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谢说事:凡事处理不能“一刀切”
( s0 _+ E" y5 R0 q) `
“一刀切”,大家都理解,意思是一把尺子量到底。 从哲学上说:
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规律具有客观性,按客观规律办事的原则;矛盾具有特殊性,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
( a) i3 |, I. A B% B6 V7 g8 g 有一次看到,国内有几大媒体刊发或转发了一篇评论,标题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不能“一刀切”。文章强调,提高区域政策精准性,要把集中统一的政策指导严格限制在最必要的范围内,各项政策的制定尽可能体现区域特点,细化区域要素分析,努力做到一区一策,把“不一样”作为制定不同区域政策的基本出发点,在最大限度内防止“一刀切”……促进地方决策从实际出发,不跟风、不搞齐步走。
“一刀切”通常用来比喻不顾实际情况,用同一方式“齐步走”处理问题。在日常的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遭遇“一刀切”这种违背客观规律的工作方式,学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如果不顾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一味搞“一刀切”“一锅煮”,让孩子同成年人一样,经常听报告,开大会小会,把对儿童和青少年的教育成人化,这就是违反了儿童和青少年及其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客观规律。
前些年,从宏观的市场监管、地产调控、干部配备、城市规划管理,到微观的食品药品、电动单车、种树种花,以及“限价”“限娱”“拆围墙”等等,曾经的“一刀切”思维与工作方式,给我们的改革与发展事业所带来的偏误及教训,是尤为沉痛而深刻的。就比如简单地“一刀切”的限价,不仅违背经济规律,加剧了经济行为的扭曲,也给老百姓的正常生活带来诸多不便,更不符合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工作方针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时下,“一刀切”的惯性方式仍难绝迹。前天举行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环保部政策法规司司长别涛回应部分地方在环境督查时采取所有企业“一刀切”关停的管控方式称,环保部明确反对部分地方平时不作为,但检查时“滥作为”的行为。别涛说,环保部从来没有要求环保部门对企业治污进行“一刀切”,并且有两个态度是明确的,一是反对部分地方在平时疏于监管,使违法企业长期存在污染环境,“这样的行为就是不作为”。二是反对部分地方平时不作为,到了环保督查检查巡查的时候,采取简单、粗暴的方法,片面处理发展与环保的关系,“这是严重的不负责任,也是滥作为”。
可是,在有些单位和部门,搞工作就喜欢“一刀切”,不考虑实际问题,不分类解决问题,上级来检查一阵风,实际是瞎折腾,是工作不务实的表现,说明平时工作没干好,怕担责任,拍丢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