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3日下午15时,亲子沟通公益讲堂系列活动第二期顺利开启,该系列活动由智康1对1与搜狐教育频道联手打造,本期活动以沙龙形式进行,主题是父母如何帮助孩子快速适应新学期,北师大心理学博士张晓龙和智康心理咨询专家史芳,与家长进行互动,就亲子教育的诸多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 T+ m7 U" [* t7 b4 y/ D 从闲适的暑假,进入到紧张的新学期,学生们出现一些不适应,倘若家长采取合理有效的沟通,便可营造出轻松愉悦的家庭氛围,帮孩子快速地适应新学期。+ U1 ~1 ?9 U T9 o/ r
张晓龙老师,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博士,曾做过三年中学数学教师、班主任,现就职于首都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发展研究院。
; s o, l( [+ q% l P& S 史芳老师, 智康资深心理咨询专家,天津市{词语被屏蔽}心理学会会员,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医学心理咨询与治疗方向研究生, 有丰富的青少年心理教育工作经验。2 n& O5 O% ~. S' `
假期制定合理计划,学和玩交替进行,顺利迎接新学期
, \/ ~! R2 I- H; v7 T' ^; e+ U$ t 家长:大多数家长们表示,自己的孩子在开学初,表现都挺好,没有什么不适应的一些现象。并一起分享了自己是如何在这方面进行预防的。有的家长表示孩子在假期,会给孩子订计划,放假与上学的作息时间是一样的,不会让孩子在假期的时候太放纵,与孩子保持一样的作息时间,与孩子一起锻炼等等。这样在开学的时比较容易回到状态中。5 P- }- F+ {* [- r3 V2 A3 h
有的家长则表示,假期时孩子一般是先学习,然后玩,快开学前一周又学习,这样的一个安排,玩和学交替进行,而假期作业,孩子一般都是一点点逐步完成的。这样孩子也愿意接受,而且也不会有一开学就不适应的表现。
* x) @2 j* z, {; W; n& I( _ 北师大心理学博士张晓龙:新学期如果有很强烈的不适应表现,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假期综合症的表现。而这个现象不仅仅是在学生群体会出现,对于我们成人来说也是存在的。拿我们自己来举例子,如果假期的环境比上班时候的环境相差很多时,我们的反应往往也会很强烈。
/ I0 ~5 J+ ^: K: K 所以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在假期开始的时候,可以自己先定一个计划,明确自己需要做些什么,然后逐个去做,使假期变得充实起来,就会容易适应假期结束后的紧张的学习状态;家长们需要做的,在开学之前营造与学习环境相似的一个过渡期,这样等真正进入开学阶段的时候,其实那个适应阶段已经过去了。这些是适合于大众的方法。
: O& X! Z+ L6 G: X& D' l" h 对于一些特殊点的,例如孩子本身学习不好,平时体会到的挫折感比较多,而暑假在家感到放松,所以开学时更不容易适应学校的生活。如果家长也没有想办法预防,这时候需要引起重视了。开学后前两天,要和孩子分析上学期学习中没有做好的,明确这学期应该注意的地方,同时商定本学期的目标,去实现目标的步骤也要明确。
% S1 h2 F1 f9 h0 w8 z 家长做好自己该做的事,但也要让孩子承担自己该承担的责任
) H) t0 [8 E+ G* w 家长:全力以赴支持孩子的学习,把最好的都给孩子,可是孩子还是没有取得预期的成绩,觉得是自己做得不够好,如果做得好,可能孩子不会这样。, j" E! x4 g3 w6 X) d0 h
北师大心理学博士张晓龙:孩子学习状态时好时坏的原因,家长不能全都往自己身上揽。原因有家庭教育方面的,还有{词语被屏蔽}因素也会制约着孩子。比如孩子们自身的特质、学校环境等等。家长只要将自己该做的做好就行了,要让他们承担自己该承担的责任。1 y. Z' ~ b$ a1 a: c3 _
尤其是学习,让孩子明白这是他自己的事情,为其承担其责任来。而很多家长过多的关注成绩,孩子考不好,家长会更紧张,给孩子的感觉是学习就是家长的事情,即使家长口头强调,学习是你自己的事,孩子也不会那么认为的。一旦孩子和家长闹情绪,很有可能就会拿学习来惩罚家长,后果不堪设想。还有,孩子做错了事情时,家长不要干预,让孩子去承担后果,也是在教孩子承担自己的责任。
9 \& M; v# s% L' `2 ` 再有,就是家长这样全力以赴的去支持孩子,将孩子的学习放在第一位,将自己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在孩子身上。可能这样会觉得我什么都给你了,就看你自己了,但是这样肯能会给孩子无形中增加很大的压力。
+ x2 d/ |% t$ ^8 e) H) o 智康心理咨询专家史芳:在学习和生活中,家长不能包办太多,要有所放有所抓。放不是完全放任不管,而管不是什么都管。如果什么家长都给孩子安排好了,几点要做什么,几点要做什么。那么孩子是不会再去思考自己要做什么,因为他会觉得我说了也没有用。所以,家长要懂得放。而管体现在孩子在学习过程中,进行适度地去督促。# u- W- b" D4 u6 {
家长引导,让孩子变爱好为学习动力,做到"乐学双收"
/ B1 {( c# M1 f5 J 家长:孩子有自己的爱好,而且可以非常投入的去做。可是在学习上却没有那股劲头,怎么办?
