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连日来,注册会计师考试、医师资格考试、司法考试接连被曝存在{词语被屏蔽}现象。虽然这些考生的举报尚未经证实,但从往年发生的{词语被屏蔽}事件来看,{词语被屏蔽}背后是完整的利益链,部分助考培训机构是中介。4 ?/ G6 h# e- P# H8 S
5 r2 J7 S# f/ S; ] 一直关注此次注册会计师考试{词语被屏蔽}事件的财税专家马靖昊称,目前很多考试都出现{词语被屏蔽}事件,这是一个大环境的问题。因为从命题开始,至试卷最终到达考生的手中,经过的环节很多,具体说来有命题、印刷、押运、保存以及监考等环节。只要一个环节出问题,都是大问题。' c5 q' ^5 {; q
( F+ x# D; v, X+ ?
2007年,国家医师资格考试发生{词语被屏蔽}事件。据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检察院反渎职侵权局披露,案发前,孟磊任国家医学考试中心试题开发一处负责人,负责医考的命题工作,考前所有医考题目都在孟磊的手中掌控。时任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口腔修复学教授的王少安与孟磊系相识多年的朋友关系,在王少安几次三番求情下,孟磊用U盘将口腔类考题从单位电脑里拷回家,从中抽取了360余道题,把每道题的题干和答案整理成一句话。考试之前,他和王少安约在北京的一家茶馆见面,王少安当场把整理后的考题拷进电脑再飞回成都。2006年和2007年,孟磊采用相同的手法将考题交给王少安。
5 \$ t0 @0 g& D4 Z* ^* x; ?) b9 W; U
6 w4 p$ U2 H9 x( _' A/ q. v' U3 D 陷入上述{词语被屏蔽}案的还有国家医学考试中心研究与评价处原负责人于惊涛。于惊涛的工作是在考试后对当年命题进行分析评估,为今后出题提出建议。2007年,于惊涛为了帮助岳父朋友的两个孩子参加医考,便以提前接触考题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为由,要求在考前就着手对考题进行“研究”,顺利地拿到了考题。
@) y' M0 p; E' Y T% g$ c, o
2 t _& H ?8 f" `/ v+ p 2009年,国家医师资格考试再次发生{词语被屏蔽}事件。经法院查明,2009年7月,国家医学考试中心试题开发处的工作人员叶某,将2009年国家医师资格考试临床类别的4套试题及答案拍摄下来,提供给张某。随后,张某伙同多人开设培训机构对外承诺“真题培训”,每位学员收费上万元;还提供给赵某,获利15万元。而赵某又向全国各地数十名考生泄露了试题答案,其中有两名为北京某医院医生裴某和曹某。' v& A& @) h) p: B" y
$ C* _+ G% N' r0 X: n/ Q4 D
为牟取高额利益,一些“助考”培训班成了发生{词语被屏蔽}事件的中介。2007年,北京步云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李道桂伙同该公司副总经理杨淑珍,以10万元的价格从他人手中购得全国一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试题及答案,随后把试题及答案泄露给该公司旗下的考试培训班学员及各加盟分校,从中赚取利润40万余元。
" }' {" T/ ~5 ~) ~" h3 a3 i- t
1 }7 N) w, }9 F* k# k 负责侦办2007年国家医师资格考试{词语被屏蔽}案的检察官称,保密制度得不到落实是泄密的重要原因。“比如国家医学考试中心规定了涉密计算机不允许上互联网,考试中心的人各司其职,也不允许互相交流。可事实上,这些工作人员不仅用涉密计算机上外网,甚至彼此都知道计算机密码。此外,虽然命题老师和国家医学考试中心签订了保密协议,但他们进入命题组都可以随身带包,如果有人想将考题拷走是完全有可能的。”(记者 田国垒 实习生 郝帅 方磊)$ p) V# Y+ X, `/ W. k( A4 _( P8 e
. B: K% q- H8 L" M 彻查{词语被屏蔽}背后的利益链
- U- o+ }- `% X% n+ U! T" N5 J7 Y6 Y9 A1 n; D) q% |/ X2 U8 X
早有{词语被屏蔽},今又{词语被屏蔽}。一向被认为考试严苛、诚信的注册会计师考试,也在今年被指{词语被屏蔽}。9月18日是2011年注册会计师考试的最后一天,有考生在网上披露,考前网上流传的部分答案竟然被验证为真,并由此大呼考试不公平。
