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入冬以来,每天早晨7点,西峡县双龙镇成群结队的大姑娘、小媳妇们,或骑摩托、或骑自行车,潮水般向集镇涌去,这已成为当地的壮丽一景。
1 t% q+ L9 k! o, S4 S( t! A
! D' K9 l% @5 d" @% c: }0 { 双龙镇抓住周边市、县发展香菇产业的优势,立足交通便利的条件,大力培育以香菇为主的食用菌产业。该镇采取向外推介宣传,制定优惠政策吸引中外菇品公司老板来双龙经营,成立香菇市场。随着香菇市场的规模化发展,该镇小城镇建设也突飞猛进,镇区面积迅速增加4平方公里,其中以香菇为主的门店达650家,产业发展与城镇化建设实现了良性互动。, q7 v2 s0 x# d8 `5 l% [, V
. K- n0 t& B) Z0 w- s! u2 p 目前,双龙镇已建成全国香菇行业货源中心、价格中心和信息来源中心,来自日本、韩国、福建、广东等500多家菇品公司常驻市场,年购销香菇、木耳等野生干品食用菌达2.5万吨,交易额8.5亿元。该镇自主注册香菇出口企业已达6家,年出口额9000多万美金,成为中国第一大香菇生产交易市场和河南香菇出口重镇。
! R; H5 a! ^+ G& v! P
1 W0 z: j( L9 G9 [ 香菇产业的迅速发展,解决了农村富余劳动力问题。那些成年累月在锅前灶后转的农家女开始从事香菇市场的分级加工、贩运购销、运输服务等工作,她们和企业工人一样每天按时上下班,每月可拿到近两千元的工资。目前,双龙镇在香菇市场从事分级加工工作的妇女达6000多人,参与购销的有8000多人。同时,该镇还发展铸钢保护材料企业15家,吸纳了3800多名农村青年就近就业。
! E8 C; h8 g: n, u# p. u# A! d
; F% [9 U4 C {* q E: @8 R2 T 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发展,不仅让双龙镇的万名富余劳动力实现家门口就业,破解了“人往哪里去”的问题,还吸纳外县、市的农民、大学生2800多人就业。
1 a8 Z6 W' ]( p# ~+ E" l7 Z! }
' x9 F1 W3 f) O& k" v+ |9 U% m 相关新闻0 d* @% P; ^( v; T. l8 {, V; n
- s! J0 w, O% g" O' ^. t! ]+ P “两栖农民”务工不误农
* P; A# R0 @. R& ~" i; C) U8 O% V% r; }# n+ O( s
本报讯 (记者王笑 通讯员刘剑飞)“俺到县城打工已一个多月了。农忙时侍弄农田,农闲时在外打工,1年下来能挣3万多块呢。”日前,正在县城一工地忙碌的回车镇农民杨明伟说。时下,在西峡县,像杨明伟这样半工半农的“两栖农民”越来越多。
& z9 N+ W2 p, Q! {9 i2 n8 R2 B- w4 A' X" d3 |
西峡县是一个“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区大县,山多地少的县情,催生了大批“两栖农民”。这些农民农忙时在家种田,农闲时外出挣钱,全年时间不落闲, 走出了一条致富的新路子。同时,该县工业经济的大发展与城镇建设的快速推进,也使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离乡不离土,家门口打工”成为可能。8 c% C9 p1 S: X
. H1 \1 P! f# K6 l
该县田关乡农民曹天成原本是一名乡村泥瓦匠,以前,守着几亩薄田度日的他,每到农闲,就无所事事。4年前,他看到乡亲们农闲时进城打工,收入不菲,就掂着瓦刀来到县城,在一家建筑工地重操旧业。几年过去了,如今的他不仅组建了自己的施工队,还成了一名包工头。“我每年有一多半时间在县里打工,农忙的时候回去忙几天,收收庄稼。这样,打工种地两不耽误,每年能挣到不少钱呢。”. R1 I' H% b# @, U. n8 i
& u/ k9 t a) X( w$ C5 W
创新就业模式,全年致富不留空当,已成为西峡广大农民增收致富的新模式。( @0 K) G" \1 J" {6 z* h+ e3 O
- w. d2 b; G" Y# i 编 后
l' Y; S2 Z! L- Y# {9 v' \, Z. s6 q7 _6 ?4 D
“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粮食怎么保、民生怎么办”,是建设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农业现代化过程中4道亟须破解的难题。香菇产业等现代农业快速发展,使大批农民到承包大户打工;工业集聚区建在门口,让农民转化为工人到企业上班;城镇化大发展,给农民提供了很多三产就业机会。西峡县双龙镇在“三化”协调科学发展中,大力破解 “人往哪里去”的难题,取得了成效和经验,值得借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