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5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内乡社区网丽丽编辑】推荐名医之夏卖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7-1 06:11: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t. ?. C7 r0 u' }# Z, i. b# w; [
新疆奇台县吉布库镇吉布库牧业村的村医夏卖依
3 e( X7 P0 J# X$ T5 r& v
  $ K( w7 B& q, Y  `
  天山深处,56岁的哈萨克族村医夏卖依骑马走在出诊路上,雪地吱吱作响,在坚硬的冰面上马蹄不时会打滑。就是这样一条充满艰辛的道路,年复一年,夏卖依从青年一直走到老年。
' ?( A; b1 q$ C1 {  p  20岁被村里选派去学医,22岁学成归来,新疆奇台县吉布库镇吉布库牧业村的村医夏卖依30多年来忠于职守,成为牧民招之即来的“家庭医生”,深得牧民们的信任和爱戴。
% y/ N5 v1 T& x7 b5 Y; u& a2 J: I" ~) P) W/ ]% R1 {
  那山,那人,那马
  e" i9 B! e4 s  m+ o3 B5 {1 D
  [  F* g7 {6 g; F4 O% _% H( P  吉布库牧业村位于天山最高峰博格达峰以北的大山深处,是奇台县最偏远、自然条件最恶劣的行政村之一,在方圆20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1000多名牧民过着夏牧场至冬窝子两点一线的游牧生活。
8 g' |( P" G1 f8 m+ m$ ~  冬季是一年中夏卖依工作最繁忙的时节。患感冒的牧民增多,看慢性病的也不少,还要为小儿服糖丸、打预防针,小小的村卫生室里患者一拨儿接一拨儿。3 p0 E) l) E( k1 S( A
  80岁的热合曼老人身板硬朗,在儿子的陪同下骑马前来,请夏卖依给他测血压。“他给我看了35年的病,几天不让他看看就觉得不踏实。”老人说,夏卖依在这里名气很大,牧民住得分散,但是不管哪里有人生病,也不管白天晚上,夏卖依都会赶过去,真正做到了为人民服务。0 x% y2 I4 k9 _4 l. L
  紧挨着村卫生室的,就是夏卖依的家。牧民买热木汗正躺在暖烘烘的炕上打点滴。她得了重感冒,丈夫骑了几小时的摩托车送她来看病,夏卖依给她开了5天的针剂,怕她回去路上受凉,便留她住在家里。“今天是第四天,我感觉好多了,头不痛也不晕了。”买热木汗说,牧民们是“夏大夫”家里的常客,他家有时像病房,住满了病人和家属。
# j4 J. ]% ]( m3 m3 i  吉布库牧业村东西宽36公里、南北长75公里多,有的牧民家住在偏远的后沟、西沟里,有的地方根本没有路,为了给大家看病,马成了夏卖依必不可少的伙伴。
' \$ j& m$ ^9 y. _  C  夏卖依说,每隔一段时间,他要背上急救箱,装上一褡子(一种布袋)的药,骑马去巡诊,不管走到哪个沟,不管牧民有没有生病,他会挨家挨户转一遍。“家里的摩托车已骑坏了3辆,现在骑的马是我的第十一匹马。”他说。
* A3 p& y( e0 g) ]  “这么多年来,我亲身经历了山区牧民医疗水平不断提高、不断变革的过程。”夏卖依说,最早的村卫生室是他的家,泥巴房子,常常漏雨。2008年在政府支持下,这里建成了第一个村卫生室,不仅有药房,还配备了简易呼吸机、氧气袋等医疗设施。牧民过去得了疑难杂症,到大医院看一次病动辄上千上万元,不少人因此陷入贫困。自从2006年实施新农合后,牧民们再也不用为看不起病发愁了。作为村医,他的待遇也从最初每月只有30元增加到现在的500元。9 g  h, y0 ]# J  N( U6 l# F

