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民王先生拨打南阳晚报热线反映,他上小学四年级的女儿,在学校门口的小卖部赊账买东西吃。为此,他十分担忧,怕这样下去会让孩子养成花钱没有节制的不良习惯。同时,他也对小卖部这种行为表示强烈不满。
+ _# _* {4 m, N/ V7 `9 R) o
2 F0 U, H$ H7 I8 M4 W7 I% l+ ?“小卖部阿姨经常请我吃东西”
7 Y0 I& w- T3 _5 d7 |# H
- v0 b$ \5 s( R4 O4 v2 V S# H: y王先生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他的女儿在宛城区某小学上四年级。不久前,女儿回家说学校门口小卖部的阿姨可好了,经常请她吃东西。当他告诉孩子以后不可以平白无故地吃别人的东西时,女儿就说:“爸爸,那你给我一点儿钱,我还给人家吧!”当王先生问到多少钱时,女儿告诉他:“吃的东西有5毛的、1块的,合起来有10来块钱吧。”- H5 m+ a) S+ `7 d7 `
% E; X- n$ q" w0 V* _6 r
王先生感到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就逼问孩子说实话,这才知道,女儿班上还有好几个同学,之前也在这家小卖部里赊账买东西的情况,有的赊了几十块甚至一百多块。因同学的家长狠狠批评了他们,之后就再也不敢了。小卖部老板也不敢向家长讨要孩子欠下的钱。$ [2 l# L) {9 ?( Q1 ]- B. c
# e4 g0 P3 T$ L8 m0 S% K4 \6 ]
王先生苦恼地说:“虽然女儿保证不再去赊账买东西吃,但是他怕孩子看到别的同学们到小卖部里赊账买东西吃,控制不了自己。之前在电视上看到过这种事,没想到会发生在自己孩子身上。再说,店主也不能引诱孩子这样做呀!”1 Y+ X' n' n( \
; K u$ g, Q3 q
为还欠账偷家里钱
' V1 w$ x+ [+ A4 L7 g" X2 v! G# `. p6 C0 u- ^
无独有偶,还有一位姓李的家长告诉记者,她的儿子曾在市内某企业子弟学校上五年级,和王先生说的情况有相似之处。她说,刚开始也没在意,只是发现孩子有些时候吃饭时有点不太正常,饭量一下子比过去减少了许多,甚至说不想吃饭。她还以为孩子病了,可问孩子说没病,只是吃饱了,不想吃了。- k$ X- U1 D. q5 \$ l' z. U8 p
8 B6 E+ ?/ x" T* b李女士也没有在意,就这样过了一段时间,孩子说要10块钱,在学校外边小卖部买学习用品。李女士二话没说给了孩子,可过了一个星期,孩子又以同样的理由要了10块钱,李女士虽然生疑,但还是把钱给了孩子。可没想到过了不久,孩子再一次向她张嘴要钱,李女士很生气,便拒绝了孩子,也没有深究孩子到底要钱干啥。过了一段时间,李女士发现家里的钱少了50元,此后家中又有100元不见了,这让李女士起了疑心。# \# Q( o9 w/ l7 S5 [
- i4 P! S- l# @. s联系孩子几次要钱的经过,以及孩子吃饭时的情形,李女士已经隐隐约约觉得这钱就是孩子拿的。果不出所料,几经逼问,孩子终于承认了两次拿钱的事实。4 L _" _% H( X6 ^ M) `
2 n& F5 O& _+ o3 T
孩子说,由于经常到校门口小卖部买东西,小卖部的阿姨对他很好,没钱可以记账,钱多了可以存在他们那里,东西可以随便拿,他们班的同学有很多都记有账。因为家里不给钱,他欠了小卖部的账,不得已才偷偷拿了家里的钱。
7 F$ r3 f# x" P j; Z0 X6 u0 W4 u( T
2 T) D Y" C) w. {“后来我找到了这家小卖部,还清了孩子在小卖部的债务。”李女士说,她去小卖部批评了老板不该这样怂恿、诱骗孩子花钱。为了使孩子彻底改掉这一不良习惯,后来她为孩子转了学。) d: u% X# z5 C: d v4 I) ]
& o9 l) R& K6 `' q+ a" x. g1 |李女士想通过本报提醒家长,一定要吸取发生在她孩子身上的教训,注意观察孩子的生活细节,把孩子的不良行为消灭在萌芽之中。并呼吁学校和有关部门要制止学校门前部分店主的不良行为,为孩子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词语被屏蔽}环境。/ p' z% W! [6 x5 n
: R$ y$ e; ?/ g3 O4 R- y
本报法律顾问毕献星律师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商家恶意诱惑10周岁以下的小学生赊账消费的行为,不具备法律效力。从法律角度来讲,家长可以拒绝偿还所欠债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