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j k' ^; i9 K* |# Q 捐献前的张小浩 4 B4 P: M) p7 Q8 A
. x, |: s0 ^' U) `5 [4 S0 q 中华骨髓库工作人员看望捐献中的张小浩 ; K2 B' G* r9 Q
/ y: A! Y& |( M2 E
张小浩和他捐献的造血干细胞 8 l' q3 B7 V5 n; ^; @0 L
汉网讯(记者宗晓斌通讯员章晟) 9月20日和21日,历经8小时10分,中国人民公安大学2009级研究生张小浩在北京市道培医院分两次捐献了造血干细胞。捐献期间中华骨髓库和公安大学领导前往医院慰问。他捐献的造血干细胞(骨髓)将直接挽救一位白血病人的生命。成功捐献后的张小浩感觉良好。
6 H. c4 z' n! W7 p 志愿者、采血医生护士眼里的张小浩 # h: I3 D2 N& k Z9 ~+ g* @
武华亮:(武昌鲁巷广场献血点志愿者)
4 W% E9 X _7 A7 h- C 我称张小浩为"师傅",我是受他的影响才当上志愿者。第一次献血就是他接待的,他热情细致的服务让献血成为一种享受的过程。在他的带动下,我和更多的献血者都加入到这个队伍中来,指导献血者填写登记表,发放纪念品,献血后观察陪同。在我们心目中,他是标准是榜样,是真正的志愿者。
* m1 ~( G3 g2 t5 [- b% F. y5 [! Y 陈屹:(武昌鲁巷广场献血点医生) ! E) \9 b/ N9 f( o5 s) Y- E
大家都很认同张小浩的志愿服务工作,他的特点是做事主动认真,自律性强,自我要求高,而且能做到持久的付出,默默无闻而不求任何回报。武汉的夏天很热,但他总是拒绝我们递上的饮料,因为他觉得那是给献血爱心人士的。除了备考考试和回老家探亲,他几乎每个双休都在献血车上做服务,多年如一日,即使有事来不了,也会提前告诉我们。
4 X8 {$ K) L E4 q, g# ? 陈虹:(武汉血液中心献血服务科副主任) 7 y- U* m5 e+ ]3 h
虽然和他接触不多,但经常能从{词语被屏蔽}工作人员和志愿者那里听到关于他的评价,众口一词的"优秀",甚至可以说是"凤毛麟角"。为无偿献血做了那么多,但他从来不愿意宣传自己,为人非常低调。他在服务献血者的同时,也深深地感动和影响着我们工作人员。有这样的志愿者是无偿献血事业之福。 ! {2 }4 U9 M7 f/ |- h+ r3 X
胡倩华:(武汉血液中心成分献血科护士) , z2 K+ d9 R# \5 }( M
张小浩献血很辛苦很执着,属于那种"随叫随到"的志愿者。从他们武昌光谷的学校到汉口宝丰路的血液中心,单程几乎要两小时。还有,他的转氨酶(ALT,肝功能,献血前体检项目)波动很大,如果我们提前与他预约,就容易兴奋紧张,第二天来了就会不合格,只好白跑一趟。所以他希望我们献血当天再通知他,这样虽然自己不太方便,但能够成功捐献。
6 F8 L, [' ], O2 U 献血、捐髓、志愿服务的张小浩 ' Z3 ?8 p& S+ `3 T) O J4 p) U, ^
张小浩1987年3月出生于湖北随州,中共党员。2005年考入湖北教育学院(现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应用心理学系,同年10月15日在鲁巷广场献血车进行第1次献血,捐血400毫升并加入中华骨髓库。当他了解到成分献血间隔期更短(1年可以捐献12次)、可以帮助更多人后开始选择成分献血(机采血小板),截至2010年8月11日共捐血30次。为了帮助更多人了解献血、实现捐血救人的愿望,在武汉求学的五年,当街头献血志愿者几乎成了他业余生活的全部内容。今年4月,当他得知自己与一名白血病患者配型成功的消息后,毫不犹豫地作出捐献骨髓(造血干细胞)的决定,成为湖北省第64例非亲缘关系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 0 F, a, o& o# l2 v
记者手记:做一个纯粹的志愿者 $ z$ F. Y1 ^6 m8 A9 _5 j6 x- B
同为志愿者,我知道张小浩也有四五年了,但和很多人一样不了解他。他话很少,总是微笑。我们是一样的B型血,有几次在成分献血室相遇,也只是相视淡淡一笑。
. l& h2 c7 ?7 U2 l5 y; q: w. A/ B 通过中华骨髓库湖北分库,刚才在网上联系到捐献完的张小浩,想做个采访,但得到的信息量却少得可怜。他觉得这些没有什么好说的,如同那多次的献血一样,只是捐献的血液成分不同罢了。我只好找到{词语被屏蔽}人,从电话从QQ上得到更多关于他的消息。 / o/ J: t0 \0 p
当问到当初为什么献血,他只有一句话:因为不伤害自己又能挽救一个人的生命,很值得去做;他理解的志愿者,就是不为任何回报而积极去参与{词语被屏蔽}公益;他说,做志愿者容易,贵在坚持,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加入进来。4 E# @* _2 ^ a/ s; M
. S3 [( B) R: a2 E! o) x" e'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