! s8 A3 k. V! b 北师大心理学博士张晓龙:孩子能有自己的爱好,而且还那么执着的去做,这是件好事情,重点是如何引导孩子将爱好变为学习的动力。家长要学会正确引导,告诉孩子"玩也要玩出个成绩",从乐趣中激发孩子的学习欲望,让孩子"乐学双收"。
) j) ^4 S7 G% G1 F& {+ ?" j+ n 可以试着带引孩子去思考,自己未来要做什么,是否希望在自己爱好反面有所成就,而要做到这些,不去学习,是否可行?然后帮助他们制定计划,去接近那个目标。. I) O: f! g. T- s0 |* G8 O- h6 r) e
家长:制定了计划,可是往往却做不到。1 W& [' d) A: I( _
北师大心理学博士张晓龙:可以与他们制定协议,写好要怎么做,什么时间做什么,都安排好了,如果到时候没完成,是要有惩罚的,如何惩罚也在协议中明确出来。家长们可能有时候孩子没有做到,然后就算了,下回再说吧。那么订的协议也就没有意义了。所以要坚持。例如孩子上网,说好的每天2小时,快到时间的时候,父母提醒,孩子却说再玩一会儿,有可能就会又多玩了半小时一小时的,这样怎么办?如果今天是多玩半小时,那么明天就少玩半小时。
9 @8 C' e7 L- i9 d8 d" M3 w 家长:对于学习有时还找不到目标,甚至会觉得是在为父母而学。; f) B% |1 m t: I* l& h( c
智康心理咨询专家史芳:学习找不到目标,甚至觉得是为父母学,还是有一部分原因是由于父母包办的太多。什么都给孩子安排好了,他们逐渐不需要自己去思考该做什么,都是听从父母的,所以会产生这样的想法。7 h1 h8 d. u4 G
不说"其实你很聪明,就是不够努力"这样的话
/ k- x0 I/ v; }2 A9 m 沙龙家长:觉得孩子很聪明,但就是不能把精力放在学习上,老师也会说其实孩子很聪明,就是不够努力,要么他成绩会很好。这该怎么办呢?
- A% m7 G- j4 {1 P X1 a+ m: P 智康心理咨询专家史芳:其实这个说法我一直是不大赞同的。这样对孩子说了,他会因为你的话而产生负担:如果很努力了,可却没有提升多少,会怎么样?如果继续这样的话,起码还能说我其实很聪明。孩子会继续保持这样的状态,不敢去尝试改变。所以建议不要说"你很聪明,就是不够努力,要么你成绩会很好"这样的话了。可以换一种方式去表达,例如我相信只要你努力了,你一定会更好。7 ?" [+ ?. S& H0 s5 H% z
家长:临近考试,孩子就会生病。
! M1 s0 Z! L4 i( T/ `4 ^( G 家长:有家长提出可以让孩子每次作业都当做是考试,这样等到真正的考试的时候,就不会害怕了。
7 E* L2 l- G( X2 G$ e$ b 智康心理咨询专家史芳:不建议这样把每次作业都当做是考试。人长时间处于紧张的状态对健康来说是不好的。建议可以反过来把考试当做平时写作业,其实意思都是一样的,用平常心对待考试。
, t' x* ^$ Q R' J 可以试着这样去想,如果让你学习了一个月、两个月都不安排考试,你会怎么想?是不是会想自己这段时间到底学到多少了?学到一个什么程度了?而这些都可以通过考试来知晓。所以如果反过来想,把考试仅仅当做自己学习的一种检测工具,而不是决定自己今后会怎么样的测试,这样的话,是不是会好一些呢?6 A0 S/ y3 n1 T( q3 ^0 p
北师大心理学博士张晓龙:对于孩子一到考试就会生病的问题,针对性的进行个体分析,然后找到最初的原因,这个问题其中有一个原因是由于考试焦虑过度,会导致生理的反应。而有些时候可能会是因为之前的一些经历,导致对于考试这件事来说有一些条件反射似地生理反应。
3 q4 |: }; c5 B" e 关注孩子的成绩,但更要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
, v. N8 a' d) U! N- ^1 @# r9 z 家长:其实有时候还是很重视孩子的考试,也会有所焦虑,不过一般是不会说出来的,不会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来。考试后有时会进行比较,感觉自己的孩子不如人家的孩子。
) A2 G2 ?- q( T/ b3 d. k 北师大心理学博士张晓龙:孩子的成绩与孩子的健康,面对这个选择的时候大家都会选择健康,可是现实中,却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其实是在告诉孩子成绩更重要。所以有时候会导致孩子觉得父母更喜欢自己的成绩而不是自己。在这个问题上,建议家长要传给孩子一个信息,不管你考的多少分,你永远都是父母最爱的宝贝。6 [+ q% k3 o2 r5 @ U& I/ e
例如,孩子考试回来了,成绩不是很理想,可以告诉孩子没关系,这次考试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下回就可以把这些都补回来。告诉孩子,在你眼里他们永远是最好的。可以一起帮助孩子去寻找在考试中丢分的原因,而不是去指责他。总之记得成绩不是评判孩子的唯一标准,全面发展才是真的好。
. C9 j6 P/ u. i, Z, U6 D8 p 家长:其实送孩子上辅导班、上智康1对1有时候并不是真的完全就是想着让孩子提分,其实是更希望孩子能明白学习是为了什么,能主动去学习。总的就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合格的人才,而不仅仅是书呆子。
& ^. I# Z! _) s2 v f- c5 O 【友情提示】智康一对一,对学生、家长提供全方位的支持,不仅全面提升孩子的学习成绩,更关心孩子的心灵成长。此次沙龙"亲子沟通公益大讲堂"的第二期活动,目的是希望家长和孩子能够从中获益,创造一个更加和谐的家庭氛围。接下来,智康1对1还将会举办亲子教育的系列活动,让父母成为孩子成长路上最好的伙伴而不断努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