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好了二十八号的火车票,倒数的回家的日子。每天早晨起来,备忘录里的记录都告诉我离回家的日子又近了一天,买了一包徐福记的糖果,每天中午吃一颗,给自己些能量,提醒自己必须提前完成自己的工作,才能如期回家。在外面飘了这么多年,一到临近过年就分外想家,爸妈的电话打得也勤了,我知道,他们是想问我过年回不回家,但是又怕我有压力,有心理负担,所以每次电话里都不提这个话题。感觉在外面这么多年,一直没在父母跟前尽孝心,反而让他们为自己的事情操心,真是不孝顺。所以今年,早早就盯着12306,刷票,抢票,务必今年早些回家,好好的陪父母过个团圆年。: n" U$ m& |9 \; A. a/ {" N! {* u
8 G9 L9 `7 g& B( z- h- {: q
; n- e, B. d C
4 N0 o$ t8 c- A- Q: s5 l; v: m记得上小学的时候,一放学就拿着书包飞奔回家,每次都是妈妈做的热腾腾的饭菜迎接我,那时候还总是问妈妈,为什么每次不管什么时候回家,都正好吃饭,妈妈只是笑而不语。上了高中,去了镇上寄宿的学校,妈妈每次都装一包又一包的吃的,怕我吃不惯学校的饭菜,爸爸总是默默的帮我拎着书包,背包,送我到车站。有一次爸爸去送去车站,去早了,我就上车在车上等着,等了一个小时才开,等开走的时候我往窗外一望,看见爸爸还在那看着我坐的这辆车,车子缓缓开动了,我摆手让他回去,他仍没动。等车子走远了,爸爸的身影变成了一个小黑点,埋在我的内心深处。上了大学,一年虽然回家两次,但是那个时候贪玩,每天有去疯玩,也不怎么跟父母交流,但是我知道,他们爱我,我也爱他们。
7 ?* G0 a0 x- ~ ![]()
" R" H9 o6 Q z) g6 `+ K0 D
, `- [6 c# ^+ V- ]5 B% g* h前段时间我还一直在纠结今年是否回家,票不好买,人多又挤,女朋友也一个人在这边。朋友看我到焦虑的样子,推荐我看了一个现在网上特别火的视频,是我爱吃的徐福记糖果的一个微电影,叫《甜.满新年》。讲的是小孩子希望爸爸过年回家陪她,而不只寄给她糖果吃,她更希望真实的爸爸而不是电脑里看到的爸爸,而他也回忆起自己小时候过年的时候,喜欢吃糖果,过年期待爸爸在身边过年的情形,于是果断过年回到了家,不仅给儿女带来了徐福记的新年糖,还给女儿传递了满满的爱。" C$ J% z7 k4 t4 Y! `( Q$ L( Q
% u; {: T1 [, E: I0 Q
& b; b2 \3 Q% P" K1 U' s0 D是啊,哪个孩子不希望过年的时候陪着父母,而哪个父母又何尝不希望团圆的时候有儿女在身边。这种甜蜜的味道,徐福记知道,每一个做父母的,做儿女的都知道。
& Y; u3 F- _$ \- |
# I3 U+ w$ c8 M
" a1 y0 O' q0 |2 r) X0 B听一个朋友跟我算过一笔账,意思是现在父母五十多算了,假如他们能活到100岁,而我们保证每年回家一次,或者因为有事耽搁,两年或者更长时间回家一次,那么我们见到爸爸妈妈次数不足四十次,连四十次都不到。那么我们做子女的,怎么还能因为春运,工作忙而不回家呢。那首歌唱的好“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希望在外漂泊如我一样的孩子,都能回家陪辛苦一辈子的父母过个团圆年。 8 P2 Q; G6 A% M3 n& @
0 ]7 l' e8 `4 _1 U7 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