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6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如何防止“一条流言搞坏一个产业”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5-29 15:31: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网络尤其是微博等传播渠道,加快了信息传播的速度,很多信息省去了求证和把关环节,被直接发布出去,为流言的传播提供了便利。但报刊广电网站等媒体单位作为专业的传播机构,有更严苛的专业要求,在这类敏感信息上,有责任有义务进行更多调查和求证,阻击流言传播,更不要成为流言的“源头”% I: p- `' T$ \5 {
& R: Y& U! h. z0 e
  不久前,一条西瓜“爆炸”的消息迅速在全国范围内传开,人们普遍认为,这是因为西瓜使用了一种膨大剂的缘故,由此引起了消费者的恐慌。在消息的“源头”江苏丹阳市,西瓜严重滞销,瓜农损失惨重,爆炸留下难以收拾的“烂”摊子。(5月25日《新京报》), o* a4 G) i& ?/ Z4 c0 y) b
5 N6 _9 l2 J5 G0 i
  西瓜“爆炸”的冲击波,影响已不仅限于消息的“原产地”。即使在权威部门澄清“适量使用膨大剂对人体无害”之后,很多人仍半信半疑。在海南、四川、山东,甚至北京郊区庞各庄,都出现了西瓜滞销,很多根本没有用过膨大剂的瓜农,也被误伤。正当上市季节的西瓜身价大跌,甚至烂在地里无人问津。; w' c+ c8 }( L& m5 c8 O
8 `& h) r3 U' x" F. P
  一条流言坏了一个产业,在信息高速传播的今天,这样的情形已经不是第一次出现。之前的“香蕉致癌”“蛆虫柑橘”等传言,都曾引发大范围恐慌和担忧,需要调动不知多少倍的传播力量,才能逐渐消除影响,重建信心。
/ L( N/ S* |1 h
: B  x+ H) q' Y9 J: I  农业专家认为,膨大剂是农业部批准使用的激素类农药,在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都将其列为不需要进行毒性管理豁免物质清单,其残留也不需要制定安全限量标准,没有科学证据表明,它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伤害。而新华社记者的调查也证实,在西瓜爆裂严重的江苏丹阳,多数瓜农并未使用膨大剂。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教授汪良驹和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研究员徐锦华走访了10户裂瓜瓜农,其中只有一户使用了膨大剂。徐锦华研究员认为,裂瓜本身是西瓜生产中的常见现象,裂瓜原因很多,品种、天气、田间管理(包括施用膨大剂)这些因素都不能排除,即多因一果。但是,不少媒体,都把裂瓜“祸因”的重点引向膨大剂。这就不客观了。$ v5 I" X$ Z' n) s

& C3 n  @: Y, E6 l; A8 i  尽管各路专家释疑,人们对膨大剂的危害仍采取“宁愿信其有”的态度,随后甚至出现了这样的说法:吃了这样的西瓜会导致人体细胞膨胀,免疫系统紊乱等,搞得人心惶惶。
( Z6 t. Z4 R& I( Z
+ W3 ], f1 U. S  B4 ^/ \- R  这几起食品安全事件的产生和传播,都有相似的规律,因为香蕉得了一种类似于人类癌症的疾病,演变成“吃香蕉致癌”;因为柑橘上发现一种仅危害柑橘的害虫“大实蝇”,被传成了柑橘吃出蛆虫;根本不存在的“黄瓜涂避孕药”,被传成了吃了这样的黄瓜会“绝育”,会“断子绝孙”。原本一个简单的事实,经过望文生义的想象、三人成虎的确认,再加上一些媒体不加求证的传播,就变成了严重的公共事件。
1 F. e) C+ @; Q7 i- [  e
& k; S; F/ [- U9 O; H6 o  这些事件的出现,轻则伤农,重则殃及整个行业,各环节都是受害者:消费者人心惶惶,忍不住后怕;流通环节无生意可做,已经定的货可能砸在手里;最惨的还是农民,可能在短期内血本无归,甚至被逼上绝路。这似乎是一个多输的局面,更郁闷的是,这些消息似乎找不到确定的源头和策划者,因此也很难找到人为此负责。4 z: `! e7 K* c! z( w9 k6 Q

