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6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当“猪倌”的大学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8-23 21:23: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发表日期:2013年8月23日   出处:8月23日《河南日报》第08版:深 读 【编辑录入:静野
; i; L& X/ {8 W! m5 g! s8 ]8 \& r; C$ r" a* O# I* Y, n
8 A% \( r7 ]  o& O& f
大学生“猪倌”在猪舍里查看情况。徐海林 摄
      □本报记者 李运海 阙爱民 梁 栋 本报通讯员 徐海林4 C  k' J" H! e
      ●曾被人看不起的“小猪场”,如今却吸引着近千名大学生当“猪倌”。9 S& W) d1 n$ c+ U+ t
      ●众多大学生为什么到养猪场当“猪倌”?
% z! u3 K4 B: P8 m; `      ●不论从事何种职业,只要努力追求,就会实现梦想。
+ v" _3 D+ @9 t      今年7月,来自全国71所高校的337名应届大学毕业生从四面八方奔赴内乡县,成为河南牧原食品股份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牧原公司)的员工,他们都不约而同选择了同一份工作——养猪。至此,已有近千名大学生,落户内乡,在牧原公司当“猪倌”。
" c+ g! f3 b1 S3 D4 J4 i      曾经的“天之骄子”毕业后选择去养猪?一时间赞扬者有之,质疑者有之。8月中旬,记者走到这些大学生中间,感受他们的艰辛与快乐。
! A" F4 i, O" K5 q      养猪养出大名堂
" E! D. ~1 H% j# X. ~      从内乡县城出发,行驶大约20多分钟,转了好几道弯,记者才来到牧原公司的所在地——内乡县灌涨镇水田村。说实话,如果不是当地人领路指引,记者未必能找到这个位置如此偏僻的养猪企业。! f' W7 U2 ^. J' V1 \
      在进入厂区时,记者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做了简单的消毒处理。根据公司规定,所有进入厂区的车辆和人员都要经过喷洒消毒液这套程序。
: H) k) }8 W5 P  n. u* }! E      经过公司饲养场时,记者故意放慢脚步,使劲嗅了嗅,惊奇地发现尽管正值酷暑,但空气里只有些许淡淡的异味。& u. S( B3 o6 k/ N& `
      牧原公司的工作人员解释说,这确确实实是一家养猪企业,但不是一家普通的养猪企业。这家藏身于乡村的养猪企业在业界相当有名,不仅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国家专利26项,多项自主技术在全国乃至世界领先,而且实现了集约化、规模化、机械化、一体化经营,养猪水平居全国前列,是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8 i2 x3 C& J% i/ J- k! K: b: X
      其实,这家养猪企业的创办人是一名大学生。他就是1989年从河南农业大学毕业的秦英林。$ [0 ^& N6 j* }  r9 R
      也许与猪有缘分,高中毕业时,秦英林本可保送上重点大学,但他放弃了这个机会,选择报考了河南农业大学畜牧专业,他的理想就是将来能创办一个养猪场。( Z% C' Z2 P( P; ]: _6 y
      大学毕业后,秦英林念念不忘养猪。1992年,他毅然从工作稳定的原单位辞职,与妻子共同走向养猪的创业之路。没有启动资金,他硬着头皮东奔西走托亲找友,到处借钱;没有猪舍,他自己动手做土坯、垒猪圈。就这样,在父母的责骂声和乡亲异样的眼光中,秦英林的猪场终于建了起来。说是猪场,实际上叫猪圈更合适,而那时也仅有种猪22头。; M+ X+ Z7 l: I, }; {; ?
      从这22头猪起家,凭借精良的养猪技术,秦英林渐渐成为远近闻名的养猪专业户。再后来,一步步发展成为现在即将上市的牧原公司。
2 s2 D* A! L% C4 v& ?( \% t0 c' K      至今,牧原公司仍流传着很多秦英林创业时期的传奇故事和富有{词语被屏蔽}责任的经历。2009年6月麦收时,牧原公司所在的内乡县大部分小麦被雨水浸泡而出芽,粮食企业无法收购这些出芽的小麦。面对众多发愁的农民,秦英林说:“农民辛苦一年了,不能让他们吃亏,我有饲料厂,我全收。”于是,牧原公司投入一个多亿元,把全县所有出芽麦都收了。然而用出芽麦做的饲料,猪只吃了3天就不吃了,10万吨出芽麦压在公司,企业面临灭顶之灾。秦英林当时也是两腿发软,但他没有放弃,而是蹲在猪舍观察,发现猪不肯进食是因为出芽麦太黏。于是他立即调整饲料配方,把出芽麦做成熟颗粒饲料,最终解决了难题。第二年,饲料大幅度涨价,牧原公司因此节省了大量成本。3 d% I  t- J! V
      如今,牧原公司已形成了年加工饲料80万吨、出栏商品猪150万头、屠宰加工100万头的生产能力。生产的肉食品一直销售在高端市场,出口日本、新加坡、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牧原公司拥有员工2000多人,其中近50%是大学毕业生。2 q: E2 d% p1 M" Q+ H
      那么,为什么这么多大学生愿意当“猪倌”呢?3 h& t0 j$ Z2 n
      故事一箩筐4 }6 y" n) A9 {) E8 t2 [
      张帆是南阳本地人,2011年在菲律宾获得工商管理博士学位后回到家乡,当年,他偶尔看到牧原公司在报纸上刊发的人才招聘会消息后,就抱着好奇的心理报了名,来到公司看了看。张帆说:“当时从县城租个三轮车到公司,感到与城市的环境差异太大了。但是,参观了公司后,有两个方面震撼了我的心,一是没想到在这么偏僻的地方有这样优秀的高成长企业,二是没想到一个养猪企业这么有{词语被屏蔽}责任和担当。”
