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听力筛查 听力筛查是通过耳声发射、自动听性脑干反应和声阻抗等电生理学检测,在新生儿出生后自然睡眠或安静的状态下进行的客观、快速和无创的检查。国内外报道表明,正常新生儿和高危因素新生儿听力损失发病率的差异较大,正常新生儿约为1%o~3‰,高危因素新生儿约为2%~4%。 2 为什么要做听力筛查 听力损害是最常见的出生缺陷,听觉系统的正常发育,取决于1岁以内这段敏感时期声音的足够刺激(包括足够的强度和时间),以及小儿对其听觉和语言中枢系统的应用。宝宝听外界声音的能力减退或丧失,获得语言的能力也会随之减退或丧失,因而不能与别人进行语言交流,最终只能成为聋哑人。一旦发现婴幼儿有听力损伤,三个月开始是最佳治疗时机,拖得越迟,效果越不理想。遗憾的是,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发现孩子有听力语言障碍问题一般是在小孩2-3岁,这时才开展语言听力康复治疗,康复的机会很小,极可能发展为终身残疾。 现代科学技术已经可以对新生儿及婴幼儿进行早期听力检测和诊断,如能对明确诊断为永久性听力损失的婴幼儿在出生6个月内进行科学干预和康复训练,绝大多数可以回归主流{词语被屏蔽}。 3 听力筛查的时间 第1次筛查过程(初筛):即新生儿生后3-5天住院期间的听力筛查。 第2次筛查过程(复筛):即出生42天内的婴儿初筛没“通过”;或初筛“可疑”;甚至初筛已经“ 通过”,但属于听力损失高危儿,需要进行听力复筛。 复筛未通过的患儿应由听力检测机构进行耳鼻咽喉科检查及声导抗、耳声发射、听性脑干诱发电位检测、多频稳态、行为测听及其它相关检查,必要时并进行医学和影像学评估,做出诊断。对具有听力损失高危因素的儿童,应根据可能发生的迟发性听力损失状况,制定个体化的听力再评估的时间和次数。对于通过新生儿听力筛查但具有听力损失高危因素的婴幼儿,至少3岁内每6个月进行1次听力随访,若可疑有听力损失,应及时进行听力学评估。 4 听力筛查对象
3 r, |/ ^1 y6 _/ T# _$ z新生儿听力筛查对象主要有2种,一是所有出生的正常新生儿;二是对具有听力障碍高危因素新生儿。 听力障碍高危因素: 1.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48小时及以上者; 2.早产(小于26周),或出生体重低于1500克; 3.高胆红素血症; 4.有感音神经性和(或)传导性听力损失相关综合征的症状或体征者; 5.有儿童期永久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的家族史者; 6.颅面部畸形,包括小耳症,外耳道畸形,腭裂等; 7.孕母宫内感染,如巨细胞病毒、疱疹、毒浆体原虫病等。 8.母亲孕期曾使用过耳毒性药物; 9.出生时有缺氧窒息史,Apgar0-4分/1min或0-6分/5min; 10.机械通气5天以上; 11.细菌性脑膜炎。 对于幼儿及青少年而言,感染引起的急性中耳炎、分泌性中耳炎、耳外伤、链霉素或氨基糖甙类耳毒性药物的使用、噪声性耳聋、听神经疾病抑或是先天的耳部畸形都可能引起听力损失。此外,还有一些小朋友虽然可以听到声音,可以说话,但是存在言语不清,类似“大舌头”的情况,而这种发音从儿童刚开始学说话时期就存在,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年龄小,长大了就正常了。确实有一部分孩子在正常的语言学习中会出现这种现象,但也有一部分孩子是因为部分频率的听力存在损失而导致发音异常。比如孩子的中低频听力正常,高频听力出现了损失,就会使孩子辨别高频音出现偏差,从而导致发音不清。所以如果孩子有发音不清的情况,不妨做个听力检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