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 ^* ^. f3 _* h* F
+ |+ d3 F$ l! ?- t! M
街坊有难一个电话他准到/ J# F* d9 P% w5 \; u
捐钱买乐器,街坊夸他心肠好;修路建礼堂,老家人赞他是"活菩萨"; T* v, m; o$ a0 u- A5 R# ]
同样有一副热心肠,不同的是,马大姐是一闲人,冯流吟则是深圳佳联华购物广场的董事长。80年代初期,冯叔在老家已是响当当的风云人物,下海经商发家后,他开始将精力投入到老家建设和社区一些婆婆妈妈的琐事上,但凡需要资金援助的地方,都能看到他的影子。至今没人清楚他的家底,街坊们只知道,不管有什么困难,只需一个电话,他就会立马赶到。/ t0 F4 q) Q# Z, D I* g: @0 y
"冯主任"出马社区无难事, J- k) y1 M0 }4 g: c0 p" w
快过年了,商场生意进入旺季,61岁的冯流吟比平时更加忙碌。虽配有豪华大奔和专职司机,不过冯叔向来喜欢单独行动,他的座驾三菱吉普车像个忠实的朴人,始终加满油等候发命,十多年来,它跟着主人在关内与关外、深圳与梅州之间来回跑,用冯叔的话说"开习惯了,还是觉得它最好。"打理生意之余,冯叔的另外一个身份是梅林街道梅都社区居委会副主任,6年前的一次社区选举,他以高票当选,街坊们都尊称他为"冯主任"。"我不喜欢人家叫我老板。"冯叔说,来深21年,他先后创办了自己的物业公司、幼儿园、购物广场,如今虽已到退休年龄,但他闲不下来,没事常到社区老人圈里喝歌、跳舞、当主持人。
. a7 b& x4 [" P. x5 n7 V9 e"当年要不是冯主任慷慨解囊,我们就没有现在的艺术团。"梅都社区老年人协会会长许洪说,协会刚成立不久,社区喜欢捣鼓乐器的老人便嚷着要买提琴、音响、二胡等设备,在经费不足的情况下,冯流吟爽快拍板"要多少钱?我来出。"在之后的社区文化活动中,演员的服装、道具费用冯流吟总是主动包揽。"经常开会开到一半时,冯主任就从兜里掏出一叠钞票,用由解决经费困难。"许洪笑称,在处理各类婆媳矛盾、邻里纠纷问题上,冯叔也有自己的一套,只要他出马,再深的邻里矛盾都会化解。
9 Y t, A$ I1 I. ]1 Y! X如今,冯叔搬出梅都社区已有好多年,不过昔日街坊遇到困难时,只需一个电话,他就会立马赶到。0 w8 \6 e( K0 C1 R2 F" O& g2 M5 X
乡亲们眼中的"活菩萨"! P0 X/ N# Q8 F" }8 t6 z
冯流吟的老家在梅州丰顺,百岁老母亲依然健在,在家他排行老三,是母亲眼中的"孝子"。几十年如一日照顾老母亲的事迹传开后,冯叔去年被评为"深圳市十大孝亲敬老之星"。
. S. I' S9 F. O% a) W在乡亲们眼中,冯叔不仅是孝子,更是"活菩萨"。1986年,梅州发生特大洪水灾害,不少房屋倒塌,当时在老家负责建筑工程的冯流吟带着施工队200多号弟兄,到灾害现场进行三天三夜的抢救。1992年,为了让乡亲们在农忙之余有一个固定的休闲娱乐场所,冯叔捐钱在老家腊坑村建了一座上千平米的大礼堂,桌椅、音响等器材一应俱全,随后他又捐钱在老家修路、建学校,这些事迹至今都被当地人广为流传。
/ f% ^! l( F" x$ {- y( _最近,冯叔在梅州老家选了一块倚山畔水的宝地,准备建养老院,他的愿望是让所有老年人都能安享晚年,冯叔坚信"总有一天我们也会老,到时肯定会有人来孝敬我们。"采访快要结束时,冯叔突然来一句"丫头,你们这次评选活动需要捐款吗?如果需要我得提前准备一下。"应了许洪会长那句话,冯叔并非在炫富,而是时刻抱着一颗助人的心。
# o$ f" ~* B: y2 B6 r第三只眼/ L: V$ N* L* H4 S* C- x
冯叔不服老,这一点从他开车的技术中可以看得出;冯叔也不是暴发户,他的每一分钱都是靠自己的双手辛辛苦苦挣来的。深圳不缺有钱人,缺的是像他这样发家后能为街坊邻里排忧解难的热心人。
9 r% Q* g r' u采写:叶淑萍 配图/视频:叶淑萍' o" @+ j' `- T5 \& b# R f& Z
编辑:张春恒
+ i+ x# t4 K+ b. o$ R! ]' }5 q- w$ C5 B; y!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