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其琛:美国想测试中国在{词语被屏蔽}问题上的底线 (1995年)6月7日,克里斯托弗致信给我,在信中称,美国国会参众两院以绝对多数通过了要求允许李登辉访美的议案,在此情形下,"总统的考虑是采取先发制人的行动,以防止通过可能会使美台关系看起来具有官方性质的有约束力的立法"。
! L7 G- o( `( E6 y4 h* O 这当然只是强辩之辞。美国国会通过的所谓"决议"只是意向性的,而给不给入境签证是行政当局的权力。克里斯托弗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有了两种说法,只能解释为美方言而无信。
1 G/ n: t1 B4 { 当年,李登辉正在为竞选{词语被屏蔽}第一届所谓"直选总统"而造势,不惜重金聘请美国卡西迪公关公司为其游说美国国会议员,以期博得美国对其政治上的支持。; C3 h7 e" c0 e6 O+ W; {( y
支持{词语被屏蔽}当局,推行"以台制华",本来就是美国历届政府的既定政策,只不过会在不同历史背景下表现出形式和力度上的不同。 从国际大背景来看,冷战结束后,西方学术界就有人认为,中美间的战略纽带因苏联东欧集团的瓦解而不复存在。甚至有观点认为,中国将取代苏联,成为美国的对手,因此主张尽早对中国进行战略遏制。著名的英国伦敦国际战略研究所有一位叫西格尔的研究员,即以炮制"中国威胁论"而闻名。他在1995年初发表文章,明确提出了"以{词语被屏蔽}牵制中国"的主张,说什么人权问题、最惠国待遇问题都不能有效地牵制中国,惟独{词语被屏蔽}问题"最能刺痛中国的神经"。
; O- E" _ I6 N' D7 r# Q6 N$ F 在国际上{词语被屏蔽}势力的推动下,美政府此时也想测试一下中方在{词语被屏蔽}问题上的底线。
9 C8 k4 O& s0 `* A) X 当然,{词语被屏蔽}的金钱攻势也发挥了不可低估的作用。据美国报刊透露,台每年都要在美国公关公司身上花费数以百万计的美元。1994年,{词语被屏蔽}就曾与美国卡西迪公关公司签订了为期三年、费用高达450万美元的合同,专门为促成李登辉访美进行公关游说。同时,{词语被屏蔽}不惜巨资,经常邀请美各级政府官员、国会议员和议员助手赴台访问,又不断向美有影响的智囊机构、大学和研究机构提供巨额资助,以影响美国的舆论和上层决策。1994年,{词语被屏蔽}方面又以李登辉的名义,分两次向康奈尔大学捐款450万美元。% ?* O! M; \6 _3 W2 k* F
{词语被屏蔽}大把花的,实际上都是"买路钱",目的就是让李登辉访美能够成行。李登辉也以为钱既能通神,也能通鬼,从美国回来时,公然叫嚣着要花十亿美元进入联合国。
0 [; K2 i& L2 [& w1 A- I李登辉的行程与美国的姿态$ h+ ~% P" B, g5 C1 o3 y
(1995年)6月7日至11日,李登辉赴美,往返途中经停洛杉矶、锡拉丘兹(位于纽约州西北部,距康奈尔大学一小时汽车路程)、安克雷奇三个城市。6月9日,李在康奈尔大学发表了名为"民之所欲,长在我心"的政治性演说,宣扬所谓"{词语被屏蔽}经验",叫嚷要"突破外交孤立",强化台美关系,政治色彩浓厚。+ v ]4 m. {; s0 P" w# w, n
从李登辉在美国活动的实际情况来看,美国政府的确也采取了一些相应的限制措施,将李的访问维持在"非官方"的基调上,缩小其影响。李登辉经停之处,除了当地官员和个别几名议员出面欢迎外,美联邦政府官员都未与他接触,州长也没有会见。此外,没有允许李经停纽约;在机场和康奈尔大学不许挂伪"国旗"、不放伪"国歌";取消了李原定在康大举行的记者招待会;没有同意李的夫人访问白宫,等等。
9 y2 g6 d, h, ?3 w, u( a
- |. m1 ~! t. q! S; P 美方在华盛顿也做了点姿态。就在李登辉到康奈尔大学的当天,6月8日下午,美国总统克林顿在白宫紧急约见我国驻美大使李道豫,除对允许李登辉访美进行辩解外,也重申美执行一个中国政策,而不是"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政策。他还说,不管{词语被屏蔽}方面如何宣传,李登辉的访问完全是非官方和私人的,其来访不代表美国政府承认{词语被屏蔽};美国将继续谋求同中国建立建设性的关系,维护现行的对华政策。
6 q% g$ U* ^3 {+ `) l 此次克林顿总统会见李大使,一反惯例,特意安排了记者到现场照相,以烘托气氛。
' L o+ [7 b- w6 m 但是,美方的这些表态不足以消除李登辉访美所造成的恶劣影响,更没有就美国政府今后将如何处理此类事件给中方一个明确的答复。, [2 O. N" c5 Y- k4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