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新店乡的越调戏每天有三场,分别在上午、下午和晚上,听众基本是老人,约七八十个,与往年人山人海的场景相比,冷清了不少。图/潇湘晨报滚动新闻记者 褚平川) ) |0 J& V' F; T# J
红网南阳1月28日讯(潇湘晨报滚动新闻记者 褚平川)我老家在河南南阳市宛城区一个村庄,南阳是座历史文化名城,在这片土地上,也流传下来许多古老的过年民俗。
# ?1 V, k5 x3 U . r. y+ t( s3 R, M
老家乡镇的名字叫“新店”,距新店乡四五里地的夏响铺村便是三国名将黄忠的老家,十几里外的博望镇便是诸葛亮火烧博望坡的博望。/ U4 D$ q: s9 a8 G9 R
+ Z+ m& g$ [. ?5 Q H; U
白河通往汉江,新店是以屯草为主的码头,因储草易发生火灾,这里便有祭拜火神爷的习俗。在乡里的火神庙边上,每年过年从腊月二十三小年起便会唱越调戏,一直到元宵节过完才结束。今年过年,新店乡集市的火神庙边上,又唱起了越调戏。
& e7 Z0 [0 I4 P+ ^7 u: A0 b
& q- M+ A; ~" y$ X 越调戏在清朝乾隆年间已在河南南阳一带流传,至咸丰时流传到邓州、禹州、许昌、郑州、商丘、周口一带。因为采用河南方言演唱,旋律与豫剧有相通之处。越调的音乐丰富,有“九腔十八调七十二哼”之说。% R% K! G: H" O+ Y. x7 O6 f
2 h: L9 _- O K) { 时代在发展,很多年俗渐渐凋零了,如今听越调戏的也只有一些老人了。每年过年,老人们都会搬上板凳到乡里火神庙看越调戏,他们年轻时就听戏,老了依旧喜欢这些腔调和声韵。年轻人是少有耐性去听戏的,学习越调戏的也越来越少,越调戏班也几近凋零。
- c$ B' R: `4 l' g7 X( r( Z* g: F
6 i- N% z2 L$ x! `" Q 唱越调戏的戏班是不专门收钱的,大年初一,戏班的人会穿上戏服到各家拜年,每家会给一些喜庆钱。自我记事起,乡里每年过年都会有越调戏。小的时候,我时常跟随爷爷奶奶一起去看戏。我小时候就喜欢穆桂英的那对金鸡翎,还有武将背后的靠旗,一是觉得漂亮,另外觉得威风。小时候,玩伴们都看过一些戏,经常会拿着高粱秆子放在胯下学戏中人骑马。唱戏的年俗对于小孩子也算是美的启蒙。
* }1 R$ o/ z( @# G( Z( F1 L* m 0 \- F3 }$ Y0 p+ k6 v
今年新店乡的越调戏每天有三场,分别在上午、下午和晚上,听众基本是老人,约七八十个,与往年人山人海的场景相比,冷清了不少。越调戏在前些年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了需要抢救和保护的民俗。# B7 d7 V& w3 W, p# e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