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9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爱医生,就是爱我们自己”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8-19 16:19: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8月16日,5000多名参会代表聆听了“2014中国医院论坛”大型电视现场对话。当谈到在当蟵词语被屏蔽}脊叵党中?粽诺拇蠡肪诚乱缴??车募枘咽保?曰凹伪觥⒌缡泳纭缎氖酢返牡佳菅钛袅骼崃恕?/backcolor]

- d+ |7 ^4 _! S7 x0 g! U' H0 f- b- u
  本次大型电视现场对话的主题是“医学、医院、医生”,旨在通过对话,增进医患间的相互理解,共建和谐医患关系。除杨阳外,其余参与讨论的5位嘉宾是医学大家黎介寿、樊代明和著名药理学家秦伯益3位院士,以及资深媒体评论人石述思、著名作家周国平。对话主持人分别是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院长刘玉村和央视节目主持人路博。

+ z6 {( Y9 ~, Q
  “别让医生颜面扫地”
+ ~8 m8 N5 H4 o. U
  近日引起舆论广泛关注的湖南湘潭产妇死亡事件仍在发酵。在对话现场,主持人对5000余名来自全国各地医院的参会者发起现场调查,请经历过医闹事件的医院代表举手。瞬间,会场举起了一片手臂。此景令杨阳刚一开口就忍不住流泪了:“看到大家举起的手,心里真的很难受。”

, L  t0 A! H! }; K1 n. Q. s+ V5 ^
  杨阳说,医院应该是一个温暖的地方,是最能把有信、有望、有爱结合起来的地方。她亲眼目睹过抢救的场面,知道医生是怎样竭尽全力挽救生命的。医生因为恐惧暴力,只能选择“狼狈逃窜”时,真的是颜面扫地、尊严尽失,这种状态令人心碎。
5 i& L) i. g- D- n) ^* j9 L
  杨阳说,当前医患关系紧张是一个{词语被屏蔽}问题,需要全民素质的提高。医生要努力不让患者的信任落空,{词语被屏蔽}也应该给医生应有的地位和尊严。“爱医生,就是疼爱我们自己。”
0 _8 x% L# Q) l
  樊代明认为,恶性医患冲突是极小概率事件,需要引起足够重视,却也不应过度解读。放大个别事件会伤害中国几百万医务人员,使他们背上沉重的负担,甚至会使整个医疗行业受到怀疑、误解。
  j1 ]+ o0 D- T% a
  别让医患体验更糟
( z$ k3 O9 e) u$ ?9 Q5 e% A
  在媒体评论人石述思看来,“才不近仙者不可为医,德不近佛者不可为医”,这种要求让医生压力山大。公众应该回归常识,承认医学的局限性,同时不应对医生道德的期望值过高,有良知足矣。当常识遇到良知,再避免过高的道德要求,许多医患矛盾就可以避免了。当然,患者更不容易,医疗资源不平衡,医保制度不完善,但患者把这些焦虑转嫁给医生是不合适的。
3 q/ K& E4 l8 x! ~
  嘉宾们认为,中国的医疗水平发展很不平衡,患者被迫长途跋涉到某一家大医院去看病。二甲以上医院的医生只占所有医生的20%~30%,但却要承担多达70%的就诊量。大医院的医生一天门诊就要看几十位病人,直接导致病人接诊的时间太短。医生只能先解决基本问题,做不到“时常帮助,总是安慰”。
6 U0 ?+ [: |( d, X+ P! m
  刘玉村说,医生接诊时间本来就很短,但还得在这有限的时间里询问患者是公费的、自费的还是医保的,药物用国产的还是进口的,这让患者的就医体验更糟糕。

2 P/ f& a  \, Z, s+ G9 G
  谈到如何使医患关系恢复正常化,石述思建议:第一,媒体要传播正确观念,既不放大医患矛盾,又要普及基本常识;第二,强烈呼吁制度改革,提升基层医疗单位医护人员待遇;第三,一定要用真正的第三方制度化解医患纠纷;第四,要大力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制度不改革,还会有更多的老百姓把气撒到医护人员身上。
1 K8 b6 @" q9 z- c0 i. n! A
  安慰不能只靠医生
/ k' q6 u- e$ X1 @
  “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特鲁多医生墓志铭上的这段话,常常被引用。但秦伯益说,过多把安慰工作压在医生身上,不现实也不应该。“医生的主要职责是治病救人,如果都去做安慰了,反而会干扰和影响技术的发挥。在西方国家,医院社工、护工、牧师等都在做安慰的工作,安慰的工作不能全指望医生。”他认为,如今技术进步加快,对疾病了解更多,治疗手段也更多,应该把“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改进为“及时去治疗,经常去关心,有时去安慰”。
9 O8 Z. x# t  [5 B# ^# O2 l& u
  周国平说,不管医学如何发展,大多数人还是会因为疾病离开这个世界。“我们平时总是说医学的使命是救死扶伤,我觉得医学可以扶伤,可以治病,但从根本上说是救不了命的。医生和病人应该形成一个共识,根据医学的局限性来确定医学能够到达的边界。”

! b- w. c9 k, q$ p% \" T
  周国平认为,一个人生命的最后时刻应该是哲学阶段,用来反思人生、总结人生,和亲人朋友做最后的、积极的交流。“医院很需要专门从事心灵安慰或者哲学疏导的人。特别是不可治的病人,最后时刻更需要对生命的关怀。如果有医院需要,我愿意去做驻院哲学家。”
% S" \6 u6 y, x+ B! s0 F
□健康报记者 韩 璐□
1 M) a! u2 m4 e" V8 U
以上为《健康报》原创作品,如若转载请标明作者和来源。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顶 踩
内乡社区网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媒体投稿和用户自行发帖,与内乡社区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本文内容有侵犯你的权益,请发送信息至702079960@qq.com,我们会及时处理。点击进入客服处理点击进入客服处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内乡社区网 ( 豫ICP备12007913号-2 

GMT+8, 2024-11-26 05:45

Discuz! X3.3

© 2001-2018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