" `% j$ c3 p. Z) b& z" F  牧民们离不开的“夏大夫”
# f% M6 ]2 X) K! b" p. ^  q# U. j$ K/ J! N2 O1 C. I, V* F& {% B
  尽管只是“赤脚医生”,“夏大夫”却是牧民们离不开的人。
( u* ?! o4 X( ^9 x1 k2 j  在风雪交加的夜里,他赶夜路到牧民家为难产的产妇接过生,给母子带去平安;他给患风湿性心瓣膜病的牧民坚持做维持治疗20多年,最终在新农合政策支持下,这位牧民做了心瓣膜置换术而获得康复……* G; m1 V! T" z5 |% t; G
  牧民们说,骑马去乡卫生院要花半天时间,去县城要一整天,得了急病根本来不及,所以不管大病小病都要先请“夏大夫”治。
+ \+ o# T" i# Q# a9 f: S  67岁的塔西木汗6年前因脑溢血半身不遂,家人急得不知所措,给“夏大夫”打了电话。“当时没找到马,20多公里的路他硬是跑来了,又是急救,又是联系车子,然后亲自把我母亲送到乡卫生院。”塔西木汗的儿子说,几天后,母亲脱离危险回到村里,见到“夏大夫”就哭了。& v0 }4 q) Y( B  d: Q
  塔西木汗老人如今左半身已部分恢复知觉,可以拄着拐棍在屋里走来走去,健康状况还不错。“‘夏大夫’心好,脾气好,我出不了远门,每次都是他上门来给测血压、打针、送药,我们离不了他。”老人说。
5 w! g5 H2 A0 |  牧民们信任夏卖依,“很听他的话”,吉布库镇卫生院院长热西丁说,刚推出新农合时,很多老百姓有疑虑,参合率不高。可是在吉布库牧业村,在夏卖依的宣传介绍下,第一年就有85%的牧民参加,第二年达到100%。
. L" F* n' W/ r; ]- P5 H# K  村干部有时为了做村民的思想工作也要央求夏卖依出面。夏卖依到北京开会,只离开了几天,村民们天天打电话到他家,询问他啥时回来。
; s; D+ s6 I! g" a+ t3 t( k
& o# T# H6 e& t  放不下的责任心
4 k, T, j! H, k0 a* C% z. l. y
* a( ?" z& n( a2 T; v& j* E  夏卖依对妻子库扎依有着说不完的愧疚。他们家常年成了临时卫生室,牧民来看病,离家远的会住下,还要照料他们的生活;看到生活困难的牧民,夏卖依又不忍收诊疗费。实际上,要抚养5个孩子,夏卖依家的日子也不好过。他常年往返在夏牧场和冬窝子之间巡诊,维持生活的重担就落在了妻子身上。( u- ^! Q7 A& Q
  上世纪80年代初,山里暴发麻疹疫情,夏卖依负责给牧民看病、打防疫针。那时候,交通、通讯十分不便,为了挨家挨户开展防疫,他4个月没有回家。后来回到家时,他才得知自己刚出生不久的第一个儿子因感染麻疹不幸夭折。% _  l3 K! W0 R' d3 f
  “妻子悲痛欲绝,我有泪只能往肚子里咽,从此,全牧区儿童计划免疫成了我的一项重点工作,牧区再没发生过因麻疹死亡的病例。”夏卖依说。0 e0 |/ X/ x" z* V+ ?8 V
  库扎依对丈夫的理解多于抱怨,“我赶羊到冬窝子放牧,他常常忙着看病不能按时给我送粮食来,还是周边的邻居惦记我,把吃的、用的给我送来。”库扎依说,家里住着病人时,病人家属会争着挑水、喂牲口,帮她分担家务。
7 d  ~! W- D( l% h7 Q  把牧民当家人的夏卖依说,他最幸福的时候就是,逢年过节牧民们拿来最好的食物,聚集到他家,载歌载舞;最欣慰的是,现在牧区的医疗保健水平普遍提高,牧民的保健意识也大大提高。5 g2 s" Z* W8 ?* Z0 l7 O0 k( f2 `
  “我是党和政府培养出来的‘赤脚医生’,为人民服务是国家对我的要求,也是我这么多年来的追求。我觉得这30多年没有白干,只要还能干动,我会一直干下去。”夏卖依说。
4 }7 o) s7 O& i" D
8 F0 Z) P; U5 w* D8 X, C6 o( j/ w1 n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顶 踩
内乡社区网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媒体投稿和用户自行发帖,与内乡社区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本文内容有侵犯你的权益,请发送信息至702079960@qq.com,我们会及时处理。点击进入客服处理点击进入客服处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内乡社区网 ( 豫ICP备12007913号-2 

GMT+8, 2025-2-16 19:12

Discuz! X3.3

© 2001-2018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