& x" O$ a" @4 Y! D( n) a      张帆留了下来,先到养猪场养猪。如今,他已经是牧原公司的总经理助理了。“我觉得我实现了自身的人生价值。”他说。
6 d0 b! O) m$ w9 Y! P* H$ U1 r: B      刘亚静1996年毕业于河南农业大学,是到牧原公司工作的第一位本科女大学生。当时,父母责骂,同学嘲笑,说她“一个女孩子养猪,恐怕连个对象都找不来”。她顶着压力,来到了牧原公司。刚开始养猪时,繁重的工作、世俗的目光,也曾让她打过退堂鼓,但她还是坚持了下来。有付出就有回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她自豪地说:“不论干什么工作,只要适合自己就好。如今,我管理着一个年出栏几万头的大猪场,一年工资收入颇丰,还买了轿车,家庭早就奔小康了。”
; R/ C- N8 c& p      河南农业大学毕业生、1997年夏来到牧原公司的徐栓柱,也是从养猪开始的,如今,他已经是年出栏近10万头商品猪场的场长,年收入20多万元。他说,最需要人才的地方最好圆梦,一线和基层最需要大学生,只要大学生不怕吃苦,到基层是可以大有作为,实现自身价值的。, D3 v2 g' y1 l* @3 {" F, r
      后来,因为养猪这个共同的事业,徐栓柱和刘亚静结为夫妻,这从而影响了一大批大学生在牧原公司成家立业。
6 S( C; h# ^' n+ c0 C+ p" g      张警民家是安阳农村的,2011年从河南农业大学管理专业毕业来到牧原公司,如今是公司小原料采购部的经理。小原料采购部负责的采购项目高达10421种,每年的采购额高达上亿元。张警民说:“这里给我提供了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 z: n2 C4 q) [7 ^, P; m
      张警民妻子史小宁是他的高中同学,大学毕业后去了湖北黄冈一所学校任教。张警民很想陪在史小宁身边,但他放不下自己的工作,放不下牧原公司。后来张警民突发奇想,为什么不让史小宁也来牧原公司呢?结果,史小宁放弃城市的优越生活,决定到这偏僻的地方创业。如今两人也喜结连理。史小宁在公司大原料采购部发挥她的英语专业特长,负责玉米饲料的海外采购。: u2 B' D) h. C5 M- e6 C. s1 f  C
      介绍亲朋好友来当“猪倌”的,张警民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 N6 {. a! M* e- l      河南农大毕业生黄华来,顶着未来丈母娘和女朋友5个姨妈的轮番说教,硬是把本已过了招警考试第三轮面试的女朋友吸引到牧原公司来做了兽医。只因为,两个人认为这里的舞台更大,在企业自我价值体现得也更大。黄华来工作勤奋,如今是一个大区的销售经理,负责西北一带的销售,月收入一万多元。
! \2 W3 E" K7 w3 S      褚柯2007年从云南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进入牧原公司。由于主持营养研究成绩突出,一年后即被公司任命为营养总监,进入公司高层,分管营养部、饲料厂、大小原料采购部。
4 z: j7 J. G: h% A7 N3 g      ……
- O# Z' O- y& w) X, S) \7 t      小“猪倌”大梦想4 L, z+ U( K8 z# ?2 ~/ {" [; [
      在牧原公司,年轻大学生成才的故事很多。很多20多岁的年轻大学生,刚刚来公司几年就成为业务骨干,甚至部门经理。$ Z+ ]& y* |# ^) O
      田方平是河南百泉农专毕业生,1995年春节后顶着世俗的压力、爱人的责怪、父母的无奈,与秦英林一起摸爬滚打,如今是公司享受高级待遇的部门经理。他说:“大学生不要太留恋大城市,要勇于向世俗挑战,看准的路就去走,敢于到艰苦的一线去打磨自己,只要不怕苦,不怕累,就能在基层实现自己的价值。”
& r1 ~+ |  |# Z      公司副总经理曹志年毕业于南阳理工学院,1999年来到牧原公司。他感慨地说:“大学生就业要逆向思维,别人往上跑,你也往上跑,‘挤着扛着’是不行的,要向相反方向跑,要往‘下跑’,基层的岗位是辛苦,有些岗位甚至是人们看不起的岗位,但只要付出就有回报。只要你把事业做成,谁都看得起你。”3 p! ^/ i6 e" O+ h
      曾令幸,2009年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到牧原公司当“猪倌”,当时她只有22岁,经过多年努力,因为业绩突出,目前她已成为公司销售总监。为此,她感触颇深:“工作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不论干什么工作,只要实现自己的价值,就是成功。”
: S/ l! P8 h% @: D& {- {      有专家指出,大学生就业压力逐年增大。以我省为例,2013年高校毕业生达51万人,普通中专毕业生近20万人,就业形势严峻。要解决这个问题,除了政府部门继续努力拓宽就业渠道外,大学生们也要转变观念,面向基层就业或自主创业。在这方面,大学生“猪倌”也许能给人很多启示……⑨10
% b: p4 u2 q9 U. H9 ~
; M8 `! T  M3 P
' X) ~+ I% |! ~7 g
6 i  l, V2 D9 \. L, l$ y8 F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顶 踩
内乡社区网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媒体投稿和用户自行发帖,与内乡社区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本文内容有侵犯你的权益,请发送信息至702079960@qq.com,我们会及时处理。点击进入客服处理点击进入客服处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内乡社区网 ( 豫ICP备12007913号-2 

GMT+8, 2025-4-8 13:48

Discuz! X3.3

© 2001-2018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