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乡县王浩的近十万亩核桃喜获丰收 金秋送爽,花果飘香。在内乡县王浩的近十万亩的薄壳核桃基地里,看到的是一派丰收的景象,果农们正忙着采收核桃,一个个脸上都洋溢着收获的喜悦。公司里已经堆了满地的核桃,王浩无限欣慰说:“今年一亩地收190多斤,80%已挂果,一斤卖到了25元!除去平时打药、修剪、采摘、肥料等费用,今年收益很可观……”
; x- b6 c8 t5 b, a8 b( g) W. L( ?" N 四十二岁的王浩,1995年从内乡县华兴制药厂下岗,开过鞋店。后经多方考察,发现山区丘陵地发展林果业比种庄稼的收入要高四、五倍,群众致富还要依靠林果业,而核桃的市场需求和价格保持稳定增长,效益可观。他先后五次到山东、云南、四川、陕西等地考察学习。2008年春,从山东、陕西等省引进8518、辽核1号、辽核5号、中林1号、中林5号等十余个核桃优良品种进行试种,结果试验很成功。试验成功后他立即转让鞋店,筹措资金,先后投资8400万元在赤眉、余关、瓦亭等乡镇承包荒山,建起5.6万亩连片的薄壳核桃基地,全部种植薄壳核桃。1 P6 a: E( T. T! }
2008年,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开始在全国推广。内乡县委、县政府针对国家的林权改革政策出台了招商项目,具体由县林业局负责。于是,王浩和内乡县林业局达成了薄壳核桃种植意向,成立了浩林果业公司,任总经理。& T. y9 h% S" ?
他把公司变为“造林工厂”,采取对农户荒山荒沟反租倒包的形式万亩万亩地规模发展,农户中的闲散劳力再变为“工厂”的造林工人,除每月按期发放工资外每年年底按收益再发放奖金。结合扶贫开发、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建设,整合资金6000万元,以“造林工厂”为母本,成立造林合作社,公司免费为入{词语被屏蔽}员提供技术、保本价提供优质种苗、共同对外销售等。在市、县林业部门的共同支持下,全县核桃种植户均享受每亩200元的种植补贴政策,此举受到广大林农的交口称赞。又吸引赤眉镇、赵店乡等16个村42个小组吸引2000个农户加入专业合作社,投资4800万元,加大路、水、电等基础建设力度,又发展薄壳核桃3.4万亩。同时,该县林业局及时靠上搞好技术指导和服务,为果农解决生产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并巡回举办技术培训班,为核桃产业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8 R: f. d1 p! a, ~! p3 B
这种合作社+基地+农户发展现代林业产业的模式,解决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政府“管”不了、部门“包”不了、群众“干”不了的现实难题,使农民成为真正的受益者。# Y& C. z/ w0 m2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