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新明在全县茶产业座谈会上指出: 创新机制补齐短板 振兴内乡茶业 “我们太兴奋了!内乡发展茶产业的春天终于到来了。”5月22日,杜子义、王浩等几位茶场老板兴奋的说。) z8 c: l$ ~5 l v3 a3 t' T# w
这天,全县茶产业座谈会在东湖大酒店召开,全新明要求全县上下进一步提高认识,创新机制补齐“短板”,在5到10年内,发展优质茶10万亩,把内乡建成全省重要的产业基地。
- ^' U2 ~" a/ M8 n k3 c" h 全新明的讲话分五个部分。8 T3 I5 Z7 x/ Z/ [1 F
一是内乡为什么要种茶。有三个优势。第一方面是发展茶产业可以兼顾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词语被屏蔽}效益三方面的利益。我县是南水北调重要的水源保护区,以后发展经济要做到“不以牺牲粮食生产和环境为代价”,那么发展的空间就是荒山,我们要向荒山要效益。发展茶产业,山绿了,群众也就富裕了。第二个方面是可以获得政策的支持。2011年以来,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河南省茶产业发展规划》等一系列措施,把振兴茶产业上升到政府大力推动的高度。市委、市政府也把我县纳入四个核心县之一,作为丹江口库区生态绿茶带重点县,这给我们发展茶产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三是我们有悠久的种茶历史和丰富经验。内乡在70年代共建有39个茶场,茶叶面积7万亩,1983年被确定为全国1000个产业主产县。% ?- B5 o& o0 e
二是内乡能不能种茶。答案非常肯定,能,而且能种好。实践已经证明,内乡的土地适合茶叶生产,茶叶的比较效益也很高,一亩能收入9000多元,我县也有发展茶叶的广阔空间,有大面积的荒山,在荒山上种茶,既绿化了荒山,又为农民增加了收入。
' f/ a" H Q7 ]) D2 W0 Y1 z, t% N 三是内乡怎么种茶。内乡目前在茶产业上主要缺少8各方面,这是我们的“短板”,一定要补齐。一缺先进的适合内乡发展的理念。目前各乡镇发展茶叶还很盲目,很被动,没有树立先进的理念。我们要好好总结内乡茶产业没落的原因总结历史启迪未来,避免走老路、走弯路。二缺资本。现代化的产业需要资本,我们要通过招商引资吸引外来资本参与。三缺先进的种茶、炒茶等一系列技术。四缺龙头企业的带动,没有龙头带动,产业只会低水平运作,上不了规模和档次。五缺生产标准。我们还是原始的、粗放的生产,没有制定先进的生产标准,自然生产不出名茶。六缺准确定位。内乡到底生产什么茶?红茶、绿茶还是二者都有?全县可以有多种发展模式,但龙头企业要专注一种模式,专注才能专一。七缺品牌。在起名字时一定不能拍脑门,要好好琢磨不能急促不能盲目,是“伏牛牌”还是“宛西牌”?是“琴溪牌”还是什么?要突出文化内涵。“宛西”就不好,她的谐音是“惋惜”,“伏牛”的名气也一般。我看“琴溪”就可以。八缺文化。茶产业可以发展成休闲产业、观光产业、健康产业、体验产业,但其实说到底是一种文化产业。我们县衙的“琴治堂”是不是可以和茶产业相关联?让文化更深厚。 I5 g3 p8 T$ F. S+ o
四是要做好四规,即做好规划、规模、规范、规律。我们要规划好两大片区,一是师岗、瓦亭、岞曲、桃溪西南片区,二是余关、赤眉、赵店片区。在规模上,我们要发展10万亩,这个目标不浮夸也不跃进,是切合实际的,但要分步实施,绝对不能低水平建设,宁可完不成任务也不能粗制滥造,要毕其功为一役。三是规范,每一个环节都要有自己的标准。四是规律,一定要尊重茶叶生产规律和市场发展规律。
6 b8 g9 v% B) v/ Z6 s 五是要做好特色化、专业化、区域化、规模化、品牌化、多元化、民营化、标准化和市场化,避免恶性竞争。在品种上要以龙井43、福鼎大白为主,基地上要以永青山、麦子山、琴溪湖为主,种植模式上要以公司+农户和专业化分工为主,发展模式上要注重循环经济和茶叶、林果兼作。+ k* p; r0 O9 B+ a9 r' `, L( o
全新明最后强调,县政府要认真研究好内乡茶产业的发展规划和扶持政策,要多举办各个茶厂进行“斗茶”比赛,比包装、比品质、比颜色、比口感、比文化。6 A: M3 {/ _' X: x4 a1 e3 ]
座谈会由县委副书记柳明伟主持,县领导杨战勇、魏建廷、於景银、王龙本以及重点种茶的乡镇、有关县直部门的领导参加了会议,重点茶场的负责人发了言。' E4 r1 X& s. u* Y
座谈会上还展示了我县永青山茶场生产的茶叶。
% e6 V @ y) I ?. J' Y6 k8 U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