) S2 @+ Q( {5 D$ K" v  从传播学上讲,这是典型的“流言”传播模式:一条信源不明、无法得到确认的消息或言论,通过各种渠道迅速传播。流言产生有两个基本条件,一是{词语被屏蔽}环境存在较大不确定性,二是正常的传播渠道不畅或者功能减弱。因此,减轻流言的负面影响,也应从这两个方面入手。3 ^% {% o0 D) C2 F' u

; [2 s% @* n1 a1 n  当前脆弱的食品安全环境,为流言的产生提供了土壤。当流言出现时,权威声音缺席或者反应迟缓,也助长了流言的传播。辟谣时,关于西瓜膨大剂的各种危害已经满天飞,再加上辟谣不够细致全面,未能做到分层次“精准打击”,也导致人们对专家的信任打折。, T8 B4 X. g, J! U* `8 O8 ]) C7 ~

# C& h- |* T; T  V: q/ w5 E  因此,为改善食品安全环境,在农业生产中,也应该进一步明确标准、加强管理,让农民掌握哪些激素和农药是安全的,使用标准多少;出现疑似生产事故和传言,要有上报和调查机制,权威部门要早说话,说真话,让权威声音领先流言到达消费者。而报刊广电网站等媒体单位作为专业的传播机构,有更严苛的专业要求,在这类敏感信息上,有责任有义务进行更多调查和求证,阻击流言传播,更不要成为流言的“源头”。
( {6 B! e+ l6 k2 H
8 i, p: g2 K% E/ y4 V9 K  在这方面,“黄瓜涂避孕药”流言较快被击破,有一定借鉴意义。在出现有关报道之后,有媒体迅速求证相关专家,撰写报道和评论澄清事实;一些民间科学组织,也调动自身资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追溯这一说法的源头和传播过程,借机普及植物生长调节剂科学知识。因此,这一传言虽对黄瓜产销有一定影响,但没像西瓜这样惨。& [- v1 h6 u: T
4 W* p7 S* O1 }# [0 x4 Y/ n4 X
  网络尤其是微博等传播渠道,加快了信息传播的速度,很多信息省去了求证和把关环节,被直接发布出去,为流言的传播提供了便利。但是,这些方便快捷的传播渠道,也可以为传播权威信息所用,公开透明的传播渠道,本身也有自净功能,可以大大缩短流言的生命期。
3 ~5 X' a7 O+ P3 t
; d, e( _7 |% q' ]1 r! Y- b7 q  在此次西瓜膨大剂危机中,媒体上真实和理性的声音也开始逐渐跟上。一些被“误伤”的瓜农,也尝试利用微博为自己正名,并推销当地的西瓜。目前来看,效果不错。两天前,攀枝花市盐边县永兴镇新民村瓜农开通微博卖瓜,短期内一条微博被转发6万多次,附近超市、商家也闻讯赶来,一天时间,盐边县西瓜就卖掉了3000吨,还剩下5000多吨。' C: b5 r) L9 f6 o6 z
# z0 y9 u$ z- Q, a: a' O. G
  网络、微博等传播渠道,使用门槛相对更低,有了电脑或手机,农民也能上网,是减少不同阶层间信息鸿沟的一个机遇。期待这样的微博辟谣和微博营销能够更多些。* k5 q" H8 H- `! E$ f6 p% o

, S1 b2 Q3 U4 ?6 m# F, f; A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顶 踩
内乡社区网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媒体投稿和用户自行发帖,与内乡社区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本文内容有侵犯你的权益,请发送信息至702079960@qq.com,我们会及时处理。点击进入客服处理点击进入客服处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内乡社区网 ( 豫ICP备12007913号-2 

GMT+8, 2024-11-23 19:02

Discuz! X3.3

© 2001-2018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