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医生是好医生?我想,每个人对此都有不同的释义。但在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香花镇卫生院院长袁翔看来,更多地为患者考虑,全心全意为乡亲服务,真正走进乡亲的心里,才算一个好医生,才算尽到自己的职责。 与袁翔见面时,他刚从四川成都回来,因为他的母亲生病住院了。袁翔是一名医学硕士,副主任医师。他不善言谈,除了医学之外,似乎没有更多的话题和爱好。当谈起他初到淅川县仓房镇卫生院的经历时,袁翔略显疲惫的脸上多了一丝激动,“移民医生”的经历至今让他印象深刻。 负责任的“移民医生” 2009年5月,袁翔被调到只有三名医生的淅川县仓房镇卫生院。当时闻名世界的全国重点工程——南水北调大移民即将拉开帷幕,医院担负着摸底排查、普查登记、医疗服务保障等任务。为确保排查工作万无一失,医疗保障组天天入户、不分昼夜进行巡诊送药。由于很多村落距离远、居民分散、交通不便、汽车难以通行,袁翔便带领医务普查人员利用摩托车、自行车、甚至是步行进村入户,详细询问病人的家庭病史、病情,并登记造册。 “刘有荣是该镇胡坡村一位89岁高龄的老太太,患有心脏病和高血压多年,家中却无人照顾。每天我都要和医务组人员跑60公里去照顾她服药。搬迁时,她的身体差,不能受颠簸。我就一路背她到移民发车点,并将刘老太的病情向接送移民的辉县医疗部门做了详细交代。”袁翔回忆起移民的经历时,激动不已。看得出来,袁翔对患病的移民倾注了很多情感。 袁翔说,保障每位移民患者安全搬迁,既是对党和政府负责,也是对人民群众负责。 强烈的为民情怀 南水北调大移民期间,高血压、心脏病患者以及孕妇是医疗队重点关注的人群。袁翔时刻牵挂着仓房镇排查出的每一个高危病患,他们有没有吃药,病情恢复的如何,有没有突发情况……这些都是袁翔的心头重担。 仓房镇胡坡村有一位轻度老年痴呆症患者,并伴有肺心病和心脏病。为了照顾老人,袁翔每隔两天到家里给她检查一次。搬迁那天,人多、设备少,袁翔便带领医务人员用板凳将老人从山上抬到山下,再用救护车送到移民车队,让老人平安到达辉县移民新村。 “仓房镇每位患者的病情我们都在心里熟记着,我们会提前和接送移民的医疗部门沟通,准备相关医生以及医疗器械和药品,防止中途发生意外,有时我们会跟随移民车队将患者送到搬迁地,这样才会放心。” 袁翔虽已调离仓房镇卫生院,而他曾经的同事、现任仓房镇卫生院副院长叶青锋却有很多话要说。在叶青锋眼里,袁翔一直是他的好领导、好兄长,也是自己学习的好榜样。 2010年7月大移民期间,袁翔和叶青锋一起奋战在医疗保障服务第一线。无论刮风下雨,还是高温酷暑,都能看到他们挨家挨户排查、登记、送药的身影。 移民指挥部的大伙房是移民、服务干群、司乘人员、司法人员的集体餐厅,袁翔等人却从没在里面吃过一顿完整的饭,下村回来往往锅干碗净,方便面和开水成了他们的“家常便饭”。 “有一次,送一个病人搬迁。天下着雨,我们用竹床抬着他,用衣服被褥固定着,一直在70度的陡坡上走了两个多小时才将病人安全送到迁移点。”袁翔回忆道。 7月的天气酷热难耐,帮扶工作队里很多工作人员都中了暑,医疗保障组及时进行输水救治。工作完成时已是深夜,再看看袁翔的裤子,全是汗渍结成的白硝,而腿上的皮肤早已磨破。他这样忍痛工作一天,一句话没说,一声苦没喊。在场的一位河南省卫生厅领导对他说:“袁翔,你真是好样的!”
高尚的医德仁心 1994年,袁翔从郑州卫校毕业后,一直在乡镇卫生院工作。在基层工作久了,袁翔对农民便有了特别的情感。“几年前,卫生院还没有开设口腔科,也没有专业的牙医。很多农民牙疼时,只能忍受,或者找一些江湖游医治病,这样便产生很多潜在的病变。” 袁翔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最终他决定自费进修牙科本科学历。毕业后,袁翔取得了口腔执业医师证,在卫生院开设牙科诊室,解决了周边3个乡镇辐射范围达30平方公里的群众牙疾难题。如今,袁翔除了在医院牙科诊室坐诊,还经常到乡村、学校进行巡诊、义诊,为老百姓和学生讲解口腔健康知识、日常保健与疾病预防知识,赢得群众的口碑。 袁翔告诉记者,农民的生活其实很苦,很多人为了省钱,一些小病都不治疗。“一些老年人来看病,先说没钱,让我少开点药。我往往告诉他们应该先治病,费用有了再给。实在负担不起的我会自己垫付他们的费用。不能让农民,特别是老年人因为没钱耽误病情,从医二十多年,我垫付的医疗费用有10多万元了。但他们的情形总是让我想起我的父母,就觉得必须要这样做。” “我母亲今年70多岁,多年积劳成疾患下重病,现在正在成都治疗。但我只能抽出三天时间陪她,虽然放心不下母亲,但做完手术后我必须返回卫生院。我很感谢我的家人,因为他们很理解我的心情,也特别支持我的工作。”
- F8 w; ^8 E5 F3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