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 t9 I8 d$ y( R2 T0 r 工程师们技术支持神九与北京之间的通话
' b# K& f, E5 B0 ]* f( A- |4 q 幕后河南人 / {+ }' G/ K- v
专访
2 m! e! B, i6 V: u2 g6 W 测控专家、南阳人张晏旭接受本报专访—— 5 H* H, L. e3 B5 j+ M, I2 R
□特派记者孟冉文杜小伟图
" V0 h6 Z6 E$ r3 g; Z$ l1 O0 n “长城,回收两号跟踪完毕!”昨天上午,相信许多观看神九返航着陆电视直播的人,都会听到这句话——这是位于地面的测控系统,经过技术处理后,快速完成北京飞控中心与神九之间的天地通信联络。 , J$ j! c. W" @1 F$ S& K, C& a
“这套‘联姻’天地的测控系统,是我们提供的。”昨天下午,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27所测控部项目总设计师张晏旭告诉记者。今年36岁的张晏旭是南阳人,他所在的单位在郑州。6月13日,张晏旭奉命来到着陆场测控基地,和同事们担任追踪、测控天宫和神九任务。
( u+ T1 W/ x' ~# Q+ z 从神九飞船发射到昨天,张晏旭没睡过一个好觉。“我是昨天早上6点开始工作的,直到神九平安着陆,才算松口气。”张晏旭介绍说,飞船上天后,地面对飞船所发出的指令,都是通过设在国内外的酒泉、西安、渭南、青岛、智利、纳米比亚、卡拉奇以及中国新疆和田等地的通信测控站和大洋上的远望号测量船传递的,这些测控点以东风、南亚、黄河为代号,每个测控站点按照管辖区域承担测控“接力”,在天地间传递在轨运行飞船内的温度、环境、航天员的身体状况,还包括飞船舱外的环境条件。每90分钟,在轨运行的飞船都要经过各个测控站点一次。正由于“张晏旭们”的努力,每一次都会准确无误地为天地提供接收信号、传递指令等技术支持。
" v6 s; \& ], }2 M: r# z# u+ J 昨日上午9时49分,张晏旭的“回收两号”系统开始工作,将已经进入回收阶段的飞船各个指令自动传递到北京,不仅让北京飞控中心掌握飞船的位置、状态,同时也让观众通过电视直播画面及时获得飞船距离着陆区的即时高度、距离,直到上午9时57分,他所在的测控站发出“‘回收两号’跟踪完毕”指令,飞船即将着陆,余下的工作交由飞机和地面搜救,他和他的同事才算真正完成任务。
+ l' {; H# w2 W- x2 I7 S 张晏旭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从事测控已经多年,神八升空后,他曾在设在巴基斯坦的卡拉奇“南亚”站工作50天,圆满完成测控。他说,目前,随着我国航天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测控能力正从现在距离地面400公里的近太空,向更远的外太空发展,“我们的飞船将来要上月球或更远的太空,更需要测控设备和科技人员的强力支持。”他笑着说,河南老乡刘洋的表现非常棒,他为此格外自豪。
, m; u/ {/ m" k
: B; O+ h' ^" r9 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