和完善新农合统筹补偿方案,扩大重大疾病救治试点的病种范围,并提高报销比例。 但现实情况下,很多地方的新农合却有些变样,在《中国保险报》对新农合的调查中发现,参合农民药费负担仍重,报销程序过于复杂的情况仍然存在。比如,一些乡镇卫生院等定点医疗机构成为定点单位后,平均住院费和门诊费用出现普遍上涨,小病大治、无病用药、大处方现象问题突出,甚至出现在定点医院报销后,费用仍比药店直接购药还贵的现象。而在新闻中,北界镇的村医为老百姓垫付后,可以通过一定手段造假找回,就可以看出新农合管理方面的漏洞。在报销方面,很多农民为报销一次费用需要往返多个部门,参合农民需出具医疗证、身份证、出院小结、专用处方、费用发票、费用清单等10余种票据,可以说繁琐的手续无疑降低了农民参保热情。 而与此形成对比的是很多乡村医院的高涨热情,实际上,这一反一正就说明了问题,那就是,新农合合了他人的意,而违背了老百姓的心意,而这正是新农合受北界镇冷落的根因。可以说,在政策和金额方面,我国的医疗卫生都给予了极大的投入,然而,在管理方面却远远没有跟上。管理的不配套,自然使实惠难以落实。尤其是,农村范围广泛,并没有真正参与管理的专门人才,参保和宣传工作更多落到了村委会、村医,甚至是教师的头上。而所参与诊所的质量更是良莠不齐,其违法违规行为给新农合的公信力带来了很大的危害。 综合所述,新农合的被迫作假在很大程度上都在于它缺乏吸引力,实惠小,手续繁琐,管理的不到位。新农合难以发挥其应有的效力,在功用上大打折扣,老百姓不待见也就可想而知了。 [作者:刘义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