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0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知识和智慧的关系——意识和意识境界的关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6-30 06:21:5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每一个人刚刚降临人世,他的大脑里都是空白的,没有什么意识,在这个问题上,唯物主义是正确的;而唯心主义认为有意识存在,是因为唯心主义把自私和性欲等非物质非意识的东西都当成了意识,由于自私和性欲等非物质非意识是先“天”就有的,这个先“天”是指一个人在出生前的意思;所以,宗教认为人都是有原罪的。宗教具有培养和加强人的{词语被屏蔽}性,控制自私和性欲等非物质非意识,保证人类集体活动和{词语被屏蔽}活动的作用。8 J- i1 Y% a2 }. F

$ O9 ^! J) }, H7 ^# s6 ]- r1 Y但是,唯物主义把自私等非物质非意识当成了私有财产的产物,也犯了错误;私有财产只是鼓励了自私的发展,是外因,不是内因。1 W( T% e' g9 x! @; ~
2 j1 Y) B- L/ L
我在《三元论》里已经清楚地说明了自私和性欲等为什么是非物质非意识,所以,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在非物质非意识上栽了跟斗,都是错误的。
& l: |1 I& r7 ?! B6 G
% H. S: p; ?$ R+ Z: P+ n9 ~: o如何让每一个孩子得到最佳的意识,是人类教育的最关心的问题。每一个孩子都可以通过教育来获得前人留下来的意识,但不能获得前人的意识境界。前人的意识境界是智慧,留下来的意识是知识,也就是说前人的智慧转变为知识而得到流传,而智慧不能直接传给后人。前人的意识境界随着前人的死亡而消失。所以,意识可以继承,而意识境界不能继承;也就是说,知识可以继承,而智慧无法直接继承。
! j% `7 T: p( f& R( W6 c
/ D; S9 d# x. e* U3 F5 d意识和意识境界的关系是知识和智慧的关系,当我们继承了前人的意识,而没有继承前人的意识境界,就象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经是佛的意识,是佛的智慧转变为知识,但是,小和尚没有佛的意识境界,就无法理解经的深奥。同样,《论语》是孔子的意识,是孔子的智慧转变为知识,我们不能因为可以背诵《论语》,就可以成为第二个孔子,因为你没有孔子的意识境界;同样,《道德经》是老子的意识,我们不能因为可以背诵《道德经》,就可以成为第二个老子。孔子和老子的意识就在书里摆着,我们人人都可以得到他们的意识,三千年过去了,中国有几个人成为了孔子和老子?
6 h$ L6 `) ]( ~; j' x  X/ A: X7 e/ Y
前人意识的结晶就是知识,人类可以通过对知识的学习,获得许多前人的意识,但是,意识的境界是学不来的。如果一个人知识越多,他的意识境界就越高,那么现代人的知识个个都比孔子和老子要多许多倍,现代的人人应该都可以成为孔子和老子,应该都可以超越孔子和老子;可是,三千年过去了,中国有几个人超越了孔子和老子?
1 b/ T8 d1 q. o, H6 V& `- t4 e1 S1 W7 i) Y5 d
得意识易,得意识境界难!得知识易,得智慧难!意识境界和智慧是学不来的,必须靠做;做了才有悟,悟才能有智慧;没有做和悟,学习的作用就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你得到的只是知识。
6 m  w) D& y( ?, I& [: k4 a% Q* ~4 N/ Z& ^: M8 [: G& q5 o" H9 _# ?4 f
孔子和苏格拉底的教育,都是以“教人如何做人”为目标,是为了让学生得到智慧和意识境界;所以,孔子和苏格拉底都教出了高境界的学生。现在呢?小学考中学,中学考大学,大学考留学,然后找个高人一等的工作,就完了。这样从小到大,不分青红皂白考、考、考,每个问题都给你解答,学生们的知识是丰富了,但是他们的思想境界非常低,智慧非常低,就象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
5 Q7 s, X+ U% _( R6 @
8 _; G1 n. v4 }+ @/ ?& Z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王国维在他的《人间词话》中描述了做学问的三种境界:第一种“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第二种“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种“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就是得到智慧时刻的绝妙描写。推崇的人将做学问归之为知之、好之、乐之三种意识境界,所以,人做学问有三种意识境界:知之境界、好之境界、乐之境界。, c& v) T6 [. N# a

: q7 D. T9 A" _9 D, F大多数人的一生都生活在意识的知之境界里,很难进入好之境界和乐之境界,这样的人是可惜的,因为他们的意识境界非常低,好象他们什么都懂,就是太肤浅。* F" B6 J+ T3 ?
$ A) u- J6 C, G8 n1 L! q- R
少数人经过做和悟,把自己的热爱培养了出来,进入了好之境界,他们心里有了热爱,人的潜能得到了开发,智慧开始发芽,开始感受到了前人的意识世界里的美好,有了创新意识的能力。2 G9 u! J3 C  Z

4 d! B4 E) v' X# K0 Z) t% |3 C第三种人是由好之境界的人,持之以恒,智慧盛开,进入乐之境界的人,他们是幸福的,他们的意识境界越来越高,智慧也越来越高;他们是人类的思想家和艺术家,他们创造了人类意识世界里最美好的一切。人类{词语被屏蔽}几千年的文明历史保存下来的知识和意识,几乎都是由高境界的人创造出来的。
+ p' C( Q, {8 u9 A4 K3 p8 ]" F7 ]8 R' ~/ s0 k7 q, \; O
所以,大科学家和大学问家都是那些进入了乐之境界的人,古今中外所有的大学问家和大科学家都具有两样东西:第一个热爱,第二个是高境界;而高境界是由热爱产生的,热爱是进入高境界的通行证,是智慧的通行证,高境界和智慧才能见人所未见、觉人所未觉。而古今中外的书呆子也都有一个共性:由于没有热爱,一肚子都是知识,就是没有智慧,好象什么都懂,其实是肤浅的。
! _* Q9 S( i8 [
6 H3 Y  m2 ^% t喂饭和喂饭教育是省心省力的,我们的高考制度也是省心省力的,却把孩子培养成为没有热爱没有智慧的书呆子。
- P* S" m* ~: a. N6 H" v9 z% {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顶 踩
内乡社区网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媒体投稿和用户自行发帖,与内乡社区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本文内容有侵犯你的权益,请发送信息至702079960@qq.com,我们会及时处理。点击进入客服处理点击进入客服处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内乡社区网 ( 豫ICP备12007913号-2 

GMT+8, 2025-4-9 06:37

Discuz! X3.3

© 2001-2018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