. [. p; p$ v5 G9 }! A e
. G& A& I4 w! q( j 注册会计师考试遭遇“{词语被屏蔽}”不是第一次。早在2008年,就曾曝出“注册会计师考试{词语被屏蔽}”事件,但最终不了了之。笔者报考了今年的注册会计师考试。虽然最终因事弃考,但笔者发现,在报名后直到本次考试结束,每天都会收到3条以上“{词语被屏蔽}”的短信,也经常被显示来自北京或上海号码的所谓提供注册会计师考试培训的电话“轰炸”。笔者的几位考友也无一例外,每天都收到类似的短信或者电话。更让人郁闷的是,本次考试刚结束,笔者又多次收到2012年注册会计师考试培训的短信。$ b% R% e: l. O# G& W
" ]% S @ z0 T7 d% b5 h
此前,笔者虽然对自己和考友手机号码的被泄露,以及幕后机构“考后再付款,零风险通过”之类言之凿凿的承诺感到吃惊,但对注册会计师考试的严肃性和公正性还是有很大信心的,并不相信这样高规格的考试会真的出现{词语被屏蔽}。但令笔者大跌眼镜的是,{词语被屏蔽}竟然变成了事实。1 C% ~: N3 i; T
5 }& t7 t" W! b
英语四六级考试{词语被屏蔽},笔者早已见怪不怪,但像注册会计师考试这样的考试也会出现如此严重的{词语被屏蔽}事件,笔者还是感到吃惊和无语,不禁觉得自己花费250块大洋报了五科,最终却弃考实在是明智之举:注册会计师考试已超越司法考试成为国内难度最高、耗时最长的考试,考过一科都不易,全科通过的人更是寥寥。难度如此之大的考试,辛辛苦苦备考未必能通过,而别人花钱{词语被屏蔽}轻松通过考试,这实在太不公平。幸亏自己没考,即使考了也是炮灰,不明不白地做炮灰!
5 c+ y/ i' C. g" K B4 b' v A) {# e% C8 Q6 _8 J' T; Q
在笔者看来,注册会计师是一个非常重视诚信,靠诚信立身的职业,其诚信水平甚至关乎国家经济安全,因此,旨在选拔注册会计师的考试应该比{词语被屏蔽}考试更严肃公平,容不得半点猫儿腻。可以想象,通过作弊成为注册会计师的人,绝不会在以后的职业生涯中遵循诚信的职业操守,这不仅有损注册会计师的职业形象,也严重影响整个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健康发展,甚至不利于国家经济发展。此次{词语被屏蔽}事件不仅损害了注册会计师的形象和考试的声誉,也严重伤害了注册会计师考试考生以及所有热爱该职业的人的心。
M3 K$ N" a) t& g
3 E- O! Q! W" \6 E n9 W2 B 毋需等待官方回应和公布调查结果,2011年注册会计师考试{词语被屏蔽}已经被确凿的事实证明。正如有人所说,一场本应严肃严格的考试已演变为荒唐的“逗你玩”,注册会计师考试的形象一夜尽失。考生们不仅愤怒于自己的电话号码等个人信息是怎样被出卖的,更愤怒于这些真题和答案又是从何而来的。对此持有疑问的,不只是56万名考生,还有广大{词语被屏蔽}公众。虽然{词语被屏蔽}事件早已无需证实,但我们还是急需有关部门以认真负责任的态度及时作出回应和处理。人们希望,有关对这次{词语被屏蔽}事件的调查不再像上次那样匆匆偃旗息鼓,应彻底查查{词语被屏蔽}背后的利益链。
0 [0 k& P) E9 O+ `. Q+ {5 Q! r9 _. v# q
考试{词语被屏蔽}早已不是稀有现象,从英语四六级考试到研究生入学考试,甚至司法考试、注册会计师考试等执业资格考试,乃至国家公务员考试,国内哪一个级别的考试没出现过{词语被屏蔽}呢?如今,各种考试及相关培训已渐渐产业化,因考试衍生的利益也日益巨大。在目前监管不力,惩罚不严的情况下,难免出现利益勾结、权力寻租的现象。
5 q5 e6 m% Y+ z" D: I, \ _2 L9 n0 C% C# o
考试{词语被屏蔽}伤的不仅是考生的心,更是考试的公平。最近接连发生的考试{词语被屏蔽}事件应当给我们敲响警钟,如果{词语被屏蔽}背后的利益勾结、权力寻租不被遏制和根除,万千学子乃至整个{词语被屏蔽}或许将失去对“知识改变命运”的信仰,而取而代之的,恐怕是“钱能买到一切”这样的丑陋潜规则。(张梁)6 i+ q: ?" B6 q+ [+ c2 }$ v% G
- h( R' N$ d; ?- j `+ `+ P& |' m7 ]; d; j来源: 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于澄)
1 Q- A( Q% ^